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5967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55967U
CN204155967U CN201420358639.2U CN201420358639U CN204155967U CN 204155967 U CN204155967 U CN 204155967U CN 201420358639 U CN201420358639 U CN 201420358639U CN 204155967 U CN204155967 U CN 204155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in battery
battery
power brick
groov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86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ner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86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55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55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55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裸电池和收纳裸电池的包壳,包壳(2)由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构成,第一壳体具备后盖板(6)和上盖板(7),后盖板(6)中设置有多个并列的凹槽(8),相邻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绝缘性的隔条(9);上盖板(7)位于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覆盖裸电池的一方的电池端面,且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0);第二壳体(2b)具备前盖板(11)和下盖板(12),前盖板(11)从裸电池的前方覆盖凹槽的开口;下盖板(12)位于凹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于覆盖裸电池的另一方的电池端面;在上盖板(7)和下盖板(12)的内侧交替地设有多个绝缘环(13),正极端子从绝缘环(13)中穿出。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的电池包的包壳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便携式电话、游戏机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作为其电源的二次电池的体积小和容量高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开发小型化的电池包。
现有技术中,如图4的部分剖面图所示,电池包1包括包壳2和收纳于其中的单电池3,单电池3是在裸电池的正极端子周围配置绝缘环后、在裸电池的侧面包覆热缩套管而形成的,绝缘环使得正极端子与兼做负极端子的裸电池的金属外壳绝缘,热缩套管使得相邻裸电池之间绝缘。包壳2包括半筒状的上壳体2A和下壳体2B,分别从单电池3的上方和下方套入,嵌合为一个整体而覆盖单电池,在下壳体2B的内侧形成有端子连接部件4,将两节单电池3串联连接,在上壳体2A的顶端形成有孔5,露出单电池3的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所存在的缺陷是,由于包壳仅起到组装、包覆的作用,因此其中的电池必须以单电池的形式装入包壳内。也就是说,在制作成裸电池后,为了防止裸电池的正负端子间的短路或裸电池彼此之间的短路,必须先行组装绝缘环和热缩套管,在形成单电池后才能装入包壳而组装为电池包。这样既增加了部件成本,又增加了电池包的制作总工序数,而且不易实现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包壳结构,可以省略单电池的热缩套管和绝缘环,实现电池包的小型化和组装简便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池包,通过在包壳的内侧追加绝缘构造,能够达到即使除去单电池的热缩套管和绝缘环、也能确保电池包中的裸电池的正负端子间的绝缘以及裸电池彼此之间的绝缘的效果。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裸电池和收纳所述裸电池的包壳,所述裸电池的外表面没有包覆热缩套管,且正极端子的周围未设置绝缘环,所述包壳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后盖板和上盖板,
所述后盖板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裸电池的多个并列的凹槽,相邻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各裸电池的绝缘性的隔条,相邻的裸电池以相反的极性方向收纳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上盖板位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覆盖所述裸电池的一方的电极端面,且所述上盖板中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所述裸电池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从该贯通孔露出;
所述第二壳体具备前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前盖板从所述裸电池的前方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所述下盖板位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于覆盖所述裸电池的另一方的电池端面;
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内侧交替地设有多个绝缘环,所述正极端子从所述绝缘环中穿出,所述绝缘环覆盖所述电池端面中除了正极端子以外的部分。
优选所述隔条的高度超过所述裸电池的电池端面的直径的1/2。
优选所述隔条的中央设置有切槽,所述前盖板在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其卡合的绝缘性的凸片。
优选所述隔条与所述后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凸片与所述前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所述后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
优选所述凹槽、所述隔条、以及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更优选所述凹槽、所述隔条、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以及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优选所述前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内侧形成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凸片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优选所述下盖板中设置有用于收纳端子连接片的凹进部。
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卡合机构,通过所述卡合机构的卡合而结合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除去单电池的热缩套管和绝缘环,也能确保电池包中的裸电池的正负端子间的绝缘以及裸电池彼此之间的绝缘,因此能够实现兼顾电池包的小型化和安全性,组装的工序简便,且节省了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包壳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第一壳体:(B)第二壳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包壳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示意图,(A)第一壳体:(B)第二壳体。
图3为两节裸电池收纳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第一壳体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电池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中包括多个裸电池和收纳所述裸电池的包壳。
与传统电池包中收纳的单电池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中收纳的电池是裸电池,该裸电池的外表面没有包覆热缩套管,且电池端面中的正极端子周围未设置绝缘环。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包壳结构,则不可避免会发生电池正负端子、或裸电池之间的短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包壳中增设了绝缘结构。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的包壳结构的具体方式。
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壳2由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构成,第一壳体2a具备后盖板6和上盖板7,后盖板6中设置有多个并列的凹槽8,用于从裸电池3’(未图示)的后方将其收纳于其中,相邻的裸电池以相反的极性方向收纳于凹槽中。凹槽8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相邻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绝缘性的隔条9。该隔条9能够将2个裸电池3’分隔开,起到绝缘的作用。
另外,上盖板7位于凹槽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覆盖裸电池3’的一方的电池端面。上盖板7在对应于各电池端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0,上述的一方的电池端面中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表面从该贯通孔10露出,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第二壳体2b具备前盖板11和下盖板12,前盖板11用于从裸电池3’的前方覆盖凹槽8的开口,下盖板12位于凹槽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于覆盖所述裸电池的另一方的电池端面。
此外,如图1(A)所示,在相邻凹槽的互为相反侧的端部交替地设有中空环状的绝缘环13。也就是说,多个绝缘环13交替地设置在上盖板7和下盖板12的内侧。由于相邻的裸电池3’以相反的极性方向收纳于凹槽8中,因此绝缘环13正好可以套在各裸电池3’的正极端子上,并覆盖电池端面中除了正极端子以外的部分,使正极端子与裸电池的电池壳绝缘。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当将裸电池的轴平面所在的面设为纸面时,设置有正极端子的一侧为上方,与其相对的一侧为下方,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为前方,垂直于纸面向内的方向为后方。
