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1894U - 一种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1894U
CN204041894U CN201420357418.3U CN201420357418U CN204041894U CN 204041894 U CN204041894 U CN 204041894U CN 201420357418 U CN201420357418 U CN 201420357418U CN 204041894 U CN204041894 U CN 204041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ades
input
shaft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574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波
赵烤蕊
刘学武
邵发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574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1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1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18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双离合组件、第一输入组件、第一输出组件、第一齿轮组、第二输入组件、第二输出组件、第二齿轮组、倒档输出组件和倒档齿轮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变速器轴向长度短,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在整车上更为合理的布置;并且其未共用主动齿轮,实际速比更接近所需速比,提高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变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在生资源石油的不断减少及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各国对车辆的油耗及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传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对车辆油耗影响很大,开发高效节能的自动变速器已成为国内外车企研发的重点。传统的自动变速器(AT)及无级自动变速器(CVT)因采用了传递效率较低的液力变矩器,综合传递效率最高只能达到85%左右,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可以达到93%以上。搭载双离合变速器的整车在最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眯。
双离合变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是将两个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集成在一个变速箱内,两根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起的输入轴分别与其中一个离合器相连接,两根输入轴分别传输两个变速箱速度组的动力,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档过程的动力换档,即在换档过程中不中断动力,克服了AMT换档冲击的缺点,车辆在换档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档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由于车辆不再产生由于换档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也极大的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从结构上看,双离合变速器通常包括一对相互专用接合的离合器。离合器驱动一对输入轴,每个输入轴都包括可自由旋转地布置在输入轴上的多个齿轮以及相关的同步器。所述多个齿轮与紧固至输出轴的齿轮常啮合。同步器激活同步并连接所选齿轮至其输入轴。然后,与该输入轴相关联的离合器接合,以将扭矩从输入轴传递至输出轴。
但是,由于现有的双离合变速器多采用双输出轴或者单输出轴且共用主动齿轮或者线性布置齿轮组,因此其轴向尺寸较长。对于前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尤其是小型车,其安装空间有限,对双离合变速器的使用和布置带来极大限制。并且双离合变速器采用共用主动齿轮时,速比误差较大,难以实现所需速比,不利于使发动机在最佳区域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双离合变速器轴向长度长、速比误差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
双离合组件,所述双离合组件包括可选择性单独连接至发动机输出部件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输入组件,所述第一输入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
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一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
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所述二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二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四档主动齿轮和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六档主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所述八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八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六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主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通过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到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扭矩;
第二输入组件,所述第二输入组件包括第二输入轴和输入副轴;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外部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所述输入副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并可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向转动,以形成从所述第二输入轴到所述输入副轴的扭矩传输通道;
第二输出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输入副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输出轴;
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一档齿轮副、三档齿轮副、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一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三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五档主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七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七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所述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主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输入副轴可通过所述一档齿轮副、所述三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和所述七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输入副轴到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扭矩;
倒档输出组件,所述倒档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平行设置的倒档轴;
倒档齿轮组,所述倒档齿轮组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所述倒档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倒档轴上;所述倒档轴可通过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倒档主动齿轮选择性的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到所述倒档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倒档轴输出扭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中,将对应于多个档位的齿轮分为两个齿轮组,并将两个齿轮组分别设于两套独立的输入轴上。因此,每一套输入轴轴上的齿轮数量减少,大大降低了输入轴的轴向长度,减小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并且在采用与现有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增设档位数,从而扩大了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利于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
