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711U -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9711U
CN204189711U CN201420575173.1U CN201420575173U CN204189711U CN 204189711 U CN204189711 U CN 204189711U CN 201420575173 U CN201420575173 U CN 201420575173U CN 204189711 U CN204189711 U CN 204189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k
make control
control element
lead
out tab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51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荟澳
李亚飞
刘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51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9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9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9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路保护装置易过早导通电路而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引出片、第二引出片、及位于外壳内的加热元件和通断控制元件组;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均从外壳内引出;通断控制元件组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和通断控制元件组相互并联,并电连接至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每个通断控制元件均可在自身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发生断路动作,将其所在回路断开,并可在自身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发生通路动作,将其所在回路导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可在异常情况下将电路断开,并可避免电路反复通断而对电路造成伤害。同时该电路保护装置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也要求小型化的电路保护装置,可恢复过流过热保护元件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昧,其中PTC、双金属片和PTC组合元件是较为常见的可恢复保护元件。
PTC即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从而实现其保护功能。
双金属片是由二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其它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双金属片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利用这一特性制作的双金属温度开关在电路中使用时,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者过载以及其它异常情况时,双金属会在温度升到一定值时发生形变,从而断开电路。因此双金属被广泛用作手机、电热器、电饭煲、电热水壶等器件的温度保护开关。
对于常见的以双金属片为基础的电路保护装置,当双金属片升温断开电路后,双金属片易于快速冷却而过早导通电路,将带来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电路过早导通,故障尚未消除,双金属片会再次迅速升温而再次断开电路,如此循环使电路反复通断,易对电路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电路保护装置易在断开后过早导通电路而产生安全隐患问题,提供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引出片、第二引出片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加热元件和通断控制元件组;所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均从所述外壳引出;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通断控制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相互并联,并同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用于对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进行加热;每个所述通断控制元件均可在自身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发生断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断开,并且可在自身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发生通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导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中,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处于载流状态,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时,两个通断控制元件自身立刻同事发热,当达到安全温度后,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均发生断路动作,将各自所在回路断开,使加热元件处于载流状态,由于加热元件具有较大电阻,从而可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而在通断控制元件断开电路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元件的持续加热,延缓通断控制元件温度下降的速度,避免通断控制元件过早导通电路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为查找故障原因提供充足的时间。并且可避免电路反复通断而对电路造成伤害。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中包括两个并联的通断控制元件,当其中一个通断控制元件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导通时,另一个通断控制元件仍可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了该电路保护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相互并联设置的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再与加热元件并联,在正常状态下,可进一步降低电阻,减少电路保护装置带来的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通断控制元件为双金属片。
进一步的,所述通断控制元件为“Z”字型片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为金属陶瓷发热体。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通断控制元件为第一通断控制元件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在外壳内从上至下层叠并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向上设置,并且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分离;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接触;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向下设置,并且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分离;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动触点,所述第二引出片下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动触点接触的第二静触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一引出片上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动触点接触的第一静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柱向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壳体下表面上具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分别插设于所述多个定位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在正常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在保护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1、上壳体;111、定位柱;12、下壳体;121、安装槽;122、安装柱;123、定位孔;
