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3262U - 熨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熨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23262U
CN204023262U CN201420430516.5U CN201420430516U CN204023262U CN 204023262 U CN204023262 U CN 204023262U CN 201420430516 U CN201420430516 U CN 201420430516U CN 204023262 U CN204023262 U CN 204023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tiron
mounting portion
hand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305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信太郎
八木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23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232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熨斗装置,其具有熨斗和用于载置熨斗的底座。熨斗具有:加热部,其具有熨烫面;隔热部,其设置在加热部的上表面侧;壳体,其配设在隔热部的上方。底座具有:载置部,其以熨斗的熨烫面朝下的方式载置熨斗;保持装置,其用于将熨斗保持为载置在载置部的状态;手柄,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底座上。保持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在底座上自由运动的用于保持熨斗的保持部,并且与手柄的向搬运位置的动作连动地利用保持部对载置在载置部的熨斗的处于载置部附近的部分进行保持。利用该结构,能够维持将熨斗保持在载置部的状态,防止搬运时熨斗的摆动,并且能够安全且容易地将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熨斗保持于载置部。

Description

熨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熨平衣物等纤维制品的褶皱的熨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该种熨斗装置具有熨斗和底座。在熨平衣物的褶皱时,将熨斗从底座上取下,在整理衣物的外形时,将熨斗载置于底座上。即,在熨衣服作业中,反复进行将熨斗载置于底座上的动作和使熨斗脱离底座的动作。
熨斗装置在不使用时载置于底座上,并收纳在规定的保管位置。而且,在使用时,熨斗以载置在底座上的状态从保管位置被搬送到要进行熨烫的位置。在搬送时,为了防止熨斗从底座脱落而十分小心地进行搬送,但为了能够容易进行搬运,而考虑将熨斗固定于底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日本特开昭59-07509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熨斗装置在壳体盖的内侧具有用于将熨斗主体的把手固定的保持装置。由此,在熨斗主体被收纳在壳体盖中而进行搬运时,熨斗主体不会在壳体盖内移动,从而防止在箱体和熨斗载置台上产生损伤。
日本特开昭63-1327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无绳熨斗具有用于将熨斗主体固定于载置台的锁定构件。在不使用时,将用于覆盖熨斗主体的收纳壳体安装到载置台,并使锁定构件与以自支撑状态置于载置台上的熨斗主体的卡定槽卡合,从而将熨斗主体固定在载置台上。在使用时,若从载置台取下收纳壳体,则锁定构件脱离熨斗主体,从而能够使用熨斗主体。
日本实开平04-068798号公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以往的熨斗装置具有在载置台上能转动自如的卡定件,该卡定件用于将熨斗主体固定于载置台。在熨斗主体载置在载置台上的状态下,若卡定件向熨斗主体的上方转动,则设置在卡定件上的卡定部向熨斗主体上方的卡定位置转动并与熨斗主体卡合,从而将熨斗主体固定在载置台上。卡定件具有搬运用的拉手。将该拉手向搬运位置转动,从而卡定部向熨斗主体上方的卡定位置转动,能够防止熨斗主体的脱落。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熨斗装置中,保持装置以横跨熨斗主体的把手的方式从上方进行保持。在该结构中,使用者握住设置在壳体盖上的搬运用的手柄并上提时,则壳体盖向上方位移。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保持装置与熨斗主体的把手之间产生间隙,在搬运时熨斗主体会发生摆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的无绳熨斗中,锁定构件沿着脱离熨斗主体的方向朝外侧施力。因此,使用者需要克服该作用力来将收纳壳体安装于载置台。另外,在将收纳壳体从载置台上取下时,该作用力作用于收纳壳体。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装卸收纳壳体时的使用方便性较差。
