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9521U - 底涂工具 - Google Patents

底涂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59521U
CN204159521U CN201420443999.2U CN201420443999U CN204159521U CN 204159521 U CN204159521 U CN 204159521U CN 201420443999 U CN201420443999 U CN 201420443999U CN 204159521 U CN204159521 U CN 204159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covering
storage piece
piec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39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京浩
黄颖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Speciality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 Mate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 Material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 Mate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39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59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59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59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涂工具,属于底涂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底涂技术容易损伤工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底涂工具包括:具有遮蔽面的遮蔽件;用于存储底涂剂的可压缩的储液件,其具有用于施加底涂剂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遮蔽面,所述储液件未被压缩时所述遮蔽面内凹于所述工作面,而所述储液件被压缩时所述工作面能被压至与所述遮蔽面平齐;用于压缩所述储液件的按压件,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按压件下端。

Description

底涂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底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涂工具。
背景技术
底涂剂是一种在涂布粘结剂前预先设置在基底上的液体,其用以增加基底与粘结剂间的附着力。例如,在组装手机摄像头模组时,需要先在镜头周围的手机壳体上涂布底涂剂,然后再涂布粘结剂,之后再将镜头粘结在其上。
现有施加底涂剂的方法是操作人员用毛笔、棉签等蘸取底涂剂并进行刷涂,但这样的人工操作很难保证涂布位置的准确。尤其是,底涂剂通常具有腐蚀性,如果涂布超出所需范围会对工件(如镜头)造成损坏,导致次品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底涂技术容易损伤工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准确施加底涂剂,避免造成工件损伤的底涂工具。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底涂工具,该底涂工具用于将底涂剂施加在基底上,例如将底涂剂施加在手机壳体上,以便后续粘结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底涂工具包括:
具有遮蔽面的遮蔽件;
用于存储底涂剂的可压缩的储液件,其具有用于施加底涂剂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遮蔽面,所述储液件未被压缩时所述遮蔽面内凹于所述工作面,而所述储液件被压缩时所述工作面能被压至与所述遮蔽面平齐;
用于压缩所述储液件的按压件,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按压件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底涂工具中具有储液件,该储液件被压缩时可通过工作面将底涂剂施加到基底上,工作面可被预先制成准确对应待底涂区域的形状,从而其施加底涂剂的准确性比人工用毛笔刷涂高得多;同时,底涂工具还包括遮蔽件,在进行底涂(即储液件被压缩)时,储液件的工作面能被压至与遮蔽件的遮蔽面平齐,即遮蔽面也接触基底,从而挡住不需底涂的区域,防止底涂剂进入,更好的保证底涂剂施加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工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涂工具的一种涂布图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涂工具未被按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涂工具被按压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底;11、待底涂区域;13、不需底涂的区域;2、储液件;21、工作面;3、遮蔽件;31、遮蔽面;4、按压件;41、手柄部;411、环形凹槽;43、加压部;431、环形凸起;51、第一输液通道;53、第二输液通道;531、盲孔;533、输液孔;6、壳体;61、上壳体;63、下壳体;65、挡板;7、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方位词“上、下(如上端、下端)”等是以底涂工具工作时的状态为准的,即“下”表示靠近需要涂布的基底一侧的方向,而“上”表示远离需要涂布的基底一侧的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涂工具,其用于将底涂剂施加到基底1的待底涂区域11上。例如,底涂工具可用于将底涂剂施加在手机壳体上,以便继续粘结摄像镜头。此时,待底涂区域11如图1所示,为环形,而环形内为不需底涂的区域13(即用于设置镜头的区域)。当然,底涂工具的应用不限于此,故其对应的具体涂布图案是多样的。
