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5703U - 一种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5703U
CN204145703U CN201420513644.6U CN201420513644U CN204145703U CN 204145703 U CN204145703 U CN 204145703U CN 201420513644 U CN201420513644 U CN 201420513644U CN 204145703 U CN204145703 U CN 204145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conducting pipe
acoustic conducting
diapir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36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5136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45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5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570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话器,包括受话器单体本体和声导管,其中受话器单体主体的振膜、盆架和支架构成受话器内部腔体;所述声导管,设置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包括密封端和开放端,所述密封端通过所述盆架的内侧开孔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开放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受话器单体主体背部的空间,减少受话器体积的增加,使受话器整机的结构尺寸满足使用需求,同时有效降低受话器本身的谐振频率,提升受话器低频性能,进而改善耳机的低频性能,降低耳机声学设计对外观设计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使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体形小巧,而且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因此高保真耳机就成为市场趋势。
应用在耳机中的受话器,受到诸如尺寸、阻抗、灵敏度等要求,通常情况下其振动系统的等效声质量通常较小,一般会通过增大振膜的顺性来保证受话器具有比较低的谐振频率f0。如一款典型的直径为14.6mm的受话器,其振动系统的等效声质量为20mg,顺性为2.46mm/N,则f0为227Hz。而高保真耳机要求整机的f0在100Hz附近甚至更低。
现有技术中,可以利用耳机的低音管结构,进一步降低装机后的f0,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合理设计的低音管可以看作声阻忽略不计的声质量管,由低音管提供的声质量在低频频段和受话器本身的声质量串联,共同和受话器本身的声容发生谐振,从而使得耳机整体的f0降低,达到提升耳机低频性能的效果。
但是低音管方案通常会增大耳机结构件的尺寸,使得在外观要求较高的贴耳式/半入耳式耳机上很难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以降低现有受话器的谐振频率,进而改善耳机的低频性能,降低耳机声学设计对外观设计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话器,包括受话器单体主体和声导管;其中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振膜、盆架和支架构成受话器内部腔体;
所述声导管,设置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包括密封端和开放端,所述密封端通过所述盆架的内侧开孔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开放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声导管设置于所述盆架的背面、环绕所述支架周围且低于所述支架高度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声导管为独立结构件,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盆架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声导管的部分或全部结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一部分结构共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声导管由导声槽和结合于所述导声槽上的封闭盖组成;其中,
所述导声槽包括两个同向延伸的侧壁及与所述两个侧壁垂直的底壁组成,所述导声槽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支架共用,另一个侧壁通过注塑方式直立在所述盆架上,所述导声槽的底壁与所述盆架共用;
所述密封盖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扣合于所述两个侧壁上,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底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底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
或者,所述声导管由底壁、侧壁和密封盖组成,其中,
所述底壁与所述盆架共用,所述侧壁与所述支架共用;
所述密封盖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壁及侧壁固定结合,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声导管开放端的通孔上设有覆盖所述通孔的阻尼片材。
所述盆架或者所述支架的背部还设有连通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和外界的调音孔,所述调音孔与所述声导管的位置无重叠。
所述调音孔上设有覆盖所述调音孔的有调音片材。
所述声导管的等效长度在1mm-100mm的数值范围内;所述声导管的等效内径在0.1mm-10mm的数值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受话器,包括受话器单体主体和声导管,通过将所述声导管设置在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以充分利用受话器单体主体背部的空间,减少受话器体积的增加,使受话器整机的结构尺寸满足使用需求;通过使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通过所述盆架的内侧开孔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通过其通孔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声导管能够提供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串联的附加声质量,增加受话器总等效声质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受话器本身的谐振频率,提升受话器低频性能,进而达到改善耳机的低频性能,降低耳机声学设计对外观设计的限制的实用新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受话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受话器立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2中受话器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受话器外壳及其声导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受话器中声导管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受话器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受话器外壳及其声导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受话器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受话器外壳及其声导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受话器单体主体100和声导管200;其中,
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100包括振膜101、铜环102、音圈103、华司104、磁铁105、盆架106、支架(Yoke)107、电连接件108,其中振膜101、盆架106和支架107构成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I。
所述声导管200,设置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100的背部,包括密封端201和开放端202,所述密封端201通过所述盆架106的内侧开孔109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I连通,所述开放端202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203。
具体地,所述声导管200的密封端201的进气孔与所述盆架106内侧开孔109对准装配,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I的气流通过所述盆架106内侧开孔109进入所述声导管200的密封端201,并通过所述声导管200的通孔203与外界连通。
上述声导管200设置在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能够充分利用受话器单体主体背部的空间,减少受话器体积的增加,使受话器整机的结构尺寸满足使用需求;声导管200通过构成连通受话器内部腔体I和外界的通道,能够提供与所述受话器单体本体100串联的附加的声质量,从而增加所述受话器的总等效声质量,有效的降低受话器本身的谐振频率f0,提升受话器低频性能。
优选方案中,所述声导管200为设置于所述盆架106的背面,环绕所述支架107周围且低于所述支架高度的环状结构;所述声导管200为独立结构件,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盆架106的背面;其部分或全部结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100的一部分结构共用;所述声导管200的开放端202的通孔203上设有覆盖所述通孔203的阻尼片材,所述阻尼片材为声阻可忽略的网布或海绵或无纺布。
