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9333U -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9333U
CN203949333U CN201420373065.6U CN201420373065U CN203949333U CN 203949333 U CN203949333 U CN 203949333U CN 201420373065 U CN201420373065 U CN 201420373065U CN 203949333 U CN203949333 U CN 203949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coil pipe
air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30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育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余育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余育钿 filed Critical 余育钿
Priority to CN2014203730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9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9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9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其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水热交换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串接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外机处的控制器、分别设置在室外机内的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以及所述水热交换器内设有串接于冷媒循环回路的工质盘管和围设在工质盘管周围的水盘管。该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自来水进口和热水供给口连通。所述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将其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阀门单元的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冷水制热效率高、且其节省能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功能单一的空调器已被改进,即将空调散发的余热对水加温后作为生活用的热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空调器余热资源浪费的问题。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其包括压缩机、水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控制系统和与该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控制阀。该水热交换器包括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水的箱体和设置在该箱体内的冷媒工质盘管。该压缩机和水热交换器中的冷媒工质盘管的进口连接,室内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接,控制阀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一节流组件、第一电磁阀、膨胀阀和第二节流组件;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该冷媒工质盘管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口与第一节流组件和室内热交换器形成冷回收回路,其第三端口与室外热交换器、第二三通阀、第二节流组件和室内热交换器形成冷气热回收回路。通过上述结构可知,该水热交换器对自来水实现制热是通过进入到冷媒工质盘管中的冷媒对充满整个箱体的自来水进行加热的,这样一来,由于水量过多以及箱体中的水与冷媒工质的接触不均匀,致使箱体中的水受热不均、热量不稳定、需要耗费的冷媒功耗过多,并且,其结构比较复杂。故现有空调热水装置的冷水制热效率低、能耗损失多、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冷水制热效率高、节省能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空调热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其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水热交换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串接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外机处的控制器、分别设置在室外机内的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以及所述水热交换器内设有串接于冷媒循环回路的工质盘管和围设在工质盘管周围的水盘管。该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自来水进口和热水供给口连通。所述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将其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阀门单元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室内机设有由室内热交换器而成的冷媒通道;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储液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储液器、阀门单元和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串接形成的冷媒通道;所述室内机的冷媒通道和室外机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
进一步,所述阀门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该第一四通阀的主接口与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其接口一与第二四通阀的主接口连通,其接口二与储液器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工质盘管的入口连通。该第二四通阀的接口一与室外热交换器连接,其接口二与储液器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阀门单元还包括单向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该单向阀与工质盘管的出口连通,且该工质盘管的出口通过该单向阀分别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并设置在该单向阀与该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支路上,该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并设置在该单向阀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支路上。
进一步,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和室外机盘管探头。该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设置在该单向阀所在的管路上,该室内机盘管探头设置在该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该室外机盘管探头设置在该第一电子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该水热交换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和室外机盘管探头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工作。
进一步,所述传感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排气温度保护探头、高压压力保护开关、回气管温度探头和低压压力保护开关。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和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依次设置在该压缩机的出气端所在的管路上;该回气温度探头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依次设置在该储液器的回气入口所在的管路上。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该回气管温度探头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将测得的安全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该安全信号控制该压缩机和该储液器的工作。此处设置有利于对压缩机和储液器进行保护,出现异常时能及时报警并停止运行,保证了压缩机和储液器的安全工作。
进一步,所述水热交换器内还设有一冷凝压力水流阀。该冷凝压力水流阀设置在该水盘管进水端与自来水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其压力测量端与所述工质盘管的出口连接。冷凝压力水流阀的设置有利于本实用新型制热水时根据工质盘管中冷媒的冷凝压力的变化来调节冷水的流量,从而通过直接感应制冷剂循环的压力改变而调节阀门开启度以便让足够的冷却水流过,节省了大量的冷却水。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通阀接口三与工质盘管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工质盘管出口与所述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冷水制热效率高、且其节省能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热交换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运行制冷模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运行热回收模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运行独立制热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运行制暖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其包括室内机1、室外机2、水热交换器3、控制器4、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所述室内机1和室外机2串接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控制器4设置在室外机2处;所述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设置在室外机2内。所述水热交换器3内设有工质盘管31和水盘管32。所述工质盘管31串接于冷媒循环回路,所述水盘管32围设在该工质盘管31周围,且其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自来水进口和热水供给口连通。所述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将其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该信号控制阀门单元的工作。通过进入工质盘管31的冷媒对进入水盘管32的冷水进行制热,且由于水盘管32围设在工质盘管31的外围,使得工质盘管31中的冷媒对水盘管32制热均匀,实现了冷水能够更快地被制热,同时由控制器4根据传感单元的信号实现对阀门单元的控制,及时地根据需要使冷媒切换为不同的工作状态,节省了能耗,并且简化了空调热水装置的安装和结构,故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冷水制热效率高、且其节省能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具体地,所述室内机1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1和室内风扇电机12。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1形成冷媒通道。该室内风扇电机12与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