另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以往的熨斗装置在卡定件上设有搬运用的拉手和固定用的卡定部,拉手和卡定部的转动轴线相同。因此,在搬运時,熨斗主体和载置台的重量施加在卡定件上,卡定部向离开其按压着的手柄的卡合承受部的方向位移。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搬运时,在卡定部和熨斗主体之间产生间隙,熨斗主体会发生摆动。另外,处于熨斗主体上部的手柄较大程度地受在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状态和被收纳起来而降至常温的状态之间的、温度的变化带来的整体的形状变化的影响。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卡定件的按压力发生变化,因此难以稳定地维持保持着熨斗主体上方的状态。尤其是,在载置台上内置有蒸汽产生装置的熨斗装置的情况下,载置台的重量进一步变重,因此上述现象变得更显著。
如以上所述那样,在以往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难以维持将熨斗保持在载置台上的状态,难以防止在搬运时熨斗的摆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提供一种熨斗装置,其能够维持将熨斗保持在载置部的状态,并且能够安全且容易地保持。
本实用新型的熨斗装置具有熨斗和用于载置熨斗的底座。熨斗具有:加热部,其具有熨烫面;隔热部,其设置在加热部的上表面侧;以及壳体,其配设在隔热部的上方。底座具有:载置部,其以熨斗的熨烫面朝下的方式载置熨斗;保持装置,其用于将熨斗保持为载置在载置部上的状态;以及手柄,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底座上。保持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在底座上自由运动的用于保持熨斗的保持部,并且与手柄的向搬运位置的动作连动地利用保持部对载置在载置部的熨斗的处于载置部附近的部分进行保持。
优选地,上述保持装置与上述手柄的向上述搬运位置的上述动作连动地对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隔热部进行保持。
优选地,上述保持装置具有:上述保持部,其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载置部上;弹簧,其对上述保持部向转动方向施力;臂部,其设置在上述手柄上;以及凸轮部,其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上述臂部与上述手柄的动作连动,上述保持部借助上述凸轮部进行转动。
优选地,在搬运时,上述手柄位于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壳体的上方,并沿着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
利用该结构,能够维持将熨斗保持在载置部的状态,防止搬运时熨斗的摆动,并且能够安全且容易地将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熨斗保持于载置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内部结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连结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将该熨斗装置100的内部结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将该熨斗装置100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将该熨斗装置100的局部切掉而示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1~图5所示,熨斗装置100具有熨斗1和底座13。熨斗1具有利用加热器2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加热部3由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铝成型,在下表面形成有用于熨压衣物等的熨烫面4。在熨烫面4的表面上,施加使其成为硬质且滑动性良好的表面的加工。位于熨烫面4的长度方向上的、前部4a和后部4b形成为尖头形状,在使熨斗1在衣物之上移动时,能够顺畅地进行前进和后退。
在加热部3的上表面侧形成有被盖5密封了的蒸汽室6。在熨烫面4上设有从蒸汽室6通来的许多蒸汽喷出孔7。加热部3的上表面侧的大致整个区域被隔热部8覆盖。隔热部8由耐热性的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成型品构成。壳体9配设在隔热部8的上方。壳体9由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成型品构成。壳体9在其上部与沿着前后方向,即壳体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把手10形成为一体。
恒温器11控制熨斗1的加热器电路,而将加热部3的温度调整到例如80℃~200℃。温度调节部12用于设定加热部3的温度。温度调节部12与恒温器11相连结,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把手10的下方。
在底座1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载置熨斗1的载置部14。载置部14前高后低地倾斜(例如20度)。熨斗1以加热部3的熨烫面4朝下的方式载置于载置部14。倾斜的载置部14使熨斗1在载置于载置部时易于向后方移动。另外,使用者能够沿着设置在载置部14后部的引导部15将熨斗1载置在规定的位置。
