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1698U -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91698U
CN204091698U CN201420518335.8U CN201420518335U CN204091698U CN 204091698 U CN204091698 U CN 204091698U CN 201420518335 U CN201420518335 U CN 201420518335U CN 204091698 U CN204091698 U CN 204091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heat preservation
metal heat
preservation cover
electromagneti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18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陈经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18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91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91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91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内胆、电磁线圈盘和金属保温罩,金属保温罩位于外壳内部,内胆位于金属保温罩内部,电磁线圈盘包括电磁线圈,金属保温罩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每个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盘,电磁线圈盘通电后产生磁场使所述内胆发热。本实施方式在现有电压力煲的基础上将电磁线圈设置在金属保温罩的开口处,便可实现利用电磁线圈,高效加热电压力煲内胆的目的,成本低、可行性强。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煲普遍采用发热盘加热的加热方式,这种传统的加热方式耗电量大,热转换效率低。由于电磁加热具有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利用电磁加热的压力煲。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压力煲,在使用时,当煲内气压增大后,内胆会压迫位于内胆下方的发热装置,使得发热装置和内胆一起向下移动,此时,如果加热装置为本身比较脆弱的电磁线圈盘,其极有可能被内胆压坏,因而此种结构的压力煲不适用电磁加热。如果要改进其性能,需要设计结构复杂的支撑盘,这样会极大的提高产品成本,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此外,还有一种现有的电磁加热的压力煲,其内胆是固定的,即当压力煲中气压增大后,内胆不会向电磁线圈盘方向移动,从而不会压坏电磁线圈盘。但是这种结构的压力煲成本较高,不太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在现有电压力煲的基础上将电磁线圈设置在金属保温罩的开口处,便可实现利用电磁线圈,高效加热电压力煲内胆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包括外壳、内胆、电磁线圈盘和金属保温罩,所述金属保温罩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内胆位于所述金属保温罩内部,所述电磁线圈盘包括电磁线圈,所述金属保温罩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盘,所述电磁线圈盘通电后产生磁场使所述内胆发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开口内或者位于所述金属保温罩和外壳之间。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电磁线圈盘固定于所述外壳或金属保温罩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金属保温罩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的线圈通过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或每个所述开口处的所述线圈通过并联独立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金属保温罩上具有加强筋或所述金属保温罩的开口的边缘具有翻边。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开口与该开口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形状相匹配。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开口与该开口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之间具有密封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压力烹饪装置还包括内胆支撑装置,该内胆支撑装置位于所述内胆下方。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内胆支撑装置的下方具有弹性机构,其中,在该内胆支撑装置受压后,该内胆支撑装置使所述弹性机构变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电磁线圈盘还包括盘架和磁条,所述电磁线圈绕置在盘架背向内胆的一面上,所述线圈的外侧固定有所述磁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在金属保温罩的开口处设置电磁线圈盘,可避免电磁屏蔽,在保温罩内产生电磁场,加热保温罩内的内胆。与现有电压力煲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加入电磁线圈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耗电量低,且保持了现有压力煲的基本结构,对产品除加热之外的性能基本无影响,保持了性能稳定,且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现有电磁加热压力煲的生产成本,可行性强。
进一步地,电磁线圈盘可通过现有的卡接或螺接等固定技术固定在电磁压力烹饪装置的外壳或金属保温罩上,固定方法简单,固定方式灵活。
进一步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各开口处的电磁线圈串联或并联对内胆进行加热,电路设计灵活,没有特殊限制。
进一步地,将电磁线圈盘的形状与放置其的开口形状设计成相匹配的,就可在开口边缘与电磁线圈盘接触的地方加入密封装置,提高保温罩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金属保温罩上加加强筋或在开口的边缘设置翻边,可增强保温罩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电磁线圈盘是设置在金属保温罩的侧面的,可设置弹性机构在内胆支撑装置下方,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允许内胆在压力增大时向保温罩底部方向运动,并通过控制内胆的位移控制胆内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压力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金属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电磁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一种金属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电磁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该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包括外壳1、内胆2、电磁线圈盘3、金属保温罩4、内胆支撑装置6、电源板8和电源板盒7。其中,金属保温罩4位于外壳1内部。内胆2位于金属保温罩4内部。金属保温罩4侧壁上具有3个开口,每个开口5处设有一个电磁线圈盘3(如图2所示)。内胆支撑装置6位于内胆2下方,内胆支撑装置6的下方具有弹性机构,在内胆支撑装置6受压后,该内胆支撑装置压迫使弹性机构变形。并且,内胆支撑装置6向下延伸出支脚,支脚与保温罩底部之间设有弹性机构。电源板8配装于电源板盒7,而电源板盒固定在外壳底部内侧的底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盘3包括电磁线圈、盘架和磁条3.1(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绕置在盘架背向内胆的一面上且线圈的外侧固定有磁条。