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5252U - 笔具的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笔具的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5252U
CN203995252U CN201420418670.0U CN201420418670U CN203995252U CN 203995252 U CN203995252 U CN 203995252U CN 201420418670 U CN201420418670 U CN 201420418670U CN 203995252 U CN203995252 U CN 203995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lug
extended
circular lug
extend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86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RENMIAO
Original Assignee
WANG RENM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 RENMIAO filed Critical WANG RENMIAO
Priority to CN2014204186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5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5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52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包含笔具主体一侧延伸的突耳基座,突耳基座往上延伸有第1、第2下圆形突耳;该突耳基座设有通孔,供U形簧条的第2延长端穿入并卡制顶压于突耳基座;夹持体的一端为按压端,另一端为夹持端,夹持体上中间位置凹设有插孔槽,插孔槽于按压端下方形成通孔,以供U形簧条第1延长端穿入并卡固顶压于内,而按压端与夹持端之间往下延伸有第1、第2上圆形突耳,第1及第2上圆形突耳与第1及第2下圆形突耳相互卡制,将夹持体枢设于笔具上,并通过U形簧条预设高度的弹压部,使夹持端往下压于笔具主体上,令按压端往上翘,与笔具主体形成间距,构成可将笔具夹持收放的结构,达到随身携带使用的便利性与实用性。

Description

笔具的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特别是可弹性地方便稳固夹置固定于口袋、衣服或其它可夹持之处,达到携带方便及随时使用的便利性,且其夹持结构效果佳,不但不会掉落,更可轻易取下,由此提供使用者随时使用、夹持收放的笔具的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笔具虽然具有夹持结构,但该结构的夹持缝隙为固定式,不但没有弹性,更无法贴紧笔具本体,以致于无法将笔具稳固地夹持于使用者身上的衣物或其它地方,而常常造成脱落的情况发生,也因为传统笔具的夹持结构没有弹性,当使用者在夹持笔具时,如果一不小心太过用力,就会使夹持结构断裂,导致笔具整体缺陷,轻者尚可书写,但却残缺不全,严重者,摔落地上而导致笔具本体破裂或笔心损坏而无法书写,让使用者发生临时找不到其它笔具的困境,特别是随时需要使用到笔具的工作人员,例如教育人员、卖场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工程人员或学生以及各种现场施工人员等众多不同行业的人员,在不使用笔具时,通常都会将笔具放入上衣的胸前口袋内或以夹持的方式企图夹于胸前口袋上,以供随时再次使用,但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常常在弯腰或动作较大时,一不小心就会使放在口袋内或夹于口袋上的笔具滑出掉落地上,造成笔具毁损而不堪使用,若不放置于胸前口袋或随手可拿到的地方,却又在需要使用时,往往临时找不到笔具,而紧急慌张盲目的寻找,不但影响情绪,更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因此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与困扰;以上缺失即是传统笔具无法突破的缺弊;有鉴于此,如何能研发出一种具有弹性,可轻易将笔具稳定地夹持于胸前口袋或衣物其它地方,甚至是随身携带的背包及提袋上,也不易掉落,且可随时取下方便使用,并在不使用时,可根据该使用者本身的需求,再度将笔具夹设于适当处,以方便随时拿下进行书写工作,达到使用及放置的便利性,节省工作期间寻找笔具所浪费的时间,降低笔具掉落地上所造成的损失与不便,确实达到笔具的实用性与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前述传统笔具在使用上及功效方面仍有诸多问题,经多年研究于此行业的专业经验与心得,于是完成本案的实用新型创新。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其通过夹持体的第1、第2上圆形突耳与突耳基座的第1、第2下圆形突耳相互插置卡制并分别于上、下圆弧凹槽内转动,由此将夹持体枢设于突耳基座上,且该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的U形簧条的第2延长端穿过并延伸出下突耳基座的通孔,使第2延长端被卡固顶压在笔具主体一侧所延伸的下突耳基座内,而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卡固顶压在夹持体的插孔槽内,由此将夹持体的夹持端往下按压,贴紧在笔具主体上,相对使夹持体的按压端往上翘,并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间距,当使用者将按压端往下轻轻一按时,令U形簧条的弹压部往后稍微倾斜,第2延长端亦往下顶压,而第1延长端带动夹持端往上翘并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夹制间隙,以提供被夹制物穿入,再放开按压端,即可使U形簧条的弹压部及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状态,即可将笔具方便稳固地夹持于口袋、衣服或其它可夹持之处,不但不会掉落、遗失,且可提供使用者随时取用、夹持收放,达到携带方便及使用便利的目的,大幅提升笔具的实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该笔具的夹持结构的夹持端底端形成有具齿尖部的锯齿状体,具有紧密咬合的功效,当笔具被收置夹持时,该齿尖部紧密地往笔具主体下压,使笔具稳固地夹持于使用者的口袋、衣服或其它可夹持的各种适当的夹持收放处,增进笔具的优越性与价值感。