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0244U -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80244U
CN204180244U CN201420555654.6U CN201420555654U CN204180244U CN 204180244 U CN204180244 U CN 204180244U CN 201420555654 U CN201420555654 U CN 201420555654U CN 204180244 U CN204180244 U CN 204180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nnecting device
jockey
audio signal
channel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56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556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80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80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80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可更换部件包括第三壳体、耳机USB连接线、麦克风柄、麦克风拾音器、音量调节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和电路板。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右支架、头梁、内部连接线缆和第二线路连接装置。可更换部件的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各连接端与重复使用部件的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各连接端一一对应、且在使用时可拆式固定电连接。麦克风拾音器设置在麦克风柄上或者设置在耳机本体上。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和重复使用部件的耳机本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组成了完整的耳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所组成的耳机使用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作计算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的部件,具体涉及立体声通信设备的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日益广泛的应用,耳机已成为电脑不可或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之一。
目前,头戴耳机可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有线头戴耳机包括线缆插头、连接线缆、音量调节器、麦克风和耳机主体,耳机主体包括耳机本体和头梁,耳机本体分为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左耳机本体包括耳机左壳体和设置在耳机左壳体中且固定在耳机左壳体上的左扬声器,右耳机本体包括耳机右壳体和设置在耳机右壳体中且固定在耳机右壳体上的右扬声器。左、右扬声器可以是单个扬声器,也可以是为了提升音质由一组扬声器构成的左、右侧发声部件。头梁分别与耳机左壳体和耳机右壳体相对滑动连接,以调节尺寸大小,进而适合不同头型的用户使用。或者耳机主体包括左右耳机本体、左右支架和头梁;其中的头梁与左右支架分别滑动连接,左右支架与相应的耳机本体的壳体转动连接。
头戴耳机的连接线缆分为音频式连接线和USB连接线,大多为单边连接线缆,可称为外部连接线缆,音频式连接线外部连接线缆的外包层的一端固定有插头,外包层另一端固定有塑料卡接头,该卡接头卡接在左右壳体的一个壳体上(假定为左壳体),该外部连接线缆有5根导线,其中的2根导线用于向外输送麦克信号,另外3根导线分为左声道信号导线、右声道信号导线和公用导线,左声道信号导线及公用导线分别与左扬声器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设有内部连接线缆,且该内部连接线缆从头梁内部经过,内部连接线缆有2根导线,2根导线的一端分别与右扬声器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2根导线中的一根导线的另一端与外部连接线缆的右声道信号导线电连接,2根导线中的另一根导线的另一端与外部线缆的公用导线电连接。USB连接线耳机,在耳机本体上还设有音频处理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耳机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相连接以传输声音信号,USB连接线通常包括四线电缆,其中两根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另两根为下游设备提供电源。
麦克风分为柄式麦克风和设置在连接线缆上的麦克风两种形式。出于使用方便性的考虑,大多数的用于电脑的头戴耳机采用柄式麦克风。柄式麦克风设置在连接有外部连接线缆的耳机壳体上,柄式麦克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将麦克风拾音器设置在柄的远离耳机壳体的自由端,以获得最佳的拾音效果,此时麦克风的信号线放置在柄内,柄对麦克风拾音器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另一种是将麦克风设置在耳机主体上,此时的麦克风柄是空心的导管,用来将用户发出的声音收集传导至麦克风拾音器处。
为了用户可以方便的调节音量,用于电脑的头戴耳机通常还设有音量调节装置,该装置可设置在外部连接线缆上,也可以设置在连接有外部连接线缆的耳机壳体上。
对于用于电脑的头戴耳机,其中的耳机主体在使用时磨损较小以及受力较小故其使用寿命较长,属于不易损坏的器件;而麦克风柄及音量调节器等器件因在使用时需频繁地进行调整,在受力较大时而损坏,有线耳机的外部连接线缆因拉扯、折弯等也易损坏,故都属于易损坏的器件;绝大部分的耳机损坏都是由这部分易损件损坏而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成本而言,不易损坏的部件如USB耳机的音频处理芯片、扬声器、头梁等器件的成本相对较高,而易损件如音量调节开关、麦克风、外部连接线缆等成本却相对较低。目前的用于电脑的头戴耳机为一体化设计,这样由于音量调节开关、麦克风、连接线等易损件发生损坏后其维修难度较大,致使很多耳机在高价值器件还可以继续使用时就报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用成本较高。尤其在网吧等耳机更换频繁的场所,损失就更大。
中国专利文献CN2143035Y公开了一种带插座的分立式耳机,这种耳机属于双边连接线缆的耳机。该耳机包括三个插头且该三个插头由导线相连,还包括插座、外壳和发声体,由导线相连的三个插头在使用中损坏时可以方便修改或者更换,但其方案不适合用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包括麦克风及音量调节器的用于电脑的头戴耳机。
中国专利文献CN201054781Y公开了一种可拆式头戴耳机,这种耳机属于单边连接线缆的耳机。该耳机包括带有接头的音频连接线、左右耳筒、耳筒后盖、机夹和音频外接线。该耳机的音频外接线与左右耳筒的音频连接线可方便拆卸,无需专用工具就可拆卸维修,可提高使用寿命。但这种耳机在使用时,由于音频外接线经常会被拉扯,频繁的受力导致音频外接线与左右耳筒极易分离,造成使用的不便。同时该方案不适合用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包括麦克风及音量调节器的电脑头戴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成本较低的USB电脑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另一种使用成本较低的USB电脑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包括USB连接线、第三壳体、麦克风柄、麦克风拾音器、音量调节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和电路板;
麦克风柄设置在第三壳体上或安装在第三壳体上,麦克风拾音器固定安装连接在麦克风柄远端;或者麦克风柄是单一的传导声音中空管,麦克风拾音器固定在第三壳体内与麦克风柄相对应的位置上;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为电子接插件,该接插件包括USB线缆连接端和麦克风信号输出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音量调节器为双联电位器,设置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用以调节音量大小。
