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9472U - 双凹形铜排 - Google Patents

双凹形铜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9472U
CN204189472U CN201420637273.2U CN201420637273U CN204189472U CN 204189472 U CN204189472 U CN 204189472U CN 201420637273 U CN201420637273 U CN 201420637273U CN 204189472 U CN204189472 U CN 204189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convex
copper
row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372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igeon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igeon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igeon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igeon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372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9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9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94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凹形铜排,包括凸铜排和凹铜排,所述凸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侧壁为波浪形的第一冷却道,两个第一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凸台,位于凸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凸台;所述凹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侧壁为波浪形的第二冷却道,两个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凹槽,位于凹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凹槽,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均设有垫片;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扣合,凸铜排和凹铜排间还设有锁紧螺栓。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铜排冷却道浪费资源、冷却效果不佳、且使用危险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节约资源、冷却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双凹形铜排。

Description

双凹形铜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凹形铜排。
背景技术
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在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等的电器工程应用中,由于铜排传输的电流大、而铜排本身存在一定的电阻,因此,随着电流传输的时间增长,铜排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热量,而此时铜排若得不到有效的冷却散热,将可能造成铜排的烧坏。
目前铜排应用中的冷却散热方式通常包括氢冷、空冷和水冷,而铜排冷却道通常为两个单凹形的铜排直接扣合而形成的单冷却道,且所述单冷却道的侧壁为平面。由于两个铜排直接扣合难免会存在缝隙,冷却道内的氢气、空气或水可从缝隙中渗出,浪费资源且影响冷却效果,并且氢气为爆炸性气体,在铜排导电发热状态下,若冷却道外的空气通过缝隙渗入冷却道内、与氢气混合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极可能引发爆炸,造成危险;另外,由于冷却道为单冷却道,且冷却道的侧壁为平面,冷却介质与铜排的接触面积小,冷却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铜排冷却道浪费资源、冷却效果不佳、且使用危险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节约资源、冷却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双凹形铜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凹形铜排,包括凸铜排和凹铜排,所述凸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一冷却道,第一冷却道的侧壁为波浪形,两个第一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凸台,位于凸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凸台;所述凹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二冷却道,第二冷却道的侧壁为波浪形,两个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凹槽,位于凹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凹槽,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均设有垫片;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扣合,且凸铜排上的内凸台和凹铜排上的内凹槽相互配合、凸铜排上的外凸台和凹铜排上的外凹槽相互配合,两个第一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和两个第二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一一对应相通,凸铜排和凹铜排间还设有锁紧螺栓。