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8034U - 检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08034U
CN204008034U CN201420415880.4U CN201420415880U CN204008034U CN 204008034 U CN204008034 U CN 204008034U CN 201420415880 U CN201420415880 U CN 201420415880U CN 204008034 U CN204008034 U CN 204008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workpiece
detection apparatus
leakage detection
shovel lo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58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八幡俊亮
栗木桂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4158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08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08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08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漏装置(4),在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放入有型芯(3)的状态下检查该工件的气密性,该检漏装置包括型芯取放部(5)和工件密封部(6),该型芯取放部将型芯从工件的内部空间中取出或者放入到工件的内部空间中,该工件密封部构成为与型芯相分离,且对内部空间中放入有型芯的工件进行密封。

Description

检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齿轮箱等零件气密性的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对齿轮箱等要求气密性的零件需要进行检查其气密性的检漏试验。通常的检漏试验是将加压后的空气通入到处于密封状态的工件的内部空间中,根据其压力变化来测定泄漏量。已知在这样的检漏试验中,工件内部空间的容积越小则越能够在短时间内精确地测定。
因此,在检漏试验中,为了减小工件内部空间的容积,将与工件内部空间的形状相配合的型芯在试验时放入到工件的内部空间中。例如日本特开2012-137445号公报中所披露的检漏装置,在对工件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夹具板上设置有从工件的开口部插入到工件的内部空间中的型芯。
然而,在上述检漏装置中,由于在对工件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夹具板上设置了从工件的开口部插入到工件的内部空间中的型芯,故在用夹具板对工件的开口部进行密封以及除去密封时,需要使夹具板移动相当于型芯大小的行程。其结果密封设备也需要与夹具板的行程相配合地增大相当于型芯大小的尺寸而使密封设备大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密封设备大型化的检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检漏装置在工件的内部空间中放入有型芯的状态下检查该工件的气密性,所述检漏装置包括型芯取放部和工件密封部,所述型芯取放部将所述型芯从所述工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取出或者放入到所述工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工件密封部构成为与所述型芯相分离,且对所述内部空间中放入有所述型芯的所述工件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漏装置,因为工件密封部与型芯相分离,所以能够预先将型芯放入到工件的内部空间中,之后再用与型芯相分离的工件密封部对工件进行密封。从而,工件密封部不需要因取放型芯而移动相当于型芯大小的行程。因此,能够抑制密封设备的大型化。另外,由于工件密封部移动的行程缩短故检漏试验的周期也变短。进而也提高了密封设备的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装载机在下端位置夹持工件的图。
图3A是表示在上端位置移动型芯取放部的图。
图3B是表示装载机在下端位置将工件放置到拉入位置的图。
图4A是表示装载机松开工件以及型芯的图。
图4B是表示将工件拉入到密封夹具正下方的检查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密封夹具密封工件开口部的图。
图6是表示装载机夹持从检查位置拉回到拉入位置的工件的图。
图7A是表示在上端位置移动型芯取放部的图。
图7B是表示装载机在下端位置将工件放置到初始位置的图。
图8是表示装载机松开工件并夹持型芯的图。
图9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检查对象的工件以及放入到工件内部空间中的型芯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将工件放置到下型芯固定板上的图。
图12A是表示将上型芯放入到工件的上部空间中的图。
图12B是表示将工件拉入到密封夹具正下方的检查位置的图。
图13是表示密封夹具密封工件开口部的图。
图中1、工件1a、开口部1b、内表面2、基座3、型芯4、检漏装置5、型芯取放部6、工件密封部7、装载机8、装载机驱动气缸S、内部空间9a、型芯夹持器9b、工件夹持器10、密封夹具11、密封夹具驱动气缸30、下型芯固定板100、工件100a、上方开口部100b、下方开口部200、基座300a、上型芯300b、下型芯400、检漏装置500、型芯取放部600、工件密封部1000、密封夹具1100、密封夹具驱动气缸S100、内部空间S101、上部空间S102、下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1实施方式为中心进行说明,而对第2实施方式只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检查对象的工件1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工件1为例如齿轮箱等要求气密性的零件,并形成有内部空间S。工件1的内部空间S在形成于上方的开口部1a处向外部开放。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1以开口部1a朝向上方的状态放置在基座2上。
其次,对放入到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的型芯3进行说明。另外,此处所说的“型芯”是指检漏试验时为减少充填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量而放入到该内部空间S中的型芯,与为了在压铸产品中形成空隙部而在铸造时插入模具中使用的通常意义上的型芯不同。如图9所示,型芯3的表面形状与工件1的内部空间S的形状相配合,将型芯3放入内部空间S后其外表面与内部空间S的内表面1b隔开一定的间隔。通过将型芯3从开口部1a放入到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能够在检查时使充填到内部空间S的空气量减少相当于型芯3的体积大小的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检漏装置4包括型芯取放部5和工件密封部6。型芯取放部5将型芯3通过开口部1a从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取出或者放入到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工件密封部6与型芯3相分离,且对内部空间S中放入有型芯3的工件1的开口部1a进行密封。
