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7972U -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7972U CN203977972U CN201420298695.1U CN201420298695U CN203977972U CN 203977972 U CN203977972 U CN 203977972U CN 201420298695 U CN201420298695 U CN 201420298695U CN 203977972 U CN203977972 U CN 203977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embrane
- membrane skeleton
- film unit
- watertight connector
- aer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包括支撑膜骨架,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水密接头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上设有喷淋头,水密接头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喷淋水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实现隔热,且能够对膜材表面进行降温及清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膜建筑附属设备,具体涉及充气膜建筑上能够对充气气膜建筑隔热降温的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充气膜建筑通常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利用充气系统将空气送入气膜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能将充气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上或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充气膜建筑由于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普通建筑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施工便捷性,因而,在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搭建展馆、卖场、娱乐场所、旅游设施、军/民用帐篷等。
在充气膜建筑的膜材选用上,一般要综合考虑膜材的防水性、防污性、防腐性、强度、耐久性、成本等因素,现有的充气膜建筑膜材通常选用PVC膜及PTFE膜,其中PVC膜在材料及加工上比PTFE膜便宜,材质柔软且易施工,但是在强度、耐用性、防火性等性能上较PTFE膜差,PTFE膜虽然耐久性、防火性及防污性能较佳,但是其材料加工费高,且柔软性低,施工中容易折断,需要采用工具与施工技术,这两种膜材均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能够防止充气膜建筑内部装饰材料和设备的褪色,然而这两种膜材均不具备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的性能,因此,使用这两种膜材的充气膜建筑不具备隔热性能,一方面,增加了其膜建筑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夏季增加了充气膜建筑内的制冷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能够通过喷淋水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实现隔热及对膜材表面降温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包括支撑膜骨架,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水密接头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上设有喷淋头,水密接头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水密接头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两用接头,包括供水接头层及供气接头层,所述供水管连接在所述供水接头层,所述供气接头层上连接有多根供气支管及两根供气总管,供气支管另一端与充气膜单元连通,供气总管另一端与相邻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供气总管与外部气源连接。
所述水密接头包括接头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固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位于支撑膜骨架与所述接头部之间,相邻两个连接座之间连接有钢索。
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
所述支撑膜骨架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安装空间设在支撑膜骨架端面上,所述安装空间沿支撑膜骨架轴向贯通,且所述支撑膜骨架上的所述多个安装空间互相独立;充气膜单元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膜单元的外缘与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外两侧均使用气密件密封。
所述充气膜单元的外缘带有第一连接节,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的外周壁带有第二连接节,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均带有内部轴向通孔,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的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有同一闭合绳索。
所述第一连接节与第二连接节交错布置。
所述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侧使用衬底密封,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外侧使用气密拉链密封。
所述充气膜单元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为三角形,且以支撑膜骨架端面上任意一个节点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六个所述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独立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并在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喷淋装置,由于支撑膜骨架上各个节点上均设有喷淋头,喷淋水能够覆盖充气膜建筑上的各个充气膜单元的膜表面,由于水有很强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因此,通过喷淋水能够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的热能,阻隔太阳红外线热能进入充气膜建筑内部,隔热的同时对还能够对充气膜建筑膜表面进行降温及清洗;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的静态空气层,相对于传统的流动空气式充气膜结构,具有更佳的隔热效果;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采用充气膜单元与支撑膜骨架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形成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与传统的整体式气膜结构相比,便于运输安装,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坏充气膜材,安装成形简捷,且便于充气膜材局部破损漏气后的修复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外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内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层状机构的气密接头的轴测视图,图中还示出了供水管、供气支管、钢索、连接座及喷淋头。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膜骨架与充气膜单元连接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外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膜骨架与充气膜单元连接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内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7为图5中B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部放大图。