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主要包含由笔具主体一侧延伸出的突耳基座,突耳基座上端形成有下圆弧凹槽;该下圆弧凹槽往上延伸有左右相对应的第1下圆形突耳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且第1下圆形突耳与第2下圆形突耳之间具有间隔;其中,突耳基座穿设有通孔,该通孔设置于第1下圆形突耳及第2下圆形突耳下方,以供U形簧条的第2延长端对应穿入,使第2延长端卡制顶压于突耳基座内;夹持体,该夹持体的一端为按压端,另一端为夹持端;其中,夹持体上的中间位置凹设有插孔槽,该插孔槽延伸至按压端下方穿设为通孔,以提供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对应穿入并卡固顶压于插孔槽内,且第1延长端的第1卡制端延伸至插孔槽内的底端,该插孔槽底端为接近夹持端;该夹持体的按压端与夹持端之间的下方形成有上圆弧凹槽;其中,上圆弧凹槽往下延伸有左右相对应的第1上圆形突耳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且第1上圆形突耳与第2上圆形突耳之间亦具有间隔,该间隔提供第2下圆形突耳对应插置于内并可于上圆弧凹槽内转动,使第1上圆形突耳刚好相对插置于突耳基座上的第1下圆形突耳与第2下圆形突耳之间的间隔内,并可于下圆弧凹槽内转动,而第2上圆形突耳插置于第2下圆形突耳外侧,亦可于下圆弧凹槽内转动,第1下圆形突耳插置于第1上圆形突耳外侧,亦可于上圆弧凹槽内转动,由此将第1上圆形突耳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与第1下圆形突耳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相互卡制定位,由此将夹持体枢设于笔具的一侧;其中,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通过预设高度的弹压部所相互连接为一体,通过该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及其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由此将夹持体的夹持端往下压于笔具主体上,相对使夹持体的按压端往上翘,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间距,以构成夹持结构,达到稳定夹持收放笔具,随时方便取用的目的;其中,夹持端下端延伸有锯齿状体;其中,锯齿状体底端形成有齿尖部;其中,按压端受外力往下压时,使U形簧条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稍微往后倾斜,令第2延长端往下顶压,且第1延长端带动夹持端往上翘,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间隙,以提供被夹制物穿入,再通过放开按压端,使U形簧条的弹压部及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状态,由此将夹持端再往下压于笔具主体上,令按压端相对往上翘,将笔具夹持收放于被夹制物上;其中,笔具为原子笔、铅笔、画笔、签字笔、荧光笔或麦克笔之一;其中,插孔槽内的底端形成有卡制凹槽,接近卡制凹槽处突设有卡制突缘;第1延长端形成有卡制部,以对应卡制于所述卡制突缘,使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更加牢固地被卡固顶压于插孔槽内;其中,第2延长端的末端为第2卡制端;该第2卡制端延伸出突耳基座的通孔;其中,第2延长端的第2卡制端呈勾形状;其中,第1卡制端为第1延长端的末端;插孔槽相反于其通孔的另一端形成有卡制凹槽,且第1延长端的第1卡制端为延伸对应卡固顶压于插孔槽的卡制凹槽内;其中,卡制凹槽接近夹持体的夹持端;通过以上的技术手段得知,本实用新型设置于笔具上的夹持结构可方便地将笔具轻易稳固地夹持在使用者上衣或裤子的口袋或穿着物的其它地方,甚至是背包、手提袋等,各种可夹持的适当处,该夹持结构的夹持端下端所形成的锯齿状体的齿尖部更具有紧密咬合夹制的特殊功效,当笔具夹持后,即使使用者在工作或生活中走动、活动或弯腰,甚至是工程人员上下楼梯,进行施工动作时,也不会让夹持的笔具掉落地上而造成损坏或遗失,达到提供随时方便携带使用的效益,不会在需要使用到笔具时,造成临时找不到笔具的困扰,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足以增进笔具产品的优越性及产业的利用价值,确实为一特殊的创新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状态示意图(三)。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分解后视图(一)。
图7B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分解后视图(二)。
