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4660U -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74660U
CN204174660U CN201420442352.8U CN201420442352U CN204174660U CN 204174660 U CN204174660 U CN 204174660U CN 201420442352 U CN201420442352 U CN 201420442352U CN 204174660 U CN204174660 U CN 204174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thering tube
supply
water supply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23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于
祝海健
刘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ngzhou Open Circum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23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74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74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74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包括供水管网、进水装置、加压供水装置、旁通装置、出水装置以及电控装置。进水装置包括过滤器、第一倒流防止器以及进水汇总管,且进水汇总管具有两个出水口。加压供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的其中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旁通装置与加压供水装置并列连接,旁通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的另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汇总管,出水汇总管具有两个进水口,加压供水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旁通装置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出水汇总管的两个进水口。电控装置控制加压供水装置的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系统设施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生活供水系统都要求24小时不间断供水。而对于全国直连供水机组,供水高峰主要集中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约8个小时,其余时间供水量较小(供水量相差很大)。且随着住宅楼层的不断加高,在超出城市供水高程的区域,城市给水管网局部水压不够高,不能将水直接送到高层用户。目前解决供水难的方法是采用气压或变频恒压控制方式通过二次加压供水设备来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即先将市政给水管网的水放入水池或水箱,再用二次加压泵通过输送管网向用户或高位水箱(或水塔)供水,以保证每一个用户的用水要求。
由于二次加压泵功率较大,尽管采用变频器调速,但变频泵在小流量下运行效率很低,因而造成小流量供水时间段内较大的能量浪费。水泵功率越大,小流量“浪费”问题更为突出。假如水泵功率为15KW,小流量频率按30Hz计算,每天夜间近6个小时内约有30~40KWh电能被“浪费”,实际白天也有近8个小时用水量较小,综合考虑,保守估计一年就多耗费15000~20000KWh。因此,不少用户在使用无负压变频供水模式后,感到电能消耗很大。
此外,这些二次供水设施与外界接触较多,由于管理不善、水池、水箱缺乏定期的清洗、二次消毒措施失效以及系统本身的缺陷等问题,若不定期清洗消毒,很容易造成供水水质的二次污染。进一步的,目前的二次加压供水系统还存在以下主要弊端:
A,采用蓄水池的供水方式在供水系统中存在开放环节,给饮用水水源投毒犯罪提供了方便条件,事实上饮用水蓄水池投毒案件也屡见不鲜,造成了饮用水源安全隐患。B,占地多,成本高。使用蓄水池(水箱),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建设周期长,使建筑供水系统的成本增加40~60%。尤其对于改造工程来讲,在老城区再建设蓄水池相当困难,这也是造成很多用水难问题的根源。C,上述供水方式环节多,浮球阀、水泵底阀、水位控制器等都是易出故障环节,使江西高区直连供水机组运行稳定性差,故障率高,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寿命短,管理困难。D,该类设备运行噪音大,存在环境污染。
总之,使用蓄水池式二次加压供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无论从节能、节水、节地、卫生还是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包括供水管网、进水装置、加压供水装置、旁通装置、出水装置以及电控装置。进水装置包括连接供水管网的过滤器、连接过滤器的第一倒流防止器以及连接第一倒流防止器的进水汇总管,且进水汇总管具有两个出水口。加压供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的其中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旁通装置与加压供水装置并列连接,旁通装置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的另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且旁通装置包括第二倒流防止器以及连接第二倒流防止器的不锈钢金属软管。
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汇总管,出水汇总管具有两个进水口,加压供水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旁通装置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出水汇总管的两个进水口。电控装置电性连接加压供水装置,控制加压供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电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时间继电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变频器,变频器电性连接加压供水装置,控制加压供水装置的运行频率。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两个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进水汇总管和出水汇总管。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防止加压供水装置频繁启动的空气开关。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出水装置还包括与出水汇总管相连接的起稳压保压作用的稳压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稳压罐为气压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压供水装置包括永磁无刷电机水泵。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器、第一倒流防止器、第二倒流防止器、进水汇总管、出水汇总管以及所有的连接管道的材质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
