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7211U - 隐藏支架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隐藏支架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7211U
CN204137211U CN201420456231.9U CN201420456231U CN204137211U CN 204137211 U CN204137211 U CN 204137211U CN 201420456231 U CN201420456231 U CN 201420456231U CN 204137211 U CN204137211 U CN 204137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groove
wheelbarrow
hid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62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quilibr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Equilibr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quilibr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Equilibr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4204562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7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72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隐藏支架独轮车,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包括车身、驱动组件、车轮、车轴、两个连接块、两个踏板和两个第一支架,所述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轴的中间处,所述两个踏板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连接块上,并相对设置,利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实现所述第一支架可相对所述第一凹槽转动,即实现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达到隐藏功能,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停止时,所述第一支架脱离所述第一凹槽,达到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作用,使得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不易摔倒,增加了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稳固结构,增加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隐藏支架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独轮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支架独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电动独轮车具有携带方便、环保、节能等优点,并且十分有利的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电动独轮车的结构没有支撑组件,电动独轮车在停止运行时,无法实现平衡直立,电动独轮车容易摔倒,损坏内部结构,减少了电动独轮车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可以直立的隐藏支架独轮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支架独轮车,其中,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包括车身、驱动组件、车轮、车轴、两个连接块、两个踏板和两个第一支架,所述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用于驱动所述车轴转动,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轴的中间处,所述两个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轴的两端,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踏板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连接块上,并相对设置,所述踏板包括相对设置承载面和背面,所述承载面上用于站立人体,所述背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轴向平行于所述踏板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周侧设有一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通孔,所述滑槽另一端与所述滑块之间压缩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回复力,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一止动销,所述止动销穿过所述通孔,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止动销插于所述第一销钉孔内;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停止时,所述滑块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止动销脱离所述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脱离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运行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停止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展开状态,所述第二支架支撑所述第一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设有第二凹槽,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周侧设有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孔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止动销远离所述滑块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销钉孔并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内。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块设有踏板转轴,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转轴上。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踏板转轴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沿“U”形曲线延伸,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放端,所述第一支架为“U”形折弯板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开放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沿“U”曲线延伸,所述第二支架为“U”形折弯杆件,所述第二支架的闭合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闭合端。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踏板转轴的轴向均垂直于所述车轴的轴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支架独轮车通过在所述踏板的背面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实现所述第一支架可相对所述第一凹槽转动,即实现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达到隐藏功能,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停止时,所述第一支架脱离所述第一凹槽,达到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作用,使得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不易摔倒,增加了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稳固结构,增加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 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支架独轮车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隐藏支架独轮车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隐藏支架独轮车的III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支架独轮车100。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包括车身10、驱动组件20、车轮30、车轴40、承托组件50和支撑组件60。所述车轴40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10上,所述驱动组件20安装于所述车身10上,用于驱动所述车轴40转动,所述车轮30固定于连接于所述车轴40上。所述承托组件50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轴40上,用于承托人体。所述支撑组件60安装于所述承托组件50上,用于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均为穹状的圆弧形板件,所述第一外壳11内侧凹陷相对所述第二外壳12的内侧凹陷,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之间形成收容腔10a,所述驱动组件20、车轮30和车轴4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a。所述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圆弧边缘111和第一直线弦切边缘112,所述第一直线弦切边缘112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1底端。所述第二外壳12包括第二圆弧边缘121和第二直线弦切边缘122,所述第二直线弦切边缘122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2底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还可以是半圆形板件。 
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电池(未图示)和电机(未图示),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机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之间。所述电池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所述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车轴40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还可以是通过链条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轴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轴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轴端41和第二轴端42。所述第一轴端4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11内侧。所述第二轴端4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12内侧。所述车轴40中间处设置键槽(未图示),以固定连接所述车轮30。当所述车轴40转动时,带动所述车轮30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轴中间处固定连接花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30的轴心内侧设置键槽(未图示),所述车轮30与所述车轴40之间通过键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的轴心内侧还可以是设置花鼓。 