本实施例的底涂工具包括储液件2、遮蔽件3、按压件4。
其中,储液件2能存储底涂剂且能被压缩,其下端具有工作面21。当工作面21接触基底1且储液件2受到压缩时,储液件2即可通过工作面21释放底涂剂,从而将底涂剂施加到基底1上。因此,该储液件2的工作面21的形状、尺寸等显然应与待底涂区域11对应;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涂布图案,工作面21即为环形。
其中,储液件2可由致密海绵体等多孔材料制成,并且优选为“片状”的形式,即其可为“海绵垫”。当然,若储液件2为其它的材料或形状,也是可行的。
遮蔽件3下端则具有遮蔽面31,且储液件2的工作面21至少部分围绕该遮蔽面31,或者说遮蔽面31位于工作面21内侧。在储液件2未被压缩时,遮蔽面31内凹于工作面21;而当储液件2被压缩时,工作面21能被压至与遮蔽面31平齐。
也就是说,如图2、图3所示,遮蔽件3具有与工作面21朝向相同的遮蔽面31,遮蔽面31通常内凹于工作面21,而当储液件2被压缩时(或者说进行底涂时),储液件2被压缩,且其压缩程度能使工作面21被压到与遮蔽面31平齐,即工作面21、遮蔽面31处于同一平面中,故它们可同时与基底1接触。此时,工作面21对应待底涂区域11并对其施加底涂剂,而遮蔽面31则对应不需底涂的区域13,故遮蔽面31可挡住该不需底涂的区域13,防止底涂剂进入其中,从而保证底涂位置的准确,避免底涂剂损伤工件。
优选的,工作面21环绕遮蔽面31设置。
也就是说,储液件2可完全“围绕”住遮蔽件3,这样工作面21也就必然包围遮蔽面31;具体的,储液件2中可设有通孔,而遮蔽件3穿设在该通孔中。可见,对图1所示的涂布图案,底涂剂更容易进入环形的待底涂区域11内部的区域中,且若底涂剂进入该区域,容易对工件(如镜头)造成损伤,故遮蔽面31优选被工作面21围绕在内,从而遮蔽住位于待底涂区域11内部的不需底涂的区域13,起到最好的防护作用。
当然,如果工作面21只是部分围绕遮蔽面31,也是可行的。
按压件4用于压缩储液件2,遮蔽件3和储液件2则连接在按压件4下端。
也就是说,按压件4用于对储液件2施压从而将其压缩,以使工作面21与遮蔽面31平齐并释放底涂剂。
优选的,如图2、图3所示,按压件4下端表面完全覆盖储液件2的上表面。
也就是说,按压件4的下端表面优选与储液件2的上表面相同或比其更大,从而可将其完全“盖住”;由此,按压件4可均匀的对整个储液件2施加压力,从而使储液件2更均匀的释放底涂剂。
优选的,如图2、图3所示,按压件4包括用于进行按压的手柄部41和可拆卸连接在手柄部41下端的加压部43,遮蔽件3和储液件2连接在加压部43下端,该加压部43用于直接对储液件2加压。
也就是说,按压件4优选由两个可分开的部分组合而成,其上半部为用于让操作人员进行按压(即用于与手接触)的手柄部41,下半部则为与储液件2接触并用于对其加压的加压部43。由于遮蔽件3和储液件2均连接在加压部43下端。具体的,手柄部41与加压部4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故在此不再详细限定。
可见,根据以上结构,当需要进行不同的底涂操作(即涂布图案不同)时,只要将加压部43拆下,并与其上的遮蔽件3、储液件2一同更换即可,这样可增加底涂工具的应用范围。
同时,应当理解,遮蔽件3、储液件2与按压件4(如加压部43)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例如,遮蔽件3与按压件4可为一体结构(即二者形成一个部件),或,遮蔽件3与按压件4间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再如,储液件2可直接连接在按压件4下端,或,储液件2也可先连接在遮蔽件3上,再通过遮蔽件3连接在按压件4下端。
优选的,按压件4内设有用于向储液件2提供底涂剂的第一输液通道51。
也就是说,按压件4内可设有通道,从而可通过这些通道向储液件2持续、稳定的提供底涂剂,这样就不必用储液件2“蘸取”底涂剂,从而简化操作,并可避免遮蔽件3的遮蔽面31沾染底涂剂而造成污染。
对上述可拆卸连接式的按压件4,当其中具有第一输液通道51时,如何在手柄部41与加压部43的连接处避免底涂剂泄漏是重要的。故优选的,在手柄部41下端表面和加压部43上端表面中,一个设有环绕第一输液通道51的环形凹槽411,另一个设有环绕第一输液通道51的环形凸起431,环形凸起431伸入环形凹槽411中。
也就是说,可如图4所示,在手柄部41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圈围绕第一输液通道51的环形凹槽411,而加压部43的上端面上设有一圈围绕第一输液通道51的环形凸起431,该环形凸起431伸入该环形凹槽411中,从而使手柄部41与加压部43端部之间的接触面由平面变为弯折面,更好的防止第一输液通道51中的底涂剂泄漏。
当然,虽然图中以手柄部41有环形凹槽411而加压部43有环形凸起431为例,但若反之,手柄部41有环形凸起431而加压部43有环形凹槽411也可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式,按压件4中的第一输液通道51可直接连通到储液件2上,例如,第一输液通道51可分为多个分支,各分支分别连通到加压部43与储液件2的接触面的不同位置处,从而直接向储液件2提供底涂剂。
但上述输液通道的更优选的形式则如下所示:遮蔽件3内设有用于向储液件2提供底涂剂的、与第一输液通道51连通的第二输液通道53;该第二输液通道53包括与第一输液通道51连通的盲孔531,以及连接在盲孔531侧面与遮蔽件3侧面之间的输液孔533,遮蔽件3具有输液孔533开口的侧面与储液件2接触。
