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01032U -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01032U
CN204101032U CN201420553601.0U CN201420553601U CN204101032U CN 204101032 U CN204101032 U CN 204101032U CN 201420553601 U CN201420553601 U CN 201420553601U CN 204101032 U CN204101032 U CN 20410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total station
expansion bolt
forced centering
interior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36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爱林
王思锴
龚洁英
蔡军
麻英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Survey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Survey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Survey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Survey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536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0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0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0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内膨胀螺栓,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连接杆件,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进行强制对中。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1)简化现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2)节约工程投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工程投入约2500元,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工程投入约600元,本方案约50元;(3)对监测精度有保障。本方案与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精度相当,与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相比,消除了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从而确保了监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监测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采用棱镜作为照准标志。可以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整平对中后,使棱镜中心与测点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也可以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将棱镜固定在配套支座上,然后将支座安装在基坑冠梁上。
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因基坑冠梁较窄,不便于操作脚架,整平对中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2)受制于架设位置影响,脚架稳定性较差,遇到大风的天气,易被吹落基坑,从而对基坑下施工人员安全带来隐患;(3)该方式存在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不利于保证监测精度。
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将棱镜固定在配套支座上,然后将支座安装在基坑冠梁上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中盘需要在冠梁浇筑时埋设,操作起来比较困难;(2)棱镜安装在支座上,并连接在对中盘后,需要进一步整平支座,需要一定的时间;(3)支座、对中盘的费用较高,且支座携带不便。
由此可见,目前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监测中,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的安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以较低成本解决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监测中,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的安设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内膨胀螺栓,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连接杆件,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进行强制对中。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埋设介质可以包括冠梁。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内膨胀螺栓配套的螺栓帽,在所述连接杆件拧出所述内膨胀螺栓后,不再进行监测时,拧入配套的所述螺栓帽,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内膨胀螺栓。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内螺纹,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外螺纹。
或者,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外螺纹,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内膨胀螺栓,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连接杆件,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进行强制对中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1)简化现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熟练测工,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并整平对中的方式,大概需要10分钟,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大概需要2分钟,采用本实用新型,最多需要1分钟;(2)节约工程投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工程投入约2500元,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工程投入约600元,本方案约50元;(3)对监测精度有保障。本方案与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精度相当,与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相比,消除了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从而确保了监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栓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螺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螺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以较低成本解决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监测中,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的安设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内膨胀螺栓1,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连接杆件2,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3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3进行强制对中。
优选的,所述埋设介质可以包括冠梁。
优选的,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内膨胀螺栓配套的螺栓帽,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栓帽示意图,在所述连接杆件拧出所述内膨胀螺栓后,不再进行监测时,拧入配套的所述螺栓帽,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内膨胀螺栓。
优选的,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内螺纹(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螺纹示意图),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螺纹示意图)。
