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5447U -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5447U
CN204125447U CN201420594993.5U CN201420594993U CN204125447U CN 204125447 U CN204125447 U CN 204125447U CN 201420594993 U CN201420594993 U CN 201420594993U CN 204125447 U CN204125447 U CN 20412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ransparent
cultivation
micro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949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刚
丁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4205949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54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透明养殖筒和竖直设置在所述透明养殖筒中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的透明投喂筒,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用于盛装微藻的不透明养殖管,所述透明养殖筒、透明投喂筒及不透明养殖管的端口均采用滤膜进行封口。通过在透明养殖筒内同时设置不透明养殖管,使自养微藻产生的氧气可以提供给异养微藻。在养殖筒,投喂筒端口均使用滤膜封口,避免外来微生物的进入的同时又能利用海水的营养盐和二氧化碳。最终,实现了在海洋空间中同时进行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

Description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对可产生药理活性化合物的微藻进行规模化细胞培养,是解决药源问题的一个大有可为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规模化培养微藻几乎全部是在陆地或者滨海池塘进行的。而利用开放的海洋空间、利用海水资源开展微藻的规模化培养还处在摸索之中,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海上培养单细胞微藻的优势有:利用海域空间(不用土地资源);利用波浪能,节省搅拌动力;利用海水比较稳定的水温,节省温度控制所用能源和设备;利用海水营养要素,减少营养投入成本。
仁荷大学校产学协力团用半渗透膜大规模养殖海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 韩国 CN200980156076.0[P], 2012-1-4),涉及用于大规模海微藻养殖的光生物反应器。镇江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 一种全塑密闭模块化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江苏CN201110389918.6[P], 2012-7-4),涉及一种全塑密闭模块化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朱洪的专利: 一种漂浮于水用于养殖工程设施的装置及构建方法( 北京 CN200910136081,7[P],2009-9-9)涉及一种漂浮于水面用于养殖的工程设施装置及构建方法。
上述几个专利都可用于海上培养微藻,但是所用的反应器只能利用微藻的光和自养,而没有涉及微藻的异养。而在陆地上和滨海池塘涉及微藻异养的反应器并不适合应用到海上。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旨在解决目前利用海洋空间培养微藻不能实现微藻自养和异养同时进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透明养殖筒和竖直设置在所述透明养殖筒中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的透明投喂筒,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用于盛装微藻的不透明养殖管,所述透明养殖筒、透明投喂筒及不透明养殖管的端口均采用滤膜进行封口。
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养殖筒的直径为20-100 cm,长度为50-200 cm。
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不透明养殖管的直径为10-50 cm,长度为30-150 cm。
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养殖筒为有机玻璃透明养殖筒,所述透明投喂筒为有机玻璃透明投喂筒。
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滤膜的微孔直径小于0.2μm。
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的覆盖滤膜的端口外分别设置有机玻璃防护罩,所述有机玻璃防护罩上设置多个直径为1cm的通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全部自养或全部异养的情况相比,单位容积产率最高的微藻异养和自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通过在透明养殖筒内同时设置不透光养殖管,使用滤膜封闭端口,实现了在海洋空间中进行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这一单位容积产率最高的培养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微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透明养殖筒120和竖直设置在所述透明养殖筒120中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的透明投喂筒110,所述透明养殖筒120和透明投喂筒110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用于盛装微藻的不透明养殖管200,所述透明养殖筒120、透明投喂筒110及不透明养殖管110的端口均采用滤膜300进行封口。
在透明养殖筒120,有光照的空间中,微藻进行自养,在不透明养殖管中200,微藻进行异养。自养微藻所产生的氧气可以通过不透明养殖管端口的滤膜进入不透明养殖管中供异养微藻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竖直设置的投喂筒110用于向培养装置中加入微藻培养所必需的营养物以及便于从培养装置中收获微藻。所述培养装置放置于海水网箱中,透明养殖筒120为横向放置。该培养装置通过在培养装置上加装浮子或使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作的方式实现在海水中悬浮。培养装置之间还可通过绳缆等方式连接,固定在网箱一定的位置上,避免相互碰撞和便于查看培养情况,收获微藻。上述培养装置实现了在海洋环境中进行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能够获得比全部自养或全部异养的培养方式更高的单位容积产率。优选的,在海水网箱中放置,养殖一定量的清洁动物,如罗非鱼等,用于清洁透明养殖筒外侧的附着生物,避免光照减少而影响微藻培养的效果。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养殖筒120的直径为20-100 cm,长度为50-200 cm。所述不透明养殖管200的直径为10-50 cm,长度为30-150 cm。如图1所示,所述不透明养殖管200,透明养殖筒120均为圆柱形。