同时,上述变速器中,两个齿轮组内,每个主动齿轮均只与一个从动齿轮啮合,无共用齿轮,使变速器的实际速比更接近所需要的速比,速比误差小,利于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入组件还包括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中间惰轮、中间惰轮支承轴和输入副轴驱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副轴上;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与所述输入副轴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惰轮设置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上,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和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常啮合,以将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入副轴。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位于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或所述输入副轴中间部位设置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或所述输入副轴中间部位设置有轴承可更好的对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或所述输入副轴进行支撑,提高变速器的稳定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结构前提下,上述轴承的设置不会对第二输入组件、第二输出组件以及第二齿轮组的设置带来明显负面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输入副轴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七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和所述三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进一步的,所述倒档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中的其中一个固定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倒档轴上的倒档同步器;所述倒档从动齿轮空套于所述倒档轴上,并且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可通过所述倒档同步器与所述倒档轴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上的第一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三同步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四同步器;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且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结合;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输入副轴上,并且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输入副轴结合;所述六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且所述六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结合;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四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且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倒档主动齿轮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固定联接,并同时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包括扭矩输出组件;所述扭矩输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减速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减速齿轮、固定于所述倒档轴上的第三减速齿轮、具有差速器齿圈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齿圈同时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啮合,以接收所述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或所述第三减速齿轮传递而来的扭矩并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变速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七档主动齿轮;2、七档从动齿轮;3、第一同步器;4、五档主动齿轮;5、五档从动齿轮;6、第二减速齿轮;7、输入副轴驱动齿轮;8、一档从动齿轮;9、一档主动齿轮;10、第二同步器;11、三档从动齿轮;12、第二输出轴;13、三档主动齿轮;14、输入副轴;15、中间惰轮;16、二档主动齿轮;17、四档主动齿轮;18、第一输入轴;19、六档主动齿轮;20、第三同步器;21、八档主动齿轮;22、八档从动齿轮;23、第一输出轴;24、六档从动齿轮;25、四档从动齿轮;26、第四同步器;27、二档从动齿轮;28、倒档同步器;29、倒档从动齿轮;30、第三减速齿轮;31、倒档轴;32、倒档主动齿轮;33、第一减速齿轮;34、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5、发动机曲轴;36、第一离合器;37、第二离合器;38、第二输入轴;39、中间惰轮支承轴;40、差速器齿圈;41、差速器;42、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结合”、“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包括:
双离合组件,所述双离合组件包括可选择性单独连接至发动机输出部件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输入组件,所述第一输入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
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一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
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所述二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二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四档主动齿轮和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六档主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所述八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八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六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主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通过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到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扭矩;
第二输入组件,所述第二输入组件包括第二输入轴和输入副轴;所述第二输入轴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外部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所述输入副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并可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向转动,以形成从所述第二输入轴到所述输入副轴的扭矩传输通道;
第二输出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输入副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输出轴;
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一档齿轮副、三档齿轮副、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一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三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五档主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七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七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所述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主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输入副轴可通过所述一档齿轮副、所述三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和所述七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输入副轴到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扭矩;
倒档输出组件,所述倒档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平行设置的倒档轴;
倒档齿轮组,所述倒档齿轮组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所述倒档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倒档轴上;所述倒档轴可通过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倒档主动齿轮选择性的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到所述倒档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倒档轴输出扭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中,所述双离合组件与现有的双离合变速器中的双离合组件相同,包括可选择性单独连接至发动机输出部件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双离合变速器内的两个离合器分别控制两组对应不同档位的齿轮。当双离合变速箱运作时,第一个离合器工作,一组齿轮被啮合,而接近换挡之时,下一档位的齿轮已被预选,但第二个离合器仍处于分离状态;当换挡时第一个离合器将使用中的齿轮分离,同时第二个离合器啮合已被预选的齿轮,在整个换挡过程中始终有一组齿轮输出动力,实现动力的不间断输出。
具体的,双离合组件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可各自单独的与发动机输出部件(发动机曲轴)连接。例如,在换挡过程中,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交替连接至发动机输出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对应于两个离合器,上述变速器包括两套动力输出系统,具体为与第一离合器连接、包括第一输入组件、第一输出组件和第一齿轮组的第一套动力输出系统和与第二离合器连接、包括第二输入组件、第二输出组件和第二齿轮组的第二套动力输出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即,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通过第一离合器的分离或闭合可实现发动机输出部件(曲轴)提供扭矩的断开或传递。
