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3542U -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3542U
CN204013542U CN201420452788.5U CN201420452788U CN204013542U CN 204013542 U CN204013542 U CN 204013542U CN 201420452788 U CN201420452788 U CN 201420452788U CN 204013542 U CN204013542 U CN 204013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
component
near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27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4527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3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3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3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并利用智能终端现有的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智能终端之间的信号载体为光波,因此,可以实现绿色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一些对电磁辐射量具有严格要求的特定场合。而且,利用闪光灯和摄像头等受光部件和发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操作非常简单和方便,无需进行各种设置即可立即使用,有效提高了智能终端之间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两个手机或者两个其它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或信号传递主要是通过蓝牙、Wifi直连以及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方式来实现,但在一些对电磁辐射要求较高的场所受到一定的使用限制。而且,一些智能设备基于电磁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不能配备蓝牙、Wifi以及NFC模块,这就导致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变得非常不便。而且,在连接前,需打开层层目录来开启蓝牙、Wifi直连以及NFC功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既可节约产品成本,又能改善电磁空间,实现绿色无线传输,而且智能终端之间的通信也变得非常简单而方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
所述发射终端包括第一发光部件,该第一发光部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按照预定频率闪烁的第一光波信号并向接收终端发射;
所述接收终端包括第二受光部件,所述第二受光部件接收所述第一光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使所述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的时钟信号同步;
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第二发光部件,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发光部件输出一连接代码,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部件产生以特定频率闪烁的第二光波信号后,向所述发射终端发射;
所述发射终端还包括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一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将所述第二光波信号转换为适配码,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判断所述适配码是否与本机的验证码相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发射终端继续发送所述数字信号,否则,终止发送。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
滤光部件,对所述第一光波信号进行过滤处理,仅使特定颜色的光波信号被所述第二受光部件转换成所述电信号。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鉴频器,所述鉴频器用于对所述电信号的频率进行识别处理,仅保留特定频率的电信号。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电信号是否数字开关信号,若是,将所述电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否则,终止输出。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光波信号和第二光波信号为蓝光或者红光,所述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穿戴设备。
本实用新型利用智能终端(包括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的闪光灯等发光部件和摄像头等受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智能终端之间的信号载体为光波,因此,可以实现绿色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一些对电磁辐射量具有严格要求的特定场合。而且,利用闪光灯和摄像头等受光部件和发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非常简单和方便,无需进行各种设置即可立即使用,有效提高了智能终端之间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近距离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近距离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近距离通信方法,用于两个智能终端之间进行近距离通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智能终端是一种可以独立接收、处理、发射信号的便携式移动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这些设备上都配合有摄像头等受光部件,以及闪光灯或信号指示灯等发光部件,利用设备本身现有的闪光灯和摄像头等部件可以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并达到无电磁辐射和操作方便等效果,并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满足人们的多种通信需求。
本实施例以两个智能终端均为智能手机为例,详细说明其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以便能更清楚明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100,其包括发射智能终端(简称发射终端)10和接收智能终端(简称接收终端)20,其中,
发射终端10包括第一发光部件11,该第一发光部件11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按照预定频率闪烁的第一光波信号并向接收终端20发射;
接收终端20包括第二受光部件22,第二受光部件22接收第一光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接收终端20还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23,第二中央处理器23对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使电信号的相位与第二中央处理器23的时钟信号同步;
接收终端20还包括第二发光部件21,第二中央处理器23向第二发光部件21输出一连接代码,并控制第二发光部件21产生以特定频率闪烁的第二光波信号后,向发射终端10发射;
发射终端10还包括第一受光部件12和第一中央处理器13,第一受光部件12将第二光波信号转换为适配码,第一中央处理器13判断适配码是否与本机的验证码相匹配,若匹配,则发射终端10继续发送数字信号,否则,终止发送。
此外,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20还包括滤光部件24,用于对第一光波信号中的干扰光进行过滤处理,仅使特定颜色的光波信号(如红光)被接收终端20的摄像头转换电信号。
