CN204200995U -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0995U
CN204200995U CN201420597559.2U CN201420597559U CN204200995U CN 204200995 U CN204200995 U CN 204200995U CN 201420597559 U CN201420597559 U CN 201420597559U CN 204200995 U CN204200995 U CN 204200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planet
gear
outer gearing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7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前明
郭建伟
王丛丛
王世刚
孔令奇
安佰龙
宋文杰
刘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H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 CO Ltd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HUAH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 CO Ltd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H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 CO Ltd QINGDAO filed Critical HUAHA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 CO Ltd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1420597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00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0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09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包括液压马达、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液压马达与二级行星轮系相连接,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相连接,外啮合轮系包括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与驱动轮,驱动轮与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为外啮合;二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相同,第一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内齿圈以及用于支撑若干个行星轮的行星架,若干个行星轮布置在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与内齿圈内啮合;第一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第二轮系的太阳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马达的承载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无须承受径向和轴向机械载荷,输出纯扭矩即可。

Description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及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驱动装置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传统传动方式主要有纯机械、液力、液压和电力四种。每种传动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能独立地全面满足所有主机的各种要求。由于行走装置的驱动轮转速不是很高,一般为每分钟几十到几百转,使用中一般用低速马达直接驱动,但是直接与驱动轮连接的低速马达不仅要能输出与负荷相匹配的扭矩,覆盖所需要的工作转速范围,而且要能直接承受由驱动轮传来的各种径向和轴向载荷,常常还须有离合、制动等附加功能。用于闭式油路中的马达同样必须具备瞬时转变为泵工况的可逆性。这给研制能全面满足这些要求的低速液压马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常见的液压驱动装置中采用整体式布局,此种布局方式缺点主要是没有完全体现液压传动布局灵活的特长,而且所装用的功率液压元件一般需专门制造,通用性较差,维修亦不方便。传统的液压泵和马达的变量调节系统为简单的纯机械操作或液压助力操纵,调节效果较差。而传统的驱动装置高速方案中间的减速机采用定轴齿轮减速机,占用空间大,整体性能不稳定,容易造成误差。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装布局不灵活、速度调节较差、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包括液压马达、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液压马达与二级行星轮系相连接,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相连接,其中,外啮合轮系包括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与驱动轮,驱动轮与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为外啮合;二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相同,第一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内齿圈以及用于支撑若干个行星轮的行星架,若干个行星轮布置在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与内齿圈内啮合;第一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第二轮系的太阳轮相连接。
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中,上述二级行星轮系设置在一齿轮盒内,齿轮盒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盖,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盖,第一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一中心轴,太阳轮与行星架设置在第一中心轴上,第一中心轴一端与第一齿轮盖相连接;第二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二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盖相连接,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齿轮盖与液压马达相连接,第二齿轮盖与驱动轮相连接。
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中,上述齿轮盒内壁轮廓呈阶梯状,齿轮盒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该若干齿与相对应的行星轮相啮合。
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中,上述液压马达配置有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包括电液比例方向阀,电液比例方向阀设置有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第一油口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一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相连通,第二油口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二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采用二级行星轮系、外啮合轮系的技术手段,可利用中间传动环节来分担所需的功能,并能通过选择减速器传动比的方式较方便地对主机参数进行匹配,对马达的承载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无须承受径向和轴向机械载荷,输出纯扭矩即可,使高速马达还具有为低速马达所难以实现的无级变量的二次调节的性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许多零部件于可以互换通用,在组织批量生产时可以降低成本,而采用分置式布局具有元件通用性好、参数匹配和布局灵活、换件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啮合式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供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液压马达1、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液压马达1与二级行星轮系相连接,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相连接,其中,外啮合轮系包括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2与驱动轮3,驱动轮3与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2为外啮合;二