第一输入轴同时用于承载主动齿轮,以向第一输出轴传递扭矩。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用于接受第一输入轴传递而来的扭矩并通过设置于第一输出轴上的与第一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调整后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齿轮组用于将第一输入轴的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多个由相互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的齿轮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上述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分别用于控制实现变速器输出二档扭矩、四档扭矩、六档扭矩和八档扭矩。
所述二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二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四档主动齿轮和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六档主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所述八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八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从动齿轮。
并且,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六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主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的相对位置没有特殊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可按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
上述第一齿轮组中,每个齿轮副对应于一个档位,具体的,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分别对应于二档、四档、六档和八档,因此,各齿轮副之间对互不相同,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变速器工作时,需使所选择的档位所对应的齿轮副工作,以实现扭矩从第一输入轴经该齿轮副传递到第一输出轴上。即,所述第一输入轴可通过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到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扭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的,若多个档位上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分别固定于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当其中一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正常转动时,将带动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转动。此时,固定于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其余档位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跟随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出现转动。而每个档位的齿轮副互不相同,多个档位的齿轮副随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同时强行转动将导致变速器损坏。所以,当所希望转动的目标档位的齿轮副随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正常转动工作时,其余档位的齿轮副不可同时与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即,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从动齿轮与第一输出轴这两组部件之间至少一处相互分离即可。同时,在需要时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从动齿轮与第一输出轴这两组部件需可同时固定,以实现正常扭矩传递的功能。即,需通过部件控制每个齿轮副与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根据需要断开或同时固定。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所述第一输入轴经所述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可采用现有的同步器实现,例如,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
可以理解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只需使所述第一输入轴、齿轮副、第一输出轴这一扭矩传输通道中一处实现可控的断开或连接即可,即,主动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从动齿轮与第一输出轴这两组部件中一处可控即可。对于另一处,可同样采用同步器实现可控的断开或连接。但是,从简化控制、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上述两组部件中只需一处可控,另一处采用完全固定连接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三同步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四同步器。所述六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且所述六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结合;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四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且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结合。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输入组件包括第二输入轴和输入副轴。
如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第二输入轴用于连接至第二离合器,并在第二离合器处于闭合状态时,获取发动机输出部件提供的扭矩。通常,第二输入轴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外部。
可以理解,第一输入轴位于第二输入轴内部的部分无法安装齿轮。第二输入轴套设于第一输入轴外部的长度越长,将导致更大长度范围内的第一输入轴上无法安装齿轮,继而导致第一输入轴长度变长。因此,第二输入轴上安装更少的齿轮将有利于缩短第二输入轴的长度,继而可缩短第一输入轴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一条相对于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的输入副轴,起到原第二输入轴的作用,可将原本需设置于第二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设置于该输入副轴上,从而可缩短第二输入轴的长度,进而实现缩短整个变速器轴向长度的目的。
具体的,该输入副轴需与第二输入轴平行设置,且可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向转动。输入副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输入轴的转动方向相同可避免由于转动方向相反导致的后续传动方向改变对后续部件设计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输入副轴在第二输入轴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同向转动的结构有多种。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输入组件还包括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中间惰轮、中间惰轮支承轴和输入副轴驱动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副轴上;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与所述输入副轴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惰轮设置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上,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和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常啮合,以将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入副轴。
上述结构中,所述中间惰轮固定或空套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上。当中间惰轮固定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上时,中间惰轮支承轴随中间惰轮同步转动,此时可通过将中间惰轮支承轴两端固定于轴承上实现。当中间惰轮空套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上时,中间惰轮可绕中间惰轮支承轴自由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输入副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用于承载第二套动力输出系统中的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一档齿轮副、三档齿轮副、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上述一档齿轮副、三档齿轮副、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分别用于控制实现变速器输出一档扭矩、三档扭矩、五档扭矩和七档扭矩。
所述一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一档从动齿轮;所述三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三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五档主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七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七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
