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9802U -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9802U
CN204009802U CN201420288641.7U CN201420288641U CN204009802U CN 204009802 U CN204009802 U CN 204009802U CN 201420288641 U CN201420288641 U CN 201420288641U CN 204009802 U CN204009802 U CN 204009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drive
drive electrode
contro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86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明
董学
王海生
丁小梁
杨盛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86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9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9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98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交叉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用于在显示阶段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及在触控阶段加载触控信号;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内的相邻所述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的间隙处。

Description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已广泛用于电视机、手机、便携终端及其它显示装置中,其中将触控电极内嵌于显示屏内部的嵌入式(In-cell)方案,既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受到各大厂商的重视。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和与阵列基板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0,其中彩膜基板20上设置有多个触控感应电极21,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由交叉绝缘设置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12和多个公共电极13组成的公共电极层11。从图1中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每个触控驱动电极12由通过沿第一方向X(即阵列基板上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触控驱动信号线14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构成,各公共电极13为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即阵列基板上栅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且位于相邻两个触控驱动电极TX之间,多个触控感应电极21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黑矩阵(未示出)的位置相对应,以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在显示阶段,向公共电极13和触控驱动电极12同时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则向公共电极13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同时向触控驱动电极12加载触控扫描信号。
然而,这样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较小,触控灵敏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灵敏度低、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交叉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用于在显示阶段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及在触控阶段加载触控信号;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内的相邻所述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的间隙处。
优选地,所述间隙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沿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尺寸相同。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长度或宽度为4mm至6mm。
优选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μm至8μm,所述间距与所述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并排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对齐,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尺寸相同。
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长度或宽度为4mm至6mm。
优选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μm至8μm,所述间距与所述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同一行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根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同层制作。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方向与阵列基板上的栅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电极保护层与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层同层制作,且与像素不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增大了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从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触控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沿图3中的线B-B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沿图3中的线B-B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10包括公共电极层11,公共电极层1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交叉绝缘设置,且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触控子电极。该第二触控子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21,触控感应电极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内的相邻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的间隙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与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现有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公共电极也作为了触控驱动电极,在显示阶段时,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加载公共电极信号以实现显示功能,在触控阶段时,则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加载触控信号以实现触控功能。由于这种设置增大了触控驱动电极的面积,并使得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提高了边缘互电容,提升了触控灵敏度。图4仅出于示例的目的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触控感应电极不一定设置在彩膜基板上,也可以将其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只要不与触控驱动电极接触即可。
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触控感应电极21设置为与彩膜基板的黑矩阵(未示出)的位置相对应,由于触控感应电极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投影位于相邻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的间隙处,也就是说该间隙的位置与黑矩阵(未示出)的位置相对应。
从图3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面板的触控驱动电极的图案,如图3所示,触控感应电极2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与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方向Y与阵列基板上的栅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各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第一方向X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线14电连接在一起,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并排设置,每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的形状、尺寸相同;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同样并排设置,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对齐,并且每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的形状、尺寸相同。
具体而言,各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的长度或宽度为4mm至6mm,各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的形状、尺寸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相同,其长度或宽度也为4mm至6mm。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沿第二方向Y,相邻两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相邻两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之间的间距为4μm至8μm,并且该间距与彩膜基板20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从而避免影响显示效果。各个触控感应电极2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延伸,从而将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分为多个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内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之间的间距对应于触控感应电极21的线宽。
优选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上还设置有电极保护层(未示出),该电极保护层可以与像素电极层同层制作,且与像素不连接。由于像素电极层通常采用ITO、IGZO等材料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上设置电极保护层可以防止触控驱动电极被氧化,使得工艺稳定性更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电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在形成像素电极层的同时,在其他电极层或焊盘上也形成像素电极层作为保护层,例如在边缘区域的焊盘上形成像素电极层作为保护层,从而可以在防止电极或焊盘氧化的同时,降低电极或焊盘的电阻。
在图3中,同一行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根第一方向X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线14电相连。优选地触控驱动信号线14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同层制备,且触控驱动信号线14连接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且触控驱动信号线14与触控感应电极21绝缘设置,即在与触控感应电极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过孔,通过所述过孔,触控感应电极21下层对应的金属层与触控驱动信号线连接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艺步骤,还有利于使触控面板的边框更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触控驱动信号线不限于一根,也可以是同一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多根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通过采用如上设置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阶段,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同时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则向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2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b同时加载触控扫描信号。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感应电极下方永久是公共电极信号,这样形成的有效互容是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边缘形成的电场部分;然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原来的公共电极部分也作为触控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边缘电场大大增加,提高了触控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改进触控驱动电极和公共电极的图案,增大了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从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触控体验。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交叉绝缘设置,且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用于在显示阶段加载公共电极信号,及在触控阶段加载触控信号;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内的相邻所述第二触控驱动子电极的间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长度或宽度为4mm至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μm至8μm,所述间距与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并排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触 控驱动电极对齐,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尺寸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长度或宽度为4mm至6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μm至8μm,所述间距与彩膜基板的黑矩阵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同一行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根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同层制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方向与阵列基板上的栅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极保护层与所述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层同层制作,且与像素不连接。
14.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201420288641.7U 2014-05-30 2014-05-30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9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8641.7U CN204009802U (zh) 2014-05-30 2014-05-30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8641.7U CN204009802U (zh) 2014-05-30 2014-05-30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9802U true CN20400980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864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9802U (zh) 2014-05-30 2014-05-30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98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17A (zh) * 2014-05-30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操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17A (zh) * 2014-05-30 2014-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操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15180283A1 (zh) * 2014-05-30 2015-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156923B2 (en) 2014-05-30 2018-12-18 Boe Technology Group., Ltd.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5617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操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484085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216564B (zh) 一种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995616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4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588042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17075A (zh)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2212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4516561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4536634A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480829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08885A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43616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41916A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5786256A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30238A (zh) 带触感反馈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5427804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4945980U (zh) 一种光触控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3193151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201867776U (zh)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7688414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820308A (zh) 一种彩膜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02854765U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009802U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318344U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