为方便平衡所述隐藏支架电动车100,所述承托组件50包括两个连接块51和两个踏板52。所述两个连接块5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轴40的两端。所述两个踏板52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连接块51上。 
具体的,所述两个连接块51均呈矩形块状,所述两个连接块5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块511和第二连接块512。所述第一连接块5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511a和第一固定端511b。所述第一连接端511a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轴端41,所述第一固定端511b固定连接于第一直线线切边缘112。所述第一固定端511b还固设第一凸台511c,所述第一凸台511c位于所述第一外壳11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块5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512a和第二固定端512b。所述第二连接端512a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轴端42,所述第二固定端512b固定连接于第二直线弦切边缘122。所述第二固定端512b还固设第二凸台512c,所述第二凸台512c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2外侧。所述车轴40通过所述两个连接块5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10,使得所述机身10包括所述车轴40。同时,所述第一凸台511c和所述第二凸台512c均设有踏板转轴513。所述踏板转轴513转动连接所述踏板5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转轴513的轴向垂直所述车轴40的轴向。 
所述两个踏板52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连接块51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踏板52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511c和所述第二凸台512c。使得所述两个踏板52可以相对所述车身10折叠,在不使用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时,转动所述两个踏板5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即可实现所述两个踏板52的收拢,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当使用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时,转动所述两个踏板52,使得所述两个踏板52的横截面水平设置,即实现人体的双脚站立于所述两个踏板52上,即可实现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载人功能。 
具体的,以所述两个踏板52其中一个为例说明,所述踏板52为矩形板件,所述踏板52的一边缘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转轴513。所述踏板52包括一个承载面521和一个背面522。所述承载面521上用于站立人体。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面521上设置防滑花纹521a,使得人体站立于所述承载面521上更加稳固。所述背面522设置有第一凹槽522a。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522a沿“U”形曲 线延伸,所述第一凹槽522a包括相对设置第一开放端522b和第一闭合端522c。所述第一闭合端522c靠近所述连接块51。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设有第一转轴1。所述支撑组件6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踏板52的转轴轴向,同时平行于所述踏板52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凹槽522a的一侧设有滑槽5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53沿平行所述第一转轴1方向延伸,所述滑槽53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的通孔530。具体的,所述滑槽53包括第一滑槽端531和第二滑槽端532,所述通孔530由所述第一滑槽端531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所述滑槽53内设有滑块533和弹性件534。所述滑块533沿所述滑槽53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534压缩于所述滑块533和所述第二滑槽端532之间,所述弹性件534用于提供所述滑块533靠近所述第一凹槽522a的回复力。所述弹性件534为矩形弹簧。所述滑块533远离所述弹性件534一侧设有止动销535。所述止动销535插入所述通孔530内,使得所述止动销535可以伸入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或者收容于所述通孔530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还可以是为方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60包括两个第一支架61和两个第二支架62。所述第一支架6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1,所述第二支架6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61。利用所述第一支架61和所述第二支架62转动连接,实现所述第一之支架61和所述第二支架62共同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并实现所述第一支架61和所述第二支架62的相对折叠。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可以是只包括所述两个第一支架,利用所述两个第一支架对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的支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61为“U”形折弯板件,所述第一支架6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放端611和第二闭合端612。所述第一开放端611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上,所述第一支架61相对所述第一凹槽522a转动,即可以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还可以脱离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所述第一支架61的周侧设置有第一销钉孔613。即所述第一支架61靠近所述滑槽53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销钉孔613,当所述第一支架6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所述第一销钉孔613与所述通孔530相对应,所述止动销535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613。具体的,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运行时,所述转动所述第一支架61,使得所述第一支架6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实现所述第一支架61隐藏于所述踏板52,使得所述第 一支架61不会妨碍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运行,同时利用所述弹性件534对所述滑块535的压迫,使得所述止动销535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613内,实现所述第一支架61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522a内,增加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稳固性。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停止运行时,滑动所述滑块533压缩所述弹性件534,使得所述止动销535收容于所述通孔530,同时转动所述第一支架61,使得所述第一支架61脱离所述第一凹槽522a,使得所述第一支架61的横截面与所述踏板52的横街面呈一预设角度,同时,转动所述两个踏板52靠拢所述车身10,使得两个所述第一支架61之间呈一角度,利用两个所述第一支架61以及所述车轮30构成稳固的三角形机构,达到所述两个第一支架61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效果,实现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稳固、平衡、不易摔倒,从而避免了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结构损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可以矩形板件。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支架61能够自动脱离所述第一凹槽522a,使得所述第一支架61快速实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转轴1上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未标示),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一支架61和所述第一凹槽522a的底部,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支架61脱离所述第一凹槽522a的回复力,当滑动所述滑块533远离所述通孔530时,所述止动销535收容于所述通孔530内,所述第一支架61在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下离开所述第一凹槽522a,并相对所述踏板52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矩形弹簧,所述矩形弹簧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回复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62为“U”形折弯杆件。所述第二支架6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61的第一闭合端612。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架6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闭合端621和第二开放端622。所述第一支架61远离所述第一转轴1一端设有第二转轴2,即所述第一闭合端612设有所述第二转轴2,所述第二支架6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2。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闭合端621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2上,所述第二支架62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支架61转动。即实现所述第二支架62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支架61呈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运行时,转动所述第二支架62向所述第一支架61靠拢,所述第二支架62与所述第一支架61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二支架62和所述第一支架61共同收容于所述第一 凹槽522a,实现所述第二支架62隐藏于所述踏板52,使得所述第二支架62不会妨碍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的运行。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停止运行时,转动所述第二支架62离开所述第一支架61,所述第二支架62与所述第一支架61呈展开状态,所述第二支架62和所述第一支架61共同构成一块板件,所述第二支架62支撑所述第一支架61,从而所述两个第二支架62共同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10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还可以是为矩形板件。 
