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10808U -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10808U
CN204010808U CN201420502059.6U CN201420502059U CN204010808U CN 204010808 U CN204010808 U CN 204010808U CN 201420502059 U CN201420502059 U CN 201420502059U CN 204010808 U CN204010808 U CN 204010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ated
outside
electric wi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020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峰
杨祖民
王达伟
孙建宇
朱惠
程娴
谢红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020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10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10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10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粘结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更柔软、更易弯曲、耐热及绝缘效果更好、屏蔽及散热性能更好、更易制作、成本更低、连接更方便及可靠、产品更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用的连接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及环保的需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此,在车辆行业,新能源车辆技术飞速发展,目前较典型的为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图1中示例了一种常用的混合动力车的能源供应示意框图,其中,标号1为二芯连接线,主要用于直流发电机、蓄电池组、变频器之间的电力传输;标号2为三芯连接线,主要用于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电力传输。现有技术中,对于该类连接线已有研究。
授权公告号为CN201689720U、名称为电动汽车充电用屏蔽综合软电缆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电缆具有电力缆芯、包带层及外护套,包带层之间与外护套之间设有总屏蔽层,这种线缆空间占用大,且不利于线缆的散热。
授权公告号为CN202816452U、名称为轻便型抗干扰车载信号扁型电缆的中国专利,采用将屏蔽层包覆在多个导体外、在屏蔽层外包覆护套的方式来实现屏蔽,实际上导体在连接处需要分离,因此,无法实现连接处的屏蔽。授权公告号为CM202749101U、名称为电动汽车用综合电缆的中国专利,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新能源汽车中,当汽车采用电力起动或制动时,瞬间的电流冲击达正常时的3-8倍,因此,瞬间的电流会对于汽车内的电器及车外的电器产生电子污染,重者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为此,需要对于连接线进行有效屏蔽,以隔绝或减少连接线对外部的影响。另一方面,瞬间的大电流会使连接线瞬时大量发热,需要将热量及时排除。
申请人在2013年05月08日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公告号为:CN203276948U的专利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它还存在着没有控制线、没有慢速充电线以及接地线的缺陷,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公告号为:CN202230766U、名称为:一种新能源充电桩专用配套电缆;公告号为:CN202120644U、名称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缆的专利也没有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2067578U、名称为:一种新能源小型汽车快速充电用电缆,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第一隔离层位于整个缆芯外,对于缆芯具有屏蔽作用,但对于电源线的屏蔽作用非常弱,在充电时会辐射强信号干扰通信及控制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实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实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三角形放置,且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两两相外切的, 在任一横截面上,依次连接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呈现一正三角形形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左表面、右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接地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形成的中央间隙中;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实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下表面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粘结层的上表面由三个单一平面构成,两根慢速充电电线的上表面的连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上表面的连线的上方。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绝缘层为阻燃交联聚烯烃或阻燃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屏蔽层为编织铜丝或铝丝或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当是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时,是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绝缘层外的,且螺旋包覆的方式是周向对外是完全电屏蔽的,即相邻的铝带或铝塑带之间是有搭接的;所述输电屏蔽层的厚度为0.08—0.2mm;优选为0.08mm、0.13mm、0.18mm。
上述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或阻燃交联聚烯烃。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导体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采用束丝机一次绞合而成;或者是先将5-12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单导体,再将多根单导体绞合形成的,因此,连接线非常柔软,具有相当小的弯曲半径。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四氟乙烯等材料作为绝缘层,具有很高的长期耐高温性能,故绝缘层外径更不易开裂、绝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屏蔽层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制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编织机,生产速度更快,且对外全部电屏蔽,故内部的强电流对外也基本不影响,故辐射小。
