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1737U -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1737U
CN204101737U CN201420570430.2U CN201420570430U CN204101737U CN 204101737 U CN204101737 U CN 204101737U CN 201420570430 U CN201420570430 U CN 201420570430U CN 204101737 U CN204101737 U CN 204101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roups
satellite
measuring system
satellite nav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04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ENN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ENN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ENN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ENN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04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1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1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1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包括基站以及三组并列的移动站,所述每组移动站中均设置有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上固连有全站仪以及卫星天线,卫星天线中内置有数据识别装置,而所述基站中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固定卫星接收装置,所述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中内置数据转换单元,并在其前端设置有三组与数据识别装置对应的数据接入口,每组数据接入口后对应设置有两组数据接出口,每组数据接入口后对应两组数据接出口中一组通过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而另一组两两互接并通过另一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进行动态测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降低后期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导航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燃气工程竣工资料要求,对埋地燃气管线需测量定位,按照常规测量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常规测量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测量的实施,一般路线的控制点要求布设在距路线的300米范围内。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同时常规测量需要大量测量控制点,对于非专业单位要获取控制点一般需购买甚至出现无处购买的问题。由于以上问题造成竣工管线测量困难,图纸精度无法保证,降低了竣工图纸的可靠性。
同时以往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试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必须将采集数据带回做内业处理,如果测量完成、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导航卫星定位原理是利用太空导航专用卫星不断发送定位信号,地面接收机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经过仪器处理计算,得出接收机的三维空间位置。由于存在卫星时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这种计算结果与实际有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偏差,只能适用于车载导航等一些要求不高的应用,很难满足燃气管线测量对精度的要求。
因此,如何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高燃气管线的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同时降低后期费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用于在远端进行定位效果的修正,用以提高其修正的精确度、时效性以及修正效率,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包括基站以及三组并列的移动站,其中,每组所述移动站中均设置有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上固连有全站仪以及卫星天线,卫星天线中内置有唯一识别的数据识别装置,所述基站中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固定卫星接收装置,所述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中内置数据转换单元,并在数据接入端设置多通道并行采集单元,采集单元包括三组与数据识别装置对应的数据接入口,每组数据接入口后对应设置有两组数据接出口,该两组数据接出口中一组通过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而另一组两两互接并通过另一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卫星天线与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之间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信息互联,且此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如美国的WAAS(广域增强系统)、欧洲的EGNOS(欧洲静地导航重叠系统)和日本的MSAS(多功能运输卫星增强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站上可优选设置有手持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站中优选设置有可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的移动通讯模块,该移动通讯模块通过传输线路与手持机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支架上可优选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与手持机连接,用于实时拍摄相关图像并进行实景数据传输。其中,摄像头用于拍摄地面影像,并将影像传输至手持机,操作者通过观察手持机显示屏上的影像,及时调整手持机的姿态使被测点表面形成的光点与被测点重合,手持机在通过卫星天线接收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误差校正参数,全站仪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实时得到高精度测量级坐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站内设置的固定卫星接收装置可为一台或多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数据识别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标签、数据配对芯片和带加密功能的数据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利用移动站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在基站端进行接收,并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来进行测量,能够现场实时知晓定位精度,如果定位精度达到预计要求,操作者就可以完成观测,而相关的采集数据通过两组数据接口进行比较处理能有效提高其精确度,避免多次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后期费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基准站与移动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基准站发出的校正参数,移动站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实时得到高精度测量级坐标;且移动站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来进行测量,能够快速进行动态测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降低后期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卫星导航系统;2、移动站;3、基站;4、固定卫星接收装置;5、手持机;6、卫星天线;7、摄像头;8、移动支架;9、移动通讯模块;10、全站仪;11、控制单元;12、第一前馈解耦器;13、第二前馈解耦器;14、数据接出口;15、数据接入口;16、数据转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卫星导航系统1、基站3和移动站2。其中,基站3和移动站2的数量可以不作限制,理论上基站3越多校准数据越容易获得,但考虑经济性、数据传输稳定性与综合性能,本实施例中总共设置三组基站3(图1中仅示出一组),每组基站3内结构及与移动站的连接方式一致,每组基站3内均安装有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以及控制单元11,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采用双频双模卫星导航微带天线,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内置有数据转换单元16。