所述不透明养殖管200放置在透明养殖筒和投喂筒形成的空间中,依据所形成空间的大小,放置合适数量的不透明养殖管。所述不透明养殖管200在培养装置中为可呈悬浮状态放置也可沉于透明养殖筒筒底进行放置,悬浮状态的放置可利用浮子或使用密度较低的材料实现。优选的,还可以在培养装置中设置一固定架子,不透明养殖管放置固定在架子上,可以通过取出固定架子而直接取出全部不透明养殖管从而方便收获微藻。所述不透明养殖管可以由任何不透光的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透光的高分子材料。具体的,所述不透明养殖管,透明养殖筒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
较佳的是,所述透明养殖筒120为有机玻璃透明养殖筒,所述透明投喂筒110为有机玻璃透明投喂筒。透明养殖筒,投喂筒使用透光能力较好的有机玻璃材质,保证光照量以利于微藻的自养,使用耐盐的有机玻璃材质,以延长在海水中的使用时间。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筒,投喂筒还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具备良好透光性,耐盐的透明材料,例如透明聚碳酸酯,透明聚苯乙烯制成。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透明养殖筒120、透明投喂筒110及不透明养殖管110的端口均采用滤膜300进行封口,所述滤膜300的微孔直径小于0.2μm。除病毒或者一些支原体外,一般微生物,例如细菌,大小都在0.22μm以上。因此,在透明养殖筒和投喂筒端口上使用0.2μm的孔径的滤膜封口可以有效的阻止细菌大小级别的微生物通过,同时又能保证海水中的营养盐和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顺利通过,使得培养装置能够有效利用海洋环境的营养又保证微藻培养的质量。在不透明养殖管的端口使用滤膜封口可以有效隔离开自养微藻和异养微藻,同时又能使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顺利进入,保证了培养的质量。所述滤膜可以由各种具备耐盐,耐腐蚀的合适的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制成。
如图1所示,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的覆盖滤膜的端口外分别设置有机玻璃防护罩400,所述有机玻璃防护罩400上设置多个直径为1cm的通孔。
所述培养装置的端口由滤膜封闭,但微孔滤膜的强度不高,同时容易堵塞。在滤膜外侧设置完全覆盖滤膜的有机玻璃防护罩,可以有效减轻海水,或是其他杂物,海洋生物对滤膜的冲击,避免滤膜的破损。另一方面,在有机防护罩上设置直径1cm的通孔,还能够发挥预过滤的作用,预先排除一些直径较大的杂物,避免滤膜的堵塞。玻璃防护罩400能够发挥避免滤膜受到冲击和预先过滤的作用,有效的延长了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微藻培养的成本。所述有机玻璃防护罩还可以依据需要设置成半球体,锥体等各种立体形状。优选的,所述有机玻璃防护罩设置为可拆卸形式,投喂筒上方的端口可通过拆卸下有机玻璃防护罩,方便投放营养物和收获微藻的操作。透明养殖筒两端端口则可通过拆卸下有机玻璃防护罩以方便滤膜的更换。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透明养殖筒和竖直设置在所述透明养殖筒中部并与其内部连通的透明投喂筒,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用于盛装微藻的不透明养殖管,所述透明养殖筒、透明投喂筒及不透明养殖管的端口均采用滤膜进行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养殖筒的直径为20-100 cm,长度为50-200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明养殖管的直径为10-50 cm,长度为30-150 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养殖筒为有机玻璃透明养殖筒,所述透明投喂筒为有机玻璃透明投喂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的微孔直径小于0.2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养殖筒和透明投喂筒的覆盖滤膜的端口外分别设置有机玻璃防护罩,所述有机玻璃防护罩上设置多个直径为1cm的通孔。
CN201420594993.5U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4993.5U CN204125447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94993.5U CN204125447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5447U true CN204125447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9499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5447U (zh) 2014-10-15 2014-10-15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5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7520A (zh) * 2017-06-12 2017-07-28 李永亮 一种连接管、微藻养殖装置和微藻养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7520A (zh) * 2017-06-12 2017-07-28 李永亮 一种连接管、微藻养殖装置和微藻养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4315B2 (ja) 半透膜を利用した海洋微細藻類の大量培養のための光バイオリアクター
CN103964577B (zh) 一种室内小规模养殖水处理的藻屏系统
CN202190608U (zh) 藻类着生与培养装置
WO2015131830A1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3409321A (zh) 基于悬浮型载体的微藻悬浮—附着混合培养与分离收获方法
CN202026704U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
CN204070056U (zh) 一种藻鱼混合养殖网箱
CN203661815U (zh) 一种室内海水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CN105039138A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微藻养殖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BR102012011807A2 (pt) sistema de cultivo de microalgas
CN103805500A (zh) 一种海面微藻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2219306B (zh) 一种新型藻类培养床
TWI519640B (zh) 模組化光合生物反應器系統、藻類養殖方法
CN105838585B (zh) 硅藻培养装置与方法
CN102517218B (zh) 一种海面养殖微藻的方法
KR101646246B1 (ko) 부착형 미세조류용 광생물반응기
KR101861972B1 (ko) 부착성 규조류 배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양방법
CN204125447U (zh)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WO2016000192A1 (zh) 一种内置光源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养殖方法
CN102870709B (zh) 海鞘—微藻—刺参人工优化养殖方法
JP2012023989A (ja) 循環型の光生物反応器
CN109576129A (zh) 光合生物反应器和制造光合生物反应器的方法
CN203668369U (zh) 微藻连续培养装置
KR101513418B1 (ko) 이산화탄소 포집 및 제거장치
CN204125448U (zh) 一种微藻自养和异养相结合的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