本实用新型中粘结层生产方便、且易于与护套层分离;另外,由于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有部分在外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所用的粘结层材料相对少,故成本较低;另外,护套层有部分在外部使得单芯连接电线更易散热;撕裂口的存在,使得开剥、施工、接续更快捷、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的存在,使得新能源车中的充电更方便、控制线的连接更方便、接地更可靠、车辆更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慢速充电电线中并没有屏蔽层,原因是慢速充电时电流相当低,对外的辐射非常有限,这样节省了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更柔软、更易弯曲、耐热及绝缘效果更好、屏蔽及散热性能更好、更易制作、成本更低、连接更方便及可靠、产品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控制线部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3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和图2,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1、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5;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11、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12、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13、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14;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2、一根接地线3、一根控制线4,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21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22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31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32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40、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43、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44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41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42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实施实例2
请见图3,并结合图2,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1、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5;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11、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12、包覆在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13、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14;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三角形放置,且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两两相外切的, 在任一横截面上,依次连接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呈现一正三角形形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2、一根接地线3、一根控制线4,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左表面、右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21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22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31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32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40、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43、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44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41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42构成;接地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形成的中央间隙中;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实施实例3
请见图4,并结合图2和图3,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1、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5;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11、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12、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13、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14;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2、一根接地线3、一根控制线4,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下表面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21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22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31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32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40、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43、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44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41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42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粘结层的上表面由三个单一平面构成,两根慢速充电电线的上表面的连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上表面的连线的上方。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为单根裸铜丝或单根镀锡铜丝或单根镀锌铜丝或单根铝丝或单根合金丝。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控制线护套、粘结层的材料都可为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或阻燃交联聚烯烃。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绝缘层、充电绝缘层、接地绝缘层、控制绝缘层都可为阻燃交联聚烯烃或阻燃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优选地,粘结层的材料和护套层、接地绝缘层、充电绝缘层、控制线护套的材料为不相同的,这样更有利于剥离。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屏蔽层为编织铜丝或铝丝或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当是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时,是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绝缘层外的,且螺旋包覆的方式是周向对外是完全电屏蔽的,即相邻的铝带或铝塑带之间是有搭接的;所述输电屏蔽层的厚度为0.08—0.2mm;优选为0.08mm、0.13mm、0.18mm。
当然,本实施实例2中,慢速充电电线、控制线也都可以凸出于粘结层的一表面,即粘结层的表面并不是象实施实例2一样,为三个单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输电/充电导体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采用束丝机一次绞合而成;或者是先将5-12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单导体,再将多根单导体绞合形成的,因此,连接线非常柔软,具有相当小的弯曲半径。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四氟乙烯等材料作为绝缘层,具有很高的长期耐高温性能,故绝缘层外径更不易开裂、绝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屏蔽层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制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编织机,生产速度更快,且对外全部电屏蔽,故内部的强电流对外也基本不影响,故辐射小。
