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9339U -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89339U
CN203989339U CN201420370671.2U CN201420370671U CN203989339U CN 203989339 U CN203989339 U CN 203989339U CN 201420370671 U CN201420370671 U CN 201420370671U CN 203989339 U CN203989339 U CN 203989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way open
open device
gear
armed lever
cro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06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春云
姚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mens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黄春云
姚红霞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春云, 姚红霞 filed Critical 黄春云
Priority to CN2014203706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89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89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89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包括设置于底座用于固定头部的头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圈(8)一侧架设有横杆(9),所述横杆(9)上布置有至少一对固定器(13、14),所述两个固定器(13、14)分别延伸设置臂杆(1)与臂杆(2),所述横杆(9)侧部套有不规则齿轮(6),所述不规则齿轮(6)与一轮齿固定装置相对固定,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面罩扣装置。底座通过头圈与臂杆配合,能够更有效的定位开放患者呼吸道,减轻了传统方法中的人力,减少了因传统方法导致的非有效气道开放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Description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道开放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美国要求的每个普通公民均会的CPR(心肺复苏)还是在医院内抑或是手术室麻醉医生手中,当发生有患者出现舌根后坠、呼吸抑制需要解除呼吸道梗阻或人工给氧时,首要的即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开放患者呼吸道,第一时间让缺氧的患者吸上赖以生存的氧气。
据报道,在每年死于突发事件的人中,由于呼吸抑制导致的死亡所占比率达到70%,所以解除患者的呼吸抑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开放气道最常用的方法是托下颌,此外就是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但是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是:1、未经正规训练的人根本难以达到有效的下颌托起,导致梗阻无法解除而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2、即便是熟练的麻醉医生在长时间人工托下颌时也会因手酸而不能保持下颌被有效的托起,从而导致(1)、血氧饱和度下降;(2)、人工给氧时大量气体被吹入胃内增加呕吐误吸的风险,大大的增加了麻醉风险;3、全身麻醉中,当患者已被注入全麻药以后,舌根后坠呼吸停止,在插入气管内导管之前需要托下颌进行加压给氧,长时间的托举或者手部力气小而势必导致托举效果不佳,尤其是肥胖者,因而不能有效给氧,由于下颌托举不佳使得面罩加压给氧没能提高患者氧储备,导致没有充足时间插管,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4、对于不插管的小手术静脉麻醉:(1)由于担心呼吸停止时间过长而减少用药,导致镇痛镇静不全,手术刺激导致病人躁动和心血管意外;(2)未加肌松药使得托下颌吃力,容易引发一系列意外,如缺氧导致心跳骤停。
传统的下颌托举与面罩加压给氧会因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其有效性,尤其是对于普通的非医务人员或未经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时,可能因为手法的错误而雪上加霜,时间的延误,缺氧的程度,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容易错过抢救时机,增加死亡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能够使非专业医务人员或医生等根据病人的具体需要进行自主调节开放器,从而有效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包括设置于底座用于固定头部的头圈,所述头圈一侧架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布置有至少一对固定器,所述两个固定器分别延伸设置臂杆与臂杆,所述横杆侧部套有不规则齿轮,所述不规则齿轮与一轮齿固定装置相对固定,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面罩扣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固定器套设于所述横杆上,该固定器一端中部设有间隙层,所述臂杆的一端分别置于间隙层内,并可在间隙层内作往复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不规则齿轮呈一斜面一直面交