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74611U -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74611U CN204174611U CN201420593064.2U CN201420593064U CN204174611U CN 204174611 U CN204174611 U CN 204174611U CN 201420593064 U CN201420593064 U CN 201420593064U CN 204174611 U CN204174611 U CN 2041746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pile body
- stake
- slot
- concav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截面凹凸桩,包括条状的桩体,所述的桩体呈截面积不同的凹凸状,桩体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能让两个桩体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凸出桩体一端的插头组件及凹进桩体一端的插槽组件,且插头组件和插槽组件分别位于桩体的两端,当一个桩体的插头组件插入到另一个桩体的插槽组件中时,插头组件和插槽组件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拔承载力强、连接方便、耐腐蚀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行业预制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背景技术
因沉管灌注桩的质量稳定性相对较差,近年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桩得到迅猛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桩就是其中一种桩型,现有的混凝土预应力桩一般呈相同的横截面,也就是桩体的形状不变,通常有方形、圆形等,这种桩的抗拔承载力较差。
在打桩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长度的桩,这就需要桩与桩之间通过相互连接来形成较长长度的桩体。现有的混凝土预应力桩的两端设有钢板,混凝土预应力桩通过钢板之间的相互焊接来进行连接。连接后的桩体在压桩时压入地下后,由于在土壤中含有盐分尤其是氯盐,对暴露在土壤中的钢板会形成腐蚀,导致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处断裂,从而使连接桩断开。另外,通过钢板的焊接进行连接的方式相对复杂,连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方便,连接处抗腐蚀性能好及抗拔承载力强的变截面凹凸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变截面凹凸桩,包括条状的桩体,所述的桩体呈截面积不同的凹凸状,桩体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能让两个桩体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凸出桩体一端的插头组件及凹进桩体一端的插槽组件,且插头组件和插槽组件分别位于桩体的两端,当一个桩体的插头组件插入到另一个桩体的插槽组件中时,插头组件和插槽组件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桩体包括大截面桩及小截面桩,大截面桩和小截面桩交替排列形成桩体。
优选地,所述的大截面桩和小截面桩之间用斜度角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插头组件包括固定在桩体内的插头底座及延伸出桩体外部的插头,所述的插槽组件包括固定在桩体内的插槽及与插槽的口部固定连接的密封环,当插头插入到插槽中时,插头与密封环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插头和插头底座为可拆卸结构,插头与插头底座相邻的一端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插头底座上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螺柱,所述的螺柱与螺纹孔相互配合,当螺柱与螺纹孔螺接时,所述的插头与插头底座螺接。
优选地,所述的插头包括插接头和插接部,插接头和螺纹孔位于插接部的两端,所述的插接部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倒圆锥台形,所述的密封环的内腔呈上口大下口下的倒圆锥台形,所述的插接头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
优选地,所述的插槽内且位于密封环下方设有一个卡环,当插接部插入到插槽中时,所述的卡环卡设在插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的插槽内还设有一个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插槽底部,另一端与抵靠在卡环上。
优选地,所述的卡环由若干块形状、大小相同的卡片拼合而成,且当若干块卡片拼合呈卡环时,卡环内壁的上部形成卡台,卡环内壁的下部形成由若干锯齿环构成的防拔机构,所述的卡台的形状与插接头和插接部的连接处的形状相配适,所述的密封环与插槽螺接。
优选地,所述的插头底座和插槽的底部固接有延伸到桩体内部的插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因桩体的截面积不同形成凹凸状,大大提高了桩体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具有抗压、抗拔承载力高的优势;
2、连接方便,连接处密封性能高,抗腐蚀能力强,连接件紧密牢固,提高了桩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桩体相互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桩体10、大截面桩11、小截面桩12、斜度角13、插头组件20、插头底座21、插头22、插接头221、插接部222、螺纹孔23、螺柱24、插槽组件30、插槽31、密封环32、卡环33、卡片331、卡台332、锯齿环333、弹性件34、插脚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变截面凹凸桩,包括条状的桩体10,桩体10通常用混凝土制作成型,所述的桩体10呈截面积不同的凹凸状,这里所述的截面积,是指桩体10的横截面积,需要指出的是,对截面的形状不需要做固定限制,也就是说,桩体10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其他不固定的形状。桩体10包括大截面桩11及小截面桩12,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12交替排列形成桩体10。如图1所示,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12均为方形;如图5所示,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12均为圆形;如图6所示,大截面桩11为圆形,小截面桩12为方形;如图7所示,大截面桩11为方形,小截面桩12为三角形;如图8所示,大截面桩11为圆形,小截面桩12为椭圆形。另外,桩体10的两端可以同时为大截面桩11或同时为小截面桩12,也可以是一端为大截面桩11,另一端是小截面桩12。