搬运用的手柄44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底座13。在搬运时,手柄44位于载置在载置部14上的熨斗1的壳体9的上方,并沿着壳体9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使用熨斗1时,手柄44向底座13的侧方转动因而不会成为障碍。
载置检测部16与熨烫面4相面对地设置于底座13。载置检测部16用于检测熨斗1向载置部14的载置和熨斗1从载置部14的脱离。载置检测部16具有操作棒18和开关19,该操作棒18的顶端的检测部17突出于载置部14的上表面,该开关19与操作棒18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相应地进行动作(参照图5)。
操作棒18被弹簧20向载置部14侧施力,并设定为使检测部17从载置部14的上表面突出规定量。当熨斗1载置于载置部14之上时,熨烫面4经由后述的水封部22按压检测部17,从而操作棒18克服弹簧20的作用力而被向下方压下去。开关19设置在操作棒18的附近,由限位开关构成。设置在操作棒18上的操作部2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接通或断开开关19,检测熨斗1的载置和脱离。
载置部14具有挠性的水封部22,该水封部22能够以与载置检测部16的位置改变相适应地覆盖突出的操作棒18的方式进行变形。水封部22由耐热性的硅橡胶等形成,防止水进入底座13内。
另外,如图2所示,蒸汽产生装置23设置于底座13内。蒸汽产生装置23具有气化室24、蒸汽阀25、水箱26以及供水泵27。气化室24具有加热器29,用于产生向熨斗1供给的蒸汽。电磁式的蒸汽阀25进行向熨斗1供给所产生的蒸汽和停止向熨斗1供给所产生的蒸汽。水箱26储存蒸汽产生用的水。供水泵27用于向气化室24供给水箱26内的水。水箱26、供水泵27以及气化室24由送水管28连通地相连接。加热器29安装于气化室24的底部。
气化室24具有:水位检测部30,其用于检测由供水泵27向气化室24供给来的水量;以及温度检测部31,其用于检测气化室24的温度。水位检测部30具有从气化室24内的上部向下方突出来的电极。水位检测部30用于检测因向气化室24送水而上升,并且伴随着蒸汽的产生而下降的水位。温度检测部31由例如热敏电阻等构成,安装于气化室24的外壁。温度检测部31通过气化室24的壁而高精度地感知在气化室24内产生的蒸汽的温度。因此,温度检测部31设置在比气化室24内的水面靠上方的、充满蒸汽的部分。
气化室24内产生的蒸汽升高到规定的压力(例如5个大气压)。在蒸汽产生装置23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气化室24内的压力过度升高的压力阀32。若气化室24内的压力超过预先设定好的阈值,则压力阀32将蒸汽排出到气化室24的外部而维持规定的压力。排水口33设置于气化室24的底部。排水口33被旋入式的能拆卸的排水栓34封闭。使用者能够通过拆下排水栓34而对气化室24内的水进行排水。
水箱26配设于形成在底座13内的前部的空间。配设有水箱26的空间形成在前高后低地倾斜的载置部14的下方,能够确保水箱26在熨烫过程中所需的充足的蓄水量。水箱26在上方前部具有注水口35,水箱26能拆卸地安装于底座13。水箱26具有吸水管36,吸水管36的开口部位于水箱26内的底部。在将水箱26安装到底座13时,吸水管36与送水管28相连接。
水箱26内的水借助供水泵27向气化室24供给。若供水泵27工作,则水箱26内的水经由吸水管36被吸入供水泵27,再经由送水管28流入气化室24内。控制部37基于输入到控制部37的来自水位检测部30的输出来控制供水泵27。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100的连结部38的剖视图。
熨斗1和底座13被弯曲自如的连结部38连结起来。连结部38的靠熨斗1侧的部分通过蒸汽导入部40与蒸汽室6相连接,连结部38的靠底座13侧的部分与气化室24相连接(参照图2)。连结部38具有在将熨斗1从载置部14取下而进行熨烫时,熨平在熨斗台上铺开了的衣物的褶皱所需要的足够的长度(例如1.5m)。
如图6所示,供蒸汽通过的蒸汽供给部39具有隔热构造,并内置于连结部38。蒸汽供给部39由具有耐热性的挠性软管构成。蒸汽供给部39的靠熨斗1侧的部分通过蒸汽导入部40与蒸汽室6相连接,蒸汽供给部39的靠底座13侧的部分与气化室24相连接。在连结部38内,电源电线42和连接线43与蒸汽供给部39一起设为一体。电源电线42与熨斗1的加热器电路相连接。连接线43将蒸汽开关41和控制部37之间连接起来。
如图2所示,控制部37为了不受热和水的影响,而配设于底座1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熨斗装置100的框图。
控制部37基于来自蒸汽开关41、载置检测部16、水位检测部30以及温度检测部31等的输入,来控制蒸汽阀25、供水泵27以及加热器29等。
如图2所示,熨斗1的蒸汽开关41设于把手10的前部下表面。蒸汽开关41由限位开关构成。蒸汽开关41通过接通、断开操作,从而能够开闭蒸汽阀25,进行通过蒸汽供给部39向熨斗1供给蒸汽和停止通过蒸汽供给部39向熨斗1供给蒸汽。由于蒸汽开关41配设在把手10的前部下表面,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不换手把持把手10而是握持着把手10的状态下,使用手指容易地操作蒸汽开关41。
如图1~图4所示,保持装置45保持熨斗1载置在载置部14的状态。保持装置45设置在水箱26的上方的、载置部14的前部上表面。保持装置45具有保持部46、弹簧47以及臂部48。保持部46用于保持熨斗1。弹簧47朝与图3中的箭头C所示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保持部46向熨斗1侧施力。臂部48能使保持部46转动。
