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9512U - 辅助识别模板 - Google Patents

辅助识别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9512U
CN204069512U CN201420543422.9U CN201420543422U CN204069512U CN 204069512 U CN204069512 U CN 204069512U CN 201420543422 U CN201420543422 U CN 201420543422U CN 204069512 U CN204069512 U CN 204069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cclusion part
positioning boss
opening
identification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34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忠祥
江海
王旭东
甘威
何小龙
赵群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5434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9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9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951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识别模板,包括:板体(20),板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板体(20)通过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10)定位抵接,板体(20)上与PCB板(10)的铜片插装孔(11)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40),第一遮挡部(40)部分地遮挡铜片插装孔(11)。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识别模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应用智能化设备自动生产PCB板时识别设备无法做到对插装空精确识别的问题。

Description

辅助识别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识别模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智能化设备生产的PCB板10’,其插装孔11’都是单孔长条型的。现有的识别设备识别精度很低,识别设备在对插装孔11’识别时,由于插装空过长,无法做到对插装孔11’中心位置的精确识别。在后续对插装孔11’进行电气元件插装时,就很难将电气元件准确的从插装孔11’的中心位置插入。这样,就需要人工手动的方式完成后续的程序坐标值修改。但是人工手动修改PCB板10’程序坐标值方式需要对各插装孔11’逐个进行人工手动修改,浪费时间,增加工作量,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辅助识别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应用智能化设备自动生产PCB板时识别设备无法做到对插装空精确识别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识别模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板体通过第一定位凸台与PCB板定位抵接,板体上与PCB板的铜片插装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部分地遮挡铜片插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遮挡部遮挡铜片插装孔的中心位置,铜片插装孔被第一遮挡部分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孔。
进一步地,板体包括第一板和与第一板中部位置垂直连接的第二板,第一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板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遮挡部,第一定位凸台设置在第一板与PCB贴合的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凸台设置在第一板的远离第二板的边沿处。
进一步地,第二板的自由端连接有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板,矩形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台朝向一致的第二定位凸台。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凸台为圆形凸台。
进一步地,板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短边框,两个长边框与两个短边框构成矩形结构,一个短边框与相邻的长边框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第一遮挡部设置在另一个短边框的中部,第一遮挡部与长边框相平行并向外延伸,两个短边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两个长边框并与两个长边框相连接的第二遮挡部。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凸台与PCB板的拐角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遮挡部与板体之间连接有强度梁。
进一步地,强度梁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第一梁体垂直于第一遮挡部并与第一遮挡部连接,第二梁体与长边框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板体通过第一定位凸台与PCB板定位抵接,使得板体与PCB板的位置相对固定。板体上与PCB板的铜片插装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部分地遮挡铜片插装孔。这样,第一遮挡部遮挡住铜片插装孔的部分,在识别设备识别铜片插装孔的坐标时,就会识别到铜片插装孔靠近边沿处的坐标值,再加上铜片插装孔边沿处到铜片插装孔中心位置处的修正值,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邻铜片插装孔中心位置的坐标值,使得智能化设备的识别设备在光照识别时可以较为精确的识别铜片插装孔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值。避免了后续工作中需要逐个进行人工手动修改铜片插装孔的坐标值造成的浪费时间、增加工作量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一的侧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的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二的侧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PCB板;11、铜片插装孔;20、板体;21、第一板;22、第二板;23、矩形板;24、长边框;25、短边框;30、第一定位凸台;40、第一遮挡部;50、第二定位凸台;60、第二遮挡部;70、强度梁;71、第一梁体;72、第二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辅助识别模板包括:板体20,板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板体20通过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10定位抵接。板体20上与PCB板10的铜片插装孔11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40,第一遮挡部40部分地遮挡铜片插装孔11。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板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板体20通过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10定位抵接,使得板体20与PCB板10的位置相对固定。板体20上与PCB板10的铜片插装孔11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40,第一遮挡部40部分地遮挡铜片插装孔11。这样,第一遮挡部40遮挡住铜片插装孔11的部分,在识别设备识别铜片插装孔11的坐标时,就会识别到铜片插装孔11靠近边沿处的坐标值,再加上铜片插装孔11边沿处到铜片插装孔11中心位置处的修正值,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邻铜片插装孔11中心位置的坐标值,使得智能化设备的识别设备在光照识别时可以较为精确的识别铜片插装孔11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值。避免了后续工作中需要逐个进行人工手动修改铜片插装孔11的坐标值造成的浪费时间、增加工作量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如图2所示,第一遮挡部40遮挡铜片插装孔11的中心位置,铜片插装孔11被第一遮挡部40遮挡分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孔。这样,辅助识别模板就可以将PCB板上的铜片插装孔11的透光面分割为两个尺寸相同双通孔位。识别设备进行光照识别时,可以先识别出被分割出的两个尺寸相同的双通孔位的坐标值,再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两个坐标的中心位置的坐标,进而就精确地确定了铜片插装孔11中心位置的坐标。这样,本实施例一的辅助识别模板可以更为精确的一次性完成铜片插装孔11的位置识别,避免后续手工调试坐标的繁琐工序。进而在对铜片插装孔11进行元件插装的过程中也会更为精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板体20包括第一板21和与第一板21中部位置垂直连接的第二板22,第一板21上设置有与第二板22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遮挡部40,第一板21与PCB贴合的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板体20通过第一板21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的边沿处定位抵接,第一遮挡部40与PCB板上铜片插装孔11配合遮挡。实施例一的辅助识别模板适用于铜片插装孔11分布在PCB边沿处的情况。优选地,第一定位凸台30设置在第一板21上远离第二板22的边沿处。这样,结构紧密,使用方便。