优选方案中,所述受话器单体本体100还包括调音孔110,用于平衡所述振膜101前后震动受力平衡。所述调音孔110设置在所述盆架106或者所述支架107的背部,用于连通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I和外界,且所述调音孔110与所述声导管200的位置无重叠。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调音孔110上覆盖有调音片材111,所述调音片材111为声阻可忽略的网布或海绵或无纺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声导管200的等效长度在1mm-100mm的数值范围内,材料为塑料或者金属;所述声导管的等效内径在0.1mm-10mm的数值范围内,使得所述声导管200的声质量和声阻之比足够大,从而在足够低的低频频段内所述声导管200的声阻抗由声质量主导,因而形成的低频音效最好。
上述声导管200的声质量与声导管200的等效长度成正比,与其等效内径的平方成反比,声导管200的声阻与所述声导管200的等效长度成正比,与其等效内径的4次方成反比;其中声导管200的等效长度是指所述声导管200中心线的长度,所述声导管200的等效内径是指所述声导管200的等效直径/内径,即将所述声导管200等效为横截面积相同的圆形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侧直径即为所述等效内径。
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与图7共同所示,声导管300由导声槽310和结合于所述导声槽310上的密封盖320组成;其中,
所述导声槽310包括两个同向延伸的侧壁及311、312以及与所述两个侧壁垂直的底壁313组成,所述导声槽310的侧壁311与所述支架107共用,另一个侧壁312通过注塑方式直立在所述盆架106上,所述导声槽310的底壁313与所述盆架106共用;
所述密封盖320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扣合于所述两个侧壁311、312上,所述密封盖320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底壁313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300的密封端321,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311、312和所述底壁313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300的开放端322。
所述密封盖320优选材质为塑料或者金属。
再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与图9共同所示,所述声导管400由底壁401、侧壁402和密封盖403组成,其中,
所述底壁401与所述盆架106共用,所述侧壁402与所述支架107共用;
所述密封盖403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壁401及侧壁402固定结合,所述密封盖403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底壁401和所述侧壁402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400的密封端,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底壁401和所述侧壁402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400的开放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声导管的形状不局限于曲线状,还可以是直线状或者折线状,只要与外界连通即可,均可以实现低音增强的效果;所述声导管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还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根据声学性能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受话器,包括受话器单体主体和声导管,通过将所述声导管设置在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能够充分利用受话器单体主体背部的空间,减少受话器体积的增加,使受话器整机的结构尺寸满足使用需求;通过使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通过所述盆架的内侧开孔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通过其通孔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声导管能够提供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串联的附加声质量,能够增加受话器总等效声质量,有效降低第一谐振频率,提升受话器低频性能,进而达到改善耳机的低频性能,降低耳机声学设计对外观设计的限制的实用新型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受话器单体主体和声导管;其中受话器单体主体的振膜、盆架和支架构成受话器内部腔体;
所述声导管,设置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背部,包括密封端和开放端,所述密封端通过所述盆架的内侧开孔与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连通,所述开放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设置于所述盆架的背面、环绕所述支架周围且低于所述支架高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为独立结构件,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盆架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的部分或全部结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式与所述受话器单体主体的一部分结构共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由导声槽和结合于所述导声槽上的封闭盖组成;其中,
所述导声槽包括两个同向延伸的侧壁及与所述两个侧壁垂直的底壁组成,所述导声槽的一个侧壁与所述支架共用,另一个侧壁通过注塑方式直立在所述盆架上,所述导声槽的底壁与所述盆架共用;
所述密封盖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扣合于所述两个侧壁上,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底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两个侧壁和所述底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由底壁、侧壁和密封盖组成,其中,
所述底壁与所述盆架共用,所述侧壁与所述支架共用;
所述密封盖通过胶粘或超声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底壁及侧壁固定结合,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为密封壁结构,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密封端,另一端为开放通孔结构,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结合形成所述声导管的开放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开放端的通孔上设有覆盖所述通孔的阻尼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或者所述支架的背部还设有连通所述受话器内部腔体和外界的调音孔,所述调音孔与所述声导管的位置无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音孔上设有覆盖所述调音孔的调音片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导管的等效长度在1mm-100mm的数值范围内;所述声导管的等效内径在0.1mm-10mm的数值范围内。
CN201420513644.6U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受话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45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3644.6U CN20414570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3644.6U CN20414570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5703U true CN204145703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22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3644.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45703U (zh) 2014-09-05 2014-09-05 一种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45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5968B (zh) 一种耳机
CN203590402U (zh) 一种耳机
CN104244130B (zh) 一种耳机
CN204145702U (zh) 一种耳机
CN203378017U (zh) 一种耳机喇叭
CN104185123A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组件
CN208112885U (zh) 双单元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04157049U (zh) 多音圈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N204046805U (zh) 一种正反两面发声的电声换能器
CN205693884U (zh) 一种具有双华司结构的微型扬声器
CN206042283U (zh) 主动防噪耳机
CN210093517U (zh) 扬声器箱
CN204145703U (zh) 一种受话器
CN204518007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装置
CN104284267A (zh) 一种受话器
CN206061072U (zh) 耳机
CN204231660U (zh) 一种超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04104126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组件
CN113709612A (zh) 一种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CN202004948U (zh) 带有麦克风的通讯设备
CN204119440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06024043U (zh) 耳机
CN104219594A (zh) 一种采用双动圈单元喇叭的声学结构的耳机
CN203912151U (zh) 一种侧辐射超薄音箱
CN203086701U (zh) 一种超低音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