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53883U -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53883U
CN204153883U CN201420553280.4U CN201420553280U CN204153883U CN 204153883 U CN204153883 U CN 204153883U CN 201420553280 U CN201420553280 U CN 201420553280U CN 204153883 U CN204153883 U CN 204153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hock
economizer
refrigeran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32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樊小虎
李世刚
谭永程
王文朋
邹应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uroklimat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uroklimat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uroklimat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uroklimat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32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53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53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53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空调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经济器,经济器其中一条冷媒出口通过冷媒管路连接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接口,其特征在于,经济器与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减缓增焓回流产生振动的第一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用于扩大冷媒管路的容积的扩容装置以及用于增加冷媒管路重量以增加其惯性的增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应用上述减震结构的空调,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具有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中的增焓倒流现象产生的振动,减小对空调系统运行稳定性以及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稳定性的影响;减小振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噪声污染、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色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
空调系统在制热的时候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也随之降低。传统的空调系统采用的是普通压缩机,在工况十多度时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制热效果,但是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时,其制热量衰减十分严重,制热量达不到额定值,制热效果不理想。
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在空调系统中加入一个蒸气喷射系统,通过该蒸气喷射系统将气态形式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喷射到压缩机高压腔中较低压力的空间中。这种气态制冷剂的喷射具有增加制冷或空调系统的系统容量和效率的作用,从而提高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情况下的制热量。
在增焓过程中随着压缩腔内压力提升造成增焓倒流,由于增焓倒流的冷媒具有较高的压力,在其倒流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现象,对空调系统、压缩机的安装固定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均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缓解压缩机中由于增焓倒流的冷媒造成的振动对空调系统安装以及运行的影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所述空调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其中一条冷媒出口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接口,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减缓增焓回流产生振动的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用于扩大所述冷媒管路的容积的扩容装置以及用于增加所述冷媒管路重量以增加其惯性的增重装置。
优选的,为了避免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给空调室外机壳体,在空调室外机壳体与喷气增焓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冷媒由喷气增焓接口倒流主要因为其在压缩机内部压力较高,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在流动过程中高速运动的冷媒在冷媒管路中产生振动;设置具有扩大冷媒管路溶剂的扩容装置能够大幅度的减小冷媒压力,从而降低冷媒的流动速度。
在相同的冷媒数量、相同的流动速度以及相同的运动环境下冷媒管路振动的幅度大小取决于冷媒管路保持器原有静止状态的惯性大小,设置增重装置能够增加冷媒管路的惯性从而减小其振动幅度。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增重装置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容装置为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冷媒管路的横截面积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壁采用厚度为所述冷媒管路壁厚2至5倍的金属材料制成,形成所述增重装置。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增重装置为分体式结构。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重装置设置在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重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扩容装置上。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经济器固定安装在空调的室外机壳体上,在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室外机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所述经济器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室外机壳体的第二减震装置。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室外机壳体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设置有减震材料。
作为空调的减震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支架呈L型,包括与所述室外机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布满所述减震材料。
一种空调,其具有如上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有效抑制具有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中的增焓倒流现象产生的振动,以及对空调系统运行稳定性以及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稳定性的影响;减小振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噪声污染、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系统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喷气增焓压缩机、第一减震装置以及经济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喷气增焓压缩机、第一减震装置以及经济器连接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室外机壳体与经济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1、冷凝器;12、毛细管组件;13、蒸发器;14、经济器;15、第一支路;16、第二支路;17、节流装置;18、第一减震装置;20、第二减震装置;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减震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11、毛细管组件12以及蒸发器13,压缩机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上设置有吸气口、排气口以及喷气增焓接口,吸气口与排气口均连接冷媒主循环回路,而喷气增焓接口通过冷媒管路连接设置在冷媒主循环回路上的经济器14,在经济器14与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减缓增焓回流产生振动的第一减震装置18。