保持部46设置为位于载置在载置部14上的熨斗1的前方,且以旋转轴49为中心转动自如。旋转轴49设置在与手柄轴44a正交的方向(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保持部46具有保持部46a和保持部46b,从侧面观察实质上形成为为V字状。保持部46a与熨斗1的隔热部8的外周壁面相面对,具有耐热性的按压橡胶50,该按压橡胶50具有弹性。
臂部48安装于能转动的手柄44上,以手柄轴44a为中心与手柄44一体地转动。臂部48在下侧具有凸轮部51。若手柄44向图4中的箭头B所示的左方转动,则凸轮部51也向箭头b所示的下方转动,从而与保持部46b抵接。然后,凸轮部51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按压保持部46b,从而使保持部46向前方转动。
另一方面,若手柄44向与箭头B相反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转动,而向搬运位置转动,则臂部48离开保持部46b。弹簧47设置成对保持部46向熨斗1侧施力。因此,若臂部48离开保持部46b,则保持部46在弹簧4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以旋转轴49为中心向熨斗1侧位移。由此,保持部46将按压橡胶50压向熨斗1的设置在载置部14附近的隔热部8,从而保持熨斗1。
在下面对以上那样构成的熨斗装置100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使用者在将熨斗1载置在底座13的载置部14的状态下,将从底座13拉出的电源电线与商用电源相连接。然后,使用者利用温度调节部12设定熨斗1的加热部3的温度。恒温器11感知加热部3的温度而控制加热器2的通电,调节到设定好的温度。蒸汽产生装置23利用加热器29将气化室24内的水加热,并在气化室24内保有升高到规定压力的蒸汽。
使用者在将熨斗1从载置部14上取下的状态下,将蒸汽开关41设为接通状态,则蒸汽阀25打开。然后,气化室24内的蒸汽经由蒸汽供给部39导入熨斗1的蒸汽室6从而从蒸汽喷出孔7喷出。蒸汽只在蒸汽开关41处于接通的状态时喷出,在熨烫中,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地使蒸汽喷出。
当熨烫作业完成时,使用者以加热部3的熨烫面4朝下的方式将熨斗1载置于底座13的载置部14。如此这样,熨斗1在倾斜的载置部14上向后方移动,而沿着引导部15载置于规定的位置。
在熨烫的作业中,使用者使手柄44位于底座13的侧方。当熨烫作业完成时,使用者使手柄44从图4中的位置X向位置Y,以手柄轴44a为中心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手柄44位于壳体9的上方。此时,臂部48与手柄44的转动连动地离开保持部46b。由此,保持部46在弹簧4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以旋转轴49为中心向熨斗1侧位移。而且,按压橡胶50抵接于熨斗1的、设置在载置部14附近的隔热部8,熨斗1被保持部46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这样一来,使用者使手柄44向搬运位置移动,从而臂部48离开保持部46,能够利用受到弹簧47向熨斗1侧施加的作用力的保持部46来稳定地保持熨斗1。
隔热部8是由温度的改变引起的形状变化较少的坚固的结构。通过利用保持部46按压该熨斗1的隔热部8,能够将熨斗1稳定地保持于载置部14。另外,使用者使手柄44向搬运位置转动,从而即使是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熨斗1,也能够在不与其高温部接触的情况下使保持部46向熨斗1的保持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将熨斗1安全且容易地保持于载置部14。
另外,手柄44沿着熨斗1的壳体9的长度方向位于载置在底座13上的熨斗1的上方,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搬运时的摆动较少、稳定性较高、且便于搬运的熨斗装置。
在使用时,熨斗1以被保持在载置部14的状态从规定的保管位置被搬运到要进行熨烫作业的位置。使用者使位于壳体9上方的手柄44从图4中的位置Y向位置X,以手柄轴44a为中心向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手柄44位于底座13的侧方。臂部48与手柄44的转动连动,以手柄轴44a为中心转动,从而设置在臂部48下端的凸轮部51与保持部46b抵接。而且,臂部48克服弹簧47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46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转动,使按压橡胶50向离开熨斗1的位置位移。由此,熨斗1摆脱保持部46,而能够自载置部14取下。熨斗1的使用过程中将维持该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弹簧47对保持部46施力的方向设定为朝熨斗1侧,但也可以设定为对保持部46向离开熨斗1的方向施力。在该情况下,做成这样的结构,即,在立起手柄44时,例如臂部48将保持部46压向熨斗1。总之,构成为与手柄44的向搬运位置的操作连动地将熨斗1保持于载置部14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手柄44向箭头B所示的左方转动而使熨斗1摆脱保持于载置部14的状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使臂部48和凸轮部51构成为以手柄轴44a为中心左右对称,即使使手柄44向右方转动也能够释放熨斗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46以一点保持熨斗1的隔热部8,但也可以以多点进行保持。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保持隔热部8,而是使保持部46与载置部14的附近,例如加热部3的缘相卡合来进行保持。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保持隔热部8和加热部3这两者。总之,只要构成为能够将熨斗1的坚固部分稳定地保持于载置部14即可。
