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8810U - 一种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88810U CN204088810U CN201420581664.7U CN201420581664U CN204088810U CN 204088810 U CN204088810 U CN 204088810U CN 201420581664 U CN201420581664 U CN 201420581664U CN 204088810 U CN204088810 U CN 204088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pin
- circuit
- triode
- main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头,所述母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钢针、钢圈和外套,所述钢圈的一端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钢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钢圈的中部,所述钢针的另一端与电源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钢圈、钢针和外套并不相互接触;所述公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电极圈和保护圈,所述电极圈设置有金属内壁、金属外壁和绝缘中层,所述金属内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中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壁和金属外壁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在游戏机、音箱设备、多媒体播放器等设备的输入或输出端,经常会用到一些用于连接电路板和输入或输出线的接线端子。然而,如何使得接线端子更加地耐用稳定,是技术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特别对于一些民用的医疗器械,由于普通使用者不具备专业技师的接线能力,所以更需要使用方便。
而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血管受到非正常血流的长期压迫,造成管内瓣膜正常功能受损,使得血管内积压过量血液,导致血管壁变薄及血管突出。因人体没有自我修复瓣膜的机制,所以静脉曲张是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及饮食的改变)可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手术治疗方法大致有:硬化剂治疗、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外科抽除手术和血管内烧灼治疗,治疗方法复杂,而且术后都有较大的创伤,所以需要有相关的治疗仪进行配合修复,而且能防止静脉曲张的再度发生。
现有保健的一些器械,如弹力袜或充气静脉曲张治疗仪等,弹力袜是长时间的、静止的紧压静脉曲张部位,强迫挤压静脉血液减少,而同时也长时间地、静止地挤压了附近的动脉,造成动脉血液补偿、血氧供应减少,容易造成其他病变,不利于静脉曲张的保健。充气静脉曲张治疗仪是气泵对气囊充气产生脉冲挤压和按摩,挤压力度受气囊大小的限制,数值改变不大,效果一般,需要气泵充气,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接线端子,其可简单便捷地对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而且连接稳定,不易短路和断路。
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头,所述母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钢针、钢圈和外套,所述钢圈的一端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钢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钢圈的中部,所述钢针的另一端与电源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钢圈、钢针和外套并不相互接触;
所述公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电极圈和保护圈,所述电极圈设置有金属内壁、金属外壁和绝缘中层,所述金属内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中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壁和金属外壁之间。
所述外套的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保护圈的外壁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母插头还设置有封装部,所述封装部将所述所述钢圈的一端、所述钢针的另一端和电源的两级密封包装。
所述钢圈为非密闭的圆环,所述钢针为“7”字型。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
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升压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主控IC电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反馈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接线端子的母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所述公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贴片,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外接电源和宽电压工作电路;
所述人机界面通过LCD驱动电路、LCD背光电路和按键扫描电路与所述主控IC电路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在所述人机界面的显示面;
所述主控IC电路与所述人机界面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主控IC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主控IC电路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
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
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LCD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32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强,母插头采用了强度大的钢针和钢圈,不易因多次使用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公母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主要显示整个实用新型的结构概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模拟电路框架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静脉曲张治疗仪的电路图。
其中:接口单元1,控制单元2,输出单元3,供电模块4,人机界面11,LCD驱动电路111,LCD背光电路112,按键扫描电路113,警报器12,升压电路21,脉冲产生电路22,低压检测电路23,主控IC电路24,输出反馈电路31,输出电路32,外接电源41,宽电压工作电路42,公插头5,电极圈51,金属内壁511,金属外壁512,绝缘中层513,保护圈52,母插头6,钢圈61,钢针62,外套63,限位部631,封装部64,静脉曲张治疗仪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如图1、2所示,包括公插头5和母插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头6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钢针62、钢圈61和外套63,所述钢圈61的一端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钢针6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钢圈61的中部,所述钢针62的另一端与电源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钢圈61、钢针62和外套63并不相互接触;
