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8608U -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8608U
CN203958608U CN201420367727.9U CN201420367727U CN203958608U CN 203958608 U CN203958608 U CN 203958608U CN 201420367727 U CN201420367727 U CN 201420367727U CN 203958608 U CN203958608 U CN 203958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flap
flap
servo
slide rai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77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
赵荣
王焜
赵天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Guizhou Air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AVIATION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AVIATION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AVIATION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203677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58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8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8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包括襟翼作动筒(1),襟翼作动筒(1)的伸缩杆与连杆(2)一端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主襟翼支撑块(6)经主襟翼(7)与随动滑块(3)连接,随动滑块(3)与随动滑轨(4)和子襟翼随动滑轨(5)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实现了单输入双输出的控制模式,在较小的翼型空间内实现一个伸缩驱动输入动作,完成主襟翼平动加转动、子襟翼转动两个输出动作的两种输出模式。

Description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属于薄机翼飞机双缝襟翼的驱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薄翼型飞机在起飞状态,要求襟翼的子襟翼下放角度为β度,主襟翼的下放角度为θ度;着陆状态子襟翼放下角度为β度,主襟翼放下角度为γ度。由于该飞机的机翼翼型厚度较薄,空间紧张,不能设置更多的驱动装置驱动双缝襟翼的主襟翼及子襟翼。现有推动襟翼的作动筒伸出量较长,作动筒初始状态和伸出状态之间的偏转角较大,使下放状态作动筒的外缘超出了机翼的下翼面,为了不影响作动筒的偏转,只能在机翼的下翼面设置鼓包让开作动筒的外缘。下翼面突出的鼓包破坏了机翼整体的光顺性及主要传载结构的布置,影响机翼的气动特性和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以解决较窄襟翼空间与作动筒较大偏转角度之间的矛盾,避免在机翼的下翼面设置鼓包,提高机翼的气动特性和强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为,该装置包括襟翼作动筒,襟翼作动筒的伸缩杆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铰接,主襟翼支撑块经主襟翼与随动滑块连接,随动滑块与随动滑轨和子襟翼随动滑轨滑动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随动滑块与主襟翼前端固定连接,主襟翼中部与主襟翼支撑块固定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襟翼作动筒的筒体与机翼上的作动筒支点铰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随动滑轨与机翼固定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子襟翼随动滑轨与子襟翼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作动筒偏转角度受翼型高度的限制,而作动筒偏转角度和作动筒伸缩长度决定了襟翼的偏转角度,当翼型高度较低而襟翼偏转角度较大时,原作动筒将突出翼面,影响气动外形;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作动筒推力的传力路线,可大大减小襟翼下放时作动筒偏转角度过大的问题,实现了在较薄翼型空间内襟翼的较大偏转,很好的解决较薄翼型高度与较大偏转角度之间的矛盾,可消除薄机翼飞机下翼面的鼓包及改善传载结构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通过随动滑块和随动滑轨的使用,只使用一个作动筒输入即可完成主襟翼和子襟翼的偏转,有效的解决了结构空间的不足和简化了操纵系统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薄机翼飞机的双缝襟翼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原理图;
