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7430U - 一种治疗仪贴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仪贴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7430U
CN204147430U CN201420581663.2U CN201420581663U CN204147430U CN 204147430 U CN204147430 U CN 204147430U CN 201420581663 U CN201420581663 U CN 201420581663U CN 204147430 U CN204147430 U CN 204147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in
circuit
main control
aud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16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光辉
刘冠峰
吕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WEIDAE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WEIDAE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WEIDAE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WEIDAER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816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7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7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74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治疗仪贴片,包括贴片本体和连接导线,所述贴片本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层、抗张层和薄膜保护层,所述贴合层为导电硅胶,所述抗张层为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治疗仪的输出端,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贴片本体;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贴片,生产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耐用可靠,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仪贴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仪贴片。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受到非正常血流的长期压迫,造成管内瓣膜正常功能受损,使得血管内积压过量血液,导致血管壁变薄及血管突出。因人体没有自我修复瓣膜的机制,所以静脉曲张是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及饮食的改变)可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手术治疗方法大致有:硬化剂治疗、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外科抽除手术和血管内烧灼治疗,治疗方法复杂,而且术后都有较大的创伤,所以需要有相关的治疗仪进行配合修复,而且能防止静脉曲张的再度发生。
现有保健的一些器械,如弹力袜或充气静脉曲张治疗仪等,弹力袜是长时间的、静止的紧压静脉曲张部位,强迫挤压静脉血液减少,而同时也长时间地、静止地挤压了附近的动脉,造成动脉血液补偿、血氧供应减少,容易造成其他病变,不利于静脉曲张的保健。充气静脉曲张治疗仪是气泵对气囊充气产生脉冲挤压和按摩,挤压力度受气囊大小的限制,数值改变不大,效果一般,需要气泵充气,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治疗仪贴片,其可重复贴合在患处,并且在卸下贴片时不会伤害患者的皮毛,造成患者的痛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仪贴片,包括贴片本体和连接导线,所述贴片本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层、抗张层和薄膜保护层,所述贴合层为导电硅胶,所述抗张层为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治疗仪的输出端,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贴片本体。
所述抗张层为可导电的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抗张层和薄膜保护层之间。
所述连接导线包括保护外壳、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所述保护外壳包裹所述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
所述贴片本体为椭圆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治疗仪贴片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
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升压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主控IC电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反馈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外接电源和宽电压工作电路;
所述人机界面通过LCD驱动电路、LCD背光电路和按键扫描电路与所述主控IC电路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按键;
所述主控IC电路与所述人机界面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主控IC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优选的,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主控IC电路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
优选的,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
优选的,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LCD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贴片,生产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耐用可靠,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A-A断面截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显示整个实用新型的结构概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模拟电路框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脉曲张治疗仪的电路图。
其中:接口单元1,控制单元2,输出单元3,供电模块4,人机界面11,LCD驱动电路111,LCD背光电路112,按键扫描电路113,警报器12,升压电路21,脉冲产生电路22,低压检测电路23,主控IC电路24,输出反馈电路31,输出电路32,外接电源41,宽电压工作电路42,贴片本体5,贴合层51,、抗张层52,薄膜保护层53,连接导线6,静脉曲张治疗仪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治疗仪贴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贴片本体5和连接导线6,所述贴片本体5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层51和抗张层52,所述贴合层51为导电硅胶,所述抗张层52为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治疗仪的输出端,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贴片本体5。采用导电硅胶作为贴合层,可以重复多次地对患处进行贴合,并且撕拉下来时不会对患者的皮毛造成伤害,治疗仪的电流可以通过导电硅胶传送到患处;所述抗张层52可以使得整个贴片抗张抗拉,更加耐用。
优选的,还设置有薄膜保护层53,所述抗张层52与所述薄膜保护层53紧密连接,所述抗张层52为可导电的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6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抗张层52和薄膜保护层53之间,所述薄膜保护层53用于保护所述抗张层52和所述连接导线6。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线6包括保护外壳、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所述保护外壳包裹所述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所述贴片本体5为椭圆形设置。设置两种纤维线的目的在于,所述可导电的纤维线比一般的金属导线更加柔软,所述不可导电的纤维线有较大的抗拉能力,可以使得连接导线6更加耐用。
本实施例的治疗仪贴片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7,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7如图3所示,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1、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2、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3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4;
所述接口单元1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11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12,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升压电路21、脉冲产生电路22、低压检测电路23和主控IC电路24,所述输出单元3包括输出反馈电路31和输出电路32,所述连接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32,所述供电模块4包括外接电源41和宽电压工作电路42;
所述人机界面11通过LCD驱动电路111、LCD背光电路112和按键扫描电路113与所述主控IC24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113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在所述人机界面11的显示面;
所述主控IC电路24与所述人机界面11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11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2,所述警报器12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
