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4609U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84609U
CN204084609U CN201420521742.4U CN201420521742U CN204084609U CN 204084609 U CN204084609 U CN 204084609U CN 201420521742 U CN201420521742 U CN 201420521742U CN 204084609 U CN204084609 U CN 204084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set
plate
cabinet type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17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217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84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84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84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两个出风口的室内机本体及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另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另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两个出风口。由此,当空调器关闭时,两侧板遮挡住出风口,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出风口而造成出风口积灰,从而使出风口保持洁净;同时,两侧板相向运动而收拢在室内机本体的两侧,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整体变窄,占用空间小,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简单大方,提高了美观性。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封闭环境中使用空调器调节空气的温度时,如何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众多生产厂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以给用户健康提供保障,行业内常用的措施是增加空气净化装置及保持空调器内部清洁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无法完全关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两个出风口的室内机本体及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另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另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两个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的两贯流风轮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形成有与各个所述贯流风轮对应的风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背侧设置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侧板包括侧板本体和相对于所述侧板本体呈一预设夹角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包括限定其形状的上、下板及左、右板,所述导风口中设置有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及至少一片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枢接在所述上板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板的其中一端驱动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作往复摆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的前面板,所述侧板在关闭状态时,所述遮挡板容纳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侧板在开启状态时,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前面板拼接。
优选地,所述左板与所述风道的一侧壁平滑对接,所述右板与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壁平滑对接,而使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两者的结合形成所述风道的延伸段。
优选地,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与所述风道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台阶面。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机本体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电机及与所述侧板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所述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且使所述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电机,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室内机本体设置有与各个所述转轴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且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板还包括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侧板本体与所述遮挡板之间,所述端板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导槽,所述室内机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导槽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导柱。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通过两侧板的转动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由此,当空调器关闭时,两侧板遮挡住出风口,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出风口而造成出风口积灰,从而使出风口保持洁净;同时,两侧板相向运动而收拢在室内机本体的两侧,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整体变窄,占用空间小,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简单大方,提高了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侧板在开启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A1-A1线的剖面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B1-B1线的剖面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部分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侧板在关闭状态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A2-A2线的剖面视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沿B2-B2线的剖面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具有两个出风口的室内机本体及可转动地装设在室内机本体上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另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另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两个出风口。由此,每一个侧板可通过其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而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进而关闭或者打开两个出风口。当空调器关闭时,两侧板遮挡住出风口,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出风口而造成出风口积灰,从而使出风口保持洁净;同时,两侧板相向运动而收拢在室内机本体的两侧,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整体变窄,占用空间小,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简单大方,提高了美观性。
下面参见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参见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两侧板具体为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较佳地,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相对于室内机本体中的对称平面对称分布,从而使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协调一致,同时达到简化结构设计的目的。其中,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构成了柜式空调室内机左右两侧的外观部分,由于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可转动地装设在室内机本体上,且在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400的驱动下,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使得柜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可变体积的特点,当空调器关闭时,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相向运动而收拢在室内机本体的两侧,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变小,因此节省了占地空间,更有利于摆放在欠充裕空间的室内。