型芯取放部5包括装载机7和装载机驱动气缸8。装载机7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型芯3的型芯夹持器9a和用于夹持工件1的工件夹持器9b。装载机驱动气缸8例如通过气压缸或者液压缸能够进行伸缩,通过该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伸缩,装载机能够在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之间移动。图1表示装载机7通过型芯夹持器9a夹持型芯3并处于上端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装载机7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下降到下端位置并通过型芯夹持器9a松开型芯3就能够将型芯3放入到工件1的内部空间中。此时,若装载机7通过型芯夹持器9a再次夹持型芯3并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上升到上端位置就能够将型芯3从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取出。
工件密封部6包括与型芯3相分离的密封夹具10和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密封夹具10例如通过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或者通过在与开口部1a之间安装O型环等密封部件来对开口部1a进行密封。即,通过密封夹具10密封开口部1a,使通过型芯取放部5放入了型芯3的工件1的内部空间S成密封状态。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例如通过气压缸或者液压缸能够进行伸缩,通过该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的伸缩,密封夹具能够在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之间移动。即,通过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的伸缩,密封夹具10对开口部1a进行密封以及除去密封。
这样,在检漏试验时向成密封状态的工件1的内部空间S中通入加压空气(压缩空气)。加压空气从与工件1的内部空间S连通的导管(未图示)通入。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用于引导加压空气的导管上连接有用于供应加压空气的装置(空气源)。从该空气源通过导管向密封状态的工件1的内部空间S内通入加压空气,根据其压力变化等来测定泄漏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检漏方法,结合图1~图8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初始时,型芯取放部5的装载机7通过型芯夹持器9a夹持型芯3并停止在上端位置。此时,将作为检查对象的工件1放置在型芯3的正下方的基座2上。
其次,如图2所示,装载机7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下降到下端位置后通过工件夹持器9b夹持工件1。此时,型芯3从工件1的开口部1a插入到内部空间S中。
其次,如图3A及图3B所示,装载机7在夹持工件1的状态下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上升到上端位置。型芯取放部5从该位置(以下称为初始位置)移动到工件密封部6一侧的停止位置后,装载机7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下降到下端位置。此时,工件1被放置到拉入位置。
其次,如图4A及图4B所示,装载机7通过型芯夹持器9a及工件夹持器9b松开型芯3及工件1,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上升到上端位置。接着,将工件1从拉入位置拉入到密封夹具10的正下方的检查位置。
其次,如图5所示,密封夹具10在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的驱动下从上端位置下降到下端位置,对工件1的开口部1a进行密封。从空气源通过导管向密封状态的工件1的内部空间S内通入加压空气,根据其压力变化等来测定泄漏量。
其次,如图6所示,检漏试验结束后密封夹具10在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的驱动下上升到上端位置。将检查完的工件1从检查位置拉回到拉入位置。装载机7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下降到下端位置并通过工件夹持器9b夹持工件1后再次上升到上端位置。
其次,如图7A及图7B所示,型芯取放部5从停止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后,装载机7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下降到下端位置。
最后,如图8所示,装载机7通过工件夹持器9b松开工件1并通过型芯夹持器9a夹持型芯3后在装载机驱动气缸8的驱动下上升到上端位置。由此完成一次检漏试验,将检查完的工件1移走换上新的工件即可进行下一次检漏试验。
第2实施方式
首先,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检查对象的工件10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在形成于上方的上方开口部100a和形成于下方的下方开口部100b处向外部开放(以下有时统称为开口部100)。另外,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通过未图示的分割部被分割成上部空间S101以及下部空间S102。
其次,对放入到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中的型芯300进行说明。型芯300由放入上部空间S101中的上型芯300a和放入下部空间S102中的下型芯300b构成。下型芯300b被固定在下型芯固定板30上。下型芯固定板30以下型芯300b朝向上方的状态放置在基座200上。通过将工件100沿图示箭头方向放置到下型芯固定板30上,能够将下型芯300b放入到下部空间S102中,在检查时使充填到下部空间S102的空气量减少相当于下型芯300b的体积大小的量。同时下型芯固定板30对下方开口部100b进行密封,其密封方法可以是一切公知的方法,在此不作详细说明。接着,通过将上型芯300a沿图示箭头方向放入到工件100的上部空间S101中,能够在检查时使充填到上部空间S101的空气量减少相当于上型芯300a的体积大小的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检漏装置400包括型芯取放部500和工件密封部600。型芯取放部500将型芯300通过开口部100从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中取出或者放入到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中。工件密封部600与型芯300相分离,且对上部空间S101中放入了上型芯300a的工件100的开口部100a进行密封。