也就是说,如图2、图3所示,可通过遮蔽件3向储液件2提供底涂剂。具体的,遮蔽件3内也有输液通道,该第二输液通道53包括盲孔531,盲孔531下端封闭以构成遮蔽面31,上端则开口并与第一输液通道51连通,盲孔531的侧面连通多个输液孔533,这些输液孔533的另一端开口在遮蔽件3侧面,而遮蔽件3侧面则于储液件2接触(例如与上述的储液件2内的通孔的侧壁接触),因此底涂剂可通过第一输液通道51、盲孔531、输液孔533而流入储液件2中。以上的输液通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底涂工具还包括壳体6,该壳体6具有相对的上开口和下开口;且按压件4下端位于壳体6内,上端通过上开口穿出壳体6外;而遮蔽件3和储液件2位于壳体6内,当按压件4下压时,储液件2的工作面21能被压至与下开口平齐。
也就是说,可将遮蔽件3、储液件2以及按压件4的一部分都置于保护性的外壳中,只有按压件4上端露出以便进行按压。
这样,可减少储液件2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防止操作人员意外接触到储液件2中的底涂剂而造成损伤。
同时,很显然,使储液件2的工作面21对准待底涂区域11是保证底涂正常进行的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若要直接用工作面21对准待底涂区域11,则很容易因手的晃动等因素造成对位不准或工作面21与基底1提前接触;而当具有壳体6时,遮蔽件3和储液件2位于壳体6内,故可先将壳体6对准正确位置并放稳(因壳体6与基底1接触并不会施加底涂剂),之后再对按压件4进行按压,从而使储液件2的工作面21下降并准确接触待底涂区域11。
优选的,当采用上述可拆卸连接式的按压件4时,壳体6也可分为上壳体61以及与上壳体61下端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63,加压部43、储液件2、遮蔽件3位于下壳体63内(即加压部43、储液件2、遮蔽件3不在上壳体61内)。其中,下壳体63与上壳体61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为螺纹连接、卡接等多种形式,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也就是说,若按压件4的加压部43为可拆卸的形式,则壳体6优选也是可拆卸的。
这样,在需要更换加压部43(以及储液件2和遮蔽件3)时,可先将下壳体63拆下,使加压部43露出以方便更换操作;同时,下壳体63也可与加压部43等一同更换,使下壳体63的形状、尺寸等始终与储液件2保持匹配。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底涂工具还包括弹性复位件7,其连接在壳体6与按压件4间,该弹性复位件7处于平衡状态时,储液件2位于壳体6内;而当储液件2的工作面21能被压至与下开口平齐时,弹性复位件7是处于变形状态的。
也就是说,可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7使进行按压后按压件4能自行复位,以简化操作。具体的,弹性复位件7可如图2、图3所示为弹簧,且壳体6内壁还设有挡板65,弹簧上端连接按压件4,下端则支撑在挡板65上。当弹簧处于平衡态时,储液件2的工作面21高于下开口,而当对按压件4进行按压时,弹簧被压缩,储液件2的工作面21下降到与下开口平齐以进行底涂,底涂完成后松开按压件4,弹簧即推动按压件4向上复位。
显然,以上描述的只是弹性复位件7的一种具体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其它形式的弹性复位件7。例如,弹性复位件7可仍为弹簧,但其连接在壳体6顶面外侧和按压件4之间,这样同样可使按压件4复位;或者,弹性复位件7可仍为弹簧,但其上端连接在壳体6顶面下侧,而下端连接按压件4,即其将按压件4“吊挂”起来;再或者,弹性复位件7也可弹片,弹片一端固定在壳体6内侧面上,另一端连接按压件4,当按压时弹片弯曲变形,按压结束后弹片恢复平直并将按压件4带回平衡位置。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述的上开口和挡板65与按压件4之间的缝隙都应较小,这样可对按压件4进行辅助定位,使其运动稳定,进而确保底涂位置的准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涂工具,包括:
具有遮蔽面的遮蔽件;
用于存储底涂剂的可压缩的储液件,其具有用于施加底涂剂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遮蔽面,所述储液件未被压缩时所述遮蔽面内凹于所述工作面,而所述储液件被压缩时所述工作面能被压至与所述遮蔽面平齐;
用于压缩所述储液件的按压件,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按压件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面环绕所述遮蔽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下端表面完全覆盖所述储液件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包括用于进行按压的手柄部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手柄部下端的加压部,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加压部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内设有用于向所述储液件提供底涂剂的第一输液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件内设有用于向所述储液件提供底涂剂的、与所述第一输液通道连通的第二输液通道;
所述第二输液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输液通道连通的盲孔,以及连接在所述盲孔侧面与遮蔽件侧面之间的输液孔,所述遮蔽件具有输液孔的侧面与所述储液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包括用于进行按压的手柄部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手柄部下端的加压部,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加压部下端;