室内机本体构成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部分,比如该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100及位于壳体100内的换热器130、位于换热器130的前侧的两贯流风轮(分别是左贯流风轮140a和右贯流风轮140b)和风道组件150,换热器130可以为平行流换热器,也可以为管翅片换热器,其呈平板状,风道组件150形成有与左贯流风轮140a和右贯流风轮140b分别对应的风道(分别是左风道151a和右风道151b),其中左风道151a和右风道151b蜿蜒延伸至室内机本体外,左风道151a的末端开口构成了其中一个出风口,而右风道151b的末端开口构成了另一个出风口,比如,左风道151a和右风道151b大致呈S形,使左贯流风轮140a产生的气流与左风道151a的壁面相切,同理,使右贯流风轮140b产生的气流与右风道151b的壁面相切,从而达到降低风阻的目的。在左贯流风轮140a的驱动下通过左风道151a而将经过换热器130换热的空气送出壳体100外,同理,在右贯流风轮140b的驱动下通过右风道151b而将经过换热器130换热的空气送出壳体100外。值得一提的是,左风道151a与右风道151b相互隔离,从而防止左贯流风轮140a和右贯流风轮140b各自产生的气流相干涉而产生紊流,因此可在保持较小运行噪声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送风量。此外,为了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进一步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噪,壳体100的背侧设置有连通上述左风道151a和右风道151b的进风口160。
具体地,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转动轴线位于靠近壳体100的背侧的两边角处,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室内机本体铰接,比如,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图未示),相应地,室内机本体设置有与各个转轴的位置对应且配合的轴孔(图未示);或者,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室内机本体内侧延伸的固定板(比如,图4所示固定板230a),固定板上设置有轴孔,相应地,室内机本体设置有与各个轴孔的位置对应且配合的转轴。由此,通过上述转轴与轴孔的配合而将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装设在室内机本体上。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前面板110和顶板120,当然,壳体100还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底板,本实施例中,可将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上下两端铰接在顶板120和底板上。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本体的不同构造,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还可以与室内机本体的其他部分铰接,在此不作赘述。
考虑到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为对称结构,下面以左侧板200a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板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左侧板200a包括侧板本体210a和相对于该侧板本体210a呈一预设夹角的遮挡板220a,比如该预设夹角为90°,则左侧板200a的截面形状大致呈L形,侧板本体210a位于室内机本体的左侧,遮挡板220a位于室内机本体的前侧,遮挡板220a上设置有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导风口,导风口与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两者拼接而构成左风道151a的一部分。其中导风口包括限定其形状的上、下板(图未示)及左板221a、右板222a,当左侧板200a处于打开状态时,宜使左板221a与左风道151a的一侧壁平滑对接,右板222a与左风道151a的另一侧壁平滑对接,从而使左板221a与右板222a两者的结合形成左风道151a的延伸段,为了减小气流通过该延伸段的阻力,左板221a和右板222a均弯曲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形状,与左风道151a构成一个整体。由此,当空调器运行时,左风道151a向外延伸扩展,扩大了送风范围。
当空调器关闭时,为了减小左侧板200a隐藏在室内机本体内的部分(即遮挡板220a、左板221a和右板222a)对室内机本体的内部空间造成影响,如图7所示,遮挡板220a和右板222a容纳在前面板110的内侧,即前面板110与风道组件150之间的空腔中,而左板221a伸入至左风道151a中。需要说明的是,左侧板200a在开启状态时,遮挡板220a与前面板110拼接,从而使左侧板200a与前面板110共同构成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左侧板200a转动打开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左板221a和右板222a与左风道151a的拼接定位,左板221a和右板222a与左风道151a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台阶面,该台阶面使得左板221a和右板222a分别与左风道151a的侧壁具有一段层叠重合段,这种配合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定位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左板221a和右板222a分别与左风道151a的侧壁贴合到位,不仅提高了密封性,而且拼接位置更加平滑,导风阻力小。
此外,为了适应多样送风方式的要求,扩大送风面积,导风口中还设置有导风板组件(对应于图1和图2分别为左导风板组件300a和右导风板组件300b),较佳地,左导风板组件300a和右导风板组件300b的结构形式相一致,由此本实施例以左导风板组件300a为例进行说明。左导风板组件300a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图未示)及至少一片导风板,考虑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贯流风轮送风方式,导风口大致呈长条形,横向宽度较小,本实施例中,导风口中设置有一片导风板或者两片导风板,而当导风口中设置有两片导风板时,两片导风板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只需一套第二驱动机构即可同时驱动两片导风板。具体地,导风板的一端枢接在上板上,另一端枢接在下板上,并且第二驱动机构与导风板的其中一端驱动连接,以使导风板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作往复摆动。由此,通过将导风板组件设置在导风口中,可以简化室内机本体的内部结构,在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组装过程中,先将导风板组件与侧板组装成一个部件,再将该部件安装在室内机本体上,此装配过程相较现有技术更加简单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在步进电机作为源动力下的齿轮、曲柄摇杆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可采用任一种适用的驱动机构,对此不作限制,由于这些驱动机构的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参见图4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齿轮410、电机(图未示)及与左侧板200a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齿条420,其中弧形齿条420设置在左侧板200a的内侧,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室内机本体的内部零部件布置方式可知,换热器130、左贯流风轮140a、右贯流风轮140b及风道组件150均位于室内机本体的上部,因此室内机本体的下部空间相对来说较宽敞,适于布置第一驱动机构400;齿轮410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室内机本体上,且使齿轮410与弧形齿条420啮合连接。为了保证第一驱动机构400在驱动左侧板200a转动的过程中,以使齿轮410与弧形齿条420始终保持在紧密的啮合状态,弧形齿条420所在的弧形运动轨迹的圆心与左侧板200a的转动中心重合。优选地,为了减少第一驱动机构400的组成零部件数量,电机为步进电机,因此只需通过一个齿轮410即可给左侧板200a提供足够大的扭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还具有多种等效变形结构,比如设置有多个齿轮410,以对电机进行减速而获得更大的扭矩;又或者,将弧形齿条420设置在室内机本体上,作为不动件,而将电机和齿轮410设置在左侧板200a上。