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双凹形铜排,包括凸铜排,凸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一冷却道,“U”形状的第一冷却道可形成一个通道、以供冷却介质流通,进而对铜排起到冷却作用;第一冷却道有两个、且第一冷却道的侧壁为波浪形,可增大冷却介质与铜排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冷却效果;两个第一冷却道之间的内凸台可将两个第一冷却道隔开,进而将两个第一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隔开;位于凸铜排两侧、两个第一冷却道外侧的外凸台可将两个第一冷却道与外界环境隔开,进而将两个第一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与外界隔开,避免了第一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渗出铜排或外界的空气渗入第一冷却道内。还包括凹铜排,凹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二冷却道,凸铜排和凹铜排扣合,且第一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和两个第二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对应相通,使得第一冷却道与第二冷却道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冷却道、以供冷却介质流通,进而对铜排起到冷却作用;第二冷却道有两个,可与两个第一冷却道分别配合,以形成两个封闭的冷却道,以供冷却介质流通,第二冷却道的侧面为波浪形,可增大冷却介质与铜排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冷却效果;两个第二冷却道之间的内凹槽可与两个第一冷却道之间的内凸台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将两个冷却道隔开,进而将两个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隔开;位于凹铜排两侧、两个第二冷却道外侧的外凹槽与凸铜排上的两个外凸台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将两个 冷却道与外界环境隔开,进而将两个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与外界隔开,避免了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渗出铜排或外界的空气渗入冷却道内;垫片可起到密封的作用,垫片设于凸台和凹槽之间,避免了凸铜排和凹铜排之间存在缝隙;凸铜排和凹铜排间的锁紧螺栓用于将凸铜排和凹铜排锁紧,从而使得内凸台和外凸台压紧垫片,进而确保冷却道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技术效果为:锁紧螺栓将凸铜排和凹铜排锁紧,使得凸铜排和凹铜排相互之间产生一个压紧作用力,从而内凸台给予内凹槽内的垫片一个压紧作用力、外凸台给予外凹槽内的垫片一个压紧作用力,垫片在压紧作用力下产生塑性变形,变形的垫片可填平凸台底端和凹槽底端的微小凹凸不平,避免了凸台底端和凹槽底端之间存在缝隙,从而实现完全密封,进而可避免冷却介质渗出铜排或外界空气渗入铜排;同样容积的冷却道,双冷却道的侧面面积要比单冷却道的侧面面积大,且同样容积的冷却道,波浪形的侧壁要比平面侧壁的侧面面积大,冷却道的侧面面积大可使冷却介质与与铜排的接触面积大,从而可增强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由于冷却道与外界完全密封隔开,避免了冷却道内的冷却介质通过两个铜排间的细小缝隙渗出,节约资源,且没有了冷却介质的浪费,可间接增强冷却效果;对于采用氢冷方式的铜排,冷却道的完全密封避免了冷却道外的空气渗入冷却道内,从而避免了空气与氢气混合引起爆炸,使用安全;采用双冷却道和侧壁为波浪形的冷却道可增大冷却介质与铜排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的棱边均为圆角过渡。在铜排导电过程中,圆角可避免尖端放电。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栓呈两列,所述两列锁紧螺栓分别轴向分布于凸铜排的两侧、外凸台的外侧处。两列锁紧螺栓分别轴向分布于铜排两侧,可使得铜排受力均衡。
进一步,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均为含银量为0.1%的银铜合金铜排。含银量为0.1%的银铜合金铜排可提高铜排在高温下的抗蠕变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凹形铜排的示意图;
图2是凹铜排的示意图;
图3是凸铜排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凸铜排;2-凹铜排;3-外凸台;4-内凸台;5-垫片;6-外凹槽;7-第一冷却道;8-内凹槽;9-第二冷却道;10-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凹形铜排,包括凸铜排1和凹铜排2,凸铜排1和凹铜排2均为含银量为0.1%的银铜合金铜排,以提高铜排在高温下的抗蠕变强度;凸铜排1和凹铜排2均通过连续挤压开坯、再通过冷拉拔而成形的,以使铜排能达到较好的机械性能;凸铜排1和凹铜排2的侧面棱角均为圆角,以避免尖端放电。凸铜排1位于凹铜排2的上方,凸铜排1的底端两侧有两个截面为”U”形、侧面为波浪形的第一冷却道7,如图3、5所示,位于凸铜排1的底端中心处有向下的内凸台4,位于凸铜排1的两侧、两个第一冷却道7的外侧处还有向下的外凸台3;凹铜排2顶端两侧有两个截面为”U”形、侧面为波浪形的第二冷却道9,位于凹铜排2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内凹槽8,位于凹铜排2的两侧、两个第二冷却道9的外侧处还有向上的外凹槽6,内凹槽8和外凹槽6内均有垫片5;凸铜排1和凹铜排2扣合,且凸铜排1底端中心处的内凸台4和凹铜排2顶端中心处的内凹槽8相互配合、凸铜排1两侧的外凸台3和凹铜排2两侧的外凹槽6相互配合,内凸台4与内凹槽8内的垫片5相抵、外凸台3和外凹槽6内的垫片5相抵,使得冷却道密封,两个第一冷却道7的”U”形开口端和两个第二冷却道9的”U”形开口端一一对应相通,凸铜排1和凹铜排2间还有两列锁紧螺栓10,两列锁紧螺栓10分别轴向分布于凸铜排1和凹铜排2的两侧、外凸台3和外凹槽6的外侧处,以确保冷却道完全密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凹铜排2固定,在凹铜排2的内凹槽6和外凹槽6内均放入垫片,再将凸铜排1扣合在凹铜排2的顶端,使内凸台4嵌入内凹槽8、外凸台3嵌入外凹槽6,最后用两组锁紧螺栓10分别在凸铜排1和凹铜排2的两侧、外凸台3和外凹槽6的两侧处将凸铜排1和凹铜排2锁紧,以确保两个铜排形成的冷却道完全密封。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4)

