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7749U - 除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除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7749U
CN204147749U CN201420573631.8U CN201420573631U CN204147749U CN 204147749 U CN204147749 U CN 204147749U CN 201420573631 U CN201420573631 U CN 201420573631U CN 204147749 U CN204147749 U CN 204147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ing unit
conveying
cryosurface
dehumidification equipment
enclosure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36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壮丰
彦斯·贝肯
丁力罗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36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7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7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7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设备,用于对容置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空气除湿,所述设备包括:冷凝装置及输送结构,其中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以对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凝处理,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可渗透水分的冷凝面,用以附着并渗透所述壳体内部空气形成的冷凝水;所述输送结构一端与所述冷凝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以承接所述冷凝面渗透的冷凝水并输送至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电气或电子设备周围的空气湿度,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电气或电子设备上凝结,有助于提升安全性、延长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除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内部的电气、电子设备而言,只有当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均属于正常范围时,才能够使得这些电气、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而确保车辆的整体正常运行和安全行驶;其中,尤其是高压(HV,High Voltage)设备,比如车辆高压电池等,具有更为严格的安全性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电气、电子设备安装在箱体内,以保证相对合适的环境条件。为保证箱体内外气压平衡,箱体上需设置通气孔。为防止通气孔中进入固态或液态杂质,还会在通气孔上设置只容许气体进入的特殊材料的薄膜。但是,进入箱体的空气中带有水蒸气,尤其当空气的湿度较高时,进入箱体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达到凝露点时在电气、电子设备表面凝结为水滴,从而严重影响其运行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电子部件周围的空气湿度,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电子部件上凝结,有助于提升安全性、延长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湿设备,用于对容置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空气除湿,所述设备包括:冷凝装置及输送结构,其中
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以对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凝处理,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可渗透水分的冷凝面,用以附着并渗透所述壳体内部空气形成的冷凝水;
所述输送结构一端与所述冷凝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以承接所述冷凝面渗透的冷凝水并输送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冷凝面由亲水性材料构成。
可选的,所述冷凝面由多孔材料构成。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帕尔贴元件。
可选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若干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预设直径。
可选的,所述毛细管的连接至所述蒸发装置的一端呈喇叭口状。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输送结构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用以对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冷凝水进行蒸发处理。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为一帕尔贴元件的冷端,且所述蒸发装置为所述一帕尔贴元件的热端。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帕尔贴元件的冷端,且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二帕尔贴元件的热端。
可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在垂直方向上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蒸发装置的设置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一湿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设备根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切换所述冷凝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除湿设备用于对容置车辆高压电池的壳体内部的空气除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实现下述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凝装置,主动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滴,并通过输送结构使其流出电子部件的壳体,从而降低了电子部件内部的空气湿度,避免水蒸气在电子部件表面凝结而影响其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用以容置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以容置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除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用以容置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除湿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使用电气部件1(比如车辆高压电池等)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电气部件1设置在壳体2内部,从而一方面能够避免电气部件1被损坏,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电气部件1对外部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尤其当电气部件1为高压电气部件的情况下。壳体2上通常开有通气孔21,用于实现壳体2内外空气的流通与交换,但并不能减少进入壳体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即相关技术中无法对电气部件1周围空气的湿度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湿设备,可以对电气部件1周围的空气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电气部件1表面凝结。下面针对该除湿设备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图2示出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除湿设备3,包括:冷凝装置31和输送结构32,其中冷凝装置31的表面温度低于凝露点,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装置31的表面凝结为水滴,而输送结构32用于对冷凝装置31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进行传输。
