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3326U - 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3326U
CN204013326U CN201420447400.2U CN201420447400U CN204013326U CN 204013326 U CN204013326 U CN 204013326U CN 201420447400 U CN201420447400 U CN 201420447400U CN 204013326 U CN204013326 U CN 204013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resistance
combiner box
cabine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74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荣登
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E XIANGT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E XIANGT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E XIANGT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E XIANGTIA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74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3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3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3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涉及电力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不能实现光伏发电的问题而发明。包括:多组光伏组件、检测装置、光伏汇流箱、直流柜和逆变器;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当前阳光的光通量指数,并根据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向光伏汇流箱发送控制信号;光伏汇流箱,用于接收检测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向直流柜输出直流电;直流柜,用于接收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汇流后,向逆变器输出;逆变器,用于接收直流柜输出的汇流后的直流电,对该汇流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力调整后输出。该方案应用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Description

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紧缺,太阳能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光伏组件、直流柜和逆变器等设备组成,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后,经由直流柜汇流后向逆变器输送,逆变器对汇流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力调整后提供给用户。
然而,由于逆变器的工作电压为DC500V-DC820V,当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输入到逆变器的电压可能低于DC500V,使逆变器停止工作,进而导致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不能实现光伏发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在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实现光伏发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
多组光伏组件、检测装置、光伏汇流箱、直流柜和逆变器;
所述光伏汇流箱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多组光伏组件相连,所述直流柜分别与所述光伏汇流箱和所述逆变器相连,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光伏汇流箱和所述直流柜之间;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当前阳光的光通量指数,并根据所述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向所述光伏汇流箱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光伏汇流箱,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其内部的多个开关,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向 所述直流柜输出直流电;
所述直流柜,用于接收所述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汇流后,向所述逆变器输出;
所述逆变器,用于接收所述直流柜输出的汇流后的直流电,对该汇流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力调整后输出。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电源、电压电流比较器、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分别与所述汇流箱和所述直流柜相连。
可选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该端同时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2的自由端相连,该端同时连接所述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一正输入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固定端接地;所述三极管BG1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中,电阻R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该端同时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负输入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正输入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控制信号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调整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由于控制信号是根据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发送的,使光伏汇流箱的输出能够根据光通量指数进行调整,从而在光通量较低时,提高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电压,进而提高输入到逆变器的电压,使逆变器处于工作状态,实现光伏发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输入到逆变器的电压可能低于DC500V,使逆变器停止工作,导致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不能实现光伏发电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在光通量较低时实现光伏发电,因此能够在清晨或傍晚发电,从而能够延长发电时间,增加光伏发 电的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光伏发电方法中光伏组件和光伏汇流箱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光伏发电方法中光伏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4为图1所示的光伏发电方法中光伏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5为图1所示的光伏发电系统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检测装置中电压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检测装置中电流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多组光伏组件101、检测装置102、光伏汇流箱103、直流柜104和逆变器105。其中,光伏汇流箱的输入端分别与多组光伏组件相连,直流柜分别与光伏汇流箱和逆变器相连,检测装置设置在光伏汇流箱和直流柜之间;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当前阳光的光通量指数,并根据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向光伏汇流箱发送控制信号;光伏汇流箱,用于接收检测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向直流柜输出直流电;直流柜,用于接收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汇流后,向逆变器输出;逆变器,用于接收直流柜输出的汇流后的直流电,对该汇流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力调整后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装置102获取的光通量指数,可以为直流光伏组件电压或直流光伏组件电流。其中,白天时,检测装置可以获取直流光伏组件电压;早晨或傍晚等光照较弱的状态时,检测装置可以获取直流光伏组件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2根据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向光伏汇流箱发送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判断该光通量指数是否大于预设指数;如果 大于,向光伏汇流箱发送关断的控制信号;如果等于,向光伏汇流箱发送维持的控制信号;如果小于,向光伏汇流箱发送高电位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汇流箱103接收检测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如果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关断的控制信号,根据关断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减少多组光伏组件的串联个数,增加多组光伏组件的并联支路个数;如果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维持的控制信号,根据维持的控制信号维持其内部的多个开关的状态;如果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高电位的控制信号,根据高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增加多组光伏组件的串联个数,减少多组光伏组件的并联支路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以光伏组件的组数为8,包括4组8片的光伏组件和4组2片的光伏组件为例,光伏组件与光伏汇流箱的连接图可以如图2所示;当接收到关断的控制信号后,光伏组件的连接图可以如图3所示;当接收到高电位的控制信号后,光伏组件的连接图可以如图4所示。光伏组件和光伏汇流箱的连接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调整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此外,光伏组件的组数变化时,光伏组件与光伏汇流箱的连接图可以如图2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2,包括:电源1021、电压电流比较器1022、电压检测电路1023和电流检测电路1024。