音量调节器和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固定在电路板的相应位置上;电路板固定在第三壳体上且位于第三壳体中;音量调节器的调节旋钮从第三壳体的前侧露出第三壳体;第一线路连接装置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第三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本体的左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一种与上述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右支架、头梁和内部连接线缆;左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左侧下方;右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右扬声器、左壳体和右壳体;左扬声器固定在左壳体内部;右扬声器固定在右壳体内部;左壳体与左支架活动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活动连接;
上述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麦克风信号输入端口以及左扬声器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另一种与上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右支架、头梁和内部连接线缆;左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左侧下方;右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右扬声器、左壳体和右壳体;左扬声器固定在左壳体内部;右扬声器固定在右壳体内部;左壳体与左支架活动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活动连接;
上述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麦克风信号输入端口以及左扬声器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第四线路连接装置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三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左壳体;第四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右壳体;第四线路连接装置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右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右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左壳体与左支架可拆式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可拆式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上述第二线路连接装置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互配合的接插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包括USB连接线、第三壳体、麦克风柄、麦克风拾音器、音量调节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和电路板; 
麦克风柄设置在第三壳体上或安装在第三壳体上,麦克风柄是单一的中空管,而麦克风拾音器固定在耳机本体上与麦克风柄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不设置在可更换部件上;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为接插件,包括USB线缆连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用以调节音量大小的音量调节器为双联电位器,设置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
音量调节器和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固定在电路板的相应位置上;电路板固定在第三壳体上且位于第三壳体中;音量调节器的调节旋钮从第三壳体的前侧露出第三壳体;第一线路连接装置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第三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本体的左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一种与上述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右支架、头梁和内部连接线缆;左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左侧下方;右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及其外围电路、麦克风拾音器、左扬声器、右扬声器、左壳体和右壳体;左扬声器固定在左壳体内部;右扬声器固定在右壳体内部;左壳体与左支架活动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活动连接;
上述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以及左扬声器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另一种与上述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右支架、头梁和内部连接线缆;左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左侧下方;右支架与头梁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右扬声器、左壳体和右壳体;左扬声器固定在左壳体内部;右扬声器固定在右壳体内部;左壳体与左支架活动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的USB连接端口、音频输出端口以及左扬声器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第四线路连接装置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三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左壳体;第四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右壳体;第四线路连接装置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右扬声器的信号端电连接,右扬声器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的接地端电连接;左壳体与左支架可拆式连接;右壳体与右支架可拆式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上述第二线路连接装置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相互配合的接插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耳机的部分零部件损坏后如要维修,拆开外壳、焊下损坏件、焊上好的器件再安装好外壳,这超出了很多用户的能力范围,而返回厂家维修不仅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如果超过保修期还要支付较高的维修费用。将耳机的零部件按照是否易损来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部件上,使得耳机分成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用户可通过更换部件,方便的进行耳机的维修。从而继续使用未损坏的高价值核心器件,达到降低耳机使用成本的目的,节约了自然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2)将耳机的易损部件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上,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与耳机本体可拆式固定连接,这一结构解决了头戴耳机的可更换部件与可重复使用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不牢的问题。外部连接线缆即使受力也不会将可更换部件和可重复使用部件轻易分离,从而不会影响头戴耳机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还可对重复使用部件进行拆分,若重复使用部件中的头梁、左右支架或耳机本体任一部件受到损坏时,用户可将耳机本体、支架和头梁轻易分离,更换任一部件。部件拆卸操作简单,使得可重复使用部件不因单一组件损坏而整体被废弃,从而降低了头戴耳机的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装置优选接插件,方便了各个部件的拆卸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构成的耳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重复使用部件中左侧耳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由本实用新型的重复使用部件中左侧耳机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2为由本实用新型的重复使用部件中左侧耳机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3为由本实用新型的重复使用部件中左侧耳机体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部连接线缆示意图;
