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2877U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12877U CN204112877U CN201420583172.1U CN201420583172U CN204112877U CN 204112877 U CN204112877 U CN 204112877U CN 201420583172 U CN201420583172 U CN 201420583172U CN 204112877 U CN204112877 U CN 204112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red end
- lock part
- sliding lock
- grafting
- switch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包括锁头体及锁头体中开设的第一插接孔,锁芯装配在锁头体中,锁芯的上端部设置连动的拨盘,在拨盘上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与锁头体内一侧的第一滑锁件形成定位配合,第一滑锁件抵压第一压簧,在第一滑锁件的一侧设置开锁按钮,开锁按钮可推进第一滑锁件,开锁按钮与锁头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存在的结构简陋,可靠性低、防盗性能较差的缺陷,通过上述具体设计,以两步开启、两点锁定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插接锁锁定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可靠性强、防盗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在各类插接锁具中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都包括锁头体及装配在锁头体中的锁片、锁芯,锁头体中设有锁闩插孔,锁芯带动锁片正转或反转,使锁片与锁闩上的凹槽卡合或分离,从而达到闭锁、开锁的目的。这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其装配结构简陋,可靠性低、防盗性能差,同时,上述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只要锁芯转动即可开锁,虽然提高了开锁的便捷性,但就防盗的角度而言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存在的结构简陋,可靠性低、防盗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该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的结构紧凑、装配方便、锁合可靠、防盗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锁头体及锁头体中开设的第一插接孔,锁芯装配在锁头体中,锁芯的上端部设置连动的拨盘,在拨盘上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与锁头体内一侧的第一滑锁件形成定位配合,第一滑锁件抵压第一压簧,在第一滑锁件的一侧设置开锁按钮,开锁按钮可推进第一滑锁件,开锁按钮与锁头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
在锁头体中开设第二插接孔,在拨盘上设置拨柱,拨柱与锁头体内另一侧的第二滑锁件形成连动配合,第二滑锁件抵压第二压簧,第二插接孔的底部设置限位弹性构件,第二滑锁件的底部抵压在限位弹性构件上。
第一滑锁件和第二滑锁件均由锁舌和滑动片分体装配构成,其中锁舌上设有环形卡槽,滑动片上设有卡块,锁舌通过环形卡槽卡接在滑动片的卡块上。
第二滑锁件的滑动片上设有拨槽,拨柱插接在拨槽中,第一滑锁件的滑动片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柱与定位槽相配合。
限位弹性构件为弓形弹片,其两端限位在锁头体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设计,以两步开启、两点锁定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插接锁锁定的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可靠性强、防盗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在各类插接锁具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锁定状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锁芯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是本实用新型在开锁按钮推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锁头体1及锁头体1中开设的第一插接孔2,锁芯3装配在锁头体1中,锁芯3的上端部设置连动的拨盘4,在拨盘4上设置定位柱5,定位柱5与锁头体1内一侧的第一滑锁件6形成定位配合,第一滑锁件6抵压第一压簧7,在第一滑锁件6的一侧设置开锁按钮7,开锁按钮7可推进第一滑锁件6,开锁按钮7与锁头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8。在锁头体1中开设第二插接孔9,在拨盘4上设置拨柱10,拨柱10与锁头体1内另一侧的第二滑锁件11形成连动配合,第二滑锁件11抵压第二压簧12,第二插接孔9的底部设置限位弹性构件13,第二滑锁件11的底部抵压在限位弹性构件13上,限位弹性构件13可为弓形弹片,其两端限位在锁头体1中。第一滑锁件6和第二滑锁件11均由锁舌14和滑动片分体装配构成,其中锁舌14上设有环形卡槽16,滑动片上设有卡块17,锁舌14通过环形卡槽16卡接在滑动片的卡块17上。第二滑锁件11的滑动片15a上设有拨槽18,拨柱10插接在拨槽18中,第一滑锁件6的滑动片15b上设有定位槽19,定位柱5与定位槽19相配合。在锁定状态下,锁舌14卡住锁闩20,锁闩20和第二滑锁件11的滑动片15a底部抵压在限位弹性构件13上,定位柱5顶住滑动片15b上的定位槽19,第一滑锁件6和第二滑锁件11分别受拨盘4上定位柱5和拨柱10的限制不能移动。