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67628U -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67628U
CN204067628U CN201420404136.4U CN201420404136U CN204067628U CN 204067628 U CN204067628 U CN 204067628U CN 201420404136 U CN201420404136 U CN 201420404136U CN 204067628 U CN204067628 U CN 204067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deck
data card
holding tank
fix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041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仁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041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67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67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676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其中数据卡固定装置包括:卡座、托盘和托盘退出机构;卡座设有容纳槽;托盘通过一卡合结构固定在卡座的容纳槽内,并通过托盘退出机构解除卡合结构的约束,托盘退出机构包括连杆和活动件;活动件包括用于抵顶托盘的第一端、与连杆活动连接的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支点结构;活动件通过支点结构转动地安装在卡座上;当连杆受外力推动时,带动活动件围绕支点结构转动,活动件的第一端推动托盘以解除卡合结构的约束。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简单方便地将数据卡退出卡座的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卡固定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中,通常都设有数据卡。例如用于身份识别的SIM卡、MicSIM卡或Nano卡;以及用于储存数据的TF卡、SD卡或MicSD卡等。为了在移动终端中固定并电性连接上述的多个数据卡,通常会设置多个卡座。但是现有的卡座用于固定和退出所述数据卡的结构存在缺陷,从而不能简单方便地将数据卡固定和退出所述卡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能够简单方便地将数据卡退出卡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卡固定装置,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包括:卡座、托盘和托盘退出机构;所述卡座设有容纳槽;所述托盘通过一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并通过所述托盘退出机构解除所述卡合结构的约束,
所述托盘退出机构包括连杆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用于抵顶所述托盘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支点结构;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支点结构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卡座上;当所述连杆受外力推动时,带动所述活动件围绕所述支点结构转动,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推动所述托盘以解除所述卡合结构的约束。
优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限位弹脚和限位部;所述限位弹脚设于所述卡座上,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限位弹脚设于所述托盘上,用于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卡座时,所述限位弹脚与所述限位部相卡合而将所述托盘固定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中。
优选地,所述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卡盖,所述卡盖扣合于所述卡座本体上;所述卡盖朝所述卡座本体间隔凸设有两折墙,所述两折墙沿平行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所述卡盖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托盘的相对两侧面;所述两折墙的相对面各形成有一个凸出,以形成所述限位弹脚。
优选地,所述托盘还包括插入端和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外露端;在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卡座的容纳槽中时,所述托盘的插入端位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外;所述托盘的外露端开设有朝所述插入端的通孔;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的内端和与所述内端相对的外端,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托盘的通孔正对所述连杆的外端,用于用户将顶杆穿过所述通孔而抵顶所述连杆的外端,以使所述连杆的内端移动而驱动所述活动件旋转。
优选地,所述卡座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对应所述托盘的通孔设置并沿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对应所述托盘的插入端,用于当所述连杆的内端驱动所述活动件旋转时,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抵顶于所述托盘的插入端,以使所述托盘逆着所述托盘插入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托盘包括: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数据卡;第二凹槽,用于容纳第二数据卡,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部分重叠的镂空部分;
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从所述镂空部分露出;当所述第一数据卡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弹片抵触并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卡;当所述第二数据卡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二弹片抵触并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卡。
优选地,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固定于所述卡座上,并与所述托盘插入的位置对应,用于检测所述卡座中是否有所述托盘存在;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间隔设置金属件;所述两金属件对应所述托盘插入的位置设置,用于在受到插入所述容纳槽的卡托挤压时相互接触,以及在所述卡托离开所述容纳槽时恢复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片为多个,位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并沿垂直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弹片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之间,并沿平行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所述卡座的两侧。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相固定,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