在所述手柄部下端表面和加压部上端表面中,一个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输液通道的环形凹槽,另一个设有环绕所述第一输液通道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伸入所述环形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相对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壳体;其中,
所述按压件下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上端通过所述上开口穿出所述壳体外;
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当按压件下压时所述储液件的工作面能被压至与所述下开口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按压件间的弹性复位件;其中,
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储液件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储液件的工作面被压至与所述下开口平齐时,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变形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底涂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件包括用于进行按压的手柄部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手柄部下端的加压部,所述遮蔽件和储液件连接在所述加压部下端;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下端的下壳体,所述加压部、储液件、遮蔽件位于所述下壳体内。
CN201420443999.2U 2014-08-07 2014-08-07 底涂工具 Active CN204159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3999.2U CN204159521U (zh) 2014-08-07 2014-08-07 底涂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3999.2U CN204159521U (zh) 2014-08-07 2014-08-07 底涂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59521U true CN204159521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3999.2U Active CN204159521U (zh) 2014-08-07 2014-08-07 底涂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595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4053A (zh) * 2017-06-19 2017-09-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内六角螺栓自动点漆套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4053A (zh) * 2017-06-19 2017-09-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内六角螺栓自动点漆套筒
CN107214053B (zh) * 2017-06-19 2022-11-0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内六角螺栓自动点漆套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83097U (zh) 手机侧键和包括其的手机
CN205122879U (zh) 防水结构及侧取式防水sim卡卡座
CN208461357U (zh) 一种通信工程线缆用的定位装置
CN205271343U (zh) 一种手机tp压合装置
TW200744964A (en) Optical element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4159521U (zh) 底涂工具
CN206437609U (zh) 一种手机壳真空吸附装置
CN103129767A (zh) 贴膜装置及贴膜方法
CN108515689B (zh) 真空贴膜机构
CN102602560A (zh) 一种方便贴膜的装置
CN206314087U (zh) 一种电路板固定工装
CN204976432U (zh) 一种带膜保护贴膜工装夹具
CN204190805U (zh) 手机a壳和tp板贴合装置
CN207482277U (zh) 一种包装桶半自动套内衬袋装置
CN106475270A (zh) 点胶渗透工艺和点胶设备
CN205361822U (zh) 一种建筑用室内装饰装潢涂胶器
CN204681693U (zh) 一种热压机排线对位平台
CN104301464A (zh) 手机a壳和tp板贴合装置
CN104481449A (zh) 一种复合式封隔器胶筒及其制备方法
CN206186354U (zh) 一种手机贴膜机
CN208807702U (zh) 一种全自动鞋楦工作流水线的提升装置
CN204721610U (zh) 一种贴扬声器垫边的工具
CN217809680U (zh) 一种镀锡铜丝清灰装置
CN220804168U (zh) 一种手机装饰件的固定夹具
CN210474548U (zh) 一种高硬度高亮耐腐蚀3d贴膜用抗蚀剂涂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