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7679U -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7679U
CN204037679U CN201420428850.7U CN201420428850U CN204037679U CN 204037679 U CN204037679 U CN 204037679U CN 201420428850 U CN201420428850 U CN 201420428850U CN 204037679 U CN204037679 U CN 204037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lower
lower plate
post
rear cro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288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超
刘珍海
岳国辉
陈现岭
张凯
马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288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7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7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7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中,C柱组件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后部横梁;C柱,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固定,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固定;以及顶盖后横梁,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C柱的上端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利用两个C柱、顶盖后横梁以及两个后部横梁构造成第一闭环和第二闭环,可以为C柱组件提供两条传力通道,由此可以显著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因此,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另外,汽车的增多,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人们驾车习惯不佳,守法观念不强,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各国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为了提高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世界各国NCAP组织建立了许多对车辆碰撞性能评价的标准(如C-NCAP、E-NCAP、US-NCAP、IIHS等),这对车体结构设计和约束系统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车辆在尾部碰撞中,主要通过后防撞梁、后吸能盒、后纵梁吸能,所以尾部结构框架的完整性对于尾部高速碰撞中油箱区域框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地板横梁、C柱、顶盖横梁之间传力通道单一,不利于保证车顶抗压强度、车体扭转刚度以及整车的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所述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具有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需要提出一种具有上述C柱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包括:两个后纵梁,所述两个后纵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彼此间隔开;两个后部横梁,所述两个后部横梁沿所述车辆的纵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两个后纵梁上;C柱,所述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固定,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固定;以及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所述C柱的上端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利用两个C柱、顶盖后横梁以及两个后部横梁构造成第一闭环和第二闭环,可以为C柱组件提供两条传力通道,由此可以显著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C柱包括:C柱上板,所述C柱上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C柱下板,所述C柱下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上板的下端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相连;以及C柱下板后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所述后部横梁相连;其中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C柱下板包括:C柱下板本体部;以及C柱下板前肢板和C柱下板后肢板,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的上端和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前、向下延伸,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后、向下延伸。
更进一步地,所述C柱下板还包括:肢板连接板,所述肢板连接板设在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与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分为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竖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上且焊接固定,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水平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上且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分为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竖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上且焊接固定,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水平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所述后部横梁上且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分为依次相连的前段部分、中段部分和后段部分,两个所述后部横梁中的每一个均连接在两个后纵梁的中段部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包括:所述后部横梁上板和所述后部横梁下板,所述后部横梁上板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焊接固定,所述后部横梁下板分别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利用两个C柱、顶盖后横梁以及两个后部横梁构造成第一闭环和第二闭环,可以为车辆扭转提供两条传力通道,由此可以显著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的体结构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的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的后纵梁的俯视图;
图4是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第一闭环和第二闭环的传力通道。
附图标记:
C柱组件900,
地板129,
后纵梁820,前段部分821,中段部分822,后段部分823,加强筋824,溃缩槽825,
后部横梁850,顶盖后横梁860,后减震器870,
C柱167,
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
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的竖直段901a,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的水平段901b,
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
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的竖直段902a,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的水平段902b,
C柱上板903,
C柱下板904,C柱下板本体部904a,C柱下板前肢板904b,C柱下板后肢板904c,肢板连接板904d,
第一闭环814,第二闭环8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9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900,包括:两个后纵梁820、两个后部横梁850、两个C柱167以及顶盖后横梁860。其中,后纵梁820和C柱167在左右方向上(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对称分布且分别于车辆的地板129连接。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过程中,“相应侧”是指均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结构。例如,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分别与相应侧的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固定,是指位于左侧的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分别与位于左侧的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的左端固定,位于右侧的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分别与位于右侧的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的右端固定。
具体而言,两个后部横梁850沿车辆的纵向(如图1-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850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后纵梁820上。优选地,每根后部横梁8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纵梁820焊接。
C柱167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与相应侧的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固定,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与相应侧的后纵梁820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固定。顶盖后横梁860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C柱167的上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2所示,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可以包括:后部横梁上板850a和后部横梁下板850b。具体地,后部横梁上板850a分别与地板129、后纵梁820和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焊接固定,后部横梁下板850b分别与地板820、后纵梁820焊接固定。为进一步提高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的强度,后部横梁上板850a、后部横梁下板850b以及地板129之间可以通过交替分布的两层焊和三层焊焊接。
可以理解的是,顶盖后横梁860、左侧C柱167、右侧C柱167、两个后部横梁850共同构造成两个封闭环。例如,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顶盖后横梁860、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左侧C柱167和左侧C柱167的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以及右侧C柱167和右侧C柱167的C柱下端前连接部共同构造成第一闭环814;顶盖后横梁860、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左侧C柱167和左侧C柱167的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以及右侧C柱167和右侧C柱167的C柱下端后连接部共同构造成第二闭环815。