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20也可以包括鉴频器25,或者用鉴频器25代替上述滤光部件24,以对第一光波信号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频率进行识别处理,仅保留特定频率的电信号。
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20的第二中央处理器23还用于判断上述电信号是否数字开关信号,若是,则将该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否则,认为该电信号仍是杂波信号,将其丢弃,终止输出。
本实施例的第一光波信号和第二光波信号均采用蓝光或者红光。该发射终端10和接收终端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上述第一发光部件和第二发光部件可以为闪烁灯或者信号指示灯,上述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二受光部件为摄像头。本实施例只需将两个手机的摄像头对准即可通信,非常方便。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两个手机之间进行通信为例,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以下指定其中一个智能手机为发射终端,另一个智能手机为接收终端,则本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S100:发射终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按照预定频率闪烁的第一光波信号并向接收终端发射;
S200、接收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光波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
S300、接收终端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使所述电信号的相位与接收终端的时钟信号同步;
S400、接收终端输出一连接代码,并转换成以特定频率闪烁的第二光波信号后,向所述发射终端发射;
S500、发射终端将第二光波信号转换为适配码,并判断适配码是否与本机的验证码相匹配,若匹配,则进入下一流程:否则,结束流程。
S600、发射终端继续发送上述数字信号。
在步骤S100中,所述数字信号为需要传输的数据或者需要传递的信号,该数据或信号以被用于控制闪光灯的驱动电路,使闪光灯按照预定的频率闪烁,从而形成第一光波信号并向接收终端发射。
在步骤S200中,接收终端的摄像头感应到上述第一光波信号后,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该第一光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显然,由于第一光波信号为调频闪烁,因此,该电信号为具有一定频率的电平信号。
在步骤S300中,接收终端对该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使该电信号的相位和接收终端内部的时钟信号同步。
在正常通信情况下,接收终端的摄像头接收到的除了上述第一光波信号,还有日光等干扰光,因此,需要将干扰光进行滤除。本实施例滤除干扰光的步骤可以如下:
S210:接收终端的摄像头接收到第一光波信号(含干扰光)后,对该光波信号进行过滤处理,仅使特定颜色的光被转换成上述电信号。或者说,该摄像头仅感应特定颜色的光线,将该颜色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得到有用的电信号。例如,假定第一光波信号为红光,由于摄像头由若干组包含R、G、B感应器的感光阵列组成,则可以通过关闭每组感光阵列中的G(绿色)和B(蓝色)感应器,使得摄像头中仅有红光感应器被打开,因而仅能将红光转换成电信号,其它颜色的光则被丢弃。
当然,也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去除干扰光产生的电信号,得到有用的电信号(未图示):
接收终端的摄像头接收到上述第一光波信号后,将其完全转换为电信号(此时,其中包括干扰光转换而成的杂波信号),然后对该电信号进行鉴频处理,仅保留特定频率的电信号,从而得到有用的电信号。
当然,上述两种方法仅是本实施例的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其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此处不予穷举。
在得到有用的电信号后,需要判断该电信号是否包含所需传递的数据或信号,因此,因此还需包括以下步骤:
S220:判断上述电信号是否数字开关信号,若是,则进入下一流程,否则,结束流程。
本步骤所称的进入下一流程是指进入步骤S300,即对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的步骤。上述所称的结束流程是指结束发射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进程。
步骤S300用于对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本实施例可以利用整形电路和同步放大电路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
步骤S400用于当接收终端确认上述电信号为所需传递的数据或信号,或者符合所需传递的数据或信号的传输协议时,向发射终端反馈连接代码,以表明发射终端与接收终端正式连接成功,可以进行正式的数据传输或者信号传递。该反馈连接代码的步骤如下:
接收终端输出一连接代码,该代码为电脉冲信号,以控制接收终端的闪光灯产生以特定频率闪烁的第二光波信号并向发射终端发射。该第二光波信号的闪烁频率与第一光波信号所代表的内容不相同,自然其闪烁频率也不同。
步骤S500用于验证用于发射的发射终端与用于接收的接收终端是否匹配,以免在多个发射终端同时在发射信号时,接收终端无法与发射终端进行一一对应,该步骤具体如下:
发射终端接收到上述光波信号后转换为适配码,然后判断该适配码是否与本机预先存储的验证码相匹配,若匹配,则表明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是需要进行近距离通信的两个智能手机,可以安全地传输数据和传递信号,从而不会产生“串线”等现象。
本实施例优先采用蓝光或红光作为载体光波进行光波信号传输,是因为蓝光和红光的光谱范围较小,不易受到干扰。
由于发射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均是通过光波来传输,因此减少了电磁辐射,使得通信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本实施例的近距离通信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如下文所示。其中,本实施例的发射终端10相当于发射终端,第一发光部件11相当于发射终端的闪光灯,第一受光部件12相当于发射终端的摄像头,第一中央处理器13是发射终端的CPU,主要用于处理各类数据和信号,包括判断发射终端接收到的适配码是否与本机预先存储的验证码相匹配,以及发送数字信号等等。同理,第二发光部件21相当于接收终端的闪光灯,第二受光部件22相当于接收终端的摄像头,第二中央处理器23是接收终端的CPU。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智能终端(包括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的闪光灯等发光部件和摄像头等受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由于智能终端之间的信号载体为光波,因此,可以实现绿色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一些对电磁辐射量具有严格要求的特定场合。而且,利用闪光灯和摄像头等受光部件和发光部件来发送和接收信号,非常简单和方便,无需进行各种设置即可立即使用,有效提高了智能终端之间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终端包括第一发光部件,该第一发光部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按照预定频率闪烁的第一光波信号并向接收终端发射;
所述接收终端包括第二受光部件,所述第二受光部件接收所述第一光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使所述电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的时钟信号同步;
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第二发光部件,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向所述第二发光部件输出一连接代码,并控制所述第二发光部件产生以特定频率闪烁的第二光波信号后,向所述发射终端发射;
所述发射终端还包括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一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受光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波信号转换为适配码,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适配码是否与本机的验证码相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发射终端继续发送所述数字信号,否则,终止发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