本实用新型中粘结层生产方便、且易于与护套层分离;另外,由于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有部分在外部,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所用的粘结层材料相对少,故成本较低;另外,护套层有部分在外部使得单芯连接电线更易散热;撕裂口的存在,使得开剥、施工、接续更快捷、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的存在,使得新能源车中的充电更方便、控制线的连接更方便、接地更可靠、车辆更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慢速充电电线中并没有屏蔽层,原因是慢速充电时电流相当低,对外的辐射非常有限,这样节省了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更柔软、更易弯曲、耐热及绝缘效果更好、屏蔽及散热性能更好、更易制作、成本更低、连接更方便及可靠、产品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2.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三角形放置,且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两两相外切的, 在任一横截面上,依次连接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呈现一正三角形形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左表面、右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接地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形成的中央间隙中;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
3.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它包含有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将三根单芯连接电线连接起来的粘结层;单芯连接电线包含位于中央的输电导体、以挤塑方式包覆在输电导体之外的输电绝缘层、包覆在输电绝缘层之外的输电屏蔽层、挤塑包覆在输电屏蔽层之外的护套层;三根单芯连接电线呈一字形放置,且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护套层是相外切, 在任一横截面上,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输电导体的中心的连线在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单芯连接电线的四个外间隙中设置有二根慢速充电电线、一根接地线、一根控制线,慢速充电电线、接地线、控制线位于粘结层之内;粘结层的下表面是单一平面;慢速充电电线由充电导体及挤塑包覆在充电导体外的充电绝缘层构成;接地线由接地导体及挤塑包覆在接地导体外的接地绝缘层构成;控制线由四根控制单线、包覆在控制单线外的控制屏蔽层、挤塑包覆在控制屏蔽层外的控制线护套构成,控制单线由控制导体及包覆在控制导体外的控制绝缘层构成;三根单芯连接电线的外径是相等的;粘结层的上表面由三个单一平面构成,两根慢速充电电线的上表面的连线位于三根单芯连接电线上表面的连线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是先将2~20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进行绞合形成输电导体单体,再将多根输电导体单体绞合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导体是由多根细铜丝或细铝丝或合金丝一次绞合而成的;或者为单根裸铜丝或单根镀锡铜丝或单根镀锌铜丝或单根铝丝或单根合金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控制线护套、粘结层的材料都可为阻燃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或阻燃交联聚烯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绝缘层、充电绝缘层、接地绝缘层、控制绝缘层都可为阻燃交联聚烯烃或阻燃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低烟无卤聚烯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粘结层的材料和护套层、接地绝缘层、充电绝缘层、控制线护套的材料为不相同的;所述输电屏蔽层为编织铜丝或铝丝或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当是铝带或铝塑带或铜带时,是采用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绝缘层外的,且螺旋包覆的方式是周向对外是完全电屏蔽的,即相邻的铝带或铝塑带之间是有搭接的;所述输电屏蔽层的厚度为0.08—0.2mm。
CN201420502059.6U 2014-09-03 2014-09-03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Active CN204010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2059.6U CN204010808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02059.6U CN204010808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10808U true CN204010808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5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02059.6U Active CN204010808U (zh) 2014-09-03 2014-09-03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10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9202A (zh) * 2014-09-03 2016-05-25 吴俊�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9202A (zh) * 2014-09-03 2016-05-25 吴俊�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546A (zh) 抗蠕变铝合金导体联锁式铠装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CN205943495U (zh) 一种pv1‑f光伏电缆
CN103208334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46378U (zh) 一种耐火环保电力电缆
CN104167253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CN202905263U (zh) 一种抗挤压型同心导体电力电缆
CN204010808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CN204480707U (zh) 一种铜塑镍带铠装乙丙烯护套电机引接电缆
CN209216606U (zh) 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
CN203839071U (zh) 一种耐高压高绝缘复合扁电缆
CN2045580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
CN104376911A (zh) 耐气候高导电复合结构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26848U (zh) 一种环保节能同心绞两芯复合电缆
CN203276948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线
CN204792148U (zh) 一种高速传输数据线
CN203134442U (zh) 一种抗老化轨道交通用低压电力电缆
CN202487276U (zh) 一种超高压铝塑复合带纵包铜丝屏蔽型电力电缆
CN205722959U (zh) ±320kV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柔性直流电力电缆
CN204143900U (zh) 一种新型紧压导体电线
CN219936732U (zh) 一种高速充电桩用大功率电缆
CN203746513U (zh) 一种带钢丝绳抗拉双护套电缆
CN203746492U (zh) 一种电力控制绝缘屏蔽双护套电缆
CN110070962A (zh) 一种经久耐用的电线
CN201514786U (zh) 一种仪表连接复合电缆
CN203192475U (zh) 电动汽车用高压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42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Changshou City Shajiabang town southeast of Changshu Development Zone, No. 8 Chang kunl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ongli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15542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Changshou City Shajiabang town southeast of Changshu Development Zone, No. 8 Chang kunlu

Patentee before: Zhongli Science &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