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3821U - 磁性锁扣 - Google Patents

磁性锁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3821U
CN204113821U CN201420453706.9U CN201420453706U CN204113821U CN 204113821 U CN204113821 U CN 204113821U CN 201420453706 U CN201420453706 U CN 201420453706U CN 204113821 U CN204113821 U CN 204113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lock body
housing
magnetic
fix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37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537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3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3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38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磁性锁扣,包括: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所述第一锁体(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磁体(15)、及第一接口部(12),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所述第二锁体(2)包括第二壳体(21)、第二磁体(25)、及第二接口部(22),所述第二壳体(21)设有贯穿或不贯穿其内、外周面的一个或多个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及定位通道(26)。该磁性锁扣通过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斥磁力,使第一锁体(1)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分别进入第二锁体(2)相应的定位通道(26),并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26)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Description

磁性锁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磁性锁扣。
背景技术
连接装置可用于将两个物体连接或者将一个物体的两端进行连接,其广泛使用于各种产品上,且根据各种不同的产品的不同需要,有各种不同结构或连接方式的连接装置进行搭配使用。例如,连接项链两端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环与一个活动扣环,通过开启该活动扣环将其与封闭环进行连接,从而可将项链两端连接起来以便于佩戴,且通过开启该活动扣环可将其与封闭环脱离,从而解除项链两端的连接以便于存放。这种连接装置结构比较单一,因项链细小,扣或脱都困难,年长者使用起来比较不方便,且多次使用之后易变形而影响连接性能。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连接装置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不仅要求可满足一般功能上的需要,而且还要更方便使用、更牢靠、更耐用、及更有趣味性,且可适用更多的人群与不同环境。因此,现有的连接装置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或者提供一些全新的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锁扣,其采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间的磁力使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通过固定部进行连接,使用方便,连接更可靠,且分开容易,不易折断且耐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锁扣,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所述第一锁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容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磁体、及连接于第一壳体底部的第一接口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设有沿该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所述第一磁体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X个N极与X个S极,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锁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二壳体、容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及连接于第二壳体底部的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贯穿或不贯穿其内、外周面并沿该内、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进入通道、分别与每一进入通道连通的偏移通道、及分别与每一偏移通道连通的定位通道,所述第二磁体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与第一磁体相对应的X个N极与X个S极;
当所述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相对接近时,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间的相吸磁力,使第一锁体的每一固定部分别进入第二锁体上的相应进入通道,然后转动第一锁体,使每一固定部在相应的偏移通道内转动,直至转到偏移通道与定位通道连通的位置,通过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间的相斥磁力,使得每一固定部分别进入相应的定位通道,并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的锁合。
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壳体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壳体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该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底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二磁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第一磁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的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顶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径,所述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底部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磁体的外径。
所述第一锁体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垂直于第一壳体的外周面;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部的轴线相交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
所述进入通道、偏移通道、及定位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
所述固定部的主体部呈圆柱状。
所述第一磁体由一个或数个磁体构成;所述第二磁体由一个或数个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应的磁体构成。
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
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均呈圆环状或包括一圆环状的主体部分。
所述偏移通道可呈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磁性锁扣只需要通过磁力即可实现连接,既方便使用,又能形成较牢靠的连接,且该磁性锁扣易于拆开,只需要克服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拆开,不会损坏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锁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8为沿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锁合前的状态;
图9为沿图7的B-B方向的剖视图,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锁合后的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再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图12-图1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磁体或第二磁体的一种构成形式的主视、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15-图1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磁体或第二磁体的另一种构成形式的主视、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锁体的主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锁扣,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所述第一锁体1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11、容置于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磁体15、及连接于第一壳体11底部的第一接口部12,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设有沿该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所述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X个N极与X个S极,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设有沿该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两个固定部13;所述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1个N极与1个S极。