所述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主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所述五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沿离所述发动机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中,与前述的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或所述八档齿轮副关系类似的,所述输入副轴可通过所述一档齿轮副、所述三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和所述七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以形成从所述输入副轴到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扭矩。
同样的,所述输入副轴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七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和所述三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上的第一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同步器。
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且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结合;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同步器两侧空套于所述输入副轴上,并且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输入副轴结合。
本实用新型中,在输入副轴上设置有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五档主动齿轮、七档主动齿轮的基础上,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可设置于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中,在前述结构下,可在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或所述输入副轴中间部位设置轴承,以提高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或所述输入副轴的稳定性。具体的,轴承可设置于一档齿轮副和五档齿轮副之间的第二输出轴和/或输入副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倒档功能,上述变速器还包括倒档输出组件和倒档齿轮组。
具体的,倒档输出组件,所述倒档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平行设置的倒档轴。
所述倒档齿轮组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所述倒档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倒档轴上。
通常,所述倒档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并且所述倒档轴可通过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倒档主动齿轮选择性的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到所述倒档轴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倒档轴输出扭矩。
所述倒档主动齿轮只需可获取到扭矩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可,其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所述倒档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所述四档从动齿轮、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中的其中一个固定联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倒档轴上的倒档同步器;所述倒档从动齿轮空套于所述倒档轴上,并且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可通过所述倒档同步器与所述倒档轴结合。
通常,倒档时,所需的扭矩较大,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倒档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联接,并同时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变速器包括扭矩输出组件;所述扭矩输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减速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减速齿轮、固定于所述倒档轴上的第三减速齿轮、具有差速器齿圈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齿圈同时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啮合,以接收所述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或所述第三减速齿轮传递而来的扭矩并输出。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第一减速齿轮设置于第一输出轴靠近发动机的端部。所述第二减速齿轮设置于第二输出轴上,并位于一档齿轮副和五档齿轮副之间。第三减速齿轮倒档轴上靠近发动机的端部。
通过设置上述差速器可提高变速器的操控性能。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变速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变速器包括连接至发动机曲轴35的第一离合器36和第二离合器37。
第一离合器36同时连接至第一输入轴18。第一输入轴18上依次设置有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其中,二档主动齿轮16和四档主动齿轮17固定于第一输入轴18上。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空套于第一输入轴18上。
第三同步器20设置于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之间的第一输入轴18上,用于分别控制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与第一输入轴18的结合和分离。
第一输出轴23相对于第一输入轴18平行设置。第一输出轴23上沿距离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依次设置有第一减速齿轮33、倒档主动齿轮32、二档从动齿轮27、四档从动齿轮25、六档从动齿轮24和八档从动齿轮22。并且,二档从动齿轮27、四档从动齿轮25、六档从动齿轮24、八档从动齿轮22分别与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常啮合。
其中,六档从动齿轮24和把的那个从动齿轮22固定于第一输出轴23上。二档从动齿轮27和四档从动齿轮25空套于第一输出轴23上。
第四同步器26设置于二档从动齿轮27和四档从动齿轮25之间的第一输出轴23上,用于分别控制二档从动齿轮27和四档从动齿轮25与第一输出轴23的结合和分离。
同时,倒档主动齿轮32空套于第一输出轴23上,并与二档从动齿轮27固定联接。第一减速齿轮33固定于第一输出轴23上。
倒档轴31相对于第一输出轴23平行设置。倒档轴31上沿距离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依次设置有第三减速齿轮30和倒档从动齿轮29。第三减速齿轮30固定于倒档轴31上。倒档从动齿轮29空套于倒档轴31上,并与倒档主动齿轮32常啮合。
倒档同步器28设置于倒档轴31上,用于控制倒档从动齿轮29与倒档轴31的结合和分离。
第二离合器37同时连接至第二输入轴38。第二输入轴38同轴套设于第一输入轴18外部。第二输入轴38上固定有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
中间惰轮支承轴39相对于第二输入轴38平行设置。中间惰轮15空套于中间惰轮支承轴39上并与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常啮合。
输入副轴14相对于中间惰轮支承轴39平行设置。输入副轴14上沿距离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依次设置有七档主动齿轮1、五档主动齿轮4、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一档主动齿轮9和三档主动齿轮13。
其中,一档主动齿轮9、三档主动齿轮13、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固定于输入副轴14上。七档主动齿轮1、五档主动齿轮4空套于输入副轴14上。
第一同步器3设置于七档主动齿轮1和五档主动齿轮4之间的输入副轴14上,用于分别控制七档主动齿轮1和五档主动齿轮4与输入副轴14的结合和分离。
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与中间惰轮15常啮合。
第二输出轴12相对于输入副轴14平行设置。第二输出轴12上沿距离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依次设置有七档从动齿轮2、五档从动齿轮5、第二减速齿轮6、一档从动齿轮8和三档从动齿轮11。其中,七档从动齿轮2、五档从动齿轮5、一档从动齿轮8和三档从动齿轮11分别与七档主动齿轮1、五档主动齿轮4、一档主动齿轮9和三档主动齿轮13常啮合。
一档从动齿轮8和三档从动齿轮11空套于第二输出轴12上。第二减速齿轮6、七档从动齿轮2和五档从动齿轮5固定于第二输出轴12上。
第二同步器10设置于一档从动齿轮8和三档从动齿轮11之间的第二输出轴12上,用于分别控制一档从动齿轮8和三档从动齿轮11与第二输出轴12的结合和分离。一档从动齿轮8和第二减速齿轮6之间的第二输出轴12上还设置有轴承(图中未示出)。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和五档主动齿轮4之间的输入副轴14上还设置有轴承(图中未示出)。
第一减速齿轮33、第二减速齿轮6和第三减速齿轮30均常啮合至差数器的差速器齿圈40。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器的各档动力流及换挡过程进行说明。