当上述除湿设备3应用于对电气部件1的除湿功能时,其结构关系如图3所示:冷凝装置31设置于电气部件1的壳体2内部,通过主动降低其冷凝面的温度,使得冷凝面的温度低于壳体2内部的空气温度并达到凝露点,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面凝结为冷凝水;同时,输送结构32的一端连接至冷凝装置31的冷凝面、另一端输出所述壳体2,从而将冷凝面上的冷凝水输送至壳体2外部。
可见,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主动降低冷凝装置31的冷凝面温度,使得壳体2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冷凝水的形式被输送到壳体2外部,从而降低了壳体2内部空气的湿度,即便壳体2内部的空气温度达到凝露点,也由于空气湿度过低而无法造成凝露,确保了电气部件1的运行安全,有助于延迟电气部件1的使用寿命。
1)冷凝装置31
冷凝装置31的温度较低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都是凝结在冷凝面,该冷凝面具有渗透水分的作用,从而将附着于冷凝表明的冷凝水渗透至输送结构32。
(1)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采用亲水性(hydrophilic)材料构成的冷凝面。通过在冷凝面采用亲水性材料,使得凝结得到的冷凝水能够被牢牢吸附在冷凝面,而不会从冷凝面滚落,并进而渗透至输送结构32,从而确保冷凝水都可以通过输送结构32被输送至壳体2的外部,避免冷凝水滚落至电气部件1而造成损坏或安全隐患,也防止冷凝水滚落至壳体2内部后,重新蒸发为壳体2内的水蒸气。
(2)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采用多孔材料构成的冷凝面,则附着于冷凝面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孔道渗透至输送结构32,从而确保冷凝水都可以通过输送结构32被输送至壳体2的外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任意制冷装置,均可以用于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装置31,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其具体类型;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帕尔贴(peltier)元件构成冷凝装置31。
2)输送结构32
针对输送结构32,可以通过下述技术特征的添加,优化其对空气中水蒸气的冷凝效果:
(1)可选的,可以使得输送结构32如图3所示地倾斜设置,其中在垂直方向上,与冷凝装置31相连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通过配置输送结构32的方向,使得来自冷凝装置31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的帮助下,从壳体2的内部沿输送结构32流向壳体2的外部,实现了对壳体2内部空气的湿度调节。
(2)可选的,可以采用毛细管来构成输送结构32。具体地,毛细管是指内径小于或等于预设长度的管道,比如该预设长度可以为1毫米。通过设置若干毛细管,使得这些毛细管的一端连接至冷凝装置31、另一端输出壳体2,可以借助于毛细效应(capillary effect)实现对冷凝水的输送,使得从壳体2的内部沿输送结构32流向壳体2的外部,实现了对壳体2内部空气的湿度调节。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凝装置31收集到的壳体2内部的冷凝水,可以随输送结构32被排出壳体2;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图4所示的除湿设备3’,可以对输送结构32排出的冷凝水做进一步处理,以加快冷凝水蒸发。
如图4所示,除湿设备3’除了包含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冷凝装置31和输送结构32,还可以包括蒸发装置33,该蒸发装置33连接至输送结构32的远离冷凝装置31的一端,通过主动加热形成加热区域331,可以对来自冷凝装置31的冷凝水进行蒸发处理,从而避免影响周围的其他部件或设备。可见,应当尽可能地将输送结构32的端口置于蒸发装置33表面的加热区域331内,以提升对冷凝水的蒸发效果,避免冷凝水在非加热区域332处聚集而无法被及时处理。
当上述除湿设备3’应用于对电气部件1的除湿功能时,其结构关系如图5所示:冷凝装置31设置于电气部件1的壳体2内部,通过主动降低冷凝装置31的冷凝面温度,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面凝结为冷凝水;蒸发装置33设置于壳体2外部,通过主动升高蒸发装置33的表面温度,使得来自冷凝装置31的冷凝水在蒸发装置33的表面被蒸发;输送结构32的一端在壳体2内部连接至冷凝装置31的冷凝面、另一端输出壳体2后连接至蒸发装置33,从而将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冷凝水”的形式从壳体2的内部(冷凝装置31处)输送至外部(蒸发装置33处)。
可选的,可以将输送结构32的连接至蒸发装置33的一端设置为喇叭口状。具体地,如图6所示,输送结构32中的每个管道(比如毛细管)包括管本体321和设于管本体321尾部的喇叭口322,使得冷凝水被输送至蒸发装置33的表面时,能够顺着喇叭口322被更均匀地“铺”开,以加快冷凝水的蒸发速度,避免冷凝水聚集在输送结构32的出口位置而导致其他位置的热量被浪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任意制热装置,均可以用于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装置33,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其具体类型;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帕尔贴(peltier)元件构成蒸发装置33。
进一步地,当冷凝装置31和蒸发装置33均采用帕尔贴元件时,可能存在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由于帕尔贴元件本身包含一冷端和一热端,因而可以采用一帕尔贴元件,使得该帕尔贴元件的冷端作为冷凝装置31,以用于形成冷凝水,同时由该帕尔贴元件的热端作为蒸发装置33,以用于对冷凝水进行加热蒸发;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帕尔贴元件来构成冷凝装置31和蒸发装置33,比如由第一帕尔贴元件构成冷凝装置31,而由第二帕尔贴元件构成蒸发装置33。
请参考图5,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设备还可以包括湿度检测装置4,安装在壳体2内部,对壳体2内部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使得除湿设备可以根据湿度检测装置4检测的湿度切换冷凝装置31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可以预设一湿度阈值,当湿度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实时湿度大于或等于该湿度阈值时,表明壳体2内更有可能存在凝露的风险,从而通过将冷凝装置31设置为运行状态,对壳体2内执行除湿处理,避免发生凝露;或者,当湿度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实时湿度小于湿度阈值时,表明壳体2内并不存在凝露的风险,从而通过将冷凝装置31设置为非运行状态,可以节省冷凝装置31的运行资源。在一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湿设备根据检测装置4检测的湿度的不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调节冷凝装置31的工作效率,即调节冷却面的温度,湿度越大,冷凝面温度越低,直至达到一预设的温度最低值。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凝装置,主动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滴,并通过输送结构使其流出电子部件的壳体,从而降低了电子部件内部的空气湿度,避免水蒸气在电子部件表面凝结而影响其运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除湿设备,用于对容置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的空气除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冷凝装置及输送结构,其中 