所述第二锁体2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二壳体21、容置于第二壳体21内的第二磁体25、及连接于第二壳体21底部的第二接口部22,所述第二壳体21设有贯穿或不贯穿其内、外周面并沿该内、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进入通道23、分别与每一进入通道23连通的偏移通道24、及分别与每一偏移通道24连通的定位通道26,所述第二磁体2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应的X个N极与X个S极。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定位通道26均贯穿壳体21的内、外周面,且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第二磁体2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应的1个N极与1个S极。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制得。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体1的第一壳体11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优选的,该凹槽呈圆柱形,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一磁体15,优选的,该第一磁体15呈圆柱状,该第一磁体15可通过胶粘结固定于所述凹槽内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锁体2的第二壳体21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优选的,该阶梯状凹槽呈圆柱形,该阶梯状凹槽的底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二磁体25,优选的,该第二磁体25呈圆柱状,该第二磁体25可通过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底部。
其中,将所述凹槽设置为多边形柱状可以确保磁体在其中不会因旋转而导致脱粘。
请同时参阅图1-3,所述第一壳体11的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第一磁体15的外径,以便将第一磁体15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中。所述第二壳体21的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顶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1壳体11的外径,以便结合时第一锁体1能够进入第二锁体2。所述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底部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磁体25的外径,以便将第二磁体25固定于第二壳体21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体1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每一固定部13的主体部呈圆柱状,顶部呈半球状。在该较佳实施例中,两个固定部13的轴线相交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轴线,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固定部13用于卡合在相应的定位通道26内,以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所述进入通道23沿第二壳体21的内、外周面的轴向设置,所述偏移通道24沿第二壳体21的内、外周面的周向设置,所述定位通道26沿第二壳体21的内、外周面的轴向设置并朝向该第二壳体21的开口端凹陷。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及定位通道26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13的直径,以便第一锁体1的每一固定部13能够由相应的进入通道23进入,在偏移通道24内转动,并最后进入定位通道26中。
所述第一接口部12与第二接口部22呈圆环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的底部。该第一接口部12与第二接口部22用作分别连接如项链等欲实现连接的物品的两端。
请同时参阅图4-9,当需要将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锁合时,首先将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相对靠近,二者在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下自动对位,使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在相吸磁力的作用下吸附到一起,第一锁体1的固定部13由第二锁体2的进入通道23进入,如图4与图8所示,此时第一锁体1的第一壳体11的端面抵靠于第二锁体2的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然后如图5所示,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在第二锁体2的偏移通道24中转动。如图6所示,当第一锁体1连同第一磁体15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例如:当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1个N极与1个S极,该特定角度为180°;当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2个N极与2个S极,该特定角度为90°;当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3个N极与3个S极,该特定角度为60°,依此类推),所述固定部13转动至偏移通道24与定位通道26连通的位置。如图7、图9所示,当所述固定部13位于偏移通道24与定位通道26连通的位置时,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各相对的磁极相同而相互排斥,所述固定部13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进入定位通道26,此时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彼此分开,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间产生空隙,所述固定部13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26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当欲使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分开时,只需克服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斥磁力,轻推第一锁体1,并反向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转到进入通道23处即可将二者分开。
值得一提的是,请参阅图12-14,所述第一磁体15或第二磁体25可由一个整体一片式成型的磁体构成,通过轴向充磁的方式来进行充磁。所述整体一片式成型的磁体的上、下端面各具有X个N极与X个S极,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请参阅图15-17,所述第一磁体15或第二磁体25还可由数个扇形磁体组合构成,通过轴向充磁的方式来进行充磁。所述数个扇形磁体的数量为2X,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每一扇形磁体的上、下端面各具有1个N极与1个S极。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锁体也可以是图10所示的形式,其中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定位通道26均设置于壳体21的内周面上,而未贯穿其内、外周面。该种形式的磁性锁扣实现锁合与分离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使用者在对该磁性锁扣进行锁合或分离时频繁地转动第一接口部12来带动第一锁体1旋转,从而缩短第一接口部12的使用寿命并增加其破损的风险;该第六实施例的第一接口部12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结构。该结构中第一接口部12的主体部分仍为圆环状,其与之前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把第一接口部12作为一单独部件与第一壳体11进行连接。
具体的,该第一接口部12包括一圆环状的主体部分、连接于该圆环状主体部分的一延伸部121、及垂直连接于所述延伸部121末端的一圆柱状连接部122。同时在第一壳体11内部的对应位置开圆柱状通孔,使第一接口部12从中穿过,露出其圆环状的主体部分,并通过圆柱状的连接部122将其卡合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该种结构下,第一接口部12为可在第一壳体11内部旋转的一单独部件,其旋转并不能带动第一锁体1旋转,因此使用者在对该磁性锁扣进行锁合或分离时,通过旋转第一壳体11即可实现,并不会影响到第一接口部12,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图18与图1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设有沿该外周面设置的一个固定部13,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定位通道26均贯穿壳体21的内、外周面,且数量分别为一个。
该实施例中,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定位通道26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1的内周面,而不贯穿其内、外周面。
其余部分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该第二实施例磁性锁扣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锁合时,首先将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相对靠近,二者在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下自动对位,使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在相吸磁力的作用下吸附到一起,第一锁体1的固定部13由第二锁体2的进入通道23进入,此时第一锁体1的第一壳体11的端面抵靠于第二锁体2的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然后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在第二锁体2的偏移通道24中转动。当第一锁体1连同第一磁体15旋转180度时,所述固定部13转动至偏移通道24与定位通道26连通的位置。此时,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各相对的磁极相同而相互排斥,所述固定部13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进入定位通道26,此时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彼此分开,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间产生空隙,所述固定部13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26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当欲使该第二实施例磁性锁扣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分开时,只需克服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斥磁力,轻推第一锁体1,并反向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转到进入通道23处即可将二者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的第一接口部12与第一壳体11也可以设置成第一实施例图11所示的结构,以延长第一接口部12的使用寿命。
