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1569U -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1569U
CN204131569U CN201420505107.7U CN201420505107U CN204131569U CN 204131569 U CN204131569 U CN 204131569U CN 201420505107 U CN201420505107 U CN 201420505107U CN 204131569 U CN204131569 U CN 20413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leeve
mobile phone
folds
intelligent mobile
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51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再起
陈昶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5051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15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构造包括有: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折叠边面(12)、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折叠边面(2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个第三折叠边面(41),尤指一种在结构设计上具有一储放空间以及一对平凸镜构件,可以利用该一对平凸镜构件设置,可随时将其开启折合形成为眼镜的形状,然后观赏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达到一物而具有多功能的效用。

Description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立体影像曾流行多年,大多是利用两台照相机并排同时拍摄,所冲洗出来的左右两张影片,乍看两张一样,但仔细观察角度略有不同,必须用特制的看片器观看才会显现立体影像感觉,或用立体幻灯机肉眼交差法、肉眼平行法等来观赏,因为原有胶壳的看片器、幻灯机价格昂贵,购置不易;使用肉眼方法观看,一般人练习困难,不易适应;故把玩立体摄影人口渐渐减少,几近绝学。
随着潮流的趋势带动下,现今时下很流行所谓立体三维(3D)影像,例如3D电影、动画与杂志等等,虽然这些3D影像、动画与杂志等看起来很逼真、好看,而且已经很普及,只要是消费者有欲望想要观看,就要到电影院,或买本杂志来满足这个欲望,但都需要以红蓝两色的偏光镜来观赏,虽然这些消费行为,都可以得到暂时性视觉上的满足,但是这些所谓暂时性视觉上的满足,只是针对日常生活上小范围被动性的满足点而已,也就是说这些3D电影、动画与杂志等等都是业者所刻意安排或虚拟制作出的,并不是消费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有曾经亲身经历或面临体验到的场景可以记录留存的,所以总觉得有点遗憾,若是有一种可附加在手机上的构造物体,能够让消费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有曾经亲身经历或面临体验到场景可以记录留存的相片,在自己拍摄或经由其它方式制作留存于智能型手机的内存内后,又能在开启手机内的相片图档同时,经由该附加在手机保护套上的看片器结构来直接观赏该3D写实逼真有层次的相片,那就更加能符合消费者的实用需求了。
承上所述,虽然目前先前技术中有一种可观看3D相片的智能型手机构造设计,如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100119155号“可小众观赏的3D裸视投影照相二用手机”,已经有可以利用手机的结构设计来拍摄3D相片功能,但是该相机结构设计,仅限于可拍摄3D相片的功能,并不具有可直接观赏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功能,当消费者要观赏该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时,还必须另外借助投影系统投影,才能清晰地观赏到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效果,这样的使用方式针对消费者而言,仍然还是十分地不方便,因此若是市面上能研发出一个可附加在手机保护套上的看片器结构,来达到令消费者随时想看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时,就能马上直接观看,而不须再藉助其它的投影辅助设备方可达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机保护套,使该套除了具有原来保护手机的功能外,还可以附加具有一看片器结构,可直接观赏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构造包括有: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折叠边面12、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折叠边面2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个第三折叠边面41。
位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的内面近边端部位,设有第一磁性元件1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的内面上设有一个容室21,其前端具有一处可供手机插放进入的开口22,在容室21的上方则开设有一贯通的视窗口24。
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的内面上设有的容室21,设置成与智能型手机的底壳6匹配。
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设置具有一看片器结构7,该看片器结构7包括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与一鼻梁形状的开孔8。
该看片器结构7上的第一平凸镜构件71与第二平凸镜构件72的镜面距离,是依据人的左、右两眼间距制成,并利用开设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构造,可供将第一平凸镜构件71和第二平凸镜构件72置固定在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中。
在第一圆孔73、第二圆孔74的下方位置,开设具有一个鼻梁形状的开孔8以及在该鼻梁形状的开孔8下方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的近边端部位设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收折叠后能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
在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的上端近边端部位,设置具有一厚度的第三折叠边面41,于第三折叠边面41内设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展开后能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并使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的看片器结构7能对应到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容室21上的视窗口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出专供用于观看立体相片来使用的一种可附加在手机保护套上的看片器结构,各构造与各构件的安排结合设计其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自己日常生活上所拍摄3D记录留存的相片,当储存于智能型手机的内存内时或在网络上下载的立体影片或亲友间互传的3D彩像,可以透过这个手机保护套上的看片器结构来观看,平时该手机保护套能随时包覆在智能型手机上,作为手机的保护套使用,而当消费者随时想看智能型手机内留存的3D相片时,只要打开保护套上的磁性吸附固定组件或扣环,就能马上将该保护套的各个折叠层面竖立展开组合起来,使该一对平凸镜构件上的两个镜面,能对应在智能型手机的显示窗玻璃镜面上,一旦打开手机内的相片图档时,就可逐一拨动触控面板上以自动播放模式或亲友间互传的每一张3D相片来直接观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3D手机技术而言,不需要再额外的使用投影设备来使用,而观看完毕后,可立刻将各个折叠层面恢复成原来的手机保护套样貌,即可再连同手机随身携带使用,使用上非常简易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容室为手机底壳时的实施图例。