图7C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A、图7B以及图7C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一般笔具主体10上设置有夹持结构1;该夹持结构1主要包含由笔具主体10一侧延伸出的突耳基座30,突耳基座30上端形成有下圆弧凹槽35,并由下圆弧凹槽35往上延伸左右相对应的第1下圆形突耳31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32,第1下圆形突耳31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32之间具有间隔350;该突耳基座30穿设有通孔33,且通孔33设置在第1下圆形突耳31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32下方,以供U形簧条50的第2延长端52对应穿入并使其末端的第2卡制端521延伸出通孔33,该第2延长端52的第2卡制端521呈勾形状,使第2延长端51更加牢固地卡制顶压于突耳基座30内;夹持体20的一端为按压端21,另一端为夹持端22,夹持端22下端延伸有锯齿状体23,该锯齿状体23底端形成有齿尖部231;其中,夹持体20上的中间位置凹设有插孔槽26,插孔槽26延伸至按压端21下方穿破形成为通孔260,以供U形簧条50的第1延长端51对应穿入,且其另一末端的第1卡制端511延伸至插孔槽26内底端并对应卡固于插孔槽26相反于其通孔260另一端所形成的卡制凹槽261内,该卡制凹槽261设置于插孔槽26内的底端并接近夹持体20的夹持端22,同时,插孔槽26内接近卡制凹槽261处突设有卡制突缘262,相对卡制突缘262的第1延长端51形成有卡制部53,由此将第1延长端51的卡制部53对应卡制于卡制突缘262,使U形簧条50的第1延长端51更加牢固地被卡固顶压于夹持体20的插孔槽26内;该夹持体20的按压端21与夹持端22之间的下方亦形成有上圆弧凹槽25,由上圆弧凹槽25往下延伸左右相对应的第1上圆形突耳27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28,第1上圆形突耳27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28之间亦具有间隔250,该间隔250提供第2下圆形突耳32对应插置于内并可在上圆弧凹槽25内转动,且第1上圆形突耳27刚好相对插置于突耳基座30上的第1下圆形突耳31与第2下圆形突耳32之间的间隔350内,并可在下圆弧凹槽35内转动,使第2上圆形突耳28插置于第2下圆形突耳32外侧,亦可在下圆弧凹槽35内转动,第1下圆形突耳31插置于第1上圆形突耳27外侧,亦可在上圆弧凹槽25内转动,让第1上圆形突耳27及第2上圆形突耳28与第1下圆形突耳31及第2下圆形突耳32相互卡制定位并呈可转动状态,由此将夹持体20枢设于笔具10的一侧而不会脱离(请同时参阅图7A、图7B以及图7C所示);请再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由于U形簧条50的第1延长端51与第2延长端52通过预设高度的弹压部55所相互连接为一体,而第2延长端52卡固顶压在突耳基座30的通孔33内,且其第1延长端51的第1卡制端511也卡固顶压在夹持体20上的插孔槽26的卡制凹槽261内,同时插孔槽26的卡制突缘262对应卡制第1延长端51的卡制部53,使U形簧条50的第1延长端51更加牢固地被卡固顶压在夹持体20上,又因卡制凹槽261接近夹持端22,再通过U形簧条50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55,由此将夹持体20的夹持端22往下按压,贴紧笔具主体10上,相对使夹持体20的按压端21往上翘,并与笔具主体10之间形成间距(如图4与图6所示);请再同时配合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笔具主体10夹持于上衣或裤子的口袋或穿着物的其它地方,甚至是背包、手提袋,各种被夹制物时,只要往下轻压按压端21,使U形簧条50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55稍微往后倾斜,令第2延长端52往下顶压,且第1延长端51带动夹持端22往上翘,让夹持端22不再压住笔具主体10,并与笔具主体10形成间隙,以提供被夹制物穿入,再轻轻放开按压端21,即可使U形簧条50的弹压部55及第1延长端51与第2延长端52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状态,由此将夹持端22再度往下顶压于笔具主体10上(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且按压端21相对往上翘,此时,笔具主体10已被轻易快速地夹持于使用者所需要夹置收放笔具主体10的适当处,并通过夹持端22下端所延伸的锯齿状体23底端的齿尖部231咬合夹持地更加稳固,而不会使笔具主体10掉落,达到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便利性与实用性,符合笔具10a利用的最佳效果;本实用新型夹持结构1不仅可设置在一般原子笔、铅笔、画笔、签字笔、荧光笔,甚至是麦克笔等,也可设置运用于各种不同的笔具10a上。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其它根据本实用新型相同精神下及专利范围所做的任何变化与修饰或类似的安排,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及专利范围所涵盖。
附图标记说明
1 夹持结构
10 笔具主体
10a 笔具
13 笔尖
20 夹持体
21 按压端
22 夹持端
23 锯齿状体
231 齿尖部
25 上圆弧凹槽
250 间隔
26 插孔槽
260 通孔
261 卡制凹槽
262 卡制突缘
27 第1上圆形突耳
28 第2上圆形突耳
30 突耳基座
31 第1下圆形突耳
32 第2下圆形突耳
33 通孔
35 下圆弧凹槽
350 间隔
50U 形簧条
51 第1延长端
511 第1卡制端
52 第2延长端
521 第2卡制端
53 卡制部
55 弹压部

Claims (10)

1.一种笔具的夹持结构,主要包含由笔具主体一侧延伸出的突耳基座,突耳基座上端形成有下圆弧凹槽;
该下圆弧凹槽往上延伸有左右相对应的第1下圆形突耳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且第1下圆形突耳与第2下圆形突耳之间具有间隔;
其中,突耳基座设有通孔,该通孔设置于第1下圆形突耳及第2下圆形突耳下方,以供U形簧条的第2延长端对应穿入,使第2延长端卡制顶压于突耳基座内;
夹持体,该夹持体的一端为按压端,另一端为夹持端;其中,夹持体上的中间位置凹设有插孔槽,该插孔槽延伸至按压端下方穿设为通孔,以提供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对应穿入并卡固顶压于插孔槽内,且第1延长端的第1卡制端延伸至插孔槽内的底端,该插孔槽底端为接近夹持端;
该夹持体的按压端与夹持端之间的下方形成有上圆弧凹槽;