图20与图2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磁性锁扣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锁体2的主视图与立体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体2的偏移通道24呈图20与图21所示的螺旋状设置,此时偏移通道24从与进入通道23相连通的位置到与定位通道26相连通的位置距第二壳体21端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且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及定位通道26均贯穿壳体21的内、外周面。该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的结构采用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的结构,具体请参阅图18。
该实施例中,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定位通道26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1的内周面,而不贯穿其内、外周面。
该第三实施例的磁性锁扣其余部分的结构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该第三实施例磁性锁扣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锁合时,首先将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相对靠近,二者在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相互吸引的磁力作用下自动对位,使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在相吸磁力的作用下吸附到一起,第一锁体1的固定部13由第二锁体2的进入通道23进入,此时第一锁体1的第一壳体11的端面抵靠于第二锁体2的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然后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在第二锁体2的偏移通道24中转动,由于偏移通道24呈螺旋状设置,因此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锁体1逐渐远离第二锁体2,第一壳体11的端面与第二壳体21上的阶梯状凹槽的顶部彼此分开。当第一锁体1连同第一磁体15旋转180度时,所述固定部13转动至偏移通道24与定位通道26连通的位置。此时,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各相对的磁极相同而相互排斥,所述固定部13在相斥磁力的作用下进入定位通道26,所述固定部13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26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当欲使该第三实施例磁性锁扣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分开时,只需克服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斥磁力,轻推第一锁体1,并反向旋转第一锁体1使固定部13转到进入通道23处即可将二者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锁体1的第一接口部12与第一壳体11也可以设置成第一实施例图11所示的结构,以延长第一接口部12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磁性锁扣只需要通过磁力即可实现连接,既方便使用,又能形成较牢靠的连接,且该磁性锁扣易于拆开,只需要克服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磁力即可实现拆开,不会损坏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所述第一锁体(1)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壳体(11)、容置于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磁体(15)、及连接于第一壳体(11)底部的第一接口部(12),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设有沿该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所述第一磁体(1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X个N极与X个S极,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锁体(2)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二壳体(21)、容置于第二壳体(21)内的第二磁体(25)、及连接于第二壳体(21)底部的第二接口部(22),所述第二壳体(21)设有贯穿或不贯穿其内、外周面并沿该内、外周面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进入通道(23)、分别与每一进入通道(23)连通的偏移通道(24)、及分别与每一偏移通道(24)连通的定位通道(26),所述第二磁体(25)在其内、外端面上各具有与第一磁体(15)相对应的X个N极与X个S极;
当所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相对接近时,通过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吸磁力,使第一锁体(1)的每一固定部(13)分别进入第二锁体(2)上的相应进入通道(23),然后转动第一锁体(1),使每一固定部(13)在相应的偏移通道(24)内转动,直至转到偏移通道(24)与定位通道(26)连通的位置,通过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间的相斥磁力,使得每一固定部(13)分别进入相应的定位通道(26),并被相斥磁力推压在定位通道(26)内,从而实现第一锁体(1)与第二锁体(2)的锁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1)的第一壳体(11)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一磁体(15);所述第二锁体(2)的第二壳体(21)呈圆柱状,其开口的一端呈一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该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底部固定有一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的第二磁体(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第一磁体(15)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21)的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顶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径,所述阶梯状圆柱形或多边形凹槽的底部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磁体(25)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1)的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外周面;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部(13)的轴线相交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轴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通道(23)、偏移通道(24)、及定位通道(26)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13)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的主体部呈圆柱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15)由一个或数个磁体构成;所述第二磁体(25)由一个或数个与所述第一磁体(15)相对应的磁体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15)与第二磁体(25)的充磁方式为轴向充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12)与第二接口部(22)均呈圆环状或包括一圆环状的主体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通道(24)呈螺旋状。
CN201420453706.9U 2014-08-12 2014-08-12 磁性锁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3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3706.9U CN204113821U (zh) 2014-08-12 2014-08-12 磁性锁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3706.9U CN204113821U (zh) 2014-08-12 2014-08-12 磁性锁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3821U true CN204113821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37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3821U (zh) 2014-08-12 2014-08-12 磁性锁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38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515A (zh) * 2014-08-12 2016-03-30 王桂生 磁性锁扣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515A (zh) * 2014-08-12 2016-03-30 王桂生 磁性锁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0760U (zh) 磁性锁扣
CN105455328B (zh) 磁性锁扣
CN204113821U (zh) 磁性锁扣
CN204132581U (zh) 磁性锁扣
CN204140556U (zh) 磁性锁扣
CN105370671A (zh) 磁性锁扣
CN105443515A (zh) 磁性锁扣
CN203252134U (zh) 一种盖合时自动对位的唇膏管
TWD222045S (zh) 玩具積木
CN203563785U (zh) 装饰链
CN208097406U (zh) 一种改进型雪花片
CN102671394B (zh) 吊勾积木组
CN203194597U (zh) 具有背包容纳腔的雨衣
CN207912426U (zh) 一种商用立式柜
CN205569734U (zh) 一种具有储物功能的魔方
CN206081643U (zh) 塑壳磁性积木
CN206473125U (zh) 水杯杯盖
CN204722259U (zh) 电子烟吸嘴
CN204742876U (zh) 磁性锁扣
CN203378902U (zh) 一种可调节活动衣架
CN204634814U (zh) 一种钓鱼用配件连接器
CN203326185U (zh) 一种微型多级插头
CN203609172U (zh) 窗帘杆的饰头组
CN110393408B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吸管
CN212574494U (zh) 智能药箱的取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