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31941U - 一种新型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31941U
CN204031941U CN201420325082.2U CN201420325082U CN204031941U CN 204031941 U CN204031941 U CN 204031941U CN 201420325082 U CN201420325082 U CN 201420325082U CN 204031941 U CN204031941 U CN 204031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transition wire
rete
lin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50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贵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REEN WORLD GREENHOU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REEN WORLD GREENHOU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REEN WORLD GREENHOU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REEN WORLD GREENHOU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250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31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31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319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大棚,其包括顺序相接的多个大棚单元,大棚单元包括支撑架、覆设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第一通风窗、卷膜装置、排水槽,第二膜层沿支撑架的顶部布置成上凸的弧面,第二膜层的起始端设有第一过渡线,末端设有第二过渡线,第一过渡线和第二过渡线之间设有第三过渡线,第三过渡线设置在支撑架的最高点,第三过渡线和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19°至27°,第三过渡线和第二过渡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至35°。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减小了第二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的距离,站在排水槽附近即可更换第三膜层,能方便对某个大棚单元进行换膜,同时使大棚整体在排除积水和挡风效果均达到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者育苗。
现有的一种大棚如图6和图7所示,其包括相邻排列的多个大棚单元,位于两端的大棚单元的侧面布设有第一膜层,第一膜层从大棚单元的底部向上布设。每个大棚单元主要包括支撑架101、覆设在支撑架101上的膜102、用以调节空气流通的通风窗103、卷膜装置104,相邻大棚单元之间设有排水槽105。膜102包括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第二膜层沿支撑架的顶部布置成上凸的弧面,第二膜层的起始端设有第一过渡线b,末端设有第二过渡线c,第三膜层从第二过渡线c向下垂直布设至接近排水槽105并形成截止线d,第二过渡线c设在支撑架101的最高点,卷膜装置104设置在第三膜层的末端。通风窗103形成在第二过渡线c和截止线d之间,通过卷膜装置104将膜102向上卷起以露出通风窗103实现通风,将卷膜装置104向下放下以遮住通风窗103,用以阻挡空气吹入。第一过渡线b和第二过渡线c之间的弧形面,通常有一定的坡度要求,坡度较平,则膜102在雨天时容易积留雨水,不利于大棚内的光照,且可能破坏大棚上的膜102;坡度较陡时,膜102的抗风效果较差,遇到大风时以对膜102产生破坏,在设计时,第一过渡线b和第二过渡线c所在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通常在19°至23°之间。而通常第一过渡线b和截止线d之间的距离、支撑架101最高点和地面的距离一般根据需要设置成固定值,为大棚内提供合适的内部空间,这样一来,当α值和第一过渡线b和截止线d之间的距离固定时,第二过渡线c和截止线d之间的长度也成为固定值。
现有的这种设置,当为了使大棚内部具有足够的内部空间,当第一过渡线b和截止线d之间的距离设定后,第二过渡线c和截止线d之间的距离一般比较大,也即第二过渡线的高度较高,如第一过渡线b和截止线d之间距离为7米时,第二过渡线c和截止线d之间的距离约为 2.1米,这样安装人员在覆膜时,通常是从第一个大棚单元向后一个大棚单元逐个覆膜,站在截止线d附近的排水槽上通常够不着第二过渡线c,或者因高度较高而不方便布设第三膜层,通常需要从相邻的后一个大棚单元处架设梯子来操作。采用这种结构的大棚,当某一个大棚单元的膜受到破坏需要进行更换时,由于相邻的大棚单元已经有布设膜,梯子此时无处放置,因此难以更换膜。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换膜且抗风性能较佳的新型大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大棚,包括顺序相接的多个大棚单元,位于两端的大棚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膜层,第一膜层沿竖直方向布设,大棚单元包括支撑架、覆设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用以调节大棚内外空气流通的第一通风窗、用以调节第一通风窗大小的第一卷膜装置,相邻大棚单元之间设有排水槽,第二膜层沿支撑架的顶部布置成上凸的弧面,第二膜层的起始端设有第一过渡线,末端设有第二过渡线,第三膜层从第二过渡线向下垂直布设至接近排水槽并形成截止线,所述第一通风窗设在第二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之间的第三过渡线,所述第三过渡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最高点,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19°至27°,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至35°。