如上所述,具有熨斗1和用于载置熨斗1的底座13。熨斗1具有:加热部3,其具有熨烫面4;隔热部8,其设置在加热部3的上表面侧;以及壳体9,其配设在隔热部8的上方。底座13具有:载置部14,其以熨斗1的熨烫面4朝下的方式载置熨斗1;保持装置45,其用于将熨斗1保持为载置在载置部14上的状态;以及手柄44,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底座13上。保持装置45构成为:具有能够在底座13上自由运动的用于保持熨斗1的保持部46,并且与手柄44的向搬运位置的动作连动地利用保持部46对载置在载置部14的熨斗1的处于载置部14附近的部分进行保持。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维持将熨斗1保持在载置部14的状态,防止搬运时熨斗1的摆动,并且能够安全且容易地将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熨斗1保持于载置部14。
即,将用于保持将熨斗1载置在载置部14上的状态的保持装置45的保持部46设置于底座13,保持部46与手柄44的动作连动。因此,在手柄44转动到搬运位置时,保持部46能够对熨斗1的处于载置部14附近的部分进行保持。熨烫面4朝下地载置在载置部14上的熨斗1其靠近载置部14的部分是加热部3和覆盖加热部3的上表面侧的隔热部8。这些是被加热到高温的部分。加热部3由金属(例如,铝、不锈钢等)形成。另外,隔热部8由耐热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形成。任一者都耐热且坚固。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将熨斗1载置在载置部14的状态。而且,当熨烫作业完成时,使用者使手柄44向搬运位置转动,从而能够在不接触刚使用后的被加热到高温的熨斗1的高温部的情况下,使保持部46安全且容易地向熨斗1的保持位置移动。于是,保持部46能够将熨斗1安全地保持于载置部14。
另外,保持装置45与手柄44的向搬运位置的动作连动地保持载置在载置部14的熨斗1的隔热部8。
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隔热部8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形状变化较少且坚固的构件,因此,能够稳定地将熨斗1保持于载置部14。
另外,保持装置45具有:保持部46,其以旋转轴49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载置部14上;弹簧47,其对保持部46向转动方向施力;臂部48,其设置在手柄44上;以及凸轮部51,其设置在臂部48上。另外,构成为臂部48与手柄44的动作连动,保持部46借助凸轮部51进行转动。
采用该结构,保持装置45能够使保持部46的动作与手柄44的操作连动地使保持部46向熨斗1的保持位置移动,因此,即使是处于高温的熨斗1,也能安全且容易地将其保持于载置部14。
另外,在搬运时,手柄44位于载置在载置部14的熨斗1的壳体9的上方,沿壳体9的长度方向形成。
采用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搬运时的摆动较少、稳定性较高、且易于搬运的熨斗装置。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这样的特别的效果,即,能够维持将熨斗保持在载置部的状态,且能够安全且容易地保持。因此,本实用新型作为用于熨平衣物等纤维制品的褶皱的熨斗装置等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熨斗装置具有:
熨斗;以及
底座,其用于载置上述熨斗,
上述熨斗具有:加热部,其具有熨烫面;隔热部,其设置在上述加热部的上表面侧;以及壳体,其配设在上述隔热部的上方,
上述底座具有:载置部,其以上述熨斗的熨烫面朝下的方式载置上述熨斗;保持装置,其用于将上述熨斗保持为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状态;以及手柄,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底座上,
上述保持装置构成为:具有能够在上述底座上自由运动的用于保持上述熨斗的保持部,并且与上述手柄的向搬运位置的动作连动地利用上述保持部对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处于上述载置部附近的部分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装置与上述手柄的向上述搬运位置的上述动作连动地对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隔热部进行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装置具有:上述保持部,其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载置部上;弹簧,其对上述保持部向转动方向施力;臂部,其设置在上述手柄上;以及凸轮部,其设置在上述臂部上,
