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62466U -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2466U
CN203962466U CN201420247911.XU CN201420247911U CN203962466U CN 203962466 U CN203962466 U CN 203962466U CN 201420247911 U CN201420247911 U CN 201420247911U CN 203962466 U CN203962466 U CN 203962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electric machine
new
type electric
impell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79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云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 CINDERS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 CINDERS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 CINDERS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479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2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24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包括:上叶片,其中心具有向外延伸的开口,开口连接底部和顶部的侧壁呈弧线过渡,底部的直径向顶部的直径逐渐变小;中叶片,其包括头部叶片和尾部叶片,头部叶片设置于上叶片的开口下,头部叶片包括多个头部叶片单元,其构成一圆形围挡,尾部叶片包括多个尾部叶片单元,其呈螺旋分布地设置于所述上叶片的边沿;下叶片,其设置于中叶片下,下叶片的中心对应开口设置有一通孔,下叶片上在位于各个头部叶片单元后的位置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下叶片的表面还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二凸块组,各个所述第二凸块组包括至少三个凸块。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电机噪音,提高电机效率。

Description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动叶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动叶轮在目前有着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像吸尘器行业中,其对电机动叶轮的使用就更为广泛。我们都知道吸尘器的种类成千上万,各个吸尘器对于动叶轮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在目前对于动叶轮的使用中,我们发现,其各个叶片之间存在着连接不稳固的问题,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容易出现由于连接不稳固而出现的损坏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及时修理或者更换零部件,不仅影响电机效率,也会增加对于修理或者更换零部件所造成的成本负担。同时,现在的动叶轮因为结构的不足还会造成电机的噪音,进而影响电机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更为稳固且可以使得电机效率更高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包括:
上叶片,其呈圆盘状且其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一凸块组,各个所述第一凸块组包括至少三个凸块,所述上叶片的中心具有向外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连接底部和顶部的侧壁呈弧线过渡,所述底部的直径向所述顶部的直径逐渐变小;
中叶片,其设置于所述上叶片下,所述中叶片包括头部叶片和尾部叶片,所述头部叶片设置于所述上叶片的开口下,所述头部叶片包括多个头部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头部叶片单元构成一圆形围挡,所述尾部叶片包括多个尾部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尾部叶片单元呈螺旋分布地设置于所述上叶片的边沿;
下叶片,其设置于所述中叶片下,所述下叶片的中心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下叶片上在位于各个所述头部叶片单元后的位置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下叶片的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二凸块组,各个所述第二凸块组包括至少三个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叶片与所述上叶片相交处形成一直线,所述直线与所述上叶片的外圈切线的夹角为18度-28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圆弧倒角为R6-R9.1。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梯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等边梯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由其反面开设凹槽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周围还均布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叶片单元的高度由其一端向对应的另一端逐渐降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叶片、中叶片和下叶片的组合,并且依靠开口、头部叶片、尾部叶片和下叶片上的凸起等的作用,使得特别是头部叶片等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防止其在使用中出现不稳固的现象,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电机效率,降低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立体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立体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立体图3。
其中,1.上叶片 11.第一凸块组 111.凸块 12.开口 121.底部 122.侧壁 123.顶部 2.中叶片 21.头部叶片 211.头部叶片单元 22.尾部叶片 221.尾部叶片单元 3.下叶片 31.通孔 32.第二通孔 33.第二凸块组 331.凸块 34.凸起 3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上叶片1,其呈圆盘状且其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一凸块组11,各个第一凸块组11包括三个凸块111,上叶片1的中心具有向外延伸的开口12,该开口12连接底部121和顶部123的侧壁122呈弧线过渡,底部121的直径向顶部123的直径逐渐变小;中叶片2,其设置于上叶片1下,该中叶片2包括头部叶片21和尾部叶片22,该头部叶片21设置于上叶片1的开口12下,头部叶片21包括多个头部叶片单元211,多个头部叶片单元211构成一圆形围挡,尾部叶片22包括多个尾部叶片单元221,该多个尾部叶片单元221呈螺旋分布地设置于上叶片1的边沿;下叶片3,其设置于中叶片2下,该下叶片3的中心对应开口12设置有一通孔31,下叶片3上在位于各个头部叶片单元211后的位置上各设置有一个凸起34,下叶片3的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二凸块组33,各个第二凸块组33包括三个凸块331。其中,第一凸块组11、头部叶片单元211、尾部叶片单元221和第二凸块组33的数量可以根据动叶轮大小等因素作出数量上的变动,而凸块111、33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作出变动,在此不作数量上的具体限定。通过上叶片、中叶片和下叶片的组合,并且依靠开口、头部叶片、尾部叶片和下叶片上的凸起等的作用,使得特别是头部叶片等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防止其在使用中出现不稳固的现象,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电机效率,降低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的成本。