图6为重复使用部件中右侧耳机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第三壳体10,音量调节器11,USB连接线12,麦克风柄13,电路板14,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
左壳体20,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左支架22,头梁23,右支架24,内部连接线缆25,右壳体26,左扬声器27,音频处理芯片28,线路板29,麦克风拾音器210,右扬声器211,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左耳罩20-1,右耳罩26-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方位描述时,以图3所示方位进行描述,图中的上下左右方位在描述中也是上下左右,图中图面所朝的方位为前方,背离图面的方位为后方。    
(实施例1、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见图1,本实施例的USB耳机采用的可更换部件包括第三壳体10、音量调节器11、USB连接线12、麦克风柄13、电路板14、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麦克风柄13包括中空管,中空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壳体10上,麦克风拾音器固定连接在中空管的另一端。
音量调节器11为双联电位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为13端接插插头。该13端接插插头中4个与USB连接线相连,2个与麦克风拾音器相连,3个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音频输出端相连,2个与左声道输出端相连,2个与右声道输出端相连。
双联电位器11和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固定在电路板14的相应位置上,电路板14固定在第三壳体10上且位于第三壳体10中,双联电位器11的调节旋钮从第三壳体10的前侧露出第三壳体10。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与第三壳体10固定连接。第三壳体10是使用时与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实施例2、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见图3,本实施例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左壳体20、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左支架22、头梁23、右支架24、内部连接线缆25和右壳体26。内部连接线缆25的主要部分设置在头梁23中。
左支架22与头梁23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左侧下方。右支架24与头梁23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右侧下方。
耳机本体还包括左扬声器27、右扬声器211。左扬声器27固定在左壳体20内部。右扬声器211固定在右壳体26内部。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连接。左、右扬声器可以是单个扬声器,也可以是为了提升音质由一组扬声器构成的左、右侧发声部件。
耳机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左壳体20内的线路板29,音频处理芯片28及其外围电路设置在线路板29上,线路板29固定在左壳体20内。
音频处理芯片28的型号可以是CM108AH。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为13端接插插座,该13端接插插座包括4个USB连接端口、2个麦克风拾音器输入端口、3个音频信号输出端口、2个左扬声器信号输入端口和2个右扬声器信号输入端口。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设置在左壳体20内。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左扬声器27的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一导线与右扬声器211的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211的接地端电连接、以及通过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二导线与右扬声器211的接地端电连接。
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应用例1)
见图1、图3及图4,采用实施例1所得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实施例2所得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使用时,将作为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13端接插插头插入作为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13端接插插座中,再将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通过螺钉固定在耳机左壳体20上,即组成完整的耳机。此时的作为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13端接插插头的各个接插段与作为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13端接插插座的各个接插段一一对应电连接,也即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4个USB连接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4个USB连接端电连接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2个麦克风拾音器输出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2个麦克风拾音器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3个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3个音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2个左扬声器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2个左扬声器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2个右扬声器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2个右扬声器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将外部USB连接线12插入电脑USB插口,电脑USB插口中的4个端口通过USB连接线12、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与线路板29相连,进而与音频处理芯片28相连,从而使得音频处理芯片28正常工作。麦克风拾音器的两个连接端口通过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与线路板29相连,进而与音频处理芯片28相连,可以将麦克风拾音器输入信号传递给音频处理芯片28。音频处理芯片28的音频信号输出信号通过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传输到音量调节器11的信号输入端,通过音量调节器11调节后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音频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信号输入端通过到连接线与左扬声器27电连接,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右声道信号输入端通过内部连接线缆25与右扬声器211电连接。这样整个耳机即可正常工作。在当可更换部件发生损坏时,拧下将第三壳体10和左壳体20固定连接的螺钉,拆下可更换部件,而后换上新的可更换部件,再用螺钉将新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固定在耳机左壳体20上,即可继续使用。