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相同,第一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4、内齿圈5以及用于支撑若干个行星轮的行星架6,若干个行星轮布置在太阳轮4与内齿圈5之间,行星轮6与太阳轮4外啮合、与内齿圈5内啮合;第一行星轮系的行星架6与第二轮系的太阳轮7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上述二级行星轮系设置在一齿轮盒8内,齿轮盒8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盖9,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盖10,第一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一中心轴11,太阳轮4与行星架6设置在第一中心轴11上,第一中心轴11一端与第一齿轮盖9相连接;第二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二中心轴12,第二中心轴12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盖10相连接,第一中心轴11与第二中心轴1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齿轮盖9与液压马达1相连接,第二齿轮盖10与驱动轮3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上述齿轮盒8内壁轮廓呈阶梯状,齿轮盒8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该若干齿与相对应的行星轮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液压马达1配置有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包括电液比例方向阀13,电液比例方向阀13设置有第一油口14与第二油口15,第一油口14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一单向阀16与液压马达1相连通,第二油口15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二单向阀17与液压马达1相连通。当图中电液比例方向阀13的滑阀在中位时,液压马达1在第一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17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滑阀处在上位机能时,由第一油口14进油,此时第一单向阀16进油,同时控制油路把第二单向阀17打开进行卸油;当滑阀处在下位机能时,由第二油口15进油,同时控制油路把第一单向阀16打开进行卸油。这样,电液比例方向阀13完成对液压马达1的制动和正反转控制。并且还可以将电液比例方向阀13通过模拟式或数字式信号,使液压系统的流量或压力连续成比例的受到控制,实现系统的无级调速,并使泵的输出流量与执行机构所需流量匹配,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效率。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4)

1.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包括液压马达、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液压马达与二级行星轮系相连接,二级行星轮系与外啮合轮系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外啮合轮系包括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与驱动轮,驱动轮与机器人机身本体齿轮为外啮合;二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第一行星轮系与第二行星轮系相同,第一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内齿圈以及用于支撑若干个行星轮的行星架,若干个行星轮布置在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与内齿圈内啮合;第一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第二轮系的太阳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级行星轮系设置在一齿轮盒内,齿轮盒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盖,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盖,第一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一中心轴,太阳轮与行星架设置在第一中心轴上,第一中心轴一端与第一齿轮盖相连接;第二行星轮系设置有第二中心轴,第二中心轴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盖相连接,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齿轮盖与液压马达相连接,第二齿轮盖与驱动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盒内壁轮廓呈阶梯状,齿轮盒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齿,该若干齿与相对应的行星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马达配置有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包括电液比例方向阀,电液比例方向阀设置有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第一油口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一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相连通,第二油口通过相应油路以及第二单向阀与液压马达相连通。
CN201420597559.2U 2014-10-16 2014-10-16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0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7559.2U CN204200995U (zh) 2014-10-16 2014-10-16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7559.2U CN204200995U (zh) 2014-10-16 2014-10-16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0995U true CN204200995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755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0995U (zh) 2014-10-16 2014-10-16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00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689A (zh) * 2015-12-09 2016-03-16 东北农业大学 双比例阀控制适时变量施液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689A (zh) * 2015-12-09 2016-03-16 东北农业大学 双比例阀控制适时变量施液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1247B (zh) 等比四段式液压机械复合无级传动装置
CN104358842A (zh) 冷轧不锈钢薄板卷取机组的驱动专用复合齿轮箱
CN205997708U (zh) 一种基于单行星排两挡变速器的电驱动桥系统
CN104088974A (zh) 一种绞车行星变速箱及其调速模式
CN105114536B (zh) 用于机器人或机械臂关节的行星传动减速器
CN204200995U (zh)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外啮合式驱动装置
CN104389961B (zh) 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
CN204296456U (zh) 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
CN103557274A (zh) 联合收割机四驱转换分动箱
CN209539925U (zh) 一种带减速器结构的发电传动装置
CN204200976U (zh) 海面溢油回收机器人机身本体旋转的内啮合式驱动装置
CN104442371A (zh) 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
CN204610720U (zh) 全齿式行星机构无级变速器
CN104141747A (zh) 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CN103644265A (zh) 工程机械及其行星减速机构
CN203653110U (zh) 一种双马达可变速的行星传动起升机构
CN206550753U (zh) 一种用于立式车床的c轴分度装置
CN201763903U (zh) 一种变挡行星减速装置
CN204239636U (zh) 冷轧不锈钢薄板卷取机组的驱动专用复合齿轮箱
CN204004225U (zh) 一种外置控制的无级变速装置
CN209444761U (zh) 一种变速传动机构及轮式驱动机械
CN203784214U (zh) 螺纹套接离合变速装置
CN202848943U (zh) 一种具有变速功能的起升机构
CN208221493U (zh) 一种两挡全功率取力器
CN201310610Y (zh) 省功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