通过设置与加压供水装置并列连接的旁通装置,在小流量供水阶段(如夜间)采用旁通装置进行供水,而大功率的加压供水装置则在该阶段内停止供水。在大流量供水阶段再启动加压供水装置实现大流量供水。且在电控装置内设置时间继电器,双供水网络定时切换,一用一备控制,在保证用户供水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小流量供水阶段的电能浪费,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此外,在本直连式供水设备中,供水设备直接串接在自来水管网上,通过电控装置的自动控制,实现恒压或所需要的供水压力。与传统的二次供水相比,无需建设大体积、高成本的水箱。不仅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且还有效的避免了水质的二次污染。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包括供水管网100、进水装置200、加压供水装置300、旁通装置400、出水装置500以及电控装置600。进水装置200包括连接供水管网100的过滤器210、连接过滤器210的第一倒流防止器220以及连接第一倒流防止器220的进水汇总管230。且进水汇总管230具有两个出水口。加压供水装置300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230的其中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500相连接。旁通装置400与加压供水装置300并列连接,旁通装置400的进水端连接进水汇总管230的另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500相连接。且旁通装置400包括第二倒流防止器以及连接第二倒流防止器的不锈钢金属软管。
出水装置500包括出水汇总管510,出水汇总管510具有两个进水口。加压供水装置300的出水端以及旁通装置400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出水汇总管510的两个进水口。电控装置600电性连接加压供水装置300,控制加压供水装置300的工作状态,电控装置600包括PLC控制器610以及与PLC控制器610电性连接的时间继电器620。
其中,过滤器210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于本实施例中,过滤器210为Y型过滤器。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通过设置并列的加压供水装置300以及旁通装置400两路供水网络,一用一备。在供水高峰,如早中晚三个时间内,加压供水装置300启动,增加市政给水压力,为用户提供大流量的供水。而在小流量供水阶段,如夜间,加压供水装置300停止工作,采用旁通装置400为用户供水。旁通装置400内未设置大功率的水泵,工作能耗低。
与现有的二次供水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的节能率可达20%~30%,解决了现有二次供水设备小流量阶段由于加压水泵功率过大而引起的电能浪费的问题。且由于无需设置水箱等大体积的二次供水设备,占地面积小,安装以及设备运行简单,安装周期短以及成本低。进一步的,由于无二次供水,避免了二次供水污染以及各种蓄水池投毒事件。
于本实施例中,加压供水装置300以及旁通装置400间的切换是采用电控装置600内的时间继电器620进行计时切换的。当供水阶段进入小流量阶段时,时间继电器620输出跳变信号至PLC控制器610。PLC控制器610输出控制信号停止加压供水装置300。
于本实施例中,加压供水装置300包括永磁无刷电机水泵,以及连接永磁无刷电机水泵的材质为304食品级不锈钢的管路。永磁无刷电机水泵采用永磁电机。永磁电机转子不需要励磁,省去线圈或鼠笼,简化了电机的结构。在实现无刷的同时减少了设备故障,维修更加方便简单,大大降低了维修复杂系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运行可靠性。且进一步的,该永磁无刷电机水泵的工作效率比普通电机高20%~30%。
与本实施例中,出水装置500还包括与出水汇总管510相连接的起稳压保压作用的稳压罐520。且稳压罐520为气压罐。稳压罐520稳定出水汇总管510的出水口压力,防止出现压力不足的现象。
进一步的,为保证供水压力稳定,电控装置600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进水汇总管230和出水汇总管510上的压力传感器630。压力传感器630实时监测进水汇总管230的进水压力以及出水汇总管510的出水压力。一旦出现压力不足的问题,压力传感器630将检测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610。PLC控制器610输出控制信号至变频器640,增加加压供水装置300的运行频率,提高供水压力。相反的,一旦压力传感器630检测到压力过大时,PLC控制器610输出控制信号至变频器640,减小加压供水装置300的运行频率,在保证供水稳定的前提下,可有效节约电能。综上所述,通过设置稳压罐520以及压力传感器630,直连式加压供水装置可实现自动调节供水压力,保证供水压力维持相对稳定。
于本实施例中,电控装置600还包括与PLC控制器610电性连接的、防止加压供水装置300频繁启动的空气开关650。空气开关650还可在超压、欠压、过载、短路以及断相等情况下,迅速分断电路,实现可靠的保护。
此外,由于加压式供水设备串联在自来水管网上为用户供水,因此加压式供水设备需具有较高的洁净度。于本实施例中,设置过滤器210、第一倒流防止器220、第二倒流防止器、进水汇总管230、出水汇总管510以及所有的连接管道的材质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通过设置与加压供水装置300并列连接的旁通装置400,在小流量供水阶段(如夜间)采用旁通装置400进行供水,而大功率的加压供水装置300则在该阶段内停止供水。在大流量供水阶段再启动加压供水装置300实现大流量供水。且在电控装置600内设置时间继电器620,双供水网络定时切换,一用一备控制,在保证用户供水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小流量供水阶段的电能浪费,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此外,在本直连式供水设备中,供水设备直接串接在自来水管网上,通过电控装置600的自动控制,实现恒压或所需要的供水压力。与传统的二次供水相比,无需建设大体积、高成本的水箱。不仅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且还有效的避免了水质的二次污染。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管网;
进水装置,包括连接所述供水管网的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的第一倒流防止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倒流防止器的进水汇总管,且所述进水汇总管具有两个出水口;
加压供水装置,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汇总管的其中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
旁通装置,与所述加压供水装置并列连接,所述旁通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汇总管的另一个出水口,出水端与出水装置相连接,且所述旁通装置包括第二倒流防止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倒流防止器的不锈钢金属软管;
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汇总管,所述出水汇总管具有两个进水口,所述加压供水装置的出水端以及旁通装置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水汇总管的两个进水口;