所述主控IC电路24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21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3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31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42连接所述外接电源41,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压电路21和脉冲产生电路22形成变化脉冲,并由输出电路32输出变化的脉冲作用于使患者的静脉曲张部位,通过不断变化的电脉冲信号刺激静脉血管,促进静脉回流,以达到改善和治疗静脉曲张的功效。人机界面11的设置,按POWER键开机后,电路处于零出输工作状态。在开机状态下,按KEY+与KEY-可以调整输出强度,通过键盘上“+”,“-”键的操作,加上输出反馈电路的作用,可以将输出精准地控制在0-50V上脉冲幅度上,实现1V/step的调节,征对不同症状和不同体质的人来选择不同的刺激电流,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主控IC电路24设置了仪器开启后具有计时功能,并通过控制警报器12的鸣响来通知使用者。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主控IC电路24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配合人体的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设定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起到保健的同时避免电子仪器开机过久容易烧毁的问题发生。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外接9V电池即可启动仪器,使用方便。与警报器12的配合设置,每工作10分钟会有警示音的提示。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LCD驱动电路111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112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113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12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21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23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24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31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32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4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如图4,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41、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主控芯片U1通过对晶体管Q1的连接控制实现对所述晶体管T1的导通控制9V供电加于电感L1上,所述升压电路21通过所述电感L1的反电动势来实现升压,并由主控芯片U1通过控制三极管T2的导通与截止实现升压等级的改变,通过D2整流后在固定电容C8上形成所需的输出脉冲的电压幅度,经过二极管D3、D4降压后送至输出端。通过键盘上“+”,“-”键的操作,加上输出反馈电路的作用。主控芯片U1可以将输出精准地控制在0~50V上脉冲幅度上,实现1V/step的调节,针对不同症状和不同体质的人来选择不同的刺激电流。
主控芯片U1通过连接控制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的晶体管Q3、Q5和Q7在所述输出单元3的二极管D3和D4形成特定系列的变化脉冲,脉冲经所述输出单元3输出,这个脉冲能平缓有效地刺激静脉回流。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U1选用改进型高速8051内核的MCU,与传统8051比较起来,在相同时钟下,速度提高了12倍,同时置入传统8051需要外置的功能,如高速P1.、PWM以及内部EEPROM。
其中,P0.0-P0.3接脚为普通IO;P1.0-P1.7接脚为多功能IO,有AD功能, P1.0:作AD口,检测电池电压,P1.1:作AD口,检测输出电压,P1.2-P1.6:普通IO,P1.7 :作AD口,用来扫描按键,P2.0-P2.7口:普通IO,P3.0-P3.7口:普通IO,P5.4、P5.5口:普通IO;Vcc接脚为正电源输入脚,Gnd接脚为负电源输入脚。
实施例中宽电压工作芯片U2选用seiko instrument的S-875041BUP-ABC-T2,其中第1接脚为Vout接脚,电压输出,第2接脚为Vss接脚,电源地,第3接脚为CD接脚,外接电压延迟侦测电容,第4接脚为VOR接脚,本电路没有使用,第5接脚为正输入电压。
宽电压工作电路42与升压电路21的配合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在电池电压耗到极致,最低低至5.5V时仍可正常工作到最大50V的输出,同时在LCD上显示无电标志,提示要更换电池。待机电流低至几十微安,有利于电池在仪器不工作时长期的存放。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片本体和连接导线,所述贴片本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层、抗张层和薄膜保护层,所述贴合层为导电硅胶,所述抗张层为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治疗仪的输出端,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贴片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张层为可导电的纤维布,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抗张层和薄膜保护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包括保护外壳、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所述保护外壳包裹所述可导电的纤维线和不可导电的纤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本体为椭圆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
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升压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主控IC电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反馈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外接电源和宽电压工作电路;
所述人机界面通过LCD驱动电路、LCD背光电路和按键扫描电路与所述主控IC电路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按键;
所述主控IC电路与所述人机界面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主控IC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主控IC电路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LCD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CN201420581663.2U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治疗仪贴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7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1663.2U CN204147430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治疗仪贴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81663.2U CN204147430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治疗仪贴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7430U true CN204147430U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5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16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7430U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治疗仪贴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74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884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舒肌止痛贴治疗仪
CN106110494A (zh) * 2016-06-07 2016-11-16 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理疗电极片
CN109171862A (zh) * 2018-09-11 2019-01-11 李晓阳 一种适用于硬化剂治疗后的静脉压迫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884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舒肌止痛贴治疗仪
CN106110494A (zh) * 2016-06-07 2016-11-16 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理疗电极片
CN109171862A (zh) * 2018-09-11 2019-01-11 李晓阳 一种适用于硬化剂治疗后的静脉压迫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92806U (zh) 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
CN204147430U (zh) 一种治疗仪贴片
CN203154605U (zh) 一种便携式恒定脉冲电流分娩镇痛仪器
CN101716394B (zh) 治疗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磁仪
CN104399182B (zh) 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及通信系统
CN105013084A (zh) 一种电刺激理疗仪
CN104941064A (zh) 一种电脉冲偏头痛治疗仪
CN108578891B (zh) 一种疼痛电脉冲治疗仪的硬件电路
CN203954467U (zh) 一种静脉曲张保健仪
CN201082292Y (zh) 一种带催眠作用的眼罩装置
CN203183521U (zh) 双极性通用神经电刺激仪
CN217286901U (zh) 微电流刺激仪
CN104107506B (zh) 一种静脉曲张保健仪
CN204088810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5055194U (zh) 一种电脉冲偏头痛治疗仪
CN213667550U (zh) 一种具有两路输出的微电流脉冲按摩仪
CN203802663U (zh) 一种非植入性经人体体表激发人体视觉感受的设备
CN2724741Y (zh) 助眠器
WO2021232788A1 (zh) 一种起搏切换电路、起搏切换装置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CN109173050B (zh) 面瘫疾患口腔内扩张及穴位刺激电子脉冲治疗仪
CN203355134U (zh) 术后疼痛治疗仪
CN20381609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治疗仪
CN203842178U (zh) 多功能低频保健按摩仪电路
CN209270629U (zh) 一种超声透药电致孔电路
CN203724636U (zh) 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610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