图4是随动滑轨和子襟翼随动滑轨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襟翼作动筒,2-连杆,3-随动滑块,4-随动滑轨,5-子襟翼随动滑轨,6-主襟翼支撑块,7-主襟翼,8-作动筒支点,9-机翼,10-子襟翼,11-固定转轴,12-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13-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4-作动筒突出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方法所构建的,该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该方法采用在襟翼作动筒1伸缩杆前端增设连杆2的方式,使襟翼作动筒1伸缩杆的最大伸出长度缩短,同时使襟翼作动筒1的最大偏转角度缩小;控制襟翼作动筒的伸缩和偏转范围始终位于机翼的截面轮廓范围之内,可取消机翼下翼面为避让襟翼作动筒1设置的鼓包(图1中标记14处),从而提高机翼的气动特性和强度。连杆2一端与襟翼作动筒1伸缩杆前端铰接,另一端与主襟翼7铰接,在襟翼作动筒1伸缩杆伸出过程中,通过连杆2推动主襟翼7沿着随动滑轨4滑动,主襟翼7在滑动过程中通过与其连接的随动滑块3推动子襟翼随动滑轨5转动,子襟翼随动滑轨5与子襟翼10固连,从而实现使用一个襟翼作动筒1完成双缝襟翼(包括主襟翼和子襟翼)联动的目的。如图4和图5所示,随动滑轨4为固定在机翼9上的弧形滑轨;子襟翼随动滑轨5为固定在子襟翼10内的直线和弧线组合滑轨;当襟翼作动筒1前端的连杆2推动主襟翼支撑块6沿着随动滑轨4做弧形滑动时,如图2所示,连杆2沿铰接点向下偏转,使襟翼作动筒1可以在偏转较小角度伸出较短长度的情况下使主襟翼支撑块6偏转较大角度并推出较长距离。如图4所示,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12与水平面保持α度夹角与子襟翼10固定连接,子襟翼10前端与固定转轴11转动连接;襟翼作动筒1前端的连杆2在推动主襟翼7沿随动滑轨4作弧线滑动时,随动滑块3同时在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12滑动,带动子襟翼10围绕自己的固定转轴11转动β度后随动滑块3进入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3,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3与随动滑轨4的弧度相同,以确保随动滑块3在弧线段滑动时子襟翼10角度保持β度不变。随动滑块3进入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3后,子襟翼10始终保持β度角不变;随着随动滑块3在子襟翼随动滑轨5中继续滑动,主襟翼7继续偏转至满足飞机着陆状态的下放角γ,或继续偏转至满足飞机起飞状态的下放角θ。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并用于上述方法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为,该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2、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襟翼作动筒1,襟翼作动筒1的伸缩杆与连杆2一端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主襟翼支撑块6经主襟翼7与随动滑块3连接,随动滑块3与随动滑轨4和子襟翼随动滑轨5滑动连接。随动滑块3与主襟翼7前端固定连接,主襟翼7中部与主襟翼支撑块6固定连接。襟翼作动筒1的筒体与机翼上的作动筒支点8铰接。随动滑轨4与机翼9固定连接。子襟翼随动滑轨5与子襟翼10固定连接。
实施例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薄机翼飞机的双缝襟翼示意图。双缝襟翼包括主襟翼7和子襟翼10。图中粗实线是主襟翼和子襟翼收起状态图,图中点划线是飞机起飞或着陆状态的状态图。飞机在起飞状态,要求襟翼的子襟翼下放角度为β度,主襟翼的下放角度为θ度;着陆状态子襟翼放下角度为β度,主襟翼放下角度为γ度。
图3是现有技术的原理图。图中粗实线表示主襟翼和子襟翼收起状态,图中点划线表示飞机起飞或着陆状态。由图可见,襟翼作动筒1是直接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的。当作襟翼作动筒1伸长后,主襟翼支撑块6沿着随动滑轨4移动至右下方所示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图中虚线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图。比较图3可见,图2中襟翼作动筒1与主襟翼支撑块6之间增加了一根连杆2,连杆2一端与襟翼作动筒1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当襟翼作动筒1推动至现有技术最大偏转位置时,襟翼作动筒1的伸出长度和偏转角度明显小于现有技术。所以不需要在图2中作动筒突出位置14设置鼓包。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由图4可见,子襟翼随动滑轨5包括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12和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3。当连杆2推动主襟翼支撑块6沿着随动滑轨4运动时,随动滑块3沿着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12和随动滑轨4滑动,子襟翼10顺时针以固定转轴11为支点旋转β度,当连杆2推动主襟翼支撑块6沿着随动滑轨4运动时,随动滑块3沿着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13和随动滑轨4滑动,子襟翼10保持β度不变,而主襟翼7继续偏转至θ度(粗虚线所示)以满足飞机起飞状态的下放角;或主襟翼继续偏转至γ度(细点划线所示)以满足飞机着陆状态的下放角。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襟翼作动筒1,襟翼作动筒1的伸缩杆与连杆2一端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主襟翼支撑块6经主襟翼7(主襟翼7属于襟翼部分,图5中未画出)与随动滑块3连接,随动滑块3与随动滑轨4和子襟翼随动滑轨5滑动连接。随动滑块3与主襟翼7前端固定连接,主襟翼7中部与主襟翼支撑块6固定连接。襟翼作动筒1的筒体与机翼上的作动筒支点8铰接。随动滑轨4与机翼9固定连接。子襟翼随动滑轨5与子襟翼1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靠一个襟翼作动筒1的运动来驱动主襟翼7和子襟翼10两套动作。襟翼作动筒仅靠伸缩动作驱动襟翼联动,主襟翼7平动加转动,起飞阶段偏转θ度、降落阶段偏转γ度。即一套机构完成襟翼中主襟翼7和子襟翼10的复杂运动模式。本实用新型从结构上实现了单输入双输出的控制模式,在较小的翼型空间内实现一个伸缩驱动输入动作,完成主襟翼平动加转动、子襟翼转动两个输出动作的两种输出模式。
很好的解决了较小翼型空间与较大偏转角度之间的矛盾。原作动筒偏转角度受翼型高度的限制,而作动筒偏转角度和作动筒伸缩长度决定了襟翼的偏转角度,当翼型高度较低而襟翼偏转角度较大时,原作动筒将突出翼面,影响气动外形。通过改变作动筒推力的传力路线,可实现在较小翼型空间内襟翼的较大偏转。从而消除薄机翼飞机下翼面的鼓包,提高飞机的气动性能,保证了传载结构的连续性,保障了飞机的结构强度。

