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8471U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88471U CN204188471U CN201420561553.XU CN201420561553U CN204188471U CN 204188471 U CN204188471 U CN 204188471U CN 201420561553 U CN201420561553 U CN 201420561553U CN 204188471 U CN204188471 U CN 2041884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hammer
- tube
- vibration
- explo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包括激震器、传振器和击锤;所述传振器包括固定在模型加载孔中的传振管主体;所述激震器包括穿装在所述传振管主体内的牵引管,所述牵引管与所述传振管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牵引管的一端连接有封闭薄膜和击锤主体,在所述牵引管的另一端设有端盖;在所述牵引管内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填装有炸药,在所述炸药内预埋有引爆线;击锤主体设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固定有横截钢丝网片。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落锤激震和炸药激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落锤激震体积大,适用范围小的问题,解决了炸药激震不能产生单一剪切波源以及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光弹法实验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背景技术
动态光弹性实验方法是研究应力动态传播过程的一种有效实验手段,它通过等差条纹图的分布形式把模拟波的传播特征直观地反映出来。动态光弹性法同静态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一样,都利用了光弹性材料的暂时双折射性现象,当光弹模型材料受力作用后,模型产生双折射效应,在圆偏振光场中得到代表应力场变化的等差条纹图。
现阶段动态光弹性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激震实验装置包括落锤、摆锤、小口径步枪、炸药和电磁脉冲撞击加载装置等。这些激震装置中落锤和摆锤的激振方式,其激震能量都是通过重力势能所提供,往往需要击锤或摆锤体积较大,质量较大,且需要较长的下落或下摆的距离以保证具有足够的激震能量,因此击锤或摆锤的激震方式适用的模型形状有限,且与多火花动态光弹性实验装置配合使用时延时控制困难;小口径步枪、炸药加载方式具有加载能量大,加载位置准确的优点,但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爆炸碎片飞出,存在安全隐患,且不能产生单一剪切波;而电磁脉冲撞击激震装置虽然有着可重复利用,激震位置准确的优点,但该装置在激震时存在不易固定,且加载时可能存在遮挡实验现象,影响拍摄系统对实验现象拍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该装置能够提供稳定的剪切波,安全高效,适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包括激震器、传振器和击锤;所述传振器包括固定在模型加载孔中的传振管主体,在所述传振管主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一侧的外翻边Ⅰ,在所述传振管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另一侧的外翻边Ⅱ,所述外翻边Ⅰ远离所述击锤,所述外翻边Ⅱ靠近所述击锤;所述激震器包括穿装在所述传振管主体内的牵引管,所述牵引管与所述传振管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牵引管的一端连接有封闭薄膜和击锤主体,在所述牵引管的另一端设有端盖;所述击锤主体与所述牵引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封闭薄膜夹压在所述击锤主体和所述牵引管之间;在所述击锤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外翻边Ⅱ相对的击打部;在所述牵引管内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填装有炸药,在所述炸药内预埋有引爆线;所述击锤包括所述击锤主体,所述击锤主体设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固定有横截钢丝网片,所述横截钢丝网片位于所述封闭薄膜的外侧,所述引爆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引爆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所述引爆线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封闭薄膜分别密封连接。
在所述传振管主体与模型之间夹设有隔振缓冲套,所述外翻边Ⅰ的外侧固接有隔振缓冲环。
在所述炸药内预埋有延时控制线,所述延时控制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延时控制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所述延时控制线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封闭薄膜分别密封连接。
所述引爆线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线段呈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将现有的落锤激震和炸药激震两个激震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落锤激震体积大,适用范围小的问题,解决了炸药激震不能产生单一剪切波源以及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二)铁铬铝合金材质的引爆线能使炸药能量释放迅速充分,低熔点合金材质的延时控制线,使延时控制准确。
三)通过炸药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击锤撞击传振器产生剪切波,并通过隔振缓冲套和隔振缓冲环有效地吸收了激震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压缩波,能够避免二次撞击波的干扰。