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的卡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卡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与所述电路板上相对应的触点电连接;
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卡座的位置开设有插孔,用于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的托盘经所述插孔而插入所述卡座。
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由于数据卡固定于托盘上,因此本案将托盘固定或分离于卡座,即可将数据卡固定或分离于卡座。在将托盘固定至容纳槽的过程中,首先将托盘对准卡座的容纳槽,并朝容纳槽深处插入,并通过卡合结构将托盘而固定于卡座的容纳槽内。在将托盘取出容纳槽的过程中,对连杆施加推力,该推力将传导至活动件,活动件在该力的作用下旋转并传导至托盘。以使得托盘克服卡合结构的锁紧力,而逆着托盘插入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用户从卡座的容纳槽中拔出托盘。综上所述,本案的托盘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并具有便捷且有效地将托盘退出卡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卡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数据卡固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数据卡固定装置与数据卡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卡座的卡盖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卡固定装置,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数据卡固定装置1包括:卡座11、托盘14和托盘退出机构16。卡座11设有容纳槽21;托盘14通过一卡合结构固定在卡座11的容纳槽21内,并通过托盘退出机构16解除所述卡合结构的约束。
请结合参看图2和图3,托盘退出机构16包括连杆161和活动件162,活动件162包括第一端1621、第二端1622和支点结构1623。活动件162通过支点结构1623转动地安装在卡座11上。活动件162的第一端1621用于抵顶所述托盘14,第二端1622与连杆161活动连接。当连杆161受到外力推动时,活动件162的第二端1622将受到连杆161的推抵,导致活动件162绕支点结构1623转动。活动件162的第一端1621在活动件162转动时抵顶托盘14,用于使托盘14克服卡合结构的锁紧力,而逆着插入卡座11的方向移动,即解除卡合结构对托盘14和卡座11的约束。
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1,由于第一数据卡31或第二数据卡32固定于托盘14上,因此本案将托盘14固定或分离于卡座11,即可将第一数据卡31或第二数据卡32固定或分离于卡座11。在将托盘14固定至容纳槽21的过程中,首先将托盘14对准卡座11的容纳槽21,并朝容纳槽21深处插入,并通过卡合结构将托盘14而固定于卡座11的容纳槽21内。在将托盘14取出容纳槽21的过程中,对连杆161施加推力,该推力将传导至活动件162,活动件162在该力的作用下旋转并传导至托盘14。以使得托盘14克服卡合结构的锁紧力,而逆着托盘14插入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用户从卡座11的容纳槽21中拔出托盘14。综上所述,本案的托盘退出机构结构简单,并具有便捷且有效地将托盘14退出卡座11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活动件162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62为曲杆状,包括一个折弯处,而支点结构1623即设于该折弯处。并且该活动件162的折弯内侧朝向卡座11的容纳槽21。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162也可以为直杆状或其他形状的杆状;当然活动件162还可以采用板状件等。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62的支点结构1623为一个通孔,而卡座11上设有对应该通孔的转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162的支点结构1623也可以为一个导套;或者支点结构1623为转轴,而卡座11上设有对应该转轴的通孔或导套。
具体地,卡合结构包括:限位弹脚1123和限位部144;限位弹脚1123设于卡座11上,限位部144对应限位弹脚1123设于托盘14上,用于托盘14插入卡座11时,限位弹脚1123与限位部144相卡合而将托盘14固定于卡座11的容纳槽21中。具体地限位部144为卡槽状,用于供限位弹脚1123卡入。
当然,卡合结构并不限于上述方案,例如通过在托盘14与卡座11之间设置一耐磨橡胶而靠摩擦力卡合;再如设置与卡座11连接的一活动门,通过该关闭该活动门而挡于托盘14插入或脱出卡座11的路径上。
请结合参看图4,本实施例中,卡座11包括:卡座本体111和卡盖112,卡盖112扣合于卡座本体111上;卡盖112朝卡座本体111间隔凸设有两折墙1122,两折墙1122沿平行于托盘14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卡盖112的两侧,用于夹持托盘14的相对两侧面;两折墙1122的向对面各形成有一个凸出1121,以形成限位弹脚112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1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托盘14还包括插入端146和与插入端146相对的外露端147;当托盘14插入卡座11的容纳槽21时,插入端146位于容纳槽21内,外露端147位于容纳槽21外。托盘14的外露端147开设有朝插入端146的通孔1471;连杆161包括与活动件162活动连接的内端1611和与内端1611相对的外端1612,当托盘14插入卡座11的容纳槽21时,托盘14的通孔1471正对连杆161的外端1612,用于用户将顶杆(未示出)穿过通孔1471而抵顶连杆161的外端1612,以使连杆161的内端1611移动而驱动活动件162旋转。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1用于手机时,卡座11的容纳槽21的槽口可以开设于手机的侧面,而托盘14的外露端147遮盖容纳槽21的槽口,并与手机的侧面圆滑过度,而形成平整的手机侧面。在需要将托盘14退出卡座11时,用户使用针状的顶杆穿过外露端147的通孔1471,而抵顶于正对通孔147的连杆161的外端1612。
本实施例中,卡座11还设有导向槽163(图3),导向槽163对应托盘14的通孔1471设置并沿托盘14的插入方向延伸,连杆161活动地装设于导向槽16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63由卡座11的卡座本体111上的朝卡盖112凸出的两折墙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槽163也可以由卡盖112上的结构形成,也可以是由卡盖112和卡座本体111上的结构共同形成。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62的第一端1621对应托盘14的插入端146,用于当连杆161的内端1611驱动活动件162旋转时,活动件162抵顶于托盘14的插入端146,以使托盘14逆着托盘14插入的方向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14上的其他位置也可以设置抵挡部,供活动件162抵顶。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托盘14包括:第一凹槽141,用于容纳第一数据卡31;第二凹槽142,用于容纳第二数据卡32,第一凹槽141与第二凹槽142具有部分重叠的镂空部分143。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1和第二凹槽142大致垂直设计。该垂直设计具体地,是根据第一数据卡31和第二数据卡32的摆放位置定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卡31是TF卡,第二数据卡是Nano卡,由于Nano卡的长度和TF卡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采用Nano卡的长度方向与TF卡的长度方向呈垂直摆放,以便于托盘14的设计;即Nano卡的长度方向与TF卡的宽度方向平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垂直设计仅仅是一个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其他的摆放方式。