Claims (5)

1. 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包括襟翼作动筒(1),其特征在于:襟翼作动筒(1)的伸缩杆与连杆(2)一端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主襟翼支撑块(6)经主襟翼(7)与随动滑块(3)连接,随动滑块(3)与随动滑轨(4)和子襟翼随动滑轨(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块(3)与主襟翼(7)前端固定连接,主襟翼(7)中部与主襟翼支撑块(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作动筒(1)的筒体与机翼上的作动筒支点(8)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轨(4)与机翼(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襟翼随动滑轨(5)与子襟翼(10)固定连接。
CN201420367727.9U 2014-07-04 2014-07-04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Active CN203958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7727.9U CN203958608U (zh) 2014-07-04 2014-07-04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7727.9U CN203958608U (zh) 2014-07-04 2014-07-04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8608U true CN203958608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1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7727.9U Active CN203958608U (zh) 2014-07-04 2014-07-04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86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032A (zh) * 2019-06-06 2019-08-16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折叠式无人机、遥控折叠方法及无人机系统
CN112224388A (zh) * 2020-09-25 2021-0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超声电机驱动的后缘襟翼驱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032A (zh) * 2019-06-06 2019-08-16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折叠式无人机、遥控折叠方法及无人机系统
CN112224388A (zh) * 2020-09-25 2021-01-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超声电机驱动的后缘襟翼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3958B (zh) 无人机机翼折叠机构
CN104691745B (zh)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72995B (zh) 双程形状记忆合金和液压复合驱动的可变翼型机翼前缘
CN111645848B (zh) 一种可伸缩机翼的骨架结构
CN107972847B (zh) 一种飞机机翼折叠机构及基于其的口盖机构
CN103381886B (zh) 一种多维动态主动变体扑翼飞行器
CN110341935B (zh) 一种展向伸缩式变形机翼
CN103482064A (zh) 仿生扑翼飞行器
CN204452930U (zh) 可伸缩折叠的四轴飞行器
CN104648664A (zh) 可伸缩折叠的四轴飞行器
CN202848022U (zh) 一种变展长与面积的伸缩翼机构
CN207683770U (zh) 用于折叠翼无人机的可伸缩机翼
CN203958608U (zh) 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
CN204937478U (zh) 一种具有可伸缩鸭翼的超音速巡航飞机
US10301030B2 (en) Movable pylon
CN103318404A (zh) 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
CN203473238U (zh) 一种导弹副翼操纵机构
CN111169620B (zh) 一种带开缝襟翼、翼展连续可变的伸缩机翼机构
CN203958607U (zh) 一种薄翼型飞机后缘缝翼的结构
CN210235306U (zh) 一种翼型可变的飞翼式飞机
CN203767065U (zh) 无人机机翼折叠机构
CN109572988B (zh) 一种变形飞行器舱段结构
CN111516856A (zh) 一种翼面驱动机构
CN108045556B (zh) 一种飞机襟副翼运动机构
CN202414157U (zh) 襟翼等比相似运动保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61000 Ans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izhou

Patentee after: Guizhou Guife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61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partment, No.44 mailbox, Anshun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AVIATION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561000 Songqi Town, Ans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GUIZHOU AIRPLANE Co.,Ltd.

Address before: 561000 Ans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izhou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Guife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