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轮齿固定装置包括框架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拉杆,所述拉杆尖端与所述不规则齿轮匹配啮合,其通过弹簧在所述框架内实现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拉杆侧面延伸设置有一卡口,所述框架侧部对应设置孔,所述卡口置于所述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面罩扣装置包括带有锯齿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呈交叠设置,其底部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松紧带交叠中部设有齿轮旋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臂杆呈一定角度弯曲,并相互作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头圈置于所述底座正中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底座通过头圈与臂杆配合,使病人能够更有效的定位开放患者呼吸道,减轻了传统方法中的人力,减少了因传统方法导致的非有效气道开放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即使非医务人员,也可以迅速有效开放气道,同时,在手术时即使适当加大麻醉药剂量以满足手术刺激强度需要,也不用担心患者呼吸。
(3)此折叠式带头圈带面罩扣多功能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只含有简单的两处控制开关,使用简便,成效显著。
(4)齿轮的不规则设置使齿轮和拉杆啮合时,齿轮只能带动横杆逆时针旋转,所以只可以单向掰起双臂调节仰角,从而调节患者头部后仰度。
(5)左右两根呈一定角度弯曲的臂杆,固定在固定器上,呈对称结构,由于固定器上有间隙层因此皆可左右摆动,以适应不同脸型,着力点为患者下颌骨,当结束托下颌时,拉住拉杆,使拉杆和齿轮脱接触,使双臂复位。
(6)加压面罩可根据病人进行前后移动以调节固定面罩的最佳位置,带齿的松紧带交叠设置,其中部设置有旋转旋钮,旋钮转动带动带有锯齿的两条松紧带双向运动,加快调节松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图2中沿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架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罩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臂杆;2、臂杆;3、松紧带;4、松紧带;5、齿轮旋钮;6、不规则齿轮;7、拉杆;8、头圈;9、横杆;10、卡口;11、框架;12、孔;13、固定器;14、固定器;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包括设置于底座用于固定头部的头圈8,头圈8一侧架设有横杆9,横杆9上布置有至少一对固定器13、14,两个固定器13、14分别延伸设置臂杆1与臂杆2,横杆9侧部套有不规则齿轮6,不规则齿轮6与一轮齿固定装置相对固定,头圈8上还设有面罩扣装置。
固定器13、14套设于横杆9上,该固定器13、14一端中部设有间隙层,臂杆1、2的一端分别置于间隙层内,并可在间隙层内作往复摆动。
不规则齿轮6呈一斜面一直面交替设置。
轮齿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1及设置在框架11内的拉杆7,拉杆7尖端与不规则齿轮6匹配啮合,其通过弹簧15在框架11内实现往复运动。
拉杆7侧面延伸设置有一卡口10,框架11侧部对应设置孔12,卡口10置于孔12内。
面罩扣装置包括带有锯齿的松紧带3、4,松紧带3、4呈交叠设置,其底部与底座活动连接,松紧带3、4交叠中部设有齿轮旋钮5。
臂杆1、2呈一定角度弯曲,并相互作对称设置。
头圈8置于底座正中央处。
实施例:如图所示,底座中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的头圈8,在头圈前端架设有一横杆9,横杆略高于底座,横杆9上套设有两个一端呈凹形的T型固定器13、14,固定器中间有一间隙层,臂杆1与臂杆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器13与固定器14的间隙层内,间隙层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臂杆宽度,从而臂杆1、2可在间隙层内作往复左右摆动,横杆9的一边设置有不规则齿轮6和,齿轮6所带锯齿是不规则的,呈一斜一直交替,使齿轮6和拉杆7的尖端啮合时齿轮只能带动横杆9逆时针旋转,因此只可以单向掰起双臂调节仰角,从而调节患者头部后仰度。两根臂杆一端固定在T型固定器上,另一端呈一定角度弯曲,在本实施例中直角弯曲状为准但不排除其他弯曲角度,其后两者相互作对称结构设置,在左右摆动同时以适应不同脸型,着力点为患者下颌骨。当结束托下颌时,拉住拉杆,使拉杆尖端与不规则齿轮脱离接触,使双臂复位。
如果托下颌时需要扣住加压面罩,只需掰起面罩扣,面罩扣是由三部分组成,其分别是带有锯齿的两条松紧带3、松紧带4及齿轮旋钮5,松紧带3、4与底座连接处可前后滑动以调节固定面罩的最佳位置,5是带齿轮的旋钮,松紧带3、4叠在一起,齿轮旋钮5穿插在松紧带3、4中间,旋转旋钮时带动带有锯齿的两条松紧带双向运动,加快调节松紧度。
拉杆7设置于框架11内,中间设置压缩弹簧15,拉杆7尖端与齿轮6吻合,拉杆7侧面延伸设置有一卡口10,框架11侧部对应设置横向孔12,卡口10置于孔12内可作往复运动,从而可以使拉杆与齿轮啮合与脱离。