隔条9的高度只要能达到使相邻的裸电池3’绝缘的目的即可,优选超过电池端面直径的1/2。此外,为了便于前盖板11与后盖板6的对位,如图2(A)和图2(B)所示,优选在隔条9的中央设置切槽14,并在前盖板11的相应位置上设置与其卡合的绝缘性的凸片15。切槽14和凸片15具有对应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圆形。
此外,为了加强隔条9和凸片15的强度,优选在所述隔条9与所述后盖板6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6,并且在所述凸片15与所述前盖板11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6。
后盖板6与上盖板7可以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前盖板11与下盖板12可以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所述硬质材料例如为ABS橡胶或PC树脂等绝缘性材料。
优选凹槽、隔条、以及位于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所述绝缘性树脂材料可以与上述硬质材料相同,例如为ABS橡胶或PC树脂等。
更优选凹槽、隔条、位于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以及位于下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均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这样的话,可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合拢之前,确保两端的绝缘环均可靠地包裹住正极端子的边缘,起到将裸电池的金属外壳与正极端子绝缘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确保相邻裸电池之间的绝缘,还可以在前盖板11和下盖板12的内侧形成绝缘层(未图示),该绝缘层与上述凸片可以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另外,如图2(B)所示,优选在下盖板12上设置有用于收纳端子连接片的凹进部17。该凹进部17中收纳的端子连接片介于绝缘环13与下盖板12之间,将相邻裸电池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连接起来,构成串联的电池组。
另外,为了更好地合拢,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的结合处设置对应的卡合机构,例如卡钩和凹槽等。当如图3所示,将裸电池3’收纳在第一壳体2a中之后,通过该卡合机构的卡合将第一壳体2a与第二壳体2b合为一体,从而形成完整的电池包。
本实施形态以两节裸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3节以上的裸电池。另外,裸电池不限于圆筒形,也可以是方形、多角柱形等各种形状,此时,包壳结构可以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
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宗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种构成要素进行任何更改或组合,这些也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裸电池和收纳所述裸电池的包壳,所述裸电池的外表面没有包覆热缩套管,且正极端子的周围未设置绝缘环,所述包壳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后盖板和上盖板,
所述后盖板中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裸电池的多个并列的凹槽,相邻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各裸电池的绝缘性的隔条,相邻的裸电池以相反的极性方向收纳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上盖板位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覆盖所述裸电池的一方的电池端面,且所述上盖板中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所述裸电池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从该贯通孔露出;
所述第二壳体具备前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前盖板从所述裸电池的前方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所述下盖板位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用于覆盖所述裸电池的另一方的电池端面;
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内侧交替地设有多个绝缘环,所述正极端子从所述绝缘环中穿出,所述绝缘环覆盖所述电池端面中除了正极端子以外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的高度超过所述裸电池的电池端面的直径的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的中央设置有切槽,所述前盖板在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其卡合的绝缘性的凸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与所述后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凸片与所述前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与所述上盖板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所述前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由硬质材料一体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所述隔条、以及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所述隔条、位于所述上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以及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内侧的绝缘环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内侧形成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凸片由绝缘性树脂材料一体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中设置有用于收纳端子连接片的凹进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卡合机构,通过所述卡合机构的卡合而结合为一体。
CN201420358639.2U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包 Active CN204155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8639.2U CN204155967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8639.2U CN204155967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55967U true CN204155967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1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8639.2U Active CN204155967U (zh) 2014-06-30 2014-06-30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559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3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3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US10665828B2 (en) 2015-06-16 2020-05-2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6257730B (zh) * 2015-06-16 2021-04-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0953B2 (ja) 二次電池パック
JP3187576U (ja) 多極端子を備えた単巻芯及び該単巻を備えたリチウム電池
CN212750989U (zh) 一种纽扣电池
CN104882572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104857A (zh) 二次电池
CN10263783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结构、电池壳及电池
CN104882626A (zh) 二次电池
CN204102963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04155967U (zh) 电池包
CN102412413B (zh) 锂电池及其盖板、电芯、保护线路板和装配方法
CN102522520A (zh) 一种电池结构、改进的电池仓和一种电池装置
CN214226999U (zh) 一种圆柱形可充电锂电池
CN104798158B (zh) 蓄电设备以及蓄电模块
CN202076356U (zh) 圆柱形锂电池的绝缘隔圈及含该隔圈的电池
CN204614830U (zh) 飞行器的电池组件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CN102231432B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舱
CN207398192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盖板正极端板凸台一体式结构
CN114792836B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6076365U (zh) 一种塑壳锂离子电池极柱组件
CN102479931B (zh) 软包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1293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
CN101867056A (zh) 动力电池
CN107039606A (zh) 一种锂电池
CN107768577A (zh) 具有防爆结构的电池
CN2026334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电芯支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