电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加压供水装置,控制所述加压供水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控装置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时间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变频器,所述变频器电性连接所述加压供水装置,控制所述加压供水装置的运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两个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汇总管和所述出水汇总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防止所述加压供水装置频繁启动的空气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水汇总管相连接的起稳压保压作用的稳压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罐为气压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供水装置包括永磁无刷电机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第一倒流防止器、第二倒流防止器、进水汇总管、出水汇总管以及所有的连接管道的材质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
CN201420442352.8U 2014-08-07 2014-08-07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Active CN204174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2352.8U CN204174660U (zh) 2014-08-07 2014-08-07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2352.8U CN204174660U (zh) 2014-08-07 2014-08-07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74660U true CN204174660U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6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2352.8U Active CN204174660U (zh) 2014-08-07 2014-08-07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74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3339A (zh) * 2016-12-22 2017-03-22 杭州杭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式加压供水机组以及加泵同频率运转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3339A (zh) * 2016-12-22 2017-03-22 杭州杭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式加压供水机组以及加泵同频率运转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6562U (zh) 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04958688U (zh) 一种农村废水处理系统
CN105155620A (zh) 无负压给水泵站
CN202193666U (zh) 多功能ro反渗透纯水机
CN104846881A (zh) 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控制装置
CN204174660U (zh) 直连式加压供水设备
CN203845872U (zh) 废水零排放的节水净水机
CN204225208U (zh) 基于气压罐和区域增压的多传感器融合控制二次供水系统
CN101215846A (zh) 全自动节能节水装置
CN106430850A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4594441B (zh) 一种节能供水无负压管路
CN204023678U (zh) 一种箱式叠压稳压供水系统
CN206737040U (zh) 高层住宅小区无负压供水装置
CN205024019U (zh) 一种拖挂式应急净水装备
CN205205908U (zh) 一种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CN101245605A (zh) 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
CN204311494U (zh) 具有水质净化处理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
CN207268003U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的高层加压供水系统
Tjandraatmadja et al. How supply system design can reduce the energy footprint of rainwater supply in urban areas in Australia
CN206360028U (zh) 一种小型家用恒压供水设备
CN206244605U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4940416U (zh) 无负压给水泵站
CN204023679U (zh) 无负压净化加压供水设备
CN216526866U (zh) 一种人体排泄物处理装置的plc控制系统
CN201155122Y (zh) 一种无负压管网自来水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5 Gongshu District Ka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5 Gongshu District K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15 Hangzhou City, Hangzhou, Zhejiang, Kang Ji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ngzhou environmen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310015 Hangzhou City, Hangzhou, Zhejiang, Kang Ji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angk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5 Gongshu District Kang Jing Lu No. 18 Building 5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ngzhou Open Circum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5 Gongshu District K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angzhou environmen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