2、第一引出片;21、第一安装孔;
3、第二引出片;31、第二安装孔;
4、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1、第三安装孔;
5、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1、第四安装孔;
6、加热元件;61、第五安装孔;
7、第一静触点;8、第一动触点;9、第二动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引出片、第二引出片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加热元件和通断控制元件组;所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均从所述外壳引出;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通断控制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相互并联,并同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用于对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进行加热;每个所述通断控制元件均可在自身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发生断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断开,并且可在自身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发生通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导通。
上述电路保护装置中,外壳用于封装其余功能部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外壳通常为绝缘材质,具体可采用聚氯乙烯、聚丙烯、尼龙、酚醛树脂、液晶聚合物、聚苯硫醚、酚醛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得到。
对于上述外壳的结构,可以采用常规的各种,本实用新型中没有特殊限制。例如,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安装各个功能部件的安装槽。
为便于定位和装配,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壳体下表面上具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分别插设于所述多个定位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为电路保护装置的引出电极。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均设置于外壳上,各自的一端均位于外壳内,另一端延伸至外壳外部,用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具体的,上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为嵌件注塑在外壳中。对于上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电极引脚,其材质为紫铜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导热率,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通过现有的方法将紫铜带材冲压制成上述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
外壳内,加热元件直接电连接至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在通电状态下,加热元件可发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路保护装置中包括由两个通断控制元件组成的通断控制元件组。其中,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并联,以保证在其中一个通断控制元件失效无法正常导通的情况下,另一个通断控制元件仍能起效,从而对电路进行更长久有效的保护。
同时,上述通断控制元件组与加热元件并联设置。即,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和加热元件三者之间呈并联状态。
并联设置的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和加热元件再并联,并同时电连接至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由于本领域常用的通断控制元件电阻非常小,而常用的加热元件均具有较大的电阻,当采用上述并联结构时,加热元件可近似认为被通断控制元件短路。只有在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均处于断路状态下,加热元件才正常工作发热。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断控制元件均有在超过一定温度状态(例如电路短路或大量发热)下切断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在各自所处的回路内起到导通和断开该回路的作用。
通常,电路在工作过程中,为避免因短路等状况而产生安全施工,通常需保证电路工作在一定温度以下,本实用新型中,该温度定义为安全温度。当电路中特定部件或工作环境高于这一安全温度时,为安全起见,需切断电路以便对电路进行检查。可以理解的,对于不同的电路及使用环境,安全温度的具体数值不尽相同,不同情况下的安全温度值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所述通断控制元件可在自身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发生断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的回路断开,从而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两个相同的通断控制元件,正常情况下,二者同步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均切断其所在的回路时,加热元件从被短路状态转变成正常工作状态,并开始发热。由于通断控制元件在切断其所在回路后,处于断电状态,其温度会下降。若通断控制元件温度快速下降至低于安全温度,通断控制元件会快速重新导通电路,易于产生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元件在通断控制元件切断其所在回路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并发热,以减缓通断控制元件温度的下降,从而为查找故障原因提供充足的时间,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可避免通断控制元件快速导通后再次发热而断开,出现反复通断而对电路产生损伤。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通断控制元件的断路动作和通路动作没有限制,只需能达到切断和导通通断控制元件所在回路的作用即可,例如通断控制元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弹片结构。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类似的,上述通路动作具体也没有限制,只需可将通断控制元件导通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通断控制元件,具体可采用现有的各种在不同温度下产生形变的元件,例如可采用现有的载流型的双金属元件。对于上述通断控制元件,其形状没有特殊限制,例如所述通断控制元件可以为“Z”字型片状结构。上述双金属片可通过商购得到。例如可采用高敏感型热双金属材料5J20110。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加热元件,具体可采用现有的各种电加热元件,为避免传统的PTC类发热元件发热慢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加热元件为金属陶瓷发热体(MCH元件)。具体的,所述金属陶瓷发热体为高温共烧多层的钨-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发热体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温度均匀,导热良好等优点。并且金属陶瓷发热体比PTC元件发热更快,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中,加热元件的快速发热可以更快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通断控制元件和加热元件三者同时并联结构可以如下,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中的两个通断控制元件记为第一通断控制元件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
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在外壳内从上至下层叠并依次电连接。此时,加热元件始终与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电连接。
同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向上设置,并且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分离;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接触。此时,当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接触时,加热元件即与第一通断控制元件并联,位于第一通断控制元件和第二引出片之间的加热元件即被短路。