或者,优选的,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外螺纹,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内膨胀螺栓,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连接杆件,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进行强制对中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1)简化现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熟练测工,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并整平对中的方式,大概需要10分钟,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大概需要2分钟,采用本实用新型,最多需要1分钟;(2)节约工程投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工程投入约2500元,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工程投入约600元,本方案约50元;(3)对监测精度有保障。本方案与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精度相当,与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相比,消除了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从而确保了监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可包含两部分内容:(1)内膨胀螺栓以及配套螺栓帽;(2)连接杆件。内膨胀螺栓以及配套螺栓帽:内膨胀螺栓嵌入冠梁,用于拧入连接杆件,从而达到固定棱镜的目的;内膨胀螺栓在拧出连接杆件后,不再进行监测时,拧入配套螺栓帽,从而防止异物进入内膨胀螺栓。连接杆件:主要起到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将棱镜固定在配套支座上,然后将支座安装在基坑冠梁上的方式中,代替支座的目的。连接杆件一端车有与内膨胀螺栓配套的丝扣,另一端加工成可被棱镜固定的形式,用以连接内膨胀螺栓和棱镜。连接杆件便于与棱镜拆卸,从而更有利于分开携带和组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简化现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熟练测工,直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并整平对中的方式,大概需要10分钟,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大概需要2分钟,采用本实用新型,最多需要1分钟;(2)节约工程投入。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工程投入约2500元,在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工程投入约600元,本方案约50元;(3)对监测精度有保障。本方案与冠梁上埋设对中盘进行架设棱镜的方式精度相当,与将棱镜架设在三脚架上的方式相比,消除了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从而确保了监测精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包括:
内膨胀螺栓,垂直嵌入埋设介质之内;
连接杆件,其一端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全站仪棱镜相连,以对该全站仪棱镜进行强制对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埋设介质包括冠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内膨胀螺栓配套的螺栓帽,在所述连接杆件拧出所述内膨胀螺栓后,不再进行监测时,拧入配套的所述螺栓帽,从而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内膨胀螺栓。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内螺纹,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膨胀螺栓具有外螺纹,而所述连接杆件与所述内膨胀螺栓连接的一端具有内螺纹。
CN201420553601.0U 2014-06-18 2014-09-24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Active CN20410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53601.0U CN204101032U (zh) 2014-06-18 2014-09-24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6594 2014-06-18
CN201420326594.0 2014-06-18
CN201420553601.0U CN204101032U (zh) 2014-06-18 2014-09-24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01032U true CN204101032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3601.0U Active CN204101032U (zh) 2014-06-18 2014-09-24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010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7825A (zh) * 2019-04-03 2019-07-16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面觇牌
CN113551641A (zh) * 2021-07-29 2021-10-26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7825A (zh) * 2019-04-03 2019-07-16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面觇牌
CN110017825B (zh) * 2019-04-03 2023-11-24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面觇牌
CN113551641A (zh) * 2021-07-29 2021-10-26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的水平位移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1032U (zh) 一种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CN103742157A (zh) 用顶管法在地下新建地下空间的方法
CN203881339U (zh) 可拆卸式监测墩
CN203515558U (zh) 深井水源井水位监测工艺管柱
CN103850276A (zh) 一种荷载箱检测补载工艺
CN103451338A (zh) 高炉煤气系统上升管及五通球安装方法
CN103741726B (zh) 一种沉井沉降量测量方法
CN203977421U (zh) 电力拉线盘
CN203813720U (zh) 太阳能支架及其立柱固定装置
CN203374989U (zh) 一种沟槽管道固定装置
CN203022015U (zh) 基础筏板底局部深基坑降水装置
CN203964914U (zh) 一种用于地铁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支架
CN103398706A (zh) 一种水泥电杆正杆辅助装置
CN203855988U (zh) 后浇带钢管支撑结构
CN204941579U (zh) 一种井筒井壁注浆用预埋孔口管
CN204081638U (zh) 工业化围墙
CN202390850U (zh) 一种机床地基快速安装结构
CN103046555A (zh) 一种用于钢管支撑的双向可调节整体十字接头节点
CN203848833U (zh) 一种用于临时监测的棱镜组件
CN104036993B (zh) 一种用于安装真空断路器套管的工装
CN208280163U (zh) 一种贴建已有地下连接墙间接式连接结构
CN204165547U (zh) 一种塔桅沉降检测系统
CN204676590U (zh) 机电设备限位固定装置
CN103822653B (zh) 一种用于收敛量测时测量仪器的安装支架
CN204101036U (zh) 一种改进的铟钢尺尺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ao Ailin

Inventor after: Gong Jieying

Inventor after: Cai Jun

Inventor after: Wang Zhijing

Inventor after: Wang Biao

Inventor after: Cao Baoning

Inventor after: Chen Lin

Inventor after: Ma Yingcun

Inventor before: Gao Ailin

Inventor before: Wang Sijie

Inventor before: Gong Jieying

Inventor before: Cai Jun

Inventor before: Ma Yingc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AO AILIN WANG SIKAI GONG JIEYING CAI JUN MA YINGCUN TO: GAO AILIN GONG JIEYING CAI JUN WANG ZHIJING WANG BIAO CAO BAONING CHEN LIN MA YING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