四)在与多火花动态光弹性仪配合使用时,延时控制方便准确,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光弹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激震器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击锤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振器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延时控制线与电信号发射器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激震器;1-1、牵引管;1-2、引爆线;1-3、延时控制线;1-4、封闭胶泥;1-5、炸药;1-6、端盖;2、传振器;2-1、隔振缓冲环;2-2、外翻边Ⅰ;2-3、传振管主体;2-4、隔振缓冲套;2-5、外翻边Ⅱ;3、击锤;3-1、击锤主体;3-2、横截钢丝网片;4、模型;5、封闭薄膜;6、电信号发射器;7、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5,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包括激震器1、传振器2和击锤3。
所述传振器2包括固定在模型4加载孔中的传振管主体2-3,在所述传振管主体2-3的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4一侧的外翻边Ⅰ2-2,在所述传振管主体2-3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另一侧的外翻边Ⅱ2-5,所述外翻边Ⅰ2-2远离所述击锤3,所述外翻边Ⅱ2-5靠近所述击锤3。
所述激震器1包括穿装在所述传振管主体2-3内的牵引管1-1,所述牵引管1-1与所述传振管主体2-3滑动连接,在所述牵引管1-1的一端连接有封闭薄膜5和击锤主体3-1,在所述牵引管1-1的另一端设有端盖1-6。
所述击锤主体3-1与所述牵引管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封闭薄膜5夹压在所述击锤主体1-1和所述牵引管1-1之间;在所述击锤主体1-1上设有与所述外翻边Ⅱ2-5相对的击打部。
在所述牵引管1-1内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填装有炸药1-5,在所述炸药1-5内预埋有引爆线1-2。在本实施例中,引爆线1-2的材质为铁铬铝合金。
所述击锤3包括所述击锤主体3-1,所述击锤主体3-1设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固定有横截钢丝网片3-2,所述横截钢丝网片3-2位于所述封闭薄膜5的外侧。
所述引爆线1-2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1-6,所述引爆线1-6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5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3-2,所述引爆线1-2与所述端盖1-6和所述封闭薄膜5分别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振管主体2-3与模型4之间夹设有隔振缓冲套2-4,用于吸收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压缩波。在所述外翻边Ⅰ2-2的外侧固接有隔振缓冲环2-1,用于吸收二次撞击产生的干扰波。为了解决多火花动态光弹性实验装置延时控制困难的问题,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多火花动态光弹性实验装置时,在所述炸药1-5内预埋有延时控制线1-3,所述延时控制线1-3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1-6,所述延时控制线1-6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5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3-2,所述延时控制线1-3与所述端盖1-6和所述封闭薄膜5分别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端盖1-6的密封采用其上固定封闭胶泥1-4的形式实现。使用时,将延时控制线1-3跨接在实验装置的电信号发射器6的两端,作为电信号发射器6的短路线,直接连在电源7的两端。所述延时控制线1-3的熔点应当高于炸药的引爆温度,使爆炸产生的热量将所述延时控制线1-3熔断。所述延时控制线1-3最好采用熔点为400~500°的低熔点合金。
为了使炸药1-5充分点燃,使所述引爆线1-2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线段呈螺旋状。
开始实验前,在光弹材料模型4浇制前将传振器2置于模具设定位置,模型冷却定型后与传振器2紧密结合。实验时,使引爆线1-2通电,引爆线1-2迅速达到红热状态,从而迅速充分地引爆炸药1-5。装置的延时控制是通过由低熔点合金制成的延时控制线1-3、电信号发射器6和延时控制器完成,在炸药1-5未点燃时低熔点合金材质的延时控制线1-3将电信号发射器6短路,在炸药1-5爆炸时,巨大的热能将延时控制线熔断,电信号发射器6工作,向延时控制器发射电信号,在经过预先设好的延时时间后,延时控制器触发装置触发电火花光源,从而启动多火花系统产生多火花。剪切波的激发是由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从钢丝网片3-1内侧瞬间释放,推动牵引管1-1带动击锤3迅速撞击传振器2,从而产生剪切波。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压缩波由传振器2和模型之间的隔振缓冲套吸收,而固接在所述外翻边Ⅰ外侧的隔振缓冲环2-1则能有效吸收二次撞击产生的干扰波;爆炸可能产生的碎片由钢丝网片3-2拦截,保证了装置实验过程的安全。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震器、传振器和击锤;
所述传振器包括固定在模型加载孔中的传振管主体,在所述传振管主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一侧的外翻边Ⅰ,在所述传振管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在模型另一侧的外翻边Ⅱ,所述外翻边Ⅰ远离所述击锤,所述外翻边Ⅱ靠近所述击锤;