本实施例中,每个基站3可并联三组移动站2,移动站2包括手持机5、摄像头7、卫星天线6、移动通讯模块9及全站仪10,且这些部件均安装在移动支架8上。
本实施例中,卫星导航系统1通过卫星天线6与移动站2中的手持机5连接;全站仪10通过传输线路与手持机5连接,摄像头7通过能实时传送拍摄图像的数据传输线路与手持机5连接,手持机5通过移动通讯模块9可与基站3及卫星导航系统1进行数据交互,另外,在卫星天线6中内置有唯一识别的数据识别装置。
而参照图2的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与控制单元16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中内置数据转换单元16,而在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的前端数据接入端设置有三组与卫星天线6中数据识别装置对应的数据接入口15用于减少数据干扰,而在固定卫星接收装置4中的每组数据接入口15接收的相关数据信息经过数据转换单元16转换后再经过复制信息从两组数据接出口15送出,这两组数据中的一组通过数据接出线路直连第一前馈解耦器12,经过处理后发送给控制单元11,而另一组数据接出线路两两相连并经过第二前馈解耦器13处理后传输给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内置数据比较装置,将两组数据比较后进行综合反馈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控制单元11将实时得出的误差校正参数数据通过3G通信网络等常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至移动站2,实时数据也可通过电台或互联网无线发送至移动站2,并在手持机5上进行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支架8上分别安装有摄像头7及全站仪10,摄像头7用于拍摄地面影像,并将影像传输至手持机5,操作者通过观察手持机5显示屏上的影像,及时调整手持机5的姿态使被测点表面形成的光点与被测点重合,手持机5在接收卫星导航系统1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到基站3发出的误差校正参数,从而实时得到高精度测量级坐标,全站仪10用于对卫星信号覆盖不良区域进行补充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手持机5、卫星天线6、摄像头7、移动支架8、移动通讯模块9及全站仪10组成移动站2,手持机5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来进行测量,能够现场实时知晓定位精度,如果定位精度达到预计要求,操作者就可以完成观测,而且手持机5可快速动态测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降低后期费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包括基站以及三组并列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移动站中均设置有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上固连有全站仪以及卫星天线,卫星天线中内置有唯一识别的数据识别装置,所述基站中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固定卫星接收装置,所述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中内置数据转换单元,并在数据接入端设置多通道并行采集单元,采集单元包括三组与数据识别装置对应的数据接入口,每组数据接入口后对应设置有两组数据接出口,该两组数据接出口中一组通过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而另一组两两互接并通过另一前馈解耦器后与控制单元的接口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中设置有手持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中设置有可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的移动通讯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过传输线路与手持机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数据传输线路与手持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内设置的固定卫星接收装置为一台或多台。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识别装置为射频标签、数据配对芯片或者带加密功能的数据编码器。
CN201420570430.2U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Active CN204101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430.2U CN204101737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430.2U CN204101737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1737U true CN204101737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7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0430.2U Active CN204101737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17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0990A (zh) * 2019-06-27 2019-09-13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管网地质形变监测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0990A (zh) * 2019-06-27 2019-09-13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管网地质形变监测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431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01860562B (zh) 集成化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02890295B (zh) 一种集成化卫星导航气象探空仪
CN205228401U (zh) 一种表面位移监测系统
JP2002311123A (ja) 衛星測位システム
CN105738918A (zh) 基于卫星导航信息融合的输电线路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4202728A (zh) 一种基于rssi的室内导航装置及方法
CN203908551U (zh) 一种基站天线工参的自动获取装置
CN105223545B (zh) 一种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A3003417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CN105182386A (zh) 智能车载定位终端及定位方法
CN201957248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混合定位系统
CN109660303B (zh) 短波天线性能评估系统
CN104215217B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巡线无人机的伪像距单目测距方法
CN110045340A (zh) 平面相控阵天线中信标天线的坐标测算方法
CN204101737U (zh) 一种燃气管线卫星导航测量系统
CN110146062B (zh) 一种基于图根点测量点云数据的坐标系转化方法
CN207133443U (zh) 一种卫星定位系统
RU2612625C2 (ru) Объедине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земно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CN111460623B (zh) 一种测绘作业数据实时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4036774A1 (zh) 互联式多功能定位测量仪
CN201623731U (zh) 集成化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系统
CN213422203U (zh) 一种无线电罗盘多功能校准装置
CN206339488U (zh) 无需gps的无人机的地面定位装置及气体遥测系统
CN211263784U (zh) 一种测定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测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