卡座11的容纳槽21内设有第一弹片121和第二弹片131;当托盘14插入卡座11的容纳槽21时,第一弹片121和第二弹片131从镂空部分143露出;当第一数据卡31容纳于第一凹槽141时,第一弹片121抵触并电连接第一数据卡31;当第二数据卡32容置于第二凹槽142时,第二弹片131抵触并电连接第二数据卡32。
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1,可以将第一数据卡31安装于第一凹槽141内,或者将第二数据卡32安装于第二凹槽142内。从而上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1能第一数据卡31和第二数据卡32择一的插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数据卡固定装置1还包括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固定于卡座11上,并与托盘14插入的位置对应,用于检测卡座11中是否有托盘14存在。
具体地,检测机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金属件171、172;两金属件171、172对应托盘插入的位置设置,用于在受到插入容纳槽21的托盘14挤压时相互接触,还用于在托盘14离开容纳槽21时恢复间隔。即,当金属件171、172相接触时,检测机构形成回路,从而产生托盘14插入卡座11的信号。
当然,检测机构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案,例如还可以采用光感传感器来探测托盘14是否存在于卡座11中。
进一步地,第二弹片131为多个,位于容纳槽21的槽底,并沿垂直于托盘14的插入方向排列。当托盘14位于容纳槽21时,容纳槽21的槽底正对托盘14的插入端146。再进一步地,第一弹片121为多个,设置于第二弹片131与容纳槽21的槽底之间,沿平行于托盘14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卡座11的两侧。
具体地,第一弹片121包括第一固定弹脚(未示出),用于将第一弹片121固定在卡座11上,并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第二弹片131包括第二固定弹脚(未示出),用于将第二弹片131固定在卡座11上,并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具体地,上述的第一固定弹脚和第二固定弹脚可以设于卡座11的一侧面,也可以设置于卡座11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电路板,电路板与壳体相固定,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数据卡固定装置,该数据卡固定装置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数据卡固定装置的卡座固定于电路板上,卡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与电路板上相对应的触点电连接;壳体对应卡座的位置开设有插孔,用于数据卡固定装置的托盘经插孔而插入卡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卡固定装置,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包括:卡座、托盘和托盘退出机构;所述卡座设有容纳槽;所述托盘通过一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并通过所述托盘退出机构解除所述卡合结构的约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退出机构包括连杆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用于抵顶所述托盘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支点结构;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支点结构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卡座上;当所述连杆受外力推动时,带动所述活动件围绕所述支点结构转动,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推动所述托盘以解除所述卡合结构的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限位弹脚和限位部;所述限位弹脚设于所述卡座上,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限位弹脚设于所述托盘上,用于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卡座时,所述限位弹脚与所述限位部相卡合而将所述托盘固定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卡盖,所述卡盖扣合于所述卡座本体上;所述卡盖朝所述卡座本体间隔凸设有两折墙,所述两折墙沿平行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所述卡盖的两侧,用于夹持所述托盘的相对两侧面;所述两折墙的相对面各形成有一个凸出,以形成所述限位弹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还包括插入端和与所述插入端相对的外露端;在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卡座的容纳槽中时,所述托盘的插入端位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外;所述托盘的外露端开设有朝所述插入端的通孔;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的内端和与所述内端相对的外端,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托盘的通孔正对所述连杆的外端,用于用户将顶杆穿过所述通孔而抵顶所述连杆的外端,以使所述连杆的内端移动而驱动所述活动件 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对应所述托盘的通孔设置并沿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连杆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导向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对应所述托盘的插入端,用于当所述连杆的内端驱动所述活动件旋转时,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抵顶于所述托盘的插入端,以使所述托盘逆着所述托盘插入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数据卡;第二凹槽,用于容纳第二数据卡,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部分重叠的镂空部分; 