具体的,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的排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11,在冷凝器11的出口处主循环回路分成第一支路15以及第二支路16,第一支路15以及第二支路16分别连接经济器14两进液口,经济器14下游的第一支路15连接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的吸气口,经济器14下游的第二支路16连接喷气增焓式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接口。
在经济器14下游的第一支路15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7,冷媒通过节流装置17降温后通过经济器14与第二支路16中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一减震装置18设置在经济器14下游的第二支路16上,其包括用于扩大冷媒管路的容积的扩容装置以及用于增加冷媒管路重量以增加其惯性的增重装置。于本实施例中扩容装置与增重装置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扩容装置为横截面积大于冷媒管路的横截面积的连接管,连接管的管壁采用厚度为冷媒管路壁厚5倍的金属材料制成,形成增重装置。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所述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减震装置18中扩容装置与增重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不同,本实施例中扩容装置为横截面积大于冷媒管路的横截面积的连接管,连接管的壁厚与冷媒管路的壁厚相同,在连接管的外壁上可拆卸的设置有增重装置。连接管为筒状结构,增重装置为偶数个,对称的沿连接管的轴线设置。
经济器14固定安装在空调的室外机壳体上,在经济器14与室外机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经济器14的振动传递给室外机壳体的第二减震装置20。第二减震装置20包括用于固定连接经济器14与室外机壳体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与经济器14之间设置有减震材料23。连接支架呈L型,包括与室外机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以及与第一连接板21垂直的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上均布满减震材料23。
增重装置与扩容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在其它实施例中增重装置还可以设置在扩容装置与喷气增焓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
于本文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所述空调采用喷气增焓式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其中一条冷媒出口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喷气增焓式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减缓增焓回流产生振动的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用于扩大所述冷媒管路的容积的扩容装置以及用于增加所述冷媒管路重量以增加其惯性的增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增重装置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装置为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冷媒管路的横截面积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管壁采用厚度为所述冷媒管路壁厚2至5倍的金属材料制成,形成所述增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增重装置为分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装置设置在所述扩容装置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之间的冷媒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扩容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器固定安装在空调的室外机壳体上,在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室外机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所述经济器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室外机壳体的第二减震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室外机壳体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经济器之间设置有减震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呈L型,包括与所述室外机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布满所述减震材料。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减震结构。
CN201420553280.4U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Active CN204153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3280.4U CN204153883U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3280.4U CN204153883U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53883U true CN204153883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1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3280.4U Active CN204153883U (zh) 2014-09-24 2014-09-24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538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2435A (zh) * 2017-04-13 2017-08-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避震管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2435A (zh) * 2017-04-13 2017-08-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避震管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4037U (zh) 蒸发冷却-风冷式直接膨胀机组复合空调机组
CN107894036A (zh)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03385257U (zh) 一种泵的启动控制系统及一种制冷系统
CN204153883U (zh)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N104296266A (zh) 一种空调的减震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N102364256A (zh) 一种单冷式热管热泵空调
CN208635367U (zh) 一种适用于超低温环境的两联热水机组
CN202561935U (zh) 一种热泵式空调
CN204574297U (zh) 机房空调一体机
CN203928493U (zh) 地源热泵
CN201897298U (zh) 一种可控制长管路中制冷剂量的空调器
CN207455807U (zh) 一种新一代省电环保空调
CN209852019U (zh) 房车及其空调
CN209726564U (zh) 一种相变储能除霜多功能冷暖系统
CN204063658U (zh) 引射制冷循环装置
CN207501480U (zh) 一种低温变频增焓风冷热泵系统
CN202432754U (zh) 一种单双级互补式一托多风能热泵空调
CN101349467A (zh) 空调器室外机的冷媒管
CN205026840U (zh) 一种双高效热泵空调机组
CN205066014U (zh) 一种冰蓄冷喷射热回收制冷装置
CN109878292A (zh) 房车及其空调
CN208671236U (zh) 一种应用于中央空调的多联机制冷控制系统
CN102914089B (zh) 一种同步换热的多支路室外换热器
CN201535591U (zh) 空调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及安装有该系统的空调器
CN102706034A (zh) 一种单双级互补式一托多风能热泵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