所述激震器包括穿装在所述传振管主体内的牵引管,所述牵引管与所述传振管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牵引管的一端连接有封闭薄膜和击锤主体,在所述牵引管的另一端设有端盖;
所述击锤主体与所述牵引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封闭薄膜夹压在所述击锤主体和所述牵引管之间;在所述击锤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外翻边Ⅱ相对的击打部;
在所述牵引管内形成封闭空间,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填装有炸药,在所述炸药内预埋有引爆线;
所述击锤包括所述击锤主体,所述击锤主体设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内固定有横截钢丝网片,所述横截钢丝网片位于所述封闭薄膜的外侧,
所述引爆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引爆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所述引爆线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封闭薄膜分别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振管主体与模型之间夹设有隔振缓冲套,所述外翻边Ⅰ的外侧固接有隔振缓冲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炸药内预埋有延时控制线,所述延时控制线的一端穿出所述端盖,所述延时控制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封闭薄膜和所述横截钢丝网片,所述延时控制线与所述端盖和所述封闭薄膜分别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爆线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线段呈螺旋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1553.XU CN204188471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61553.XU CN204188471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88471U true CN204188471U (zh) | 2015-03-04 |
Family
ID=52620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6155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88471U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8847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6915A (zh) * | 2014-09-26 | 2015-01-07 | 天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CN110320116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光弹与焦散线方法同步使用的爆破实验系统 |
-
2014
- 2014-09-26 CN CN201420561553.XU patent/CN20418847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6915A (zh) * | 2014-09-26 | 2015-01-07 | 天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CN104266915B (zh) * | 2014-09-26 | 2016-08-24 | 天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CN110320116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光弹与焦散线方法同步使用的爆破实验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4818A (zh) | 一种高压放电驱动含能电极释放能量产生冲击波的方法 | |
CN204188471U (zh)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
CN102278923A (zh) | 一种凝聚态含能材料的体积爆轰装置及方法 | |
CN104266915A (zh) | 一种适用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剪切波激发装置 | |
CN104931334A (zh) | 一种基于爆炸自毁作用的加卸载装置 | |
CN203804931U (zh) | 破窗器 | |
CN106532809B (zh) | 一种民用拦截弹电起爆控制器 | |
CN102650509A (zh) | 冲击伤的爆炸实验系统 | |
US3224337A (en) | Hypervelocity gun | |
CN103105099B (zh) | 导爆管激发器 | |
CN207991384U (zh) | 一种隧道安全爆破施工装置 | |
CN202996711U (zh) | 一种爆炸同步开关 | |
CN202189730U (zh) | 定向爆破切割式快速隔离器 | |
RU2011118259A (ru) | Способ запуска наноспутников в качестве попутной полезной нагрузк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104483185A (zh) | Shpb新型爆炸动力源装置 | |
CN103644047A (zh) |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点火启动装置 | |
CN202255130U (zh) | 起爆雷管 | |
CN108387463B (zh) | 基于应力波透射加载下结构振动的高过载加载装置 | |
CN204240869U (zh) | 一种烟花起爆器 | |
CN102563696A (zh) | 计算直接起爆引起爆轰有效点火能量的方法 | |
CN202938723U (zh) | 低威力导爆雷管 | |
CN203163617U (zh) | 一种新型炸弹 | |
CN220270254U (zh) | 定时起爆器 | |
CN201593952U (zh) | 电子起爆器 | |
CN102374832A (zh) | 一种起爆雷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