较佳地,所述第三过渡线和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23°,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6°。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截止线之间的距离为7米,所述第二过渡线和所述截止线之间的距离为1.4米。
在上述方案中,位于两端的所述大棚单元的侧面均设有第二通风窗,所述第一膜层对应覆设在所述第二通风窗上并在所述第一膜层的下端相应设有第二卷膜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在第一过渡线和第二过渡线之间设置第三过渡线,第三过渡线设置在支撑架的最高点,覆设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膜层呈先上升后下降设置,并且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19°至27°,以起到较好的抗风性能,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20°至35°以获得较好的排水效果,保证大棚的抗风和防积水效果;在第一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距离以及支撑架最高点高度不变时,使第二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当某一个大棚单元上的膜需要更换时,在布设第三膜层时,可以直接站在截止线附近的排水槽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覆膜,而不用在相邻的大棚单元中架设梯子。而且第二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的距离减小能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大棚的主视图;
图7为图六种B处的放大图。
在图1至图5中:
1-支撑架                          201-第一膜层
202-第二膜层                      203-第三膜层 
21-第一过渡线                     22-第二过渡线
23-第三过渡线                     24-截止线
3-第一通风窗                      4-第一卷膜装置  
5-排水槽                          6-第二通风窗    
7-水平线                          8-第二卷膜装置
图6至图7中:
101-支撑架                         102-膜
103-通风窗                         104-卷膜装置
105-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新型大棚,包括顺序相接的多个大棚单元,大棚单元个数根据需要设定,连成一个温室整体。位于两端的大棚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膜层201,第一膜层201沿竖直方向布设,大棚单元包括支撑架1、覆设在支撑架1上的第二膜层202和第三膜层203、用以调节大棚内外空气流通的第一通风窗3、用以调节第一通风窗3大小的第一卷膜装置4,相邻大棚单元之间设有排水槽5。这些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揭示,这里不再进行详述。
第二膜层202沿支撑架1的顶部布置成上凸的弧面,第二膜层202的起始端设有第一过渡线21,第二膜层202的末端设有第二过渡线22,第三膜层202从第二过渡线22向下垂直布设至接近排水槽5并形成截止线24,所述第一通风窗3设在第二过渡线22和截止线24之间。这里第一过渡线21、第二过渡线22、截止线24沿大棚单元的长度方向布设,其为虚拟的线条,旨在更好地阐述描述本申请的结构特征和连接关系。在第一过渡线21和第二过渡线22处通常设有压条,通过设置压条将位于第一过渡线21处的第二膜层202以及延伸至第一过渡线21处的第一膜层201固定在支撑架1上,在第二过渡线22处也通常设有压条,用以对第二过渡线22处的第二膜层202和第三膜层203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线21和所述第二过渡线22之间的第三过渡线23,所述第三过渡线2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最高点。所述第三过渡线23和所述第一过渡线21两者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图中β角)为19°至27°,所述第三过渡线23和所述第二过渡线22两者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图中γ角)为20°至35°。采用此角度的结构,能使第二膜层202在排除雨水和挡风作用两者各自的效果能达到较佳结合。采用此布置后,第二膜层2从第一过渡线21和第三过渡线23之间形成上升的弧面,从第三过渡线23到第二过渡线22形成下降的弧面,以利于滴落在第二膜层202上的雨水沿着第二膜层202向下流动。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通风窗3则设在第二过渡线22和截止线24之间。当第三膜层203通过第一卷膜装置4从第二过渡线22位置下放至截止线24,则将第一通风窗3遮蔽,阻止外界空气向大棚单元内流动,当第三膜层203通过第一卷膜装置4从截止线24位置向上收卷,则实现第一通风窗3的打开。生产者根据大棚内的作物生长需要对第一通风窗3的大小进行调整。第一卷膜装置4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揭示,如采用授权公告号 CN 202603290 U,名称为“一种新型大棚保温被卷放装置”中的卷放装置,这里不再详述。