所述公插头5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电极圈51和保护圈52,所述电极圈51设置有金属内壁511、金属外壁512和绝缘中层513,所述金属内壁511的一端与用电器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壁512的一端与用电器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中层513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壁511和金属外壁512之间。
当公插头5插进母插头6时,电极圈51的金属内壁511与钢针62紧密接触,金属外壁512与钢圈61紧密接触,两两电连接之后便形成了可供电流流动的回路。
优选的,所述外套63的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保护圈52的外壁的直径相同,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公母插头在相互进行电连接时更加牢固,不易松垮;所述外套63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631,设置限位部631使得所述公插头5在插入母插头6时,限位部631抵这电极圈51的一端,使其不能再向前进入,避免使用者用力过大而损坏母插头6与电源两级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母插头6还设置有封装部64,所述封装部64将所述所述钢圈61的一端、所述钢针62的另一端和电源的两级密封包装;所述钢圈61为非密闭的圆环,所述钢针62为“7”字型,非密封的圆环可以使得钢针62在安装时更加方便,钢针62可以通过钢圈61的缝隙伸进钢圈61内部,并与电源的其中一极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优选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7,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7如图4所示,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1、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2、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3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4;
所述接口单元1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11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12,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升压电路21、脉冲产生电路22、低压检测电路23和主控IC电路24,所述输出单元3包括输出反馈电路31和输出电路32,所述接线端子的母插头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32,所述公插头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贴片(如图3所示),所述供电模块4包括外接电源41和宽电压工作电路42;
所述人机界面11通过LCD驱动电路111、LCD背光电路112和按键扫描电路113与所述主控IC24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113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在所述人机界面11的显示面;
所述主控IC电路24与所述人机界面11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11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2,所述警报器12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
所述主控IC电路24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21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3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31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24;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42连接所述外接电源41,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压电路21和脉冲产生电路22形成变化脉冲,并由输出电路32输出变化的脉冲作用于使患者的静脉曲张部位,通过不断变化的电脉冲信号刺激静脉血管,促进静脉回流,以达到改善和治疗静脉曲张的功效。人机界面11的设置,按POWER键开机后,电路处于零出输工作状态。在开机状态下,按KEY+与KEY-可以调整输出强度,通过键盘上“+”,“-”键的操作,加上输出反馈电路的作用,可以将输出精准地控制在0-50V上脉冲幅度上,实现1V/step的调节,征对不同症状和不同体质的人来选择不同的刺激电流,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主控IC电路24设置了仪器开启后具有计时功能,并通过控制警报器12的鸣响来通知使用者。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主控IC电路24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配合人体的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设定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起到保健治疗的同时避免电子仪器开机过久容易烧毁的问题发生。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外接9V电池即可启动仪器,使用方便。与警报器12的配合设置,每工作10分钟会有警示音的提示。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LCD驱动电路111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112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113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12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21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23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24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31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32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4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如图5,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41、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主控芯片U1通过对晶体管Q1的连接控制实现对所述晶体管T1的导通控制9V供电加于电感L1上,所述升压电路21通过所述电感L1的反电动势来实现升压,并由主控芯片U1通过控制三极管T2的导通与截止实现升压等级的改变,通过D2整流后在固定电容C8上形成所需的输出脉冲的电压幅度,经过二极管D3、D4降压后送至输出端。通过键盘上“+”,“-”键的操作,加上输出反馈电路的作用。主控芯片U1可以将输出精准地控制在0~50V上脉冲幅度上,实现1V/step的调节,针对不同症状和不同体质的人来选择不同的刺激电流。
主控芯片U1通过连接控制所述脉冲产生电路22的晶体管Q3、Q5和Q7在所述输出单元3的二极管D3和D4形成特定系列的变化脉冲,脉冲经所述输出单元3输出,这个脉冲能平缓有效地刺激静脉回流。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U1选用改进型高速8051内核的MCU,与传统8051比较起来,在相同时钟下,速度提高了12倍,同时置入传统8051需要外置的功能,如高速P1.、PWM以及内部EEPROM。
