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0932U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冷却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80932U CN203980932U CN201420287011.8U CN201420287011U CN203980932U CN 203980932 U CN203980932 U CN 203980932U CN 201420287011 U CN201420287011 U CN 201420287011U CN 203980932 U CN203980932 U CN 203980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k unit
- single heat
- fin
- air cooling
- cooling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9 chemical indus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风筒设在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风机设在风筒中,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基管两侧的翅片,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基管上,翅片的迎风面与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对汽轮机排汽进行冷却凝结的空气冷却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直接空冷汽轮机排汽经过大口径主排汽管道进入蒸汽分配管,再进入空冷散热器,所携带的热量经过空冷散热器的金属表面散发到环境中,被空气冷却后形成的凝结水由汇集管道进入凝结水总管,流入凝结水箱,最后由凝结水泵打出供给锅炉。环境中的冷空气被轴流风机加压后吹向空冷散热器,吸收了热量的冷空气变成热空气后经空冷散热器散发到环境中。目前,大量的火电厂直接空冷系统采用单排管散热元件,并采用钢铝复合基管和铝制翅片管,经真空钎焊工艺结合。一般的单排管翅片与基管纵切面均为垂直布置,而直接空冷系统均采用冷却三角方式布置,冷空气通过散热元件时须经过多次流向变化,导致流程的压损较大,从而需要空冷风机具备较大的出力,增加了电厂的厂用电。因此,通常的单排散热元件不能有效地减小空气在流程中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响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同时也不利于散热元件的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冷空气流过散热元件时压损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所述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风筒设在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筒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所述基管两侧的翅片,所述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基管上,所述翅片的迎风面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翅片垂直布置,所述风机从下向上送风。
优选地,所述基管为钢铝复合扁平管。
优选地,所述翅片为蛇形翅片。
优选地,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
优选地,所述圆形扰流孔在所述翅片上呈两排错列布置。
优选地,所述基管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0mm~20mm,壁厚为1mm~1.5mm。
优选地,所述翅片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
优选地,所述圆形扰流孔的直径为2mm~4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充分将散热器结构形式与空气侧流动特性相结合,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改善了空气流动性能和流动特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空冷风机出力,节约大量的厂用电,且散热元件清洗方便,翅片上的圆形扰流孔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同时,这种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合理,换热效果好,能源消耗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等行业的空气冷却,适用性强,极易于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的基管和翅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管;2:翅片;3:圆形扰流孔;4:蒸汽分配管;5:第一凝结水联箱;6:第二凝结水联箱;7:风筒;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包括:蒸汽分配管4、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5、第二凝结水联箱6、风筒7和风机8;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1和设在基管1两侧的翅片2。
所述蒸汽分配管4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下端与第一凝结水联箱5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下端与第二凝结水联箱6连通,风筒7设在第一凝结水联箱5和第二凝结水联箱6之间,风机8设在风筒7中,风机8从下向上送风(冷空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即空气冷却散热器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基管1为钢铝复合扁平管,翅片2为蛇形翅片,每个基管1上的翅片2为多个,且均匀(等间距)的分布在基管1上,翅片2的迎风面与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风机8的送风方向)平行,即翅片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这种翅片2的迎风面与来风方向平行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且本实施例中基管1上的翅片2方向与地面垂直,便于对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元件和第二单排散热元件脏污进行冲洗,有利于保持散热元件的清洁。
翅片2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3,圆形扰流孔3在翅片2上呈两排错列布置,圆形扰流孔3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2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2的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可部分的具体尺寸可以为:基管1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0mm~20mm,壁厚为1mm~1.5mm;翅片2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2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圆形扰流孔3的直径为2mm~4mm。
冷空气从风筒7进入经风机8加压后向上流向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元件和第二单排散热元件,通过导热的方式将基管1内蒸汽的热量传递给翅片2,同时,基管1和翅片2又通过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的空气,热空气向上排入大气中,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单元的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中均可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充分将散热器结构形式与空气侧流动特性相结合,有效地减小了空气流动时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有效地降低了冷空气流过散热单元时的压损,改善了空气流动性能和流动特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空冷风机出力,节约大量的厂用电,且散热元件清洗方便,翅片上的圆形扰流孔可以有效破坏管束换热时的层流状态,使翅片间冷空气保持在紊流状态进行换热,可大幅度增加翅片的换热效果,同时,这种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合理,换热效果好,能源消耗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等行业的空气冷却,适用性强,极易于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分配管、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第一凝结水联箱、第二凝结水联箱、风筒和风机;所述蒸汽分配管分别与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及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凝结水联箱连通,所述风筒设在所述第一凝结水联箱和第二凝结水联箱之间,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筒中;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均包括基管和设在所述基管两侧的翅片,所述翅片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基管上,所述翅片的迎风面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来风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散热器的翅片垂直布置,所述风机从下向上送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为钢铝复合扁平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蛇形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上设有多个圆形扰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扰流孔在所述翅片上呈两排错列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的宽度为160mm~240mm,厚度为10mm~20mm,壁厚为1mm~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高度为12mm~20mm,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为2.2mm~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扰流孔的直径为2mm~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冷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和第二单排散热单元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单排散热单元与第二单排散热单元之间的夹角为6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7011.8U CN203980932U (zh) | 2014-05-30 | 2014-05-30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7011.8U CN203980932U (zh) | 2014-05-30 | 2014-05-30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80932U true CN203980932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87011.8U Active CN203980932U (zh) | 2014-05-30 | 2014-05-30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809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2934A (zh) * | 2014-05-30 | 2015-12-30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
2014
- 2014-05-30 CN CN201420287011.8U patent/CN2039809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2934A (zh) * | 2014-05-30 | 2015-12-30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34640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泡沫金属翅片 | |
CN102128552B (zh) | 单面波浪板式脉动热管 | |
CN105202934A (zh)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
CN203980932U (zh) | 空气冷却散热器 | |
CN202281526U (zh) | 一种冷却塔盘管式散热器 | |
CN203704716U (zh) | 可改善抗脏堵能力的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3163557U (zh) | 高效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 | |
CN202041023U (zh) | 一种空调表冷器 | |
CN204611927U (zh) | 一种百叶窗散热器 | |
CN104006692A (zh) | 变径波节换热管 | |
CN204188029U (zh) | 微通道特种异形弧面热交换器 | |
CN104006682A (zh) | 高效波节换热管的换热器 | |
CN203964693U (zh) | 高效冷凝装置 | |
CN201032405Y (zh) | 空气冷凝器 | |
CN205825793U (zh) | 可冷回收的收水器 | |
CN206001753U (zh) | 翅片管式风冷冷凝器 | |
CN205138252U (zh) | 一种干湿结合闭式冷却塔 | |
CN204438322U (zh) | 一种翅片散热器 | |
CN202483645U (zh) | 一种单排管空冷散热器元件 | |
CN203443385U (zh) | 板式空冷凝汽器 | |
CN203501830U (zh) | 一种冷凝器 | |
CN202304486U (zh) | 一种耐腐蚀的冷却塔盘管式散热器 | |
CN114111120B (zh) | 降膜式翅片管换热器、空调系统 | |
CN204177243U (zh) | 一种节水型闭式工业循环水干湿联合冷却塔 | |
CN202485526U (zh) | 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