所述卡座的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当所述托盘插入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从所述镂空部分露出;当所述第一数据卡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弹片抵触并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卡;当所述第二数据卡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第二弹片抵触并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固定于所述卡座上,并与所述托盘插入的位置对应,用于检测所述卡座中是否有所述托盘存在;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间隔设置金属件;所述两金属件对应所述托盘插入的位置设置,用于在受到插入所述容纳槽的卡托挤压时相互接触,以及在所述卡托离开所述容纳槽时恢复间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为多个,位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并沿垂直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弹片为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之间,并沿平行 于所述托盘的插入方向对称排列于所述卡座的两侧。 
10.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卡固定装置; 
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的卡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卡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与所述电路板上相对应的触点电连接; 
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卡座的位置开设有插孔,用于所述数据卡固定装置的托盘经所述插孔而插入所述卡座。 
CN201420404136.4U 2014-07-21 2014-07-21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7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4136.4U CN204067628U (zh) 2014-07-21 2014-07-21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04136.4U CN204067628U (zh) 2014-07-21 2014-07-21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67628U true CN204067628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20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0413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67628U (zh) 2014-07-21 2014-07-21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6762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23A (zh) * 2014-07-21 2014-10-1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N104682097A (zh) * 2015-02-06 2015-06-03 昆山嘉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024194A (zh) * 2015-08-17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CN110571554A (zh) * 2019-09-30 2019-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923A (zh) * 2014-07-21 2014-10-1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N104103923B (zh) * 2014-07-21 2016-03-30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N104682097A (zh) * 2015-02-06 2015-06-03 昆山嘉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024194A (zh) * 2015-08-17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CN110571554A (zh) * 2019-09-30 2019-1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571554B (zh) * 2019-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392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N204067628U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卡固定装置
CN205450919U (zh) 硬盘快拆单元及硬盘抽换模块
US84326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US8605452B2 (en) Chip card hold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124589B (zh) 托盘、数据卡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515777A (zh) 芯片卡固持结构及具有该芯片卡固持结构的电子装置
US9122459B2 (en) Fix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735243B (zh) 数据存取器固定装置
US911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method
TW201306387A (zh) 晶片卡固定結構
CN203967443U (zh) 托盘、数据卡固定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526494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KR101574726B1 (ko) 수동 카드 이젝터를 구비한 듀얼 메모리 카드용 소켓
JP2006190564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1238916A (ja) 電子装置組立体
RU200813766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KR20110048081A (ko) 커넥터
CN104717318A (zh) 具有固定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3594867B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87837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rd holder
CN202975048U (zh) 用于承载待测试电子装置的治具
CN202975052U (zh) 联动式夹持组件
JP2012256530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1662113B (zh) 芯片卡固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park, No. 9018 North Central Avenue, building A, floor six, Han's innovation

Patentee after: Nubian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park, No. 9018 North Central Avenue, building A, floor six, Han's innovatio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TE Mobile Tec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