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以对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凝处理,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一可渗透水分的冷凝面,用以附着并渗透所述壳体内部空气形成的冷凝水; 
所述输送结构一端与所述冷凝面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以承接所述冷凝面渗透的冷凝水并输送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面由亲水性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面由多孔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帕尔贴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若干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预设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输送结构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用以对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冷凝水进行蒸发处理; 
其中,所述毛细管的连接至所述蒸发装置的一端呈喇叭口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输送结构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一端相连接,用以对输送至壳体外部的冷凝水进行蒸发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为一帕尔贴元件的冷端,且所述蒸发装置为所述一帕尔贴元件的热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 一帕尔贴元件的冷端,且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二帕尔贴元件的热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在垂直方向上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蒸发装置的设置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湿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设备根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切换所述冷凝装置的工作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设备用于对容置车辆高压电池的壳体内部的空气除湿。 
CN201420573631.8U 2014-09-30 2014-09-30 除湿设备 Active CN204147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3631.8U CN204147749U (zh) 2014-09-30 2014-09-30 除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3631.8U CN204147749U (zh) 2014-09-30 2014-09-30 除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7749U true CN204147749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3631.8U Active CN204147749U (zh) 2014-09-30 2014-09-30 除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7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5594A (zh) * 2014-09-30 2016-03-3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除湿设备
CN109228828A (zh) * 2018-09-30 2019-01-18 林奇虎 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压动生电除湿的电动汽车电暖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5594A (zh) * 2014-09-30 2016-03-30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除湿设备
CN109228828A (zh) * 2018-09-30 2019-01-18 林奇虎 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压动生电除湿的电动汽车电暖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0300B (zh) 一种防潮通信户外机柜
US10244656B2 (en) He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oling a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of the heating device
CN203859409U (zh) 配网终端除湿装置
CN203883316U (zh) 开关柜中的除湿装置
CN103401151A (zh) 一种开关柜除湿装置
US9161676B2 (en) Automatic dishwasher
KR20140072887A (ko) 외부 공기를 이용하는 타워 공기조절 시스템을 갖는 풍력 터빈
CN204147749U (zh) 除湿设备
US9441322B2 (en) Dryer with a waste heat recovery means
CN104296334A (zh) 电控盒低温除湿装置
CN108579349B (zh) 干燥空气发生器及充电桩、充电桩电路板除湿方法
CN103398437A (zh) 一种开关柜及其除湿方法
CN103115409A (zh) 高效电子除湿器
CN203377489U (zh) 一种开关柜除湿装置
CN105435594A (zh) 除湿设备
CN104275077A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及具有该除湿装置的风能变流器
CN203884131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机柜用热交换系统
CN106300091A (zh) 加隔板的用于开关柜降温除湿的半导体除湿装置
CN203015354U (zh) 机床电器柜降温装置
CN206225798U (zh) 一种排水型电柜除湿器
CN208190086U (zh) 一种排水型电柜除湿器
WO2013050468A1 (en) A dishwasher comprising a dehumidifying unit
CN208508334U (zh) 一种智能低压节能控制柜
CN204084714U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208045244U (zh) 一种可除湿干式整流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Numerically controlled ventilation and dihumidification equipment for underground facilit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Pledgee: American quantum Corporation|Wuhu Chery Automobile Investment Co., Ltd.

Pledgor: Ooros Automotive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6990001207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