插入钥匙转动锁芯3后,拨柱10向一侧拉动第二滑锁件11的滑动片15a并压缩第二压簧12,一对锁舌14解除对相应锁闩20的限制、滑动片15a解除对限位弹性构件13抵压,限位弹性构件13弹起顶出锁闩20,同时限位弹性构件13凸起的部分对滑动片15a起定位作用,防止其被第二压簧12顶出。在拨柱10拉动第二滑锁件11的同时,定位柱5脱离定位槽19解除对滑动片15b的限制,开锁按钮7按下时其两只压脚21推动相对的一对锁舌14以及滑动片15b,锁舌14解除对相应锁闩20的限制,锁闩20能被拉出开锁。在只设计一个插接孔和锁闩插头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设计为钢缆锁等,在设计两个插接孔和两个锁闩插头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设计为U型锁等。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包括锁头体及锁头体中开设的第一插接孔,锁芯装配在锁头体中,锁芯的上端部设置连动的拨盘4,其特征是在拨盘(4)上设置定位柱(5),定位柱(5)与锁头体(1)内一侧的第一滑锁件(6)形成定位配合,第一滑锁件(6)抵压第一压簧(7),在第一滑锁件(6)的一侧设置开锁按钮(7),开锁按钮(7)可推进第一滑锁件(6),开锁按钮(7)与锁头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其特征是在锁头体(1)中开设第二插接孔(9),在拨盘(4)上设置拨柱(10),拨柱(10)与锁头体(1)内另一侧的第二滑锁件(11)形成连动配合,第二滑锁件(11)抵压第二压簧(12),第二插接孔(9)的底部设置限位弹性构件(13),第二滑锁件(11)的底部抵压在限位弹性构件(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其特征是第一滑锁件(6)和第二滑锁件(11)均由锁舌(14)和滑动片分体装配构成,其中锁舌(14)上设有环形卡槽(16),滑动片上设有卡块(17),锁舌(14)通过环形卡槽(16)卡接在滑动片的卡块(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其特征是第二滑锁件(11)的滑动片(15a)上设有拨槽(18),拨柱(10)插接在拨槽(18)中,第一滑锁件(6)的滑动片(15b)上设有定位槽(19),定位柱(5)与定位槽(19)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其特征是限位弹性构件(13)为弓形弹片,其两端限位在锁头体(1)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3172.1U CN204112877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3172.1U CN204112877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12877U true CN204112877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3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8317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12877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128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072A (zh) * | 2014-10-10 | 2015-01-07 | 温州市金福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
2014
- 2014-10-10 CN CN201420583172.1U patent/CN20411287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072A (zh) * | 2014-10-10 | 2015-01-07 | 温州市金福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20064U (zh) | 防拨空转型执手 | |
CN204663179U (zh) | 一种防盗锁及其钥匙 | |
CN204112877U (zh)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
CN104265072B (zh) | 一种插接锁锁头开闭机构 | |
CN204139776U (zh) | 一种可更换锁闩的插接锁 | |
CN20451703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上盖分步锁定辅助装置 | |
CN204040655U (zh) | 一种防盗锁具 | |
CN203531540U (zh) | 一种改进的锁芯机构 | |
CN203499378U (zh) | 门锁的防卡片撬锁结构 | |
CN204850711U (zh) | 一种插接锁的开闭机构 | |
CN203321131U (zh) | 一种防割伤插锁 | |
CN205206499U (zh) | 一种新型防盗栓 | |
CN204850788U (zh) | 一种车锁 | |
CN203321100U (zh) | 一种带保险功能的锁芯机构 | |
CN204457153U (zh) | 双锁芯钢门防盗门锁 | |
CN204178717U (zh) | 一种自带数据线的防盗硬盘 | |
CN204326724U (zh) | 新型锁具 | |
CN204326737U (zh) | 一种新型锁具 | |
CN203528649U (zh) | 碟刹锁 | |
CN103670015B (zh) | 一种插接式手动旋转钥匙块 | |
CN204326738U (zh) | 一种高性能防盗锁具 | |
CN203427936U (zh) | 涨闸锁 | |
CN203706950U (zh) | 一种设有多功能联锁机构的防爆开关 | |
CN203296497U (zh) | 一种无簧叶片防盗锁 | |
CN107204546B (zh) | 一种焊接供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21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