滤光部件,对所述第一光波信号进行过滤处理,仅使特定颜色的光波信号被所述第二受光部件转换成所述电信号。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还包括鉴频器,所述鉴频器用于对所述电信号的频率进行识别处理,仅保留特定频率的电信号。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电信号是否数字开关信号,若是,将所述电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中央处理器进行整形和同步处理,否则,终止输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信号和第二光波信号为蓝光或者红光,所述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穿戴设备。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部件和第二发光部件为闪烁灯或者信号指示灯,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二受光部件为摄像头。
CN201420452788.5U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3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2788.5U CN204013542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2788.5U CN204013542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3542U true CN20401354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278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13542U (zh) 2014-08-12 2014-08-12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3542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441A (zh) * 2014-08-12 2014-10-15 陈思源 一种智能终端的近距离通信方法和近距离通信系统
CN104869252A (zh) * 2015-05-19 2015-08-26 广州大学 一种基于LiFi的超高速数据传输移动终端
CN105406916A (zh) * 2015-12-31 2016-03-16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可见光通信用户外接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5429703A (zh) * 2015-10-22 2016-03-23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移动终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0584716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路由器及光信号传输系统
CN107682083A (zh) * 2017-11-01 2018-02-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50971A (zh) * 2019-05-14 2019-10-18 武文静 一种光组网方法、光通信设备和光组网系统
US11476935B2 (en) 2019-05-14 2022-10-18 Wenjing Wu Optical networking metho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tical networking system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441A (zh) * 2014-08-12 2014-10-15 陈思源 一种智能终端的近距离通信方法和近距离通信系统
CN104869252A (zh) * 2015-05-19 2015-08-26 广州大学 一种基于LiFi的超高速数据传输移动终端
CN105429703A (zh) * 2015-10-22 2016-03-23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移动终端交互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06916A (zh) * 2015-12-31 2016-03-16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可见光通信用户外接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5847167A (zh) * 2016-05-20 2016-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路由器及光信号传输系统
CN107682083A (zh) * 2017-11-01 2018-02-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50971A (zh) * 2019-05-14 2019-10-18 武文静 一种光组网方法、光通信设备和光组网系统
CN110350971B (zh) * 2019-05-14 2021-06-18 武文静 一种光组网方法、光通信设备和光组网系统
US11476935B2 (en) 2019-05-14 2022-10-18 Wenjing Wu Optical networking metho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tical network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13542U (zh) 一种近距离通信系统
US8463183B2 (en) Headset charge via short-range RF communication
CN104104441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近距离通信方法和近距离通信系统
CN204836712U (zh) 一种智能灯系统
CN104185092A (zh) 遥控适配器及适配方法
CN105208515A (zh) 利用无线充电接口实现蓝牙外设与主机间自动配对的方法
CN106792280A (zh) 一种智能对讲机及对讲系统
CN105406916A (zh) 通信终端、可见光通信用户外接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5050239A (zh) 一体化智能照明设备控制系统
CN104796535A (zh) 智能手机蓝牙光感配对方法及具有光感识别的音箱
CN105306749A (zh) 移动终端扩展卡及通过移动终端扩展卡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205430248U (zh) 支持VLC+WiFi联合接入系统的VLC接收终端
CN203859753U (zh) 光或声波通信系统及其发送端、接收端
CN103378868B (zh) 具有双段双工跨段中转功能的车载对讲机
CN103580844A (zh) 手机软件和基于标准蓝牙耳机接口的外设全双工数字通讯方法
CN103187994B (zh) 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04915008A (zh) 智能手表的操作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智能指环与智能手表
CN104507040B (zh) 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099836A (zh) Ble智能节点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7677744U (zh) 一种基于NBIoT网络的数据传输装置
CN106912002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装置、车载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
CN205160561U (zh) 一种无线通信主控制系统
KR20160133838A (ko) PCI Interface을 이용한 VLC 송, 수신기
CN204389926U (zh) 一种可以接收手机闪光灯信号的厨房电器
CN104113820A (zh) Ios系统与蓝牙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