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尾部叶片22与上叶片1相交处形成一直线C,该直线C与上叶片1的外圈切线的夹角为18度-28度,本实施例中优选了其中的23度,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本范围内作出其他变动,可以取得和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同时连接直线C的弧线B的圆弧倒角可以为R57.54,连接弧线B的弧线A的圆弧倒角可以为R31.4,当然在实际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下20%的范围作出一定的变动,其效果都是类似的。通过上述的改进,形成了更优的动叶轮结构,使得进风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机的噪音,进一步地提高电机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侧壁122圆弧段F的圆弧倒角为R6-R9.1,即R7.58的上下20%,本实施例优选了中间值R7.58,当然在实际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下20%的范围作出一定的变动,其效果都是类似的。通过上述的改进,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机的噪音,提高电机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4和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凸起34的横截面呈梯形状,使得对头部叶片的支撑更为稳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4和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凸起34的横截面呈等边梯形状,进一步地提高对头部叶片支撑的稳固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4和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凸起34由其反面开设凹槽35形成,不仅可以节省材料,也不会给整体的重量造成负担。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通孔31的周围还均布有三个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的直径小于通孔31的直径,通孔3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为四个、五个等。通过设置第二通孔32,可以方便地在动叶轮的底部连接固定垫圈,在动叶轮收到转速高的情况下,不容易打滑,增加了强度,从而再次提高电机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2和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头部叶片单元211的高度由其一端向对应的另一端逐渐降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叶片,其呈圆盘状且其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一凸块组,各个所述第一凸块组包括至少三个凸块,所述上叶片的中心具有向外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连接底部和顶部的侧壁呈直线接弧线过渡,所述底部的直径向所述顶部的直径逐渐变小;
中叶片,其设置于所述上叶片下,所述中叶片包括头部叶片和尾部叶片,所述头部叶片设置于所述上叶片的开口下,所述头部叶片包括多个头部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头部叶片单元构成一圆形围挡,所述尾部叶片包括多个尾部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尾部叶片单元呈螺旋分布地设置于所述上叶片的边沿;
下叶片,其设置于所述中叶片下,所述下叶片的中心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有一通孔,所述下叶片上在位于各个所述头部叶片单元后的位置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下叶片的表面均布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第二凸块组,各个所述第二凸块组包括至少三个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叶片与所述上叶片相交处形成一直线,所述直线与所述上叶片的外圈切线的夹角为18度-28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圆弧倒角为R6-R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呈等边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由其反面开设凹槽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围还均布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叶片单元的高度由其一端向对应的另一端逐渐降低。
CN201420247911.XU 2014-05-15 2014-05-15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62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7911.XU CN203962466U (zh) 2014-05-15 2014-05-15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7911.XU CN203962466U (zh) 2014-05-15 2014-05-15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2466U true CN203962466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791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62466U (zh) 2014-05-15 2014-05-15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24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716A (zh) * 2018-07-24 2018-12-07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叶轮、吸风装置和吸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716A (zh) * 2018-07-24 2018-12-07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叶轮、吸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08937716B (zh) * 2018-07-24 2024-04-19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叶轮、吸风装置和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703B (zh) 一种压缩机叶轮
CN203962466U (zh) 新型电机动叶轮结构
CN203272237U (zh) 离心风轮和具有该离心风轮的离心风机
CN204175641U (zh) 空调的风轮和空调
CN204476845U (zh) 水泵叶轮结构
CN203717434U (zh) 一种风扇
CN204436869U (zh) 一种离心泵的高效叶轮
CN103174672B (zh) 后倾式斜流送风叶轮
CN206069080U (zh) 铝合金分线轮
CN205089679U (zh) 一种涡轮空压机用的涡轮风叶转子
CN205714937U (zh) 玻璃钢离心风机风叶
CN203114726U (zh) 一种叶轮用开槽结构
CN201354762Y (zh) 电动机风扇
CN205689489U (zh) 一种离心风叶、离心风机及空调设备
CN202914387U (zh) 离心叶轮
CN203175956U (zh) 离心送风装置
CN204553324U (zh) 一种新型水泵叶轮
CN204851763U (zh) 一种离心泵及其叶轮
CN202914386U (zh) 一种金属离心叶轮
CN202914383U (zh) 一种离心叶轮
CN203809312U (zh) 一种高效率立式管道泵
CN204646781U (zh) 一种电机用的后风扇
CN203906377U (zh) 一种管道离心泵用叶轮
CN204093790U (zh) 一种工件除尘装置
CN202946439U (zh) 一种高效水泵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 linbu street, Weit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Xingdesheng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2 No. 10, Hex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 CINDERSON MOTO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