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1714U - 双极化振子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1714U
CN204011714U CN201420481094.4U CN201420481094U CN204011714U CN 204011714 U CN204011714 U CN 204011714U CN 201420481094 U CN201420481094 U CN 201420481094U CN 204011714 U CN204011714 U CN 204011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line
feed
radiating surface
dual polarization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10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豫宁
刘波
陈�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810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1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1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1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极化振子,包括振子辐射面,第一印刷电路板和金属支撑件,振子辐射面固定在金属支撑件的一端,相邻的振子辐射面之间具有缝隙用作馈电,形成偶极子;第一印刷电路板固定在振子辐射面上,且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形成有馈电网络,馈电网络包括通过馈电桥交叉跳过的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馈电网络通过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向馈电缝隙馈电,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均具有一个馈线连接点连接到馈电缆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缝隙馈电的方式,使天线在更低频段的尺寸更小,高度更低;且大大拓展了天线的频带宽度,提高了天线的驻波比、隔离度、前后比、交叉极化等关键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双极化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频带更宽、在更低频率段尺寸较小、高度更低的双极化振子。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系统是无线通信网络最重要的组成子系统。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为适应移动数据及移动多媒体的运作需要,对基站天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基站天线的频带越来越宽,并且要求多频段天线安装在一个天线罩内;另外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也在逐步完善,不仅包括驻波,隔离和交调,更是包含前后比,交叉极化,端口方向图一致性等。
基站天线一般是由相同结构的天线振子组合成阵列形式。因此,作为天线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性能优越的超宽频的天线振子才能在性能上满足通讯行业对基站天线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振子频带范围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并且尺寸范围和高度也不能满足在有限空间内的性能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频带更宽,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的双极化振子,以满足基站天线越来越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极化振子,该振子的频带更宽,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以实现提高基站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极化振子,用作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复数振子辐射面,第一印刷电路板和金属支撑件,所述振子辐射面均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具有馈电缝隙;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形成有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通过馈电桥交叉跳过,所述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向所述馈电缝隙馈电。
更进一步讲,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均形成有一馈线连接点,所述天线中的馈电缆通过所述金属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的馈线连接点连接。
更进一步讲,所述双极化振子还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方的金属引向片。
更进一步讲,所述双极化振子固定在反射板上,所述反射板连接到所述金属支撑件上相对于所述振子辐射面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振子辐射面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四个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对应形成四个所述馈电缝隙。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馈电缝隙相互垂直。
优选地,每片所述振子辐射面上设置有中空部。
优选地,所述馈电桥设置在所述第二馈电线路上,所述第二馈电线路通过所述馈电桥跨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
优选地,所述振子辐射面与所述金属支撑件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撑件也可以是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既起了支撑作用,又可以代替馈电缆连接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网络。
更进一步讲,所述振子辐射面由所述馈电缝隙馈电完成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天线振子馈电由馈电网络向缝隙馈电来实现,即采用缝隙馈电的方式,使得其在更低频段尺寸更小,高度更低;且本实用新型天线振子拓展了天线的频带宽度,提高了天线的驻波比、隔离度、前后比、交叉极化等关键性能指标。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一金属引向片,它一方面能够使得振子在高度低于传统振子高度的情况下得以良好的匹配,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天线的交叉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振子辐射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替换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替换实施例双极化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振子辐射面,2、第一印刷电路板,21、第一馈电线路,22、第二馈电线路,23、馈电桥,24、馈线连接点,3、金属支撑件,4、馈电缝隙,5、金属引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双极化振子,用作天线辐射单元,其包括复数振子辐射面1,第一印刷电路板2和金属支撑件3,振子辐射面1固定到金属支撑件3的一端,第一印刷电路板2固定在振子辐射面1上。
本实用新型振子辐射面1与金属支撑件3可为一体铸造结构,这样既可减少振子的零部件数量,又能简化其加工及装配流程。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如螺钉连接。
如图3所示,振子辐射面1均匀分布,相邻的振子辐射面1之间具有馈电缝隙4,振子辐射面1通过馈电缝隙4馈电完成辐射。振子辐射面1可根据需要在表面挖出一些中空部(图未示),以便其覆盖较小的面积,即本实用新型的振子辐射面1并非局限于传统的方形或矩形,它可切割成月牙形或做出其他任何方式的变形和改进,以减小面积。
具体实施时,振子辐射面1的数量设置为四片,四片振子辐射面1之间则对应形成四个馈电缝隙4,每个馈电缝隙4两边的振子辐射面1组成一个振子,四片振子辐射面1则组成两对振子,每对振子组成一个极化方向,即实现振子的双极化。
相邻的两个馈电缝隙4相互垂直,即相对的两个馈电缝隙4平行设置或位于同一直线上,当然,相邻的两个馈电缝隙4之间也可形成其他角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印刷电路板2上形成有馈电网络,用于向馈电缝隙4馈电。馈电网络包括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2上的第一馈电线路21和第二馈电线路22,二馈电线路22上设置有馈电桥23,第二馈电线路22通过馈电桥23跨过第一馈电线路21,实现两者的交叉不连接。第一馈电线路21和第二馈电线路22上均设置一馈线连接点24,作为两个馈电线路21,22与金属支撑件3内的馈电缆(图未示)相连接的固定点。
第一馈电线路21和第二馈电线路22均具有位于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馈电线路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对应由振子辐射面1形成的相对的两个馈电缝隙4,第二馈电线路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则分别对应由振子辐射面1形成的另一相对的两个馈电缝隙4,即实现每个馈电缝隙4对应有一个馈电线路向馈电缝隙馈电。
具体实施时,第一印刷电路板2可粘贴或通过紧固件固定到振子辐射面1上。
结合图2和图4所示,金属支撑件3一端固定到振子辐射面1上,另一端则固定反射板(图未示),即振子辐射面1通过金属支撑件3与反射板固定连接。反射板可通过螺钉与金属支撑件3固定连接。
金属支撑件3内一般设置有馈电片(图未示),馈电缆连接到馈电片上,馈电片再通过金属支撑件3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2上的馈线连接点24。具体实施时,馈电缆设置数量为两个,以与馈电网络上的两个馈线连接点24相对应,两个馈电缆的一端分别固定到馈电网络上的两个馈线连接点24上,另一端则与天线移相设备(图未示)连接。馈电缆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到馈线连接点24上。