类似的,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向下设置,并且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分离;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接触。
为更好的保证通断控制元件与第一引出片或第二引出片接触导通,优选情况下,上述通断控制元件上形成有动触点。具体的,对于第一通断控制元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动触点,所述第二引出片下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动触点接触的第二静触点。对于第二通断控制元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动触点,所述第一引出片上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动触点接触的第一静触点。
对于上述各个动触点和静触点,其材质和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例如可以为银镍合金材料,银镍合金具有导电导热性好、接触电阻低而稳定、电损蚀小而均匀、直流条件下应用时产生较少的平面状材料迁移等优点。
上述静触点可采用现有的方法轧制复合在第一引出片和第二引出片上。上述动触点可采用现有的方法将银镍合金材料挤压成型,然后铆接在通断控制元件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在外壳内的设置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在外壳具有如前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依次层叠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具体的,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两两之间涂抹锡膏后通过回流焊进行固定电连接。
为提高各功能部件在安装槽内的装配稳定性,优选情况下,所述安装槽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从上至下依次套设于该安装柱上。具体的,所述第二引出片、第二通断控制元件、加热元件、第一通断控制元件、第一引出片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柱向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将上述各功能部件装配于安装槽内之后,将上壳体装配于下壳体上,并使上壳体的定位柱插设于下壳体的定位孔内,再通过超声波熔接完成封装即可。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保护装置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该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引出片2、第二引出片3、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
其中,外壳通过液晶聚合物材料注塑成型,其外形呈长方体状,具体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下表面上呈矩形分布有四个定位柱111。
下壳体12上表面中间区域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第一引出片2、第二引出片3、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安装槽121。安装槽121底面上具有向上设置的安装柱122。下壳体12上表面未凹陷的区域上呈矩形分布有四个用于与定位柱111配合的定位孔123。
第一引出片2和第二引出片3均为1mm厚的紫铜带材冲压制成的长方形片状结构。其中,第一引出片2右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第一引出片2上表面中部轧制复合有4mm厚的银镍合金材质的第一静触点7。第二引出片3左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第二引出片3下表面中部轧制复合有4mm厚的银镍合金材质的第二静触点。
第一引出片2和第二引出片3嵌件注塑于外壳上,并且第一引出片2上的第一安装孔21和第一静触点7位于外壳内,第二引出片3上的第二安装孔31和第二静触点位于外壳内。第一引出片2的左端和第二引出片3的右端沿相反的方向分别延伸至外壳外。
上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均为“Z”字型片状结构。材质均为0.8mm厚的高敏感型热双金属材料5J20110。
具体的,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左端低于右端。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左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1。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右端上表面铆接有银镍合金材质的第一动触点8。
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左端低于右端。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右端开设有第四安装孔51。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左端下表面铆接有银镍合金材质的第二动触点9(图中未示出)。
加热元件6通过高温共烧多层的钨-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制备得到。加热元件6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61。
上述第二引出片3、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一引出片2从上至下依次层叠,并且使第二安装孔31、第四安装孔51、第五安装孔61、第三安装孔41和第一安装孔21同时正对。上述相邻两个部件之间涂抹锡膏后通过回流焊实现固定电连接。上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弯折角度以保证在低于安全温度的正常状态下,第一动触点8与第二静触点接触,第二动触点9于第一静触点7接触。并且,在高于安全温度的异常情况下,第一动触点8与第二静触点分离,第二动触点9于第一静触点7分离。
上述焊接为一体的功能部件整体设置于下壳体12的安装槽121内,并且使安装柱122从下至上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1、第三安装孔41、第五安装孔61、第四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31内。
上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超声波熔接相互固定成外壳,并将上述各部件封装于外壳内。
参见图2,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静触点7与第二动触点9接触,第二静触点于第一动触点8接触。在第一引出片2至第二引出片3之间形成有并联的三条回路,即从第一引出片2、第一静触点7、第二动触点9、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到第二引出片3的第一回路,从第一引出片2、加热元件6到第二引出片3的第二回路,从第一引出片2、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第一动触点8、第二静触点到第二引出片3的第三回路。其中,第二回路被第一回路和第三回路短路。
参见图3,当电路中出现异常时,以短路为例,电路中产生巨大电流,处于载流状态的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控制元件中产生大量的热,温度急剧升高至安全温度以上。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控制元件同时产生断路动作,具体为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向下弹起,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向上弹起,使第一动触点8与第二静触点分离,第二动触点9与第一静触点7分离。即,上述第一回路和第三回路断路。
此时,在第一引出片2和第二引出片3之间仅第二回路出于通路状态,加热元件6处于载流状态,开始发热,一方面对电路形成保护,另一方面,加热元件6发出的热量延缓了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控制元件因出于断路状态了产生的温度下降,避免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控制元件因温度快速下降至安全温度以下而产生通路动作,过早的将第一回路和第三回路导通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可避免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控制元件因快速升温和降温而反复通断,对电路产生伤害。
在特定情况下,以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因失效而导致第一动触点8无法与第二静触点接触导通第三回路为例进行说明。