图3是手机置放在手机底壳内的实施图例。
图4是手机置放在容室内的实施图例。
图5-7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成看片器结构时的组合图例。
图8-10是本实用新型恢复成手机保护套时的实施图例。
附图标记:
1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  2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
3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  4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
21容室               24视窗口
12第一折叠边面       23第二折叠边面
41第三折叠边面       11第一磁性元件
5智能型手机          51显示窗玻璃镜面
6底壳                7看片器结构
71第一平凸镜构件     72第二平凸镜构件
73第一圆孔           74第二圆孔
31第二磁性元件       411第三磁性元件
22开口              8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构造上包括有: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每一个保护套折叠层面与另一个保护套折叠层面相连接之间,皆设有一个适当厚度尺寸的折叠边,例如: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折叠边面12、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折叠边面2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个第三折叠边面41。
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的形状大小,则可依各个厂牌的智能型手机的样态,裁切成不同的形状大小,在本实施例,如图1、4所示,位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的内面近边端部位,设有第一磁性元件11,也可设置其它功能相同的替代组件,例如黏扣带或是扣件等构件;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的内面上设有一个容室21,此容室21是设置成可容放各种不同厂牌智能型手机的空间,其前端具有一处可供智能型手机5插放进入的开口22,在容室21的上方则开设有一贯通的视窗口24。
当然,该容室21亦可设置成各种不同厂牌的智能型手机的底壳6样态,如图2所示,智能型手机5能利用该底壳6设置,得以与底壳6结合固定成一体,请参阅图3所示。
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设置具有一看片器结构7,该看片器结构7是由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与一鼻梁形状的开孔8所组合构成,其中该看片器结构7上的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的镜面距离,是依据一般人约略的左、右两眼间距制成,并利用开设第一圆孔73、第二圆孔74构造,可供将该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设置固定在第一圆孔73、第二圆孔74中,使该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的镜面以形成为如一般眼镜的形态。
除此之外,并在第一圆孔73、第二圆孔74的下方位置,即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开设具有一个如一鼻梁形状的开孔8以及在该鼻梁形状的开孔8下方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的近边端部位设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可供当将该看片器结构7要收折叠起来时,得以令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能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进而形成如手机的保护套型态,如图8-10所示。
另外,在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的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镜面上端近边端部位,设置具有一适当厚度的第三折叠边面41,于第三折叠边面41内设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可供当将该看片器结构7展开后要观看相片时,得以令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能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如第图5-7所示,进而可跨置在眼前的鼻梁上使用。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形,请参阅图4-7所示:可先将智能型手机5嵌插入于容室21中,然后将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向上拉起,并将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朝向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方向弯折拉动,令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的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位置得以对应到容室21上方的视窗口24,接着使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第三折叠边面41内所设置的第三磁性元件411能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吸附固定,即可完成看片器结构7的展开动作,操作上十分快速简易。
承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平时可充当智能型手机保护套使用,当消费者欲观看事先将自己拍摄或经由其它方式制作留存于智能型手机内存内的3D相片时,只要打开保护套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第二磁性元件31,并将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向上拉起,并顺着第一折叠边面12、第二折叠边面23、第三折叠边面41折叠,就能马上将该保护套的各个折叠层面折叠竖立起来,然后将该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的第三磁性元件411与该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的内面近边端部位的第一磁性元件11扣合固定,这样便能使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上的两个镜面,可立刻竖立对应在智能型手机5的显示窗玻璃镜面51上方。