其中,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电压电流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电压电流比较器、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电源相连;电压电流比较器分别与汇流箱和直流柜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白天时可以使用电压检测电路,早晨或傍晚等光照较弱的状态时可以使用电流检测电路。具体的,可以首先将采样电压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大于预设阈值时,使用电压检测电路;不大于预设阈值时,使用电流检测电路。其中,可以通过电压电流比较器的正输入端输出控制信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输出控制信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可以通过电压电流比较器将采样电压与预设电压进行比较;当采样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箱发送关断的控制信号;当采样电压等于预设电压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 箱发送维持的控制信号;当采样电压小于预设电压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箱发送高电位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检测电路可以通过电压电流比较器将采样电流与预设电流进行比较;当采样电流大于预设电流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箱发送关断的控制信号;当采样电流等于预设电流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箱发送维持的控制信号;当采样电流小于预设电流时,电压电流比较器向光伏汇流箱发送高电位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光伏汇流箱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关断的控制信号,根据关断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减少多组光伏组件的串联个数,增加多组光伏组件的并联支路个数;如果光伏汇流箱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维持的控制信号,根据维持的控制信号维持其内部的多个开关的状态;如果光伏汇流箱接收到检测装置发送的高电位的控制信号,根据高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内部的多个开关,增加多组光伏组件的串联个数,减少多组光伏组件的并联支路个数。
具体的,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如图6所示,电压检测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该端同时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2的自由端相连,该端同时连接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一正输入端,滑动变阻器R2的固定端接地;三极管BG1的基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此时,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一负输入端输入采样电压。
具体的,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如图7所示,电流检测电路中,电阻R4的一端连接至电源,该端同时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负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正输入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此时,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负输入端输入采样电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控制信号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调整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由于控制信号是根据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发送的,使光伏汇流箱的输出能够根据光通量指数进行调整,从而在光通量较低时,提高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电压,进而提高输入到逆变器的电压, 使逆变器处于工作状态,实现光伏发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输入到逆变器的电压可能低于DC500V,使逆变器停止工作,导致阳光的光通量较低时不能实现光伏发电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在光通量较低时实现光伏发电,因此能够在清晨或傍晚发电,从而能够延长发电时间,增加光伏发电的发电量。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光伏组件、检测装置、光伏汇流箱、直流柜和逆变器;
所述光伏汇流箱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多组光伏组件相连,所述直流柜分别与所述光伏汇流箱和所述逆变器相连,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光伏汇流箱和所述直流柜之间;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当前阳光的光通量指数,并根据所述光通量指数与预设指数的关系,向所述光伏汇流箱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光伏汇流箱,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其内部的多个开关,调整多组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向所述直流柜输出直流电;
所述直流柜,用于接收所述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端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汇流后,向所述逆变器输出;
所述逆变器,用于接收所述直流柜输出的汇流后的直流电,对该汇流后的直流电进行电力调整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电源、电压电流比较器、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分别与所述汇流箱和所述直流柜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中,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该端同时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和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2的自由端相连,该端同时连接所述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和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一正输入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固定端接地;所述三极管BG1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中,电阻R4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该端同时连接电阻R6和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负输入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热 敏电阻Rt的一端,该端同时连接所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第二正输入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CN201420447400.2U 2014-08-08 2014-08-08 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204013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7400.2U CN204013326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7400.2U CN204013326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3326U true CN204013326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7400.2U Active CN204013326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33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949A (zh) * 2014-08-08 2014-11-12 三河市祥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方法和系统
WO2018068164A1 (zh) * 2016-10-14 2018-04-19 徐春艳 光伏发电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949A (zh) * 2014-08-08 2014-11-12 三河市祥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方法和系统
WO2018068164A1 (zh) * 2016-10-14 2018-04-19 徐春艳 光伏发电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3949A (zh) 光伏发电方法和系统
CN205051931U (zh) Led的驱动电源
CN203660959U (zh) 多能源互补的供电系统
CN101902173A (zh) 太阳能充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及其取电模块
CN204013326U (zh) 光伏发电系统
CN103840765A (zh) 一种光伏汇流装置
CN104753154A (zh) 储能系统电池初始充电装置及方法
CN203522297U (zh) 储能系统电池初始充电装置
CN204145056U (zh) 一种家用发电系统
CN204794182U (zh) 一种手机锂电池充电均衡控制电路
CN204258387U (zh)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02721478U (zh) 基于太阳能电板的充电装置
CN202889194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CN218783597U (zh) 光伏电压转化装置
CN203761136U (zh) 一种交直流电源的远程监控装置
CN102790420B (zh) 基于太阳能电板的充电装置
CN202940614U (zh) 高效节能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维护装置
CN207490588U (zh) 基于arm太阳能供电系统
CN204559509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检测系统
CN102983725B (zh) 输入电源无差别转换电路
CN106684941B (zh) 光伏充电系统及光电池电压的测量方法
CN204794199U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204597612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电路
CN102983719B (zh) 多波形输入自适应电源转换器
CN203056895U (zh) Led光源用低功耗boost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Dengrong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

Inventor before: Zhou Rongdeng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