优选地,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之间用斜度角13进行连接。
桩体10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能让两个桩体10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凸出桩体10一端的插头组件20及凹进桩体一端的插槽组件30,且插头组件20和插槽组件30分别位于桩体10的两端,当一个桩体10的插头组件20插入到另一个桩体10的插槽组件30中时,插头组件20和插槽组件30密封连接。显然,同一个桩体10上的插头组件20和插槽组件30的位置是相互一一对应的,以便于插头组件20能顺利的插入到插槽组件30中从而使两个桩体10能顺利连接。当连接件有多个时,可均匀设置在桩体10上,以便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与现有技术的圆桩及设于圆桩两端的连接板有下列优点:
1、连接处不易被腐蚀,能延长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寿命从而延长桩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桩通常在两端设有连接用的钢板,两根相邻的桩通过钢板焊接固定形成连接桩,在压桩时压入地下后,由于在土壤中含有盐分尤其是氯盐,对暴露在土壤中的钢板会形成腐蚀,导致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处断裂,从而使连接桩断开。
2、因桩体的截面积不同形成凹凸状,大大提高了桩体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具有抗压、抗拔承载力高的优势。
如图4所示,插头组件20包括固定在桩体10内的插头底座21及延伸出桩体10外部的插头22,所述的插槽组件30包括固定在桩体10内的插槽31及与插槽31的口部固定连接的密封环32,当插头22插入到插槽31中时,插头22与密封环32密封连接。密封环32可以采用橡胶、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等材料制成。如果不采用密封环32进行密封,也可以采用在桩体10的两端涂抹密封材料或在桩体10的两端固接密封圈如O型圈、垫设橡胶垫进行密封,但是密封效果没有密封环32好。
优选方案,插头22和插头底座21为可拆卸结构,插头22与插头底座21相邻的一端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23,插头底座21上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螺柱24,所述的螺柱24与螺纹孔23相互配合,当螺柱24与螺纹孔23螺接时,所述的插头22与插头底座21螺接。这种设计便于拆卸插头22,防止插头22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撞击损伤。
插头22包括插接头221和插接部222,插接头221和螺纹孔23位于插接部222的两端,所述的插接部222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倒圆锥台形,所述的密封环32的内腔呈上口大下口下的倒圆锥台形,插接部222与密封环32的内腔相互配合,形成紧密的密封,所述的插接头221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
插槽31内且位于密封环32下方设有一个卡环33,当插接部222插入到插槽31中时,所述的卡环33卡设在插接部222上,提高插头22与插槽31之间的连接强度。插槽31内还设有一个弹性件34,弹性件34可以是柱形弹簧或其他形状的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垫片,所述的弹性件34一端抵靠在插槽31底部,另一端与抵靠在卡环33上。再结合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的卡环33由若干块形状、大小相同的卡片331拼合而成,且当若干块卡片331拼合呈卡环33时,卡环33内壁的上部形成卡台332,卡环33内壁的下部形成由若干锯齿环333构成的防拔机构,锯齿环333实际形成倒刺,该防拔机构用于防止插接头221从卡环33中脱离,所述的卡台332的形状与插接头221和插接部222的连接处的形状相配适,所述的密封环32与插槽31螺接,更优选地,卡片331有4片,每片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呈90°的扇形。
插头底座21和插槽31的底部固接有延伸到桩体10内部的插脚40。插脚40用于提高插头底座21和插槽31与桩体10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焊接就能使桩与桩之间连接,连接方便,连接处抗腐蚀能力强,连接牢固,使用寿命长,抗拔承载力强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方面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方面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截面凹凸桩,包括条状的桩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体(10)呈截面积不同的凹凸状,桩体(10)的两端设有至少一个能让两个桩体(10)相互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凸出桩体(10)一端的插头组件(20)及凹进桩体一端的插槽组件(30),且插头组件(20)和插槽组件(30)分别位于桩体(10)的两端,当一个桩体(10)的插头组件(20)插入到另一个桩体(10)的插槽组件(30)中时,插头组件(20)和插槽组件(30)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体(10)包括大截面桩(11)及小截面桩(12),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12)交替排列形成桩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截面桩(11)和小截面桩之