一档动力传动路线:第二同步器10和一档从动齿轮8接合,第二离合器37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7传递给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经由中间惰轮15传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一档主动齿轮9。一档从动齿轮8和第二同步器10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二档动力传动路线:第四同步器26和二档从动齿轮27接合,第一离合器36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6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8,经由固定在第一输入轴18上的二档主动齿轮16传到二档从动齿轮27,再由二档从动齿轮27与第四同步器26接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一减速齿轮33,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二同步器10和三档从动齿轮11接合,第二离合器37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7传递给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经由中间惰轮15传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三档主动齿轮13。三档从动齿轮11和第二同步器10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四档动力传递路线:第四同步器26和四档从动齿轮25接合,第一离合器36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6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8,经由固定在第一输入轴18上的四档主动齿轮17传到四档从动齿轮25,再由四档从动齿轮25与第四同步器26接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一减速齿轮33,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同步器3和五档主动齿轮4接合,第二离合器37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7传递给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经由中间惰轮15传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第一同步器3。五档主动齿轮4和第一同步器3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六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三同步器20和六档主动齿轮19接合,第一离合器36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6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8、第三同步器20,再由六档主动齿轮19与第三同步器20接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一减速齿轮33,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七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一同步器3和七档主动齿轮1接合,第二离合器37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7传递给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经由中间惰轮15传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第一同步器3。七档主动齿轮1和第一同步器3将扭矩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八档动力传递路线:第三同步器20和八档主动齿轮21接合,第一离合器36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6传递给输入第一输入轴18、第三同步器20,再由八档主动齿轮21与第三同步器20接合将扭矩传递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一减速齿轮33,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倒档同步器28和倒档从动齿轮29接合,第一离合器36闭合,发动机42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6传递给第一输入轴18,经由固定在第一输入轴18上的二档主动齿轮16传到二档从动齿轮27,再由二档从动齿轮27传经固定在二档从动齿轮27上的倒档主动齿轮32,再由倒档同步器28与倒档从动齿轮29接合将扭矩传递到倒档轴31上的第三减速齿轮30,再通过差速器齿圈40,并最终由差速器41输出动力。
换挡过程说明:
一档换二档过程:1档时,第二同步器10和一档从动齿轮8结合,第二离合器37闭合,第一离合器36打开;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1档换2档指令后,换挡执行机构预先将第四同步器26和二档从动齿轮27结合,此时第一离合器36仍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一离合器36和第一输入轴18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二离合器37逐渐打开,与此同时第一离合器36逐渐闭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结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二离合器37完全打开、第一离合器36完全闭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第二离合器37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二离合器37、第二输入轴38不传递动力,发动机42经由第一离合器36传递到二档从动齿轮27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离合组件,所述双离合组件包括可选择性单独连接至发动机(42)输出部件的第一离合器(36)和第二离合器(37);
第一输入组件,所述第一输入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36)的第一输入轴(18);所述第一输入轴(18)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36)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42)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
第一输出组件,所述第一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8)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23);
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二档齿轮副、四档齿轮副、六档齿轮副和八档齿轮副;所述二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二档主动齿轮(16)和二档从动齿轮(27);所述四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四档主动齿轮(17)和四档从动齿轮(25);所述六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六档从动齿轮(24);所述八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八档主动齿轮(21)和八档从动齿轮(22);所述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六档主动齿轮(19)和八档主动齿轮(21)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8)上,所述二档从动齿轮(27)、所述四档从动齿轮(25)、所述六档从动齿轮(24)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22)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
所述第一输入轴(18)可通过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23),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18)到所述第一输出轴(23)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一输出轴(23)输出扭矩;
第二输入组件,所述第二输入组件包括第二输入轴(38)和输入副轴(14);所述第二输入轴(38)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8)外部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37),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37)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发动机(42)输出部件结合以获得扭矩;所述输入副轴(14)与所述第二输入轴(38)平行设置,并可在所述第二输入轴(38)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输入轴(38)同向转动,以形成从所述第二输入轴(38)到所述输入副轴(14)的扭矩传输通道;
第二输出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输入副轴(14)平行设置的第二输出轴(12);
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一档齿轮副、三档齿轮副、五档齿轮副和七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一档主动齿轮(9)和一档从动齿轮(8);所述三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三档主动齿轮(13)和三档从动齿轮(11);所述五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五档主动齿轮(4)和五档从动齿轮(5);所述七档齿轮副包括相互常啮合的七档主动齿轮(1)和七档从动齿轮(2);所述七档主动齿轮(1)、所述五档主动齿轮(4)、所述一档主动齿轮(9)和所述三档主动齿轮(13)沿离所述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14)上;所述七档从动齿轮(2)、所述五档从动齿轮(5)、所述一档从动齿轮(8)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11)沿离所述发动机(42)由近及远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所述输入副轴(14)可通过所述一档齿轮副、所述三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和所述七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12),以形成从所述输入副轴(14)到所述第二输出轴(12)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第二输出轴(12)输出扭矩;
倒档输出组件,所述倒档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3)平行设置的倒档轴(31);