其中,P0.0-P0.3接脚为普通IO;P1.0-P1.7接脚为多功能IO,有AD功能,P1.0:作AD口,检测电池电压,P1.1:作AD口,检测输出电压,P1.2-P1.6:普通IO,P1.7:作AD口,用来扫描按键,P2.0-P2.7口:普通IO,P3.0-P3.7口:普通IO,P5.4、P5.5口:普通IO;Vcc接脚为正电源输入脚,Gnd接脚为负电源输入脚。
实施例中宽电压工作芯片U2选用seiko instrument的S-875041BUP-ABC-T2,其中第1接脚为Vout接脚,电压输出,第2接脚为Vss接脚,电源地,第3接脚为CD接脚,外接电压延迟侦测电容,第4接脚为VOR接脚,本电路没有使用,第5接脚为正输入电压。
宽电压工作电路42与升压电路21的配合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在电池电压耗到极致,最低低至5.5V时仍可正常工作到最大50V的输出,同时在LCD上显示无电标志,提示要更换电池。待机电流低至几十微安,有利于电池在仪器不工作时长期的存放。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钢针、钢圈和外套,所述钢圈的一端与电源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钢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钢圈的中部,所述钢针的另一端与电源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钢圈、钢针和外套并不相互接触;
所述公插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电极圈和保护圈,所述电极圈设置有金属内壁、金属外壁和绝缘中层,所述金属内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一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壁的一端与用电器的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绝缘中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壁和金属外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保护圈的外壁的直径相同,所述外套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头还设置有封装部,所述封装部将所述所述钢圈的一端、所述钢针的另一端和电源的两级密封包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为非密闭的圆环,所述钢针为“7”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用于静脉曲张治疗仪,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包括用于实现人机通讯的接口单元、用于控制电脉冲产生的控制单元、用于输出刺激电脉冲的输出单元和用于给各单元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
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用于输入命令和输出使用状态的人机界面和用于提示工作时间的警报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升压电路、脉冲产生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主控IC电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反馈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接线端子的母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电路,所述公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贴片,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外接电源和宽电压工作电路;
所述人机界面通过LCD驱动电路、LCD背光电路和按键扫描电路与所述主控IC电路的连接实现对仪器的人工启动和调节,所述按键扫描电路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脉冲输出强度大小的按键与仪器的开关在所述人机界面的显示面;
所述主控IC电路与所述人机界面连接并接收所述人机界面的指令来运行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警报器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且受控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主控IC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升压电路和所述脉冲产生电路产生变化脉冲由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输出反馈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控IC电路;
所述宽电压工作电路连接所述外接电源,并输出电压供给其他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7的所述主控IC电路的主控芯片U1设置有开机工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源为9V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脉曲张治疗仪的所述LCD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1、R40、R39、R38、R37、R36、R35、R34、R33、R32、R31、R30、R29、R28、R27、R26和LCD1,所述LCD背光电路包括电阻R22、R23、晶体管Q8、LCD显示LED1和LED2,所述按键扫描电路包括电阻R42、R19、R20、开关S1、S2和S3;
所述警报器包括电阻R25、晶体管Q2和蜂鸣器Buz;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2、C3、C8、电阻R5、R7、R8、R9、三极管T1、T2、电感L1、二极管D1、D2和三极管Q6;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电阻R13、R16、R15、R21、R14、三极管Q3、Q4、Q5和Q7;
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R2和R3;
所述主控IC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6、C7、C9、C11和电阻R4;
所述输出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0和R11,所述输出电路32包括二极管D3、D4、电阻R17和输出口OUT;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宽电压工作芯片U2、电解电容C3、固定电容C4和C5;
电解电容C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5接脚和三极管T1的源极S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与固定电容C4、C5的接地的一端和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接地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4的另一端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1接脚、固定电容C11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连接,固定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固定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于宽电压工作芯片U2的第3接脚;