此时,在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处于失效的状态下,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仍可正常工作。在电路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处于载流状态,并且第二回路被第一回路短路,电路正常。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时,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温度急剧升高至安全温度以上,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向上弹起,使第二动触点9于第一静触点7分离,断开第一回路,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同样的,此时,第二回路工作,加热元件6加热避免第一回路过早重新导通,对电路起到进一步保护作用,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引出片(2)、第二引出片(3)、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加热元件(6)和通断控制元件组;
所述第一引出片(2)和第二引出片(3)均从所述外壳引出;
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通断控制元件;
所述加热元件(6)和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相互并联,并同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出片(2)和第二引出片(3),用于对所述通断控制元件组进行加热;
每个所述通断控制元件均可在自身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发生断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2)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3)的回路断开,并且可在自身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发生通路动作,以将从第一引出片(2)经该通断控制元件至第二引出片(3)的回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元件为双金属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元件为“Z”字型片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6)为金属陶瓷发热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断控制元件为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和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
所述第二引出片(3)、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第一引出片(2)在外壳内从上至下层叠并依次电连接;
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端部向上设置,并且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3)分离;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片(3)接触;
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端部向下设置,并且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上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2)分离;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温度低于安全温度时,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出片(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的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动触点(8),所述第二引出片(3)下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动触点(8)接触的第二静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动触点(9),所述第一引出片(2)上表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动触点(9)接触的第一静触点(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所述下壳体(12)内开设有安装槽(121);所述第二引出片(3)、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第一引出片(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1)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柱(122);
所述第二引出片(3)、第二通断控制元件(5)、加热元件(6)、第一通断控制元件(4)、第一引出片(2)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第四安装孔(51)、第五安装孔(61)、第三安装孔(41)、第一安装孔(21);
所述安装柱(122)向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第三安装孔(41)、第五安装孔(61)、第四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23),所述上壳体(11)下表面上具有多个定位柱(111);所述多个定位柱(111)分别插设于所述多个定位孔(123)内。
CN201420575173.1U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Active CN204189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5173.1U CN204189711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5173.1U CN204189711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9711U true CN204189711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2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5173.1U Active CN204189711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9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9111A (zh) * 2023-08-07 2023-09-05 陕西中易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油含水测量系统、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9111A (zh) * 2023-08-07 2023-09-05 陕西中易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油含水测量系统、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0828B1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rmal fuse and resistor
KR100693057B1 (ko) 전지팩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4303734U (zh) 一种带双爪簧片的温度保险丝
TWI683336B (zh) 構裝體之製造方法、溫度熔絲元件之構裝方法及溫度熔絲元件
TWI699811B (zh) 熔絲元件
JP2011505664A (ja) 安全性部材を使用するpcm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20160086757A1 (en) Device Comprising a Thermal Fuse and a Resistor
KR102442404B1 (ko) 퓨즈 소자
CN204189711U (zh)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CN202602242U (zh) 一种自恢复过流过温保护器件
CN104112626B (zh) 热电保护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089799A1 (fr) Nouvelle résistance tensio-dépendante avec structure de protection surchauffée
CN104992878B (zh) 多功能陶瓷双联温控器及使用该温控器的电热容器
CN204189712U (zh)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CN106663558A (zh) 断路器的制造方法及具备该断路器的电池包的制造方法
CN207183192U (zh) 一种电流过载保护器结构
CN204011267U (zh) 热电保护元件
CN204144190U (zh)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CN214425233U (zh) 一种电磁阀线圈保护装置
CN210575798U (zh) 内置式电流保护器用触头
KR200339202Y1 (ko) 형상기억써말리미트
CN219181702U (zh) 一种带有ptc加热件的温控器、电热水壶、茶吧机
TWI679667B (zh) 保護元件及其絕緣導電發熱模組及其絕緣導電發熱模組製造方法
CN204537940U (zh) 过流、过温保护器
CN207097767U (zh) 一种微型热保护器的底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