为了增加实施例一的辅助识别模板定位时的牢固性和准确性,第二板22的自由端连接有矩形板23,矩形板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板22,矩形板23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台30朝向一致的第二定位凸台50。通过在第二板22上连接矩形板23再在矩形板23上设置第二定位凸台50,使得第一定位凸台30在横向方向定位的基础上,再通过第二定位凸台50在纵向方向上定位。这样,实施例一的辅助识别模板上的第一遮挡部40就可以准确的遮挡住铜片插装孔11。优选地,第二定位凸台50为圆形凸,圆形凸台与PCB板上的圆孔相适配。
图5和图6示出了本申请辅助识别模板的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板体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框24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短边框25,两个长边框24与两个短边框25构成矩形。一个短边框25与相邻的长边框24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另一个短边框25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遮挡部40。第一遮挡部40与长边框24相平行并向外的方向延伸,两个段边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两个长边框24并与两个长边框24相连接的第二遮挡部60。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更适用于铜片插装孔11分布在PCB板角处并且铜片插装孔11既有横向设置又有纵向设置的情况。第一遮挡部40可以遮挡住纵向设置的铜片插装孔11的部分,第二遮挡部60可以遮挡住横向设置的铜片插装孔11的部分。优选地,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的外角相适配。这样,实施例二的辅助识别模板可以稳固的定位在PCB板的角处,进而第一遮挡部40和第二遮挡部60可以精确的遮挡住铜片插装孔11的部分。
为了增加实施例二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40与板体20之间连接的强度,第一遮挡部40与长边框24之间连接有强度梁70。强度梁70可以有效地增加第一遮挡部40的强度和第一遮挡部40与长边框24的连接强度,避免了第一遮挡部40折弯或者第一遮挡部40与长边框24的连接处断裂。优选地,强度梁70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梁体71和第二梁体72,第一梁体71垂直于第一遮挡部40并与第一遮挡部40连接,第二梁体72与长边框24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20),所述板体(2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台(30),所述板体(2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与PCB板(10)定位抵接,所述板体(20)上与所述PCB板(10)的铜片插装孔(11)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遮挡部(40),所述第一遮挡部(40)部分地遮挡所述铜片插装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40)遮挡所述铜片插装孔(11)的中心位置,所述铜片插装孔(11)被所述第一遮挡部(40)分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0)包括第一板(21)和与所述第一板(21)中部位置垂直连接的第二板(22),所述第一板(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板(22)延伸方向一致的所述第一遮挡部(40),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设置在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PCB贴合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设置在所述第一板(21)的远离所述第二板(22)的边沿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22)的自由端连接有矩形板(23),所述矩形板(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板(22),所述矩形板(2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朝向一致的第二定位凸台(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50)为圆形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框(24)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短边框(25),两个所述长边框(24)与两个所述短边框(25)构成矩形结构,一个所述短边框(25)与相邻的所述长边框(2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所述第一遮挡部(40)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短边框(25)的中部,所述第一遮挡部(40)与所述长边框(24)相平行并向外延伸,两个所述短边框(25)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两个长边框(24)并与所述两个长边框(24)相连接的第二遮挡部(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30)与所述PCB板的拐角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40)与所述板体(20)之间连接有强度梁(7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助识别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梁(70)呈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梁体(71)和第二梁体(72),所述第一梁体(71)垂直于所述第一遮挡部(40)并与所述第一遮挡部(40)连接,所述第二梁体(72)与所述长边框(24)连接。
CN201420543422.9U 2014-09-19 2014-09-19 辅助识别模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9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3422.9U CN2040695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辅助识别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3422.9U CN2040695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辅助识别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9512U true CN204069512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1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342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69512U (zh) 2014-09-19 2014-09-19 辅助识别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95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91A (zh) * 2014-09-19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识别模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91A (zh) * 2014-09-19 2014-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识别模板
CN104219891B (zh) * 2014-09-19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识别模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9512U (zh) 辅助识别模板
CN203748117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包边机
CN206820404U (zh)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布线槽
CN204277869U (zh) 一种吸附式中心定位夹具
CN206115354U (zh) Fpc邦定结构
CN104219891A (zh) 辅助识别模板
CN203599804U (zh) 一种电子产品精密组装机
CN103869527B (zh) 背光源框架、背光源结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7597791U (zh) 一种地板安装结构
CN209308232U (zh) 一种单元式幕墙装饰翼限位结构
CN203787043U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底板连接防曲结构
CN207497110U (zh) 开关电源产品用条码贴纸定位治具
CN205454233U (zh) 一种节省成本提高利用率的pcb主板结构
CN204906547U (zh) 电视机斜角拼接面框
CN204906548U (zh) 电视机拼接面框
CN205052014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中板结构
CN205289412U (zh) 一种浮动定位销
CN204955413U (zh) 连接结构
CN104295973A (zh) 灯条的制作方法
CN205912332U (zh) 一种显示模组上的fpc板
CN204492557U (zh) 钢铁龙骨洞洞板坯玻璃钢门
CN204892786U (zh) 一种封闭式型腔零件
CN210157466U (zh) 一种手表柔性电路板弯折治具
CN207883658U (zh) 植锡网
CN203747555U (zh) 电机固定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