三极管T1的栅极G与电阻R5的一端和三极管开关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三极管开关Q1的基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5.4接脚,三极管开关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T1的漏极D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固定电容C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和固定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漏极D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三极管T2的源极S与电阻R7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并接地,三极管T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U1的P1.6接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并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3、D4的负极、电阻R9、R10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4、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接脚和固定电容C7的一端连接,固定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6的集电极,三极管开关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0.3接脚;二极管D3、D4的正极与电阻R15的一端、输出口OUT的一端和二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的基极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三极管开关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0.2接脚;输出口OUT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开关Q4、Q5、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并联在输出口OUT的两端;三极管开关Q5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7的基极连接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3.3接脚,三极管开关Q5、Q7的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外接电源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固定电容C6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0接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Vcc接脚还与三极管Q2、Q8的发射极和电阻R42、R40、R38、R36、R34、R32、R30、R28、R2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1接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uz的一端,蜂鸣器Buz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P3.0接脚,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LCD显示的LED1和LED2的正极,LED1和LED2的负极接地;
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阻R19、R2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7接脚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按键S1的一端连接,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按键S2的一端连接,按键S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和LCD1的com7接脚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电阻R39的一端和LCD1的com6接脚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电阻R37的一端和LCD1的com5接脚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和LCD1的com4接脚连接,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和LCD1的com3接脚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和LCD1的com2接脚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和LCD1的com1接脚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和LCD1的com0接脚连接,电阻R41、R39、R37、R35、R33、R31、R29、R27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控芯片U1的P5.5接脚;
主控芯片U1的P3.2接脚连接按键S3的一端,按键S3的另一端接地;
主控芯片U1的P0.1、P0.0、P2.7、P2.6、P2.5、P2.4、P2.3、P2.2、P2.1、P2.0、P3.7、P3.6、P3.5、P3.4、P1.0、P1.1、P1.2、P1.3、P1.4、P1.5和P1.6接脚分别对应电性耦接于所述LCD1的seg9、seg8、seg7、seg6、seg5、seg4、seg3、seg2、seg1、seg0、com0、com1、com2、com3、com4、com5、com6和com7接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1664.7U CN204088810U (zh) | 2014-10-09 | 2014-10-09 | 一种接线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1664.7U CN204088810U (zh) | 2014-10-09 | 2014-10-09 | 一种接线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88810U true CN204088810U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8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8166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88810U (zh) | 2014-10-09 | 2014-10-09 | 一种接线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88810U (zh) |
-
2014
- 2014-10-09 CN CN201420581664.7U patent/CN2040888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41064A (zh) | 一种电脉冲偏头痛治疗仪 | |
CN106345057A (zh) | 一种电针刺激智能塑身内衣系统 | |
CN103068440A (zh) | 功能性电刺激系统 | |
CN101716394B (zh) | 治疗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磁仪 | |
CN105013084A (zh) | 一种电刺激理疗仪 | |
CN108578891A (zh) | 一种疼痛电脉冲治疗仪的硬件电路 | |
CN204147430U (zh) | 一种治疗仪贴片 | |
CN109173050B (zh) | 面瘫疾患口腔内扩张及穴位刺激电子脉冲治疗仪 | |
CN204088810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03954467U (zh) | 一种静脉曲张保健仪 | |
CN2520878Y (zh) | 模拟睡眠脑电波的装置 | |
CN205055194U (zh) | 一种电脉冲偏头痛治疗仪 | |
CN1951519A (zh) | 量子生物共振床垫 | |
CN217286901U (zh) | 微电流刺激仪 | |
CN104107506B (zh) | 一种静脉曲张保健仪 | |
CN207304839U (zh) | 一种用于亚健康治疗的耳机装置 | |
CN213667550U (zh) | 一种具有两路输出的微电流脉冲按摩仪 | |
CN201127794Y (zh) | 便携式电子针灸按摩器 | |
CN103142400A (zh) | 一种膈肌康复刺激信号的产生方法及一种膈肌功能康复器 | |
CN201500378U (zh) | 双独立模式的低频治疗仪 | |
CN207041742U (zh) | 一种镇痛芯片 | |
CN207203226U (zh) | 一种偏头痛治疗仪 | |
CN2464288Y (zh) | 一种助排尿装置 | |
CN113359563B (zh) | 一种下肢恢复用医疗设备控制电路 | |
CN202740634U (zh) | 生发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610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