第一闭环814和第二闭环815构成的“双闭环”结构在测试C柱组件900的扭转刚度、抗压强度以及NVH性能时,可以提供两条传力通道,可以显著增强C柱组件900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900,利用两个C柱167、顶盖后横梁860以及两个后部横梁850构造成第一闭环814和第二闭环815,可以为C柱组件900提供两条传力通道,由此可以显著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如图2、图4所示,进一步地,C柱167包括:C柱上板903、C柱下板904、C柱下板前连接板以及C柱下板后连接板。具体地,C柱上板903的上端与顶盖后横梁860连接。C柱下板904的上端与C柱上板903的下端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C柱下板904的底部连接,且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相连。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C柱下板904的底部连接,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后纵梁820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相连。其中,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C柱下端前连接部901,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C柱下端后连接部902。优选地,C柱167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C柱下板904包括:C柱下板本体部904a、C柱下板前肢板904b以及C柱下板后肢板904c。具体地,C柱下板前肢板904b的上端和C柱下板后肢板904c的上端分别与C柱下板本体部904a的下端相连,C柱下板前肢板904b相对C柱下板本体部904a向前、向下延伸,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C柱下板本体部904a向后、向下延伸。这里,对于C柱下板前肢板904b和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C柱下板前肢板904b以及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160°。
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C柱下板904进一步包括:肢板连接板904d。肢板连接板904d设在C柱下板前肢板904b与C柱下板后肢板904c之间。由此,可以提高C柱下板904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C柱167承受负载的能力,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抗压强度以及NVH性能。优选地,C柱下板904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如图1和图1-a所示,为方便C柱下板前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连接,C柱下板前连接板可以分为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竖直段901a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C柱下板前肢板904b上且通过焊接固定,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水平段901b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且通过焊接固定。另外,对于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的之间的夹角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其便于C柱下板前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850连接即可,例如,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夹角的取值范围为60°-120°。为进一步提高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的连接强度,竖直段901a和水平段901b之间具有圆弧过渡。
如图1所示,为方便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后纵梁820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连接,C柱下板后连接板可以分为竖直段902a和水平段902b,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竖直段902a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C柱下板后肢板904c上且通过焊接固定,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水平段902b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后纵梁820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850上且通过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C柱下板后连接板可以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测试车辆的扭转刚度、抗压强度以及NVH性能时,可以根据C柱167的受力特性,合理设计C柱下板后连接板与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结构,以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如图3所示,后纵梁820可以分为依次相连的前段部分821、中段部分822和后段部分823,两个后部横梁850连接在两个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之间,中段部分822分别与前段部分821和后段部分823通过激光焊固定。
后纵梁820分段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每段纵梁的截面、材料、厚度,从而有效控制后纵梁820的变形模式,在后纵梁820的后段部分823上开横向和/或纵向的加强筋824,有利于在车辆尾部在高速碰撞过程中后纵梁820的溃缩变形和吸能。当然,提高后纵梁820的溃缩变形和吸能的性能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上开溃缩槽825。另外,由激光焊接而成的后纵梁820结构,减少了焊接工艺的复杂程度,同时还减轻了整车的重量。
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后纵梁820的中段部分822的下方设有后减震器87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震器870受力如图4中箭头c所示,由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整车在行驶中的平稳性,提高消费者乘坐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9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利用两个C柱167、顶盖后横梁860以及两个后部横梁850构造成第一闭环814和第二闭环815,可以为车辆扭转提供两条传力通道,由此可以显著增强车辆的扭转刚度、以及车顶抗压强度,还可以改善整车的NVH性能,减小振动,降低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后纵梁,所述两个后纵梁沿所述车辆的横向彼此间隔开;
两个后部横梁,所述两个后部横梁沿所述车辆的纵向从前向后彼此间隔开,且每根后部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两个后纵梁上;
C柱,所述C柱的下端构造有C柱下端前连接部和C柱下端后连接部,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后部横梁固定,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与相应侧的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后部横梁固定;以及
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所述C柱的上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包括:
C柱上板,所述C柱上板的上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
C柱下板,所述C柱下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上板的下端连接;
C柱下板前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相连;以及
C柱下板后连接板,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C柱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还与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所述后部横梁相连;其中
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构成所述C柱下端后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板包括:
C柱下板本体部;以及
C柱下板前肢板和C柱下板后肢板,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的上端和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的下端相连,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前、向下延伸,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相对所述C柱下板本体部向后、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板进一步包括:肢板连接板,所述肢板连接板设在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与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分为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竖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C柱下板前肢板上且焊接固定,所述C柱下板前连接板的水平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上且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分为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竖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C柱下板后肢板上且焊接固定,所述C柱下板后连接板的水平段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后纵梁和位于后面的所述后部横梁上且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分为依次相连的前段部分、中段部分和后段部分,两个所述后部横梁中的每一个均连接在两个后纵梁的中段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面的所述后部横梁包括:
所述后部横梁上板和所述后部横梁下板,所述后部横梁上板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C柱下端前连接部焊接固定,所述后部横梁下板分别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CN201420428850.7U 2014-07-31 2014-07-31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Active CN204037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8850.7U CN204037679U (zh) 2014-07-31 2014-07-31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8850.7U CN204037679U (zh) 2014-07-31 2014-07-31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7679U true CN204037679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28850.7U Active CN204037679U (zh) 2014-07-31 2014-07-31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76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7A (zh) * 2019-11-30 202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637A (zh) * 2019-11-30 202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980A (zh)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车身
CN10920449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3523099B (zh) 乘用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CN208593443U (zh)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及其上边梁
CN10920452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5292262A (zh) 前副车架
CN106005015A (zh)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CN105313976A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0446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5891000U (zh) 车身尾部加强结构
CN204037679U (zh)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c柱组件
CN208469942U (zh) 一种机舱前纵梁总成
CN109204502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4037661U (zh) 前副车架
CN202046368U (zh) 前副车架
CN204037673U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080340U (zh) 新型前上横梁焊接总成结构
CN109204529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7A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205574079U (zh) 一种汽车纵梁根部与前围上部的搭接结构
CN202686509U (zh) 一种前柱内板连接结构
CN109204467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8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