值得一提的是,弧形齿条420作为运动件,在驱动左侧板200a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弧形齿条420应当避免与室内机本体内部的结构发生干涉,具体的布局和实施方式可根据相关实际产品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未给出相关结构示意附图),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电机,其中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室内机本体设置有与各个转轴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安装孔,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转轴上,电机固定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转轴上,且使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由此,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也可驱动侧板转动,满足侧板的开启和关闭要求。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检测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位置的相关传感器,比如电容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传感器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内部结构安装在特定的位置上,比如设置在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内侧,通过传感器获取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0,以使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准确转到至预设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最后,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左侧板200a和右侧板200b的稳定、可靠地转动的配合结构。本实施例中,依旧以左侧板200a为例进行说明,左侧板200a还包括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端板(图未示),端板连接在侧板本体210a与遮挡板220a之间,比如,端板大致呈三角形,当左侧板200a处于打开状态时,上下两端板可以起到封闭左侧板200a与室内机本体之间形成的开口的作用,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内部,同时使柜式空调室内机更加美观。至少一个端板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左侧板200a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导槽(图未示),室内机本体上设置有与该弧形导槽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导柱(图未示),比如,该导柱可设置在上述顶板120的内侧面上,从而隐藏在室内机本体的内部。由此,左侧板200a不论是在转动打开过程中,还是在转动关闭过程中,左侧板200a因受到弧形导槽与导柱配合限制,只能沿着预先设计的曲线运动,转动过程更加平稳,可避免由于左侧板200a产生变形而造成第一驱动机构400出现故障。此外,该弧形导槽的两端还可以起到限制左侧板200a的转动行程的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两个出风口的室内机本体及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与所述室内机本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另一个侧板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另一侧且与该侧的出风口相对应,以关闭或者打开所述两个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的两贯流风轮和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形成有与各个所述贯流风轮对应的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侧设置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侧板本体和相对于所述侧板本体呈一预设夹角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包括限定其形状的上、下板及左、右板,所述导风口中设置有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及至少一片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枢接在所述上板上,另一端枢接在所述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板的其中一端驱动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作往复摆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的前面板,所述侧板在关闭状态时,所述遮挡板容纳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侧板在开启状态时,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前面板拼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与所述风道的一侧壁平滑对接,所述右板与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壁平滑对接,而使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两者的结合形成所述风道的延伸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与所述风道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台阶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内机本体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电机及与所述侧板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所述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且使所述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电机,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室内机本体设置有与各个所述转轴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且使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包括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侧板本体与所述遮挡板之间,所述端板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的运动轨迹仿形的弧形导槽,所述室内机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导槽的位置对应且相配合的导柱。
CN201420521742.4U 2014-09-11 2014-09-11 柜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04084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1742.4U CN204084609U (zh) 2014-09-11 2014-09-11 柜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21742.4U CN204084609U (zh) 2014-09-11 2014-09-11 柜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84609U true CN204084609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7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1742.4U Active CN204084609U (zh) 2014-09-11 2014-09-11 柜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84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7419A (zh) * 2014-09-11 2014-12-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7419A (zh) * 2014-09-11 2014-12-10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4197419B (zh) * 2014-09-11 2017-02-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7419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EP2754973B1 (en) Indoor air-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ir deflector
CN102486336B (zh) 立式空调器
CN203857566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KR10160908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2878660B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2997387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US20140194051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4629755U (zh) 空调器
CN104121628A (zh) 空调器
CN20310011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940068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783227A (zh) 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848508A (zh) 空调器
CN201281439Y (zh) 一种空调器的面板组件
CN20408460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1885367U (zh) 立式空调器
CN108870539B (zh) 一种空调器外壳、具有其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01071A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口上的自动门
CN20411508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92033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662737B (zh) 封闭式空调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180496A (zh) 空调器
CN106482314B (zh) 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