上述臂部与上述手柄的动作连动,上述保持部借助上述凸轮部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搬运时,上述手柄位于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壳体的上方,并沿着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搬运时,上述手柄位于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壳体的上方,并沿着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熨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搬运时,上述手柄位于载置在上述载置部上的上述熨斗的上述壳体的上方,并沿着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
CN201420430516.5U 2013-09-26 2014-07-31 熨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32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519 2013-09-26
JP2013199519A JP2015062624A (ja) 2013-09-26 2013-09-26 アイロ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23262U true CN204023262U (zh) 2014-12-17

Family

ID=5206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3051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23262U (zh) 2013-09-26 2014-07-31 熨斗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62624A (zh)
CN (1) CN2040232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411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熨斗基座和熨斗设备
CN111501309A (zh) * 2020-05-13 2020-08-07 徐敏霞 一种熨烫机的支撑和收纳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9411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熨斗基座和熨斗设备
CN111501309A (zh) * 2020-05-13 2020-08-07 徐敏霞 一种熨烫机的支撑和收纳结构
CN111501309B (zh) * 2020-05-13 2023-09-01 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熨烫机的支撑和收纳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2624A (ja)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7831B1 (ko) 스팀조리기기
KR101154962B1 (ko) 압력센서를 구비한 드럼 세탁기용 증기발생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277038U (zh) 手持式烫衣机
CN101563496B (zh) 用于提供过热水的设备
EP1831602B1 (en) Boiler for use in a steam generating device
CN102657474B (zh) 一种电水壶
CN104233743B (zh) 蒸汽喷出器
RU2686368C1 (ru) Паровой утюг с резервуаром для воды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JP2007313115A (ja)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CN102965897B (zh) 一种自动充水的电烫斗
CN204023262U (zh) 熨斗装置
CN108221331A (zh) 蒸汽喷出器和蒸汽熨斗
EP2389474B1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with liquid supply unit
US10781551B2 (en) Steam iron
JP6534886B2 (ja) スチームアイロン
EP2860300B1 (en) Washing machine
RU2730269C2 (ru) Паровой котел
CN104233746A (zh) 蒸汽喷出器
CN203846324U (zh) 一种具有低温止漏结构的蒸汽电熨斗
CN216551237U (zh) 一种手持熨烫夹
JP7152870B2 (ja) スチーマー
CN218812762U (zh) 熨烫装置
JP5644887B2 (ja) アイロン
JP2008104728A (ja) アイロン
CN205923747U (zh) 电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