虽然己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 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包括设置于底座用于固定头部的头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圈(8)一侧架设有横杆(9),所述横杆(9)上布置有至少一对固定器(13、14),所述两个固定器(13、14)分别延伸设置臂杆(1)与臂杆(2),所述横杆(9)侧部套有不规则齿轮(6),所述不规则齿轮(6)与一轮齿固定装置相对固定,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面罩扣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3、14)套设于所述横杆(9)上,该固定器(13、14)一端中部设有间隙层,所述臂杆(1、2)的一端分别置于间隙层内,并可在间隙层内作往复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齿轮(6)呈一斜面一直面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固定装置包括框架(11)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1)内的拉杆(7),所述拉杆(7)尖端与所述不规则齿轮(6)匹配啮合,其通过弹簧(5)在所述框架(11)内实现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侧面延伸设置有一卡口(10),所述框架(11)侧部对应设置孔(12),所述卡口(10)置于所述孔(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扣装置包括带有锯齿的松紧带(3、4),所述松紧带(3、4)呈交叠设置,其底部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松紧带(3、4)交叠中部设有齿轮旋钮(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1、2)呈一定角度弯曲,并相互作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圈(8)置于所述底座正中央处。
CN201420370671.2U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Active CN203989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0671.2U CN203989339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0671.2U CN203989339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9339U true CN203989339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2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0671.2U Active CN203989339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93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591A (zh) * 2018-05-09 2019-11-19 黄春云 一种全方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下颌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591A (zh) * 2018-05-09 2019-11-19 黄春云 一种全方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下颌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7474B2 (en) Ventilatory laryngoscope with disposable laryngoscope lens
Holm‐Knudsen et al. Paediatric airway management: basic aspects
US3455294A (en) Respiratory device
CN204017070U (zh) 一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装置
CN203943989U (zh) 防压疮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03989339U (zh) 一种自主定位气道开放器
CN203861730U (zh)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专用面罩
CN204181988U (zh) 一种医用牙垫结构
Murata et 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Supreme™ for asleep–awake–asleep craniotomy
CN115137933A (zh) 一种基于麻醉机的高频喷射供氧回路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96305A (zh) 一种麻醉插管用牙垫
CN213884612U (zh) 一种重症监护呼吸器
CN205831761U (zh) 嵌入式带导管卡槽镜片的可视喉镜
CN206652065U (zh) 一种内科手术麻醉机用防泄漏式呼吸回路
CN217612340U (zh) 一种呼吸重症护理应急呼吸器
CN205287166U (zh) 医用气管插管牙垫固定减压装置
Dargin et al. Airway Management
CN210277931U (zh) 一种小儿呼吸内科用护理面罩
CN211434613U (zh) 一种防溢溅的新生儿气管导管
CN203355070U (zh) 一种新型呼吸内科多功能人工呼吸器
CN213642674U (zh) 一种具有麻醉效果的气管插管
CN215585129U (zh) 一种带呼吸训练功能呼吸机
CN105963053A (zh) 一种气道开放辅助器
CN208301956U (zh) 一种全麻防舌后坠氧气罩
CN112957583A (zh)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1

Address after: 310006 No. 1, bachelor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after: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10006, No. 2, bachelor Road, uptown,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Huang Chunyun

Patentee before: Yao Hong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