间用斜度角(13)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组件(20)包括固定在桩体(10)内的插头底座(21)及延伸出桩体(10)外部的插头(22),所述的插槽组件(30)包括固定在桩体(10)内的插槽(31)及与插槽(31)的口部固定连接的密封环(32),当插头(22)插入到插槽(31)中时,插头(22)与密封环(32)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22)和插头底座(21)为可拆卸结构,插头(22)与插头底座(21)相邻的一端设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23),插头底座(21)上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螺柱(24),所述的螺柱(24)与螺纹孔(23)相互配合,当螺柱(24)与螺纹孔(23)螺接时,所述的插头(22)与插头底座(21)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22)包括插接头(221)和插接部(222),插接头(221)和螺纹孔(23)位于插接部(222)的两端,所述的插接部(222)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倒圆锥台形,所述的密封环(32)的内腔呈上口大下口下的倒圆锥台形,所述的插接头(221)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31)内且位于密封环(32)下方设有一个卡环(33),当插接部(222)插入到插槽(31)中时,所述的卡环(33)卡设在插接部(2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槽(31)内还设有一个弹性件(34),所述的弹性件(34)一端抵靠在插槽(31)底部,另一端与抵靠在卡环(33)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环(33)由若干块形状、大小相同的卡片(331)拼合而成,且当若干块卡片(331)拼合呈卡环(33)时,卡环(33)内壁的上部形成卡台(332),卡环(33)内壁的下部形成由若干锯齿环(333)构成的防拔机构,所述的卡台(332)的形状与插接头(221)和插接部(222)的连接处的形状相配适,所述的密封环(32)与插槽(31)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截面凹凸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底座(21)和插槽(31)的底部固接有延伸到桩体(10)内部的插脚(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93064.2U CN204174611U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93064.2U CN204174611U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74611U true CN204174611U (zh) | 2015-02-25 |
Family
ID=5256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9306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74611U (zh) | 2014-10-14 | 2014-10-14 |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746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8253A (zh) * | 2014-10-14 | 2015-02-18 | 周兆弟 | 变截面凹凸桩 |
-
2014
- 2014-10-14 CN CN201420593064.2U patent/CN20417461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58253A (zh) * | 2014-10-14 | 2015-02-18 | 周兆弟 | 变截面凹凸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58254A (zh) | 变截面空心方桩 | |
CN104389310B (zh) | 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 | |
CN104358253B (zh) | 变截面凹凸桩 | |
CN104947658A (zh) | 弹卡式连接件以及连接桩 | |
CN104358256B (zh) | 快接式连接桩 | |
CN204174613U (zh) | 一种快接式连接桩 | |
CN204174611U (zh) | 一种变截面凹凸桩 | |
CN203145009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
CN202227337U (zh)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接头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
CN207794071U (zh) | 开槽螺杆式连接器及预制桩 | |
CN204174612U (zh) | 一种变截面空心方桩 | |
CN204174617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 | |
CN209282764U (zh) | 一种电缆保护管防渗水连接结构 | |
CN105926615A (zh) | 一种改进型变截面空心方桩 | |
CN204715351U (zh) | 销钉式连接件以及连接桩 | |
CN202390835U (zh) | 新型人工桩锤 | |
CN106049489A (zh) | 一种抗拔插销接头 | |
CN204780862U (zh) | 强拉扣接结构 | |
CN204959740U (zh) | 连接件 | |
CN102296601A (zh) |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连接装置 | |
CN202899398U (zh) | 穿钢砖及墙体 | |
CN105002886B (zh) | 强拉扣接结构 | |
CN106759306A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机械接头装置 | |
CN205742155U (zh) | 一种新型建筑钢桩 | |
CN203880283U (zh) | 一种用于连接排水管道的双锥式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1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