具体实施时,金属支撑件3也可为印刷电路板,为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相区分,则定义为第二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网络,这样第二印刷电路板既起了支撑作用,又利于馈电布线。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可替换的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印刷电路板2上设置一金属引向片5,金属引向片5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印刷电路板2和振子辐射面1固定相连,紧固件可采用塑料螺钉。其中金属引向片5的形状可设置为任意几何形状。金属引向片5的设置,一方面它能够使得振子在高度低于传统振子高度的情况下得以良好的匹配,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天线的交叉极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极化振子,用作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振子辐射面,第一印刷电路板和金属支撑件,所述振子辐射面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具有馈电缝隙;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且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形成有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通过馈电桥交叉跳过,所述馈电网络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向所述馈电缝隙馈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均形成有一馈线连接点,所述天线中的馈电缆通过所述金属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馈电线路和第二馈电线路上的馈线连接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振子还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振子辐射面上方的金属引向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辐射面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撑件的一端,四个所述振子辐射面之间对应形成四个所述馈电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馈电缝隙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振子辐射面上设置有中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桥设置在所述第二馈电线路上,所述第二馈电线路通过所述馈电桥跨过所述第一馈电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辐射面与所述金属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或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所述金属支撑件为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馈电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辐射面由所述馈电缝隙馈电完成辐射。
CN201420481094.4U 2014-08-25 2014-08-25 双极化振子 Active CN204011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1094.4U CN204011714U (zh) 2014-08-25 2014-08-25 双极化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81094.4U CN204011714U (zh) 2014-08-25 2014-08-25 双极化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1714U true CN20401171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1094.4U Active CN204011714U (zh) 2014-08-25 2014-08-25 双极化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171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7972A (zh) * 2014-08-25 2014-11-19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双极化振子
CN108063318A (zh) * 2017-05-12 2018-05-22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单元、多阵列天线及其传输方法及接收方法
WO2018205278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CN115207613A (zh) * 2022-07-13 2022-10-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WO2023208327A1 (en) * 2022-04-26 2023-1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pact dual polarity radiator for a dense array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7972A (zh) * 2014-08-25 2014-11-19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双极化振子
WO2016029680A1 (zh) * 2014-08-25 2016-03-03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双极化振子
CN108063318A (zh) * 2017-05-12 2018-05-22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单元、多阵列天线及其传输方法及接收方法
WO2018205277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WO2018205278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CN108063318B (zh) * 2017-05-12 2021-01-26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单元、多阵列天线及其传输方法及接收方法
US11128036B2 (en) 2017-05-12 2021-09-21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US11165158B2 (en) 2017-05-12 2021-11-02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WO2023208327A1 (en) * 2022-04-26 2023-1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pact dual polarity radiator for a dense array
CN115207613A (zh) * 2022-07-13 2022-10-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7972A (zh) 双极化振子
CN204011714U (zh) 双极化振子
CN105305067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244599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和移动终端
CN205194847U (zh) 一种非对称性双极化超宽频振子单元及天线
CN102544774B (zh) 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
CN103618128B (zh) 天线及阵列天线
CN103441330A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02117966B (zh) 一种印制天线
CN205122754U (zh) 小型化四单元双频mimo天线
CN202196856U (zh) 一种双极化馈源
CN102800950A (zh) 印刷宽带终端天线
CN205790402U (zh) 一种双频双极化窄波束阵列天线
CN103928753A (zh)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CN203589201U (zh) 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204375976U (zh) 一种低剖面梳状网络阵列基站天线
CN204966680U (zh) 一种双频天线组阵结构
CN10530506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217751U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CN107834190A (zh) 一种小型双陷波超宽带天线
CN101047277A (zh) 平面共线式双极化板状天线
CN107086365A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CN202282463U (zh) 反射板、天线、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5140629A (zh) 一种双频天线组阵结构
CN106876973B (zh) 一种双宽频双极化壁挂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unshan Dianshan Lake Tow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Shen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unshan Dianshan Lake Tow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Shen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 KUNSHA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00 No.6 Shen'an Road, Dianshanh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45 No. 6 Shen'an Road, Dianshan Lake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