(实施例3、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见图1,本实施例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见图3、图4-1、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25的主要部分仍设置在头梁23中。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211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不直接与内部连接线缆25的第一导线相连,而是通过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音频信号接地端通过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音频信号接地端与内部连接线缆25的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设置在左壳体20内。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设置在右壳体26内。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可拆式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可拆式连接。
(应用例2)
见图1、图3、图4-1、图5及图6,采用实施例3所得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实施例4所得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应用例2的其余部分与应用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使用时,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处于相插接的状态,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也处于相互插接的状态,并且左壳体2与左支架22之间,以及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之间均处于相连接的状态。
其中的右声道音频信号依次通过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信号输入端、双联电位器1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部分、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内部连接线缆25、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以及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传递给右扬声器211而发声。
维修时,先拧下螺钉,拆下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后,可再将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的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分离,将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分离。然后,再将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分离,将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分离。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即分成3个组件,从而可对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中的需更换部分进行更换。
(实施例5、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见图2,本实施例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麦克风拾音器210不设置在麦克风柄13内,不设置在可更换部上,而是设置在可重复使用部上与麦克风柄13相对应的位置上。
麦克风柄13是单一的中空管,中空管的两端均开口,用以传递空气振动,中空管13的上端与设置在左壳体20内的麦克风拾音器210位置相对应,中空管13的下端无麦克风拾音器210,中空管13中也无实施例1的麦克风导线。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为11端接插插头,取消实施例1中的麦克风拾音器连接端口。
(实施例6、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见图4-2,本实施例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还包括麦克风拾音器210,麦克风拾音器210通过线路板29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外围电路相连从而正常工作。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也取消相应的麦克风拾音器信号端口。
(应用例3)
见图2、图3及图4-2,采用实施例5所得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实施例6所得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应用例3的其余部分与应用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使用中人嘴发出的声音经过麦克风柄13的传导,到达第三壳体10的下部的传音孔,经过传音孔声音传递给麦克风拾音器210。麦克风拾音器210获得的音频输入信号通过线路板29上的外围电路传递给音频处理芯片28。
(实施例7、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见图2,本实施例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8、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见图3、图4-3、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25的主要部分仍设置在头梁23中。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211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不直接与内部连接线缆25的第一导线相连,而是通过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音频信号接地端通过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音频信号接地端与内部连接线缆25的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设置在左壳体20内。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设置在右壳体26内。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可拆式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可拆式连接。
(应用例4)
见图2、图3、图4-3、图5及图6,采用实施例7所得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实施例8所得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应用例4的其余部分与应用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时,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处于相插接的状态,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也处于相互插接的状态,并且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之间,以及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之间均处于相连接的状态。
其中的右声道音频信号依次通过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信号输入端、双联电位器1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部分、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内部连接线缆25、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以及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传递给右扬声器211而发声。