电磁线圈位于金属保温罩4和外壳1之间(如图1所示),且电磁线圈盘3固定于金属保温罩4上(如图1所示)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盘可固定于外壳1上而电磁线圈也可位于开口5内。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线圈盘可通过卡接或螺接等固定方式固定于外壳或金属保温罩上,固定方法简单,固定方式灵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5与开口5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3形状相匹配,将电磁线圈盘的形状与放置其的开口形状设计成相匹配的主要目的是在开口边缘与电磁线圈盘接触的地方加入密封装置,提高保温罩的保温效果。例如,在一优选例中,开口5与开口5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之间具有密封装置,且密封装置为PET材料的密封圈或密封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保温罩4上具有加强筋或该金属保温罩4的开口的边缘具有翻边,以增强保温罩的支撑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开口5处设有的线圈可通过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对内胆2进行加热,也可通过并联独立对内胆2进行加热。电磁线圈盘3在通电后产生磁场使内胆2发热,特别地,电磁线圈盘3通电后产生的磁力线穿过开口使内胆2发热。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磁线圈盘是设置在金属保温罩的侧面的,可设置弹性机构在内胆支撑装置下方,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允许内胆在压力增大时向保温罩底部方向运动,并通过控制内胆的位移控制胆内压力。
此外,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保温罩4的侧壁上可以设有大于等于一而不等于三的其他数目的开口,比如可以为两个开口,每个开口也可以设有大于一的数目的电磁线圈盘,比如两个或三个。
此外,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开口与该开口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内胆支撑装置可以是发热盘,也可以不是发热盘(如铝支撑件),如果内胆支撑装置是发热盘,则发热盘和电磁线圈共同加热内胆,加热效率大大提高,耗电量大大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金属保温罩的开口处设置电磁线圈盘,可避免电磁屏蔽,在保温罩内产生电磁场,使保温罩内的内胆发热。与现有电压力煲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加入电磁线圈进行加热,产品加热效率大大提高,耗电量大大降低,且保持了现有压力煲的基本结构,对产品除加热之外的性能基本无影响,保持了性能稳定,且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现有电磁加热压力煲的生产成本,可行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包括外壳、内胆、电磁线圈盘和金属保温罩,所述金属保温罩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内胆位于所述金属保温罩内部,所述电磁线圈盘包括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温罩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盘,所述电磁线圈盘通电后产生磁场使所述内胆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开口内或者位于所述金属保温罩和外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盘固定于所述外壳或金属保温罩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温罩侧壁上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的线圈通过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或每个所述开口处的所述线圈通过并联独立对所述内胆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温罩上具有加强筋或所述金属保温罩的开口的边缘具有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该开口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该开口处设有的电磁线圈盘之间具有密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装置还包括内胆支撑装置,该内胆支撑装置位于所述内胆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支撑装置的下方具有弹性机构,其中,在该内胆支撑装置受压后,该内胆支撑装置使所述弹性机构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盘还包括盘架和磁条,所述电磁线圈绕置在盘架背向内胆的一面上,所述线圈的外侧固定有所述磁条。
CN201420518335.8U 2014-09-09 2014-09-09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Active CN204091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8335.8U CN204091698U (zh) 2014-09-09 2014-09-09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18335.8U CN204091698U (zh) 2014-09-09 2014-09-09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91698U true CN204091698U (zh) 2015-01-14

Family

ID=52260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18335.8U Active CN204091698U (zh) 2014-09-09 2014-09-09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916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2151A (zh) * 2018-10-10 2020-04-1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2151A (zh) * 2018-10-10 2020-04-1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3403U (zh) 一种纸浆模塑整形机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CN109945247B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01442220B (zh) 输电系统
CN101377312B (zh) 微波炉输电系统
CN204091698U (zh) 电磁加热压力烹饪装置
CN105764176A (zh) 多功能线盘支架
CN203539092U (zh) 一种电磁电压力锅的发热盘
CN204351602U (zh) 一种具有开合盖电源保护装置的点压力锅
CN104720569B (zh) 一种饭煲真空锅胆恒温装置
CN204105719U (zh) 电压力器具的煲盖和电压力器具
CN20296008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电压力锅
CN103875998B (zh) 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
CN201939095U (zh) 新型电饭煲
CN205162830U (zh) 烹饪器具
CN204361706U (zh) 一种温差发电炊壶环
CN202150959U (zh) 一种电磁炉多线圈盘的谐振电路
CN202127749U (zh) 电磁式煎饼机
CN202282882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10405705U (zh) 一种军工级电磁灶
CN205279176U (zh) 具有消毒柜的双头电磁灶
KR20130131510A (ko) 폐열을 이용한 발전기가 부설된 가스레인지
CN204090193U (zh) 电磁炉用一体式发热线圈盘结构
CN202664805U (zh) 整合式厨房电器
CN201879445U (zh) 一种高压式节能电饭煲
CN2911500Y (zh) 筒式电磁暖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118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