其中:1、支撑膜骨架;101、第二连接节;2、充气膜单元;201、第一连接节;3、水密接头;4、喷淋头;5、供水管;6、供气支管;7、供气总管;8、连接座;9、钢索;10、绳索;11、衬底;12、气密拉链;13、管路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膜骨架1,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2安装在支撑膜骨架1上,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3,水密接头3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即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装置整体设在充气膜建筑的外表面上,见图3,水密接头3上设有喷淋头4,水密接头3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5,供水管5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1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连接,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5,支撑膜骨架1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其中外部水源可以是直接水源,也可以是经过过滤甚是杀菌处理的中间水源,由此,在整个充气膜建筑外表面形成喷淋水供应。其中,所述充气膜单元2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的静态空气层,相对于传统的流动空气式充气膜结构,具有更佳的隔热效果。
见图3,所述水密接头3为具有层状结构的可独立供气和/或供水的两用接头,水密接头3包括供水接头层及供气接头层,供水管5连接在所述供水接头层,所述供气接头层上连接有多根供气支管6及两根供气总管7,供气支管6另一端与充气膜单元2连通,用于向独立的充气膜单元送入空气,供气总管7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1相邻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连接,支撑膜骨架1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通过供气总管7与外部气源连接,由此实现整个充气膜建筑中充气膜单元2的气体供应。由于在充气膜建筑外表面上设有多路供水和供气的管路,为了将供水和供气的管路均固定在充气膜建筑外表面,使用管路固定座13固定各管路。
见图4,所述水密接头3包括接头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支撑膜骨架1连接,所述连接部上固接有连接座8,连接座8位于支撑膜骨架1与所述接头部之间,相邻两个连接座8之间连接有钢索9。
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装置可以设计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两种控制方式,通过打开或关闭外部水源与供水管5之间的控制阀,从而控制所述喷淋装置喷水或停止喷水,这种通过控制阀控制水供应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当所述喷淋装置处于喷水工作状态时,支撑膜骨架1上的各个节点上的喷淋头4能够将水喷淋至充气膜建筑的外表面,喷淋头4可以采用轴向喷水也可以采用周向喷水,由于支撑膜骨架1上各个节点上均设有喷淋头4,因此,喷淋水能够覆盖充气膜建筑上的各个充气膜单元的膜表面,由于水有很强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因此,通过喷淋水能够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的热能,阻隔太阳红外线热能进入充气膜建筑内部,隔热的同时还能够对充气膜建筑膜表面进行降温和清洗。为了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喷淋头4,可以在喷淋头4顶部固定安装一个挡板,对喷淋头4形成防护帽,喷淋水从喷淋头4与防护帽之间的间隙中喷淋至充气膜建筑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使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本体便于运输安装及安装成形,且便于充气膜局部破损后的修复及更换,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采用组合式气膜结构,具体地,见图5、图6,所述支撑膜骨架1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安装空间设在支撑膜骨架1端面上,所述安装空间沿支撑膜骨架1轴向贯通,且支撑膜骨架1上的所述多个安装空间互相独立;充气膜单元2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膜单元2的外缘与支撑膜骨架1上所述安装空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充气膜单元2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外两侧均使用气密件密封,其中,充气膜单元2的构成为现有技术,即由上、下两片膜材形成密闭的充气空间,两片膜材仅在膜材的周边进行密封固定,往充气膜单元2内充气,由此形成空气支持结构。
充气膜单元2与支撑膜骨架1为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充气膜单元的运输组装以及充气默单元局部破损后的修复,具体地,充气膜单元2的外缘带有第一连接节201,支撑膜骨架1上安装空间的外周壁带有第二连接节101,第一连接节201及第二连接节101均带有内部轴向通孔,第一连接节201及第二连接节101的轴向通孔内穿有同一闭合绳索10,通过闭合绳索10实现第一连接节201与第二连接节101的连接,从而实现充气膜单元2与支撑膜骨架1的连接,由于绳索10可自由闭合,因此可实现充气膜单元2与支撑膜骨架1的可拆卸式连接。当然,机械领域常见的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凸块与凹槽的接合等方式的可拆卸式连接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见图5、图6,由于所述安装空间为闭合空间,充气模单元2为闭合实体,充气膜单元2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壁面之间的连接为闭合面之间的连接,在所述两个闭合面的连续连接上,第一连接节201与第二连接节101交错布置。
见图7、图8,充气膜单元2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侧使用衬底11密封,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外侧使用气密拉链12密封,所谓内、外侧,是指充气膜建筑朝向建筑空间内侧的一面为内侧,充气膜建筑朝向建筑空间外部的一面为外侧。在图7及图8中,为了方便示出第一连接节201和第二连接节101,只是在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部分段上示意性地示出了气密拉链12和衬底11。
具体结构形状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单元2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优选为三角形,且以支撑膜骨架1端面上任意一个节点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六个所述安装空间,在可连续延伸的支撑膜骨架1的多个所述安装空间内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安装充气膜单元2,并且保证所述可拆卸连接处的内、外侧的气密性,由此形成了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当然,可连续延伸的支撑膜骨架1的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等带有四条边以上的多边形,充气膜单元2的形状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一致,便于规模生产与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先将两片充气膜材的周边通过热封形成密闭的充气空间,在两片膜材的热封边上通过卷边等方式形成有类似柱形结构的第一连接节201,由此,形成充气膜单元2,在支撑膜骨架1上设有多个形状与充气膜单元2形状一致的安装空间,并且在所述安装空间的壁面上通过卷边等方式形成有类似柱形结构的第二连接节101,通过绳索10将充气膜单元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由此形成组合式的气膜结构,在所述气膜结构中,在充气膜单元2与支撑膜骨架1的所述可拆卸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衬底11及气密拉链12进行密封。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9)