维修时,先拧下螺钉,拆下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后,可再将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的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分离,将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分离。然后,再将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分离,将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分离。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即分成3个组件,从而可对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中的需更换部分进行更换。
(实施例9、耳机的可更换部件)
其余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是使用时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相互配合的双侧接插器件,其一侧为焊接侧连接端,另一侧是插接侧连接端。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焊接在电路板14上的各连接端属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焊接侧连接端。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在使用时通过其插接侧的各连接端和与其相配合的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插接侧的各相应连接端相互插接。
(实施例10、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互配合的双侧接插器件,其一侧为焊接侧连接端,另一侧是插接侧连接端。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与左扬声器27和右扬声器211电连接的各连接端以及与线路板29连接的各连接端属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焊接侧连接端。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在使用时通过其插接侧的各连接端和与其相配合的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插接侧的各相应连接端相互插接。
(应用例5)
其余与应用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实施例9所得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实施例10所得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USB连接线(12)、第三壳体(10)、麦克风柄(13)、麦克风拾音器(210)、音量调节器(11)、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和电路板(14);
麦克风柄(13)设置在第三壳体(10)上或安装在第三壳体(10)上,麦克风拾音器(210)固定安装连接在麦克风柄(13)远端;或者麦克风柄(13)是单一的传导声音中空管,麦克风拾音器(210)固定在第三壳体(10)内与麦克风柄(13)相对应的位置上;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为电子接插件,该接插件包括USB线缆连接端和麦克风信号输出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音量调节器(11)为双联电位器,设置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用以调节音量大小;
音量调节器(11)和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固定在电路板(14)的相应位置上;电路板(14)固定在第三壳体(10)上且位于第三壳体(10)中;音量调节器(11)的调节旋钮从第三壳体(10)的前侧露出第三壳体(10);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与第三壳体(10)固定连接;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用于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第三壳体(10)是使用时与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2.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22)、右支架(24)、头梁(23)和内部连接线缆(25);左支架(22)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左侧下方;右支架(24)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28)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27)、右扬声器(211)、左壳体(20)和右壳体(26);左扬声器(27)固定在左壳体(20)内部;右扬声器(211)固定在右壳体(26)内部;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活动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麦克风信号输入端口以及左扬声器(27)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27)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27)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3.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22)、右支架(24)、头梁(23)和内部连接线缆(25);左支架(22)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左侧下方;右支架(24)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28)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27)、右扬声器(211)、左壳体(20)和右壳体(26);左扬声器(27)固定在左壳体(20)内部;右扬声器(211)固定在右壳体(26)内部;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活动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麦克风信号输入端口以及左扬声器(27)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211)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27)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27)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地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设置在左壳体(20);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设置在右壳体(26);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右扬声器(211)的信号端电连接,右扬声器(211)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接地端电连接;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可拆式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可拆式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互配合的接插件。
5.一种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USB连接线(12)、第三壳体(10)、麦克风柄(13)、麦克风拾音器(210)、音量调节器(11)、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和电路板(14); 
麦克风柄(13)设置在第三壳体(10)上或安装在第三壳体(10)上,麦克风柄(13)是单一的中空管,而麦克风拾音器(210)固定在耳机本体上与麦克风柄(13)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不设置在可更换部件上;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为接插件,包括USB线缆连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用以调节音量大小的音量调节器(11)为双联电位器,设置在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