当完成上述的展开组合动作后,只要打开智能型手机5内的相片图档时,就可逐一拨动智能型手机5触控面板上或利用手机上的自动播放功能或亲友间互传的每一张3D相片来直接观看,不需要再额外的使用投影设备来使用,而观看完毕后,可立刻将各个折叠层面恢复成原来的智能型手机5保护套样貌,即可再连同智能型手机5随身携带使用,使用上非常简易便捷。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其构造包括有: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折叠边面(12)、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相连接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折叠边面(23)、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近尾端部位具有一个第三折叠边面(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的内面近边端部位,设有第一磁性元件(1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的内面上设有一个容室(21),其前端具有一处可供手机插放进入的开口(22),在容室(21)的上方则开设有一贯通的视窗口(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的内面上设有的容室(21),设置成与智能型手机的底壳(6)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设置具有一看片器结构(7),该看片器结构(7)包括第一平凸镜构件(71)、第二平凸镜构件(72)与一鼻梁形状的开孔(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看片器结构(7)上的第一平凸镜构件(71)与第二平凸镜构件(72)的镜面距离,是依据人的左、右两眼间距制成,并利用开设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构造,可供将第一平凸镜构件(71)和第二平凸镜构件(72)置固定在第一圆孔(73)和第二圆孔(74)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圆孔(73)、第二圆孔(74)的下方位置,开设具有一个鼻梁形状的开孔(8)以及在该鼻梁形状的开孔(8)下方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的近边端部位设有一第二磁性元件(3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收折叠后能与第三保护套折叠层面(3)上的第二磁性元件(31)吸附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外缘面的上端近边端部位,设置具有一厚度的第三折叠边面(41),于第三折叠边面(41)内设置具有一第三磁性元件(411)或者是黏扣带、子母扣件。
10.如权利要求2、3、5或9之一所述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套折叠层面(1)内面上的第一磁性元件(11)于展开后能与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的第三磁性元件(411)吸附固定,并使第四保护套折叠层面(4)上的看片器结构(7)能对应到第二保护套折叠层面(2)容室(21)上的视窗口(24)。
CN201420505107.7U 2014-09-03 2014-09-03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5107.7U CN204131569U (zh) 2014-09-03 2014-09-03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5107.7U CN204131569U (zh) 2014-09-03 2014-09-03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1569U true CN204131569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510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31569U (zh) 2014-09-03 2014-09-03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15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971A (zh) * 2016-06-01 2016-08-17 丹阳市精通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后罩眼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6005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丹阳市延陵镇弘理木材厂 一种蓝光眼镜夹片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971A (zh) * 2016-06-01 2016-08-17 丹阳市精通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后罩眼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6005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丹阳市延陵镇弘理木材厂 一种蓝光眼镜夹片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22513A1 (en) Holographic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and Projector
JP5856651B2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CN103537098B (zh) 一种智能玩具车
CN103269430A (zh) 基于bim的三维场景生成方法
CN204131569U (zh) 智能型手机保护套
CN107197128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全息拍摄系统
CN205123807U (zh) 移动终端
CN202003135U (zh) 立体拍摄和观片观屏装置
CN205490854U (zh) 一种自动全景拍摄手机高清摄像头
EP3200007A1 (en) A portable folding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with adjustable focus
CN205071066U (zh) 移动终端后壳和移动终端
CN203133402U (zh) 立体影像观视器结构
CN202995220U (zh)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摄像头的旋转镜头及其组件
WO2021052042A1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14115432A (ja) 携帯カメラ用撮影補助具
CN103581380A (zh) 一种手机全景镜头
CN206865602U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全息拍摄系统
CN202512344U (zh) 一种防水自适应伸缩镜头
CN209137949U (zh) 一种物理轨迹跟踪并同步显示的vr眼镜
CN208796577U (zh) 一种具有风扇屏和摄像头的一体广告机
CN203608235U (zh) 一种手机全景镜头
CN105357514A (zh) 一种手机裸眼3d观影盒子
TWM502195U (zh) 智慧型手機保護套
CN205263410U (zh) 一种立体投影装置
Marquardt Wide-angle Photography: Capturing Landscape, Portrait, Street, and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s with Wide-angle Lenses (including Tilt-shift Le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