倒档齿轮组,所述倒档齿轮组包括相互常啮合的倒档主动齿轮(32)和倒档从动齿轮(29);所述倒档从动齿轮(29)设置于所述倒档轴(31)上;所述倒档轴(31)可通过所述倒档从动齿轮(29)和所述倒档主动齿轮(32)选择性的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轴(18)或所述第二输入轴(38),以形成从所述第一输入轴(18)或所述第二输入轴(38)到所述倒档轴(31)的扭矩传输通道,并从所述倒档轴(31)输出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组件还包括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中间惰轮(15)、中间惰轮支承轴(39)和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
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入轴(38)上;
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固定于所述输入副轴(14)上;
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39)与所述输入副轴(14)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惰轮(15)设置于所述中间惰轮支承轴(39)上,并同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主动齿轮(34)和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常啮合,以将所述第二输入轴(38)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输入副轴(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位于所述五档主动齿轮(4)和所述一档主动齿轮(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和/或所述输入副轴(14)中间部位设置有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8)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二档齿轮副、所述四档齿轮副、所述六档齿轮副和所述八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轴(23);
所述输入副轴(14)通过同步器经所述七档齿轮副、所述五档齿轮副、所述一档齿轮副和所述三档齿轮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轴(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档主动齿轮(32)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并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27)、所述四档从动齿轮(25)、所述六档从动齿轮(24)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22)中的其中一个固定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倒档轴(31)上的倒档同步器(28);
所述倒档从动齿轮(29)空套于所述倒档轴(31)上,并且所述倒档从动齿轮(29)可通过所述倒档同步器(28)与所述倒档轴(31)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副轴(14)上的第一同步器(3)、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同步器(10)、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8)上的第三同步器(2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四同步器(26);
所述一档从动齿轮(8)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11)在所述第二同步器(10)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并且所述一档从动齿轮(8)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11)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器(10)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2)结合;
所述七档主动齿轮(1)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4)在所述第一同步器(3)两侧空套于所述输入副轴(14)上,并且所述七档主动齿轮(1)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4)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器(3)与所述输入副轴(14)结合;
所述六档主动齿轮(19)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21)在所述第三同步器(20)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8)上,并且所述六档主动齿轮(19)和所述八档主动齿轮(21)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器(20)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8)结合;
所述二档从动齿轮(27)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25)在所述第四同步器(26)两侧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并且所述二档从动齿轮(27)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25)可各自独立的通过所述第四同步器(26)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3)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档主动齿轮(32)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27)固定联接,并同时空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扭矩输出组件;
所述扭矩输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3)上的第一减速齿轮(33)、固定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上的第二减速齿轮(6)、固定于所述倒档轴(31)上的第三减速齿轮(30)、具有差速器齿圈(40)的差速器(41);
所述差速器(41)的差速器齿圈(40)同时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33)、所述第二减速齿轮(6)和所述第三减速齿轮(30)啮合,以接收所述第一减速齿轮(33)、所述第二减速齿轮(6)或所述第三减速齿轮(30)传递而来的扭矩并输出。
CN201420357418.3U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变速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1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7418.3U CN204041894U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57418.3U CN204041894U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1894U true CN204041894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5741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41894U (zh) 2014-06-30 2014-06-30 一种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18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100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100A (zh) * 2014-06-30 2016-01-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
CN105276100B (zh) * 2014-06-30 2018-06-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413B (zh) 机械式变速器
CN101713459B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1713448B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3557322B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3842690B (zh) 变速装置
KR101611056B1 (ko) 자동화 수동 변속기
CN101761612A (zh) 汽动车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CN106838188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CN203627674U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41893U (zh) 一种变速器
CN104930134A (zh) 多轮轮轴结构变速器
CN204226569U (zh) 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204041894U (zh) 一种变速器
CN204226571U (zh) 汽车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203162010U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装置
CN203463568U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3730710U (zh) 机械式变速器
CN103821880A (zh) 多挡变速器及使用该变速器的车辆
CN204226566U (zh)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结构
CN204226626U (zh) 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结构
CN204004218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3926635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3822968U (zh) 一种混合动力纵置双离合变速箱传动装置
CN203926631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4226572U (zh) 八速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