型芯取放部500在将工件100放置到下型芯固定板30上时以及在将上型芯300a放入到工件100的上部空间S101中时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的装载机7具有同样功能的机械装置(未图示)进行操作。
工件密封部600包括与型芯300相分离的密封夹具1000和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00。关于密封夹具1000以及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00的结构,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夹具10以及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相同,故不作说明。另外,检漏试验时的加压方法也相同,故也不作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检漏装置的检漏方法,结合图10~图13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型芯取放部500将作为检查对象的工件100沿图示箭头方向放置到下型芯固定板30上。该下型芯固定板30以下型芯300b朝向上方的状态被预先放置在基座200上。此时,下型芯300b被放入到工件100的下部空间S102中的同时下方开口部100b被下型芯固定板30所密封。
其次,如图11所示,将上型芯300a沿图示箭头方向从工件100的开口部100a放入到上部空间S101中。
其次,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将放入了上型芯300a以及下型芯300b的工件100沿图示箭头方向拉入到密封夹具1000的正下方的检查位置。
最后,如图13所示,密封夹具1000在密封夹具驱动气缸1100的驱动下从上端位置下降到下端位置,对工件100的开口部100a进行密封。从空气源通过导管向密封状态的工件100的内部空间S100内通入加压空气,根据其压力变化等来测定泄漏量。之后将工件100从检查位置移出即完成一次检漏试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简单变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检漏装置,在工件的内部空间中放入有型芯的状态下检查该工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装置包括型芯取放部和工件密封部,所述型芯取放部将所述型芯从所述工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取出或者放入到所述工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工件密封部构成为与所述型芯相分离,且对所述内部空间中放入有所述型芯的所述工件进行密封。
CN201420415880.4U 2014-07-25 2014-07-25 检漏装置 Active CN204008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5880.4U CN204008034U (zh) 2014-07-25 2014-07-25 检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5880.4U CN204008034U (zh) 2014-07-25 2014-07-25 检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08034U true CN204008034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48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5880.4U Active CN204008034U (zh) 2014-07-25 2014-07-25 检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080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7956A (zh) * 2015-05-08 2015-09-16 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端盖零件气密性的夹具
CN107192499A (zh) * 2017-06-29 2017-09-22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检测机械手真空状态的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7956A (zh) * 2015-05-08 2015-09-16 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端盖零件气密性的夹具
CN107192499A (zh) * 2017-06-29 2017-09-22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检测机械手真空状态的装置
CN107192499B (zh) * 2017-06-29 2019-06-04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位检测机械手真空状态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5849U (zh) 一种气门嘴气密性检测机构
CN207447963U (zh) 变速箱箱体用加工装夹装置
CN105738051B (zh) 波纹管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04008034U (zh) 检漏装置
CN203502184U (zh) 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4924569U (zh) 一种汽车车灯气密检测机
CN106248305A (zh) 一种封闭式abs电磁阀测试装置
CN106198234A (zh) 一种用于海底光缆缆芯测试的水压试验装置
CN106197870A (zh) 一种浸渍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5372023A (zh) 一种汽车灯具气密机
CN103292965A (zh) 翻转夹具水检机
CN203178042U (zh) 自动化密封试验机
CN106644934A (zh) 一种电子产品壳体与本体结合强度检测工装
CN205183181U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104999269A (zh) 一种全自动sc接头组装机
CN216247062U (zh) 一种飞轮壳检测装置
CN203479481U (zh) 一种安全阀泄压性能测试装置
CN204439308U (zh) 汽车排气管的检漏装置
CN202393564U (zh) 矿用隔爆壳体的水压试验装置
CN104724658A (zh) 一种羽绒封袋装置
CN204027785U (zh) 膨胀箱气密性水检设备
CN103029056A (zh) 摆动夹紧夹具
CN211527817U (zh) 一种基于特种设备中安全阀校验检测台
CN204881998U (zh) 多方位阶梯面孔压紧密封式曲轴箱体气密性检具
CN211877318U (zh) 一种检漏仪检漏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