为了更好的隐藏所述第二支架6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61靠近所述第一凹槽522a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614,所述第二凹槽614沿“U”形曲线延伸,所述第二转轴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614的闭合端,当所述第二支架62相对所述第一支架61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架6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14内。所述第一销钉孔613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614内,同时所述第二支架62靠近第一销钉孔613一侧设有第二销钉孔623。当所述第二支架6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14内时,所述第二销钉孔623与所述第一销钉孔613相对应,所述止动销535在所述弹性件534的弹性回复力下穿过所述第一销钉孔613并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623内,实现所述第二支架62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614内。当然,在其他是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壁设置卡勾,在所述第二支架周侧设置卡槽,使得所述第二支架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或脱离所述第二凹槽。 
为了实现所述第二支架62能够自动脱离所述第二凹槽6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2上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未标示),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二支架62和所述第二凹槽614的底部,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支架62脱离所述第二凹槽614的回复力,当滑动所述滑块533远离所述通孔530时,所述止动销535收容于所述通孔530内,所述第二支架62在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下离开所述第二凹槽614,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61固定。当然,在其他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二凹槽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矩形弹簧,所述矩形弹簧用于提供所述爹支架脱离所述第二凹槽的回复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支架独轮车通过在所述踏板的背面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实现所述第一支架可相对所述第一凹槽转动,即实现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达到隐藏功能,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在停止时,所述第一支架脱离所述第一凹槽,达到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作用,使得所述隐 藏支架独轮车不易摔倒,增加了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稳固结构,增加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包括车身、驱动组件、车轮、车轴、两个连接块、两个踏板和两个第一支架,所述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用于驱动所述车轴转动,所述车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轴的中间处,所述两个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轴的两端,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踏板对应安装于所述两个连接块上,并相对设置,所述踏板包括相对设置承载面和背面,所述承载面上用于站立人体,所述背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轴向平行于所述踏板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矩弹簧,所述第一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周侧设有一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一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的通孔,所述滑槽另一端与所述滑块之间压缩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回复力,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一止动销,所述止动销穿过所述通孔,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运行时,所述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止动销插于所述第一销钉孔内;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停止时,所述滑块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止动销脱离所述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脱离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支撑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运行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闭合状态,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当所述隐藏支架独轮车停止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展开状态,所述第二支架支撑所述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设有第二凹槽,当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周侧设有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孔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当所述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止动销远离所述滑块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销钉孔并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矩弹簧,所述第二扭矩弹簧的两端压缩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有踏板转轴,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踏板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踏板转轴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U”形曲线延伸,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放端,所述第一支架为“U”形折弯板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开放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沿“U”曲线延伸,所述第二支架为“U”形折弯杆件,所述第二支架的闭合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闭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隐藏支架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踏板转轴的轴向均垂直于所述车轴的轴向。
CN201420456231.9U 2014-08-13 2014-08-13 隐藏支架独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7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6231.9U CN204137211U (zh) 2014-08-13 2014-08-13 隐藏支架独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6231.9U CN204137211U (zh) 2014-08-13 2014-08-13 隐藏支架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7211U true CN204137211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1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623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7211U (zh) 2014-08-13 2014-08-13 隐藏支架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7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4920U (zh) 一种乒乓球发射器
CN203268265U (zh) 平衡车转向弹性复位机构及平衡车
CN205010485U (zh) 用于无人机的螺旋桨收折装置
CN204137211U (zh) 隐藏支架独轮车
CN203740043U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脚踏板翻转定位结构
CN204309989U (zh) 一种新型的折叠电动车
CN206774594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固定装置
CN203507388U (zh) 一种跳水板
CN103683433A (zh) 自行车充电装置
CN106180809A (zh) 一种便携式可自动夹紧的手电钻
CN203740052U (zh) 自平衡独轮电动车超薄机身结构
CN202874462U (zh) 可组装书架
CN202260492U (zh) 通用型插座
CN103989308B (zh) 一种野外作业平台
CN205150141U (zh) 自行车助力器
CN204415632U (zh) 骑乘滑行折叠电动代步车
CN205010484U (zh) 用于无人机的螺旋桨收放装置
CN210836144U (zh) 一种便携式文字识别扫描仪
CN208979115U (zh) 一种便于起降的车载无人机的收放装置
CN103661729B (zh) 变形箱式电动车
CN203864909U (zh) 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
CN206908371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太阳能板充电装置
CN205478583U (zh) 一种模拟手摇的电动风扇
CN104921531B (zh) 健寿颈椎枕
CN204764680U (zh) 健寿颈椎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