其中,上圆弧凹槽往下延伸有左右相对应的第1上圆形突耳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且第1上圆形突耳与第2上圆形突耳之间亦具有间隔,该间隔提供第2下圆形突耳对应插置于内并可于上圆弧凹槽内转动,使第1上圆形突耳刚好相对插置于突耳基座上的第1下圆形突耳与第2下圆形突耳之间的间隔内,并可于下圆弧凹槽内转动,而第2上圆形突耳插置于第2下圆形突耳外侧,亦可于下圆弧凹槽内转动,第1下圆形突耳插置于第1上圆形突耳外侧,亦可于上圆弧凹槽内转动,由此将第1上圆形突耳以及第2上圆形突耳与第1下圆形突耳以及第2下圆形突耳相互卡制定位,由此将夹持体枢设于笔具的一侧;
其中,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通过预设高度的弹压部所相互连接为一体,通过该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及其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由此将夹持体的夹持端往下压于笔具主体上,相对使夹持体的按压端往上翘,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间距,以构成夹持结构,达到稳定夹持收放笔具,随时方便取用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按压端受外力往下压时,使U形簧条具有预设高度的弹压部稍微往后倾斜,令第2延长端往下顶压,且第1延长端带动夹持端往上翘,与笔具主体之间形成间隙,以提供被夹制物穿入,再通过放开按压端,使U形簧条的弹压部及第1延长端与第2延长端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状态,由此将夹持端再往下压于笔具主体上,令按压端相对往上翘,将笔具夹持收放于被夹制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笔具为原子笔、铅笔、画笔、签字笔、荧光笔或麦克笔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孔槽内的底端形成有卡制凹槽,接近卡制凹槽处突设有卡制突缘;第1延长端形成有卡制部,以对应卡制于所述卡制突缘,使U形簧条的第1延长端更加牢固地被卡固顶压于插孔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端下端延伸有锯齿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锯齿状体底端形成有齿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2延长端的末端为第2卡制端;该第2卡制端延伸出突耳基座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2延长端的第2卡制端呈勾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1卡制端为第1延长端的末端;插孔槽相反于其通孔的另一端形成有卡制凹槽,且第1延长端的第1卡制端为延伸对应卡固顶压于插孔槽的卡制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笔具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制凹槽接近夹持体的夹持端。
CN201420418670.0U 2014-07-28 2014-07-28 笔具的夹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5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8670.0U CN203995252U (zh) 2014-07-28 2014-07-28 笔具的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8670.0U CN203995252U (zh) 2014-07-28 2014-07-28 笔具的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5252U true CN203995252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867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5252U (zh) 2014-07-28 2014-07-28 笔具的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52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5252U (zh) 笔具的夹持结构
CN102398463A (zh) 一种新型笔筒
CN203832062U (zh) 具有夹持机构的笔具
CN204020306U (zh) 带有夹持结构的笔具
CN202463391U (zh) 新型笔筒
CN204020305U (zh) 笔具夹持结构
CN203945860U (zh) 两用笔
CN204340452U (zh) 一种滑动笔帽笔
US20130051896A1 (en) Marker
CN204414887U (zh) 便携组合式绘画笔
CN202425809U (zh) 一种画笔包
CN202213327U (zh) 设置有便签的书套
CN205696282U (zh) 组合文具盒
CN203236932U (zh) 新型笔筒
CN103802546A (zh) 兼作直尺的笔
CN204382895U (zh) 一种折叠施工笔
CN203246214U (zh) 多功能笔
CN202820009U (zh) 一种笔盒
CN106032100A (zh) 直立式靠放笔架
CN202053812U (zh) 一种圆珠笔放置架
CN203524202U (zh) 图书馆用多功能椅子
CN201299303Y (zh) 一种带笔套的书架
CN204354633U (zh) 一种握笔保护套
CN205447561U (zh) 一种书架台灯组合体
CN204586239U (zh) 一种便捷组合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