音量调节器(11)和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固定在电路板(14)的相应位置上;电路板(14)固定在第三壳体(10)上且位于第三壳体(10)中;音量调节器(11)的调节旋钮从第三壳体(10)的前侧露出第三壳体(10);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与第三壳体(10)固定连接; 
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用于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第三壳体(10)是使用时与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6.一种与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22)、右支架(24)、头梁(23)和内部连接线缆(25);左支架(22)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左侧下方;右支架(24)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28)及其外围电路、麦克风拾音器(210)、左扬声器(27)、右扬声器(211)、左壳体(20)和右壳体(26);左扬声器(27)固定在左壳体(20)内部;右扬声器(211)固定在右壳体(26)内部;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活动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USB连接端口、音频信号输出端以及左扬声器(27)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27)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27)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7.一种与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相配合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包括耳机本体、左支架(22)、右支架(24)、头梁(23)和内部连接线缆(25);左支架(22)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左侧下方;右支架(24)与头梁(23)滑动连接,且位于头梁(23)的右侧下方;耳机本体包括音频处理芯片(28)及其外围电路、左扬声器(27)、右扬声器(211)、左壳体(20)和右壳体(26);左扬声器(27)固定在左壳体(20)内部;右扬声器(211)固定在右壳体(26)内部;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活动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一端与音频处理芯片(28)的USB连接端口、音频输出端口以及左扬声器(27)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可拆式电连接;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和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均设有右声道音频信号端和接地端;
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一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之间,内部连接线缆(25)中的第二导线连接在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与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接地端之间;右扬声器(211)连接在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左扬声器(27)的信号端电连接,左扬声器(27)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地端与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的接地端电连接;
第三线路连接装置(25-1)设置在左壳体(20);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设置在右壳体(26);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可拆式电连接,从而使得第四线路连接装置(25-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分别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接地端对应电连接;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右扬声器(211)的信号端电连接,右扬声器(211)的接地端通过相应的导线与第五线路连接装置(212)的接地端电连接;左壳体(20)与左支架(22)可拆式连接;右壳体(26)与右支架(24)可拆式连接;
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的用于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配合的接插部位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的接插部位相对应、且可拆装式固定电连接的部位;耳机本体的左壳体(20)是使用时与耳机的可更换部件的第三壳体(10)可拆式固定连接的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的重复使用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线路连接装置(21)是使用时与第一线路连接装置(15)相互配合的接插件。
CN201420555654.6U 2014-09-25 2014-09-25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Active CN204180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5654.6U CN204180244U (zh) 2014-09-25 2014-09-25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5654.6U CN204180244U (zh) 2014-09-25 2014-09-25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80244U true CN204180244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5654.6U Active CN204180244U (zh) 2014-09-25 2014-09-25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80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90671U (zh) 无线耳机组
CN101583060B (zh)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CN201349247Y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6452511U (zh) 一种组合式耳机
CN208353378U (zh) 具备可拆卸异形屏的终端
CN105896221A (zh) 一种转接器和双面磁吸式转换组件
WO2016074610A1 (zh) 耳机
CN206498514U (zh) 一种挂颈式无线耳机
CN203352755U (zh) 耳机插头适配器
CN203942629U (zh) 头戴耳机
CN204180244U (zh) 耳机的可更换部件和重复使用部件
CN206674161U (zh) 耳机
CN206042270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蓝牙k歌麦克风
CN201104363Y (zh) 耳机
CN206004880U (zh) 耳机
CN201708902U (zh) 通用型耳机
CN207443079U (zh) 一种多用途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08971750U (zh) 一种耳机
CN203883971U (zh) 耳机
CN205693849U (zh) 分体式耳机及其发声部、无线信号部以及有线信号部
CN206506665U (zh) 可组合成有线耳机或蓝牙耳机的模块化耳机设计结构
CN206135136U (zh) 一种带音源转换功能以及dc耳机接口的数据线
CN201123110Y (zh) 插接式耳机
CN205847512U (zh) 一种数字音源手持电子设备转模拟音源装置
CN201523439U (zh) 一种耳机音频、咪头线接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