1.双凹形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凸铜排和凹铜排,所述凸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一冷却道,第一冷却道的侧壁为波浪形,两个第一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凸台,位于凸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凸台;所述凹铜排上设有两个截面为“U”形的第二冷却道,第二冷却道的侧壁为波浪形,两个第二冷却道之间设有内凹槽,位于凹铜排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二冷却道的外侧处还设有外凹槽,内凹槽和外凹槽内均设有垫片;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扣合,且凸铜排上的内凸台和凹铜排上的内凹槽相互配合、凸铜排上的外凸台和凹铜排上的外凹槽相互配合,两个第一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和两个第二冷却道的”U”形开口端一一对应相通,凸铜排和凹铜排间还设有锁紧螺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凹形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的棱边均为圆角过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凹形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栓呈两列,所述两列锁紧螺栓分别轴向分布于凸铜排的两侧、外凸台的外侧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凹形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铜排和凹铜排均为含银量为0.1%的银铜合金铜排。
CN201420637273.2U 2014-10-30 2014-10-30 双凹形铜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89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7273.2U CN204189472U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凹形铜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37273.2U CN204189472U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凹形铜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9472U true CN204189472U (zh) 2015-03-04

Family

ID=5262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3727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89472U (zh) 2014-10-30 2014-10-30 双凹形铜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947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28A (zh) * 2015-11-10 2016-01-13 鼎圣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低压母线槽
WO2017124428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Abb 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覆层铜排和电气设备
CN109767859A (zh) * 2019-02-28 2019-05-17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型材母排
CN113470866A (zh) * 2021-06-28 2021-10-0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母排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28A (zh) * 2015-11-10 2016-01-13 鼎圣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低压母线槽
WO2017124428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Abb 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覆层铜排和电气设备
CN109767859A (zh) * 2019-02-28 2019-05-17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型材母排
CN113470866A (zh) * 2021-06-28 2021-10-0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母排
CN113470866B (zh) * 2021-06-28 2023-11-07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母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9472U (zh) 双凹形铜排
CN20437560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高效灭弧电力开关
CN207117024U (zh) 一种散热型触头盒
CN203911415U (zh) 一种密集型高防阻燃母线槽及接头
CN106683940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气柜固封极柱
CN205303410U (zh) 一种快速熔断器
CN202495389U (zh) 断路器组装式极柱
CN204179601U (zh) 一种母线槽
CN203352028U (zh) 节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
CN203312147U (zh) 真空断路器
CN106300184A (zh) 一种铝合金共箱封闭母线槽
CN203386675U (zh) 中置柜断路器触臂
CN206117071U (zh) 一种铝合金共箱封闭母线槽
CN206564340U (zh) 一种大电流冲压机用连接器
CN201570829U (zh) 高压开关柜母线安装结构
CN202651006U (zh) 断路器搭接头
CN204809734U (zh) 一种固体绝缘开关柜
CN102683123B (zh) 断路器搭接头的散热方法
CN216016048U (zh) 一种具有绝缘底板的高压开关柜
CN203850179U (zh) 一种防潮电源开关
CN202050159U (zh) 一种分体式三相固封绝缘上出线座组件
CN202855587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6349290U (zh) 一种高压开关设备用连体静支座
CN212649041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高低压母线槽
CN207624614U (zh) 一种散热固封极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0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