1.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膜骨架(1),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2)安装在支撑膜骨架(1)上,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3),水密接头(3)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3)上设有喷淋头(4),水密接头(3)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5),供水管(5)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1)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连接,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5),支撑膜骨架(1)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接头(3)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两用接头,包括供水接头层及供气接头层,所述供水管(5)连接在所述供水接头层,所述供气接头层上连接有多根供气支管(6)及两根供气总管(7),供气支管(6)另一端与充气膜单元(2)连通,供气总管(7)另一端与相邻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连接,支撑膜骨架(1)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通过供气总管(7)与外部气源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接头(3)包括接头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固接有连接座(8),连接座(8)位于支撑膜骨架(1)与所述接头部之间,相邻两个连接座(8)之间连接有钢索(9)。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单元(2)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
5.按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骨架(1)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安装空间设在支撑膜骨架(1)端面上,所述安装空间沿支撑膜骨架(1)轴向贯通,且所述支撑膜骨架(1)上的所述多个安装空间互相独立;充气膜单元(2)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膜单元(2)的外缘与支撑膜骨架(1)上所述安装空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充气膜单元(2)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外两侧均使用气密件密封。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单元(2)的外缘带有第一连接节(201),支撑膜骨架(1)上所述安装空间的外周壁带有第二连接节(101),第一连接节(201)及第二连接节(101)均带有内部轴向通孔,第一连接节(201)及第二连接节(101)的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有同一闭合绳索(10)。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节(201)与第二连接节(101)交错布置。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单元(2)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侧使用衬底(11)密封,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外侧使用气密拉链(12)密封。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单元(2)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为三角形,且以支撑膜骨架(1)端面上任意一个节点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六个所述安装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98695.1U CN203977972U (zh) | 2014-06-06 | 2014-06-06 |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98695.1U CN203977972U (zh) | 2014-06-06 | 2014-06-06 |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7972U true CN203977972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75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9869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77972U (zh) | 2014-06-06 | 2014-06-06 |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79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01200A (zh) * | 2019-02-15 | 2019-04-12 | 李静 | 一种农业大棚结构 |
CN111420331A (zh) * | 2020-04-06 | 2020-07-17 | 李云红 | 一种防尘气罩自动支撑装置防火装置 |
-
2014
- 2014-06-06 CN CN201420298695.1U patent/CN2039779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01200A (zh) * | 2019-02-15 | 2019-04-12 | 李静 | 一种农业大棚结构 |
CN109601200B (zh) * | 2019-02-15 | 2021-09-03 | 陆绥平 | 一种农业大棚结构 |
CN111420331A (zh) * | 2020-04-06 | 2020-07-17 | 李云红 | 一种防尘气罩自动支撑装置防火装置 |
CN111420331B (zh) * | 2020-04-06 | 2021-06-11 | 绍兴市柯桥区欣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尘气罩自动支撑装置防火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77972U (zh) |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 |
CN202857415U (zh) | 栽培用大棚 | |
CN201090904Y (zh) | 可拆装式阀门保温保冷套 | |
CN104389442A (zh) | 生态住宅房建筑模块 | |
KR101844703B1 (ko) | 공기주입식 보온시스템을 구비한 연동온실 | |
CN203687406U (zh) | 一种幕墙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 |
CN213064941U (zh) | 一种圆管状不锈钢聚氨酯复合风管 | |
CN203100120U (zh) | 一种发泡面板和一种发泡面板组装体 | |
CN201827601U (zh) | 一种涂装和纳米复合保温管套 | |
CN204662557U (zh) | 移动式给水加压泵站 | |
CN21152371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水顶棚模块 | |
CN205088895U (zh) | 一种可调温度的建筑外墙砖 | |
CN202778519U (zh) | 高温环境模拟实验舱 | |
CN102127939A (zh) | 冷热互换式智能墙体结构 | |
CN203980488U (zh) | 屋顶式空气处理机组 | |
CN205776943U (zh) | 一种装配式光伏玻璃保温幕墙单元板块 | |
CN201568687U (zh) | 一种新型隔温管 | |
CN101956886B (zh) | 一种涂装和纳米复合保温管套 | |
CN202868100U (zh) | 密闭环保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 |
EP2439353A2 (en) | A heat capture system | |
CN202214914U (zh) | 太阳能建筑玻璃一体化集热模块及集热系统 | |
CN206487363U (zh) | 一种多层结构节能除尘换气门 | |
CN205372911U (zh) | 气膜建筑热交换节能系统 | |
CN219913440U (zh) | 一种基于开口型集成板的暖通一体化结构 | |
CN204187867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