较佳地,所述第三过渡线23和第一过渡线2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23°,所述第三过渡线23和所述第二过渡线2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6°。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线21和所述截止线24之间的距离为7米,所述第二过渡线22和所述截止线24之间的距离为1.4米。此结构设计,降低了第二过渡线22和截止线24之间的距离,当需要布设第三膜层203时,只需站在排水槽5附近即可更换而不用架设梯子,更换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当多个大棚单元顺序排设形成一个大棚整体时,在大棚侧面均设有第二通风窗6,所述第一膜层201对应覆设在所述第二通风窗6上并在所述第二膜层201的最下端相应设有第二卷膜装置8。设置第二通风窗6,用以从整个大棚的侧面调节大棚内的空气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4)

1.一种新型大棚,包括顺序相接的多个大棚单元,位于两端的大棚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膜层,第一膜层沿竖直方向布设,大棚单元包括支撑架、覆设在支撑架上的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用以调节大棚内外空气流通的第一通风窗、用以调节第一通风窗大小的第一卷膜装置,相邻大棚单元之间设有排水槽,第二膜层沿支撑架的顶部布置成上凸的弧面,第二膜层的起始端设有第一过渡线,末端设有第二过渡线,第三膜层从第二过渡线向下垂直布设至接近排水槽并形成截止线,所述第一通风窗设在第二过渡线和截止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之间的第三过渡线,所述第三过渡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最高点,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19°至27°,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至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渡线和第一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为23°,所述第三过渡线和所述第二过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截止线之间的距离为7米,所述第二过渡线和所述截止线之间的距离为1.4米。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端的所述大棚单元的侧面均设有第二通风窗,所述第一膜层对应覆设在所述第二通风窗上并在所述第一膜层的下端相应设有第二卷膜装置。
CN201420325082.2U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新型大棚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31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5082.2U CN204031941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新型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5082.2U CN204031941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新型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31941U true CN204031941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508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31941U (zh) 2014-06-18 2014-06-18 一种新型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31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10A (zh) * 2016-12-24 2017-05-31 台州学院 一种带有排水机构的活动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10A (zh) * 2016-12-24 2017-05-31 台州学院 一种带有排水机构的活动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9786U (zh) 一种温室大棚
CN204540145U (zh) 一种智能控温夏栽香菇大棚
CN204014636U (zh) 一种早春多层覆盖蔬菜大棚
CN204069942U (zh) 用于周年栽培叶菜类蔬菜的温室
WO2017101246A1 (zh) 一种平菇栽培系统和栽培方法
CN204031943U (zh) 一种半地下式多功能温室
CN203226076U (zh) 一种园艺用新型温室
CN103650989A (zh) 红掌盆花培育温棚
CN204426145U (zh) 一种组培苗试管外生根的炼苗器
CN204579442U (zh) 一种半开放式羊舍
CN207151344U (zh) 一种半地下式阴阳温室大棚
CN202435891U (zh) 一种能遮阳、降温的多功能新型单栋群体温室
CN204742007U (zh) 砖墙冬暖棚
CN104823756A (zh) 一种新型南北双棚日光温室及运行方法
CN104541973B (zh) 一种可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的温室大棚
CN204031941U (zh) 一种新型大棚
CN203129911U (zh) 太阳能温室凸窗
CN206078448U (zh) 水培植物生长箱
CN204579319U (zh) 一种索膜大棚
CN207948589U (zh) 一种土蜂养殖用太阳能保温蜂箱
CN206061689U (zh) 一种太阳能毛细管集热散热系统
CN102318520A (zh) 一种连栋节能日光温室
CN206354043U (zh) 一种利用气泡膜隔热夏栽培香菇大棚
CN106171676A (zh) 一种太阳能毛细管集热散热系统
CN205389866U (zh)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猪猪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