具体地,所述室外机2包括储液器21、压缩机22、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外风扇电机24。所述压缩机22、储液器21、阀门单元和室内热交换器11依次串接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室外机2中的冷媒通道和室内机1中的冷媒通道相互连接形成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室外风扇电机24与该室外热交换器11连接。
具体地,所述阀门单元包括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单向阀g、第一电子膨胀阀e和第二电子膨胀阀f。所述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第一电子膨胀阀e和第二电子膨胀阀f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4。该第一四通阀h的主接口与该室外机2的压缩机22的出气端连通,其接口一与该第二四通阀i的主接口连通,其接口二与该储液器21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工质盘管31的入口连通。该第二四通阀i的接口一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其接口二与储液器21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该单向阀g与工质盘管31的出口连通,且该工质盘管31的出口通过该单向阀g分别与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该第一电子膨胀阀e设置在该单向阀g与该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支路上,该第二电子膨胀阀f设置在该单向阀g与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的支路上。
具体地,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4电连接的环境温度探头K,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G、室内机盘管探头F、室外机盘管探头E、排气温度保护探头B、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回气管温度探头C和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该环境温度探头K设置在室外以测量室外的温度,并将环境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该环境温度信号控制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制热水模式的切换;该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G设置在该单向阀g所在的管路上;该室内机盘管探头F设置在该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室内热交换器11之间的管路上;该室外机盘管探头E设置在该第一电子膨胀阀e和室外热交换器2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水热交换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根据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第一电子膨胀阀e、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工作。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B和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依次设置在该压缩机22的出气端所在的管路上;该回气温度探头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依次设置在该储液器21的回气入口所在的管路上。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B、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该回气管温度探头C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将测得的安全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根据该安全信号控制该压缩机22和该储液器21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4包括主控芯片,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为单片机控制芯片41。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包括作为触发模块的传感单元、作为主控模块的控制器4,作为输出模块的阀门单元和室外机2。所述控制器4中的单片机控制芯片41的不同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于传感单元中的环境温度探头K、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G、室内机盘管探头F、室外机盘管探头E、排气温度保护探头B、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回气管温度探头C和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所述单片机控制芯片41的不同输出端口分别电连接于室外机2、该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第一电子膨胀阀e和第二电子膨胀阀f。该环境温度探头K将环境温度信号传送给单片机控制芯片41,单片机控制芯片41根据该环境温度信号判断当前环境为夏天还是冬天,再根据判断结果控制空调热水装置的工作,在夏天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控制空调热水装置不对冷水制热;在冬天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会自动计时,并根据时间分段控制空调热水装置对冷水进行制热。所述水热交换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根据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第一电子膨胀阀e、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工作。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B、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该回气管温度探头C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将测得的安全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根据该安全信号控制该压缩机22和该储液器21的工作。也即,当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测得压缩机22出气端的压力过大或排气保护温度探头测得压缩机22出气端的气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4通过高压压力保护开关A控制压缩机22和储液器21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当回气管温度探头C和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测得储液器21回气口处的压力过低或温度过高的时候,单片机控制芯片41通过低压压力保护开关D控制压缩机22和储液器21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否则,压缩机22和储液器21正常工作。
进一步,所述水热交换器3内还设有一冷凝压力水流阀33。该冷凝压力水流阀33设置在该水盘管32进水端与自来水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其压力测量端与所述工质盘管31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压力水流阀33根据工质盘管31中冷媒的冷凝压力的变化来调节冷水的流量,即其通过直接感应制冷剂循环的压力改变而调节阀门开启度以便让足够的冷水流过。当压缩机22的冷凝压力升高时,冷凝压力水流阀33的阀门会自动开大,使较多的冷水进入水盘管32中;反之,当冷凝压力下降时,冷凝压力水流阀33的阀门会自动关小,使进入水盘管32的冷却水量减少。这样达到冷凝压力稳定,出水温度跟随稳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通阀h接口三与工质盘管31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工质盘管31出口与所述单向阀g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四通阀i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f与室内热交换器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通过控制器4中的单片机控制芯片根据传感单元的信息对所述第一四通阀h、第二四通阀i、第一电子膨胀阀e、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控制使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可以运行以下模式:
第一种模式:制冷模式
如图4所示,当环境温度探头K测得的信息经控制器4判断并得出当前环境处于夏天时,且室内机1处于开启状态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控制冷媒进行对室内制冷工作,同时不对冷水制热,本实用新型此时处于制冷模式。此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实现以下控制:启动压缩机22和储液器21,第一四通阀h的主接口h4与其接口一h1连通,其接口二h2与其接口三h3连通;第二四通阀i的主接口i4与其接口一i1连通,其接口二i2与其接口三i3连通;单片机控制芯片41根据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测得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第一电子膨胀阀e开启,室内风扇电机12和室外风扇电机24运行吹风换热工作。
冷媒依次经过:压缩机22——压缩机22出气端——第一四通阀主接口h4——第一四通阀接口一h1——第二四通阀主接口i4——第二四通阀接口一i1——室外热交换器23——第一电子膨胀阀e——第二电子膨胀阀f——室内热交换器11——第二四通阀接口三i3——第二四通阀接口二i2——储液器21——压缩机22吸气口——压缩机22。
当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继续运行该制冷模式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一直处于上述控制状态,本实用新型一直循环上述工作过程。
第二种模式:热回收模式
如图5所示,当环境温度探头K测得的信息经控制器4判断并得出当前环境处于夏天时,同时其测得环境温度下降或需要制热水时,且室内机1处于开启状态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控制冷媒进行对室内制冷的同时实现对冷水制热,本实用新型此时处于热回收模式。此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实现以下控制:启动压缩机22和储液器21,第一四通阀h的主接口h4与其接口三h3连通,其接口一h1与其接口二h2连通;第二四通阀i的主接口i4与其接口一i1连通,其接口二i2与其接口三i3连通;单片机控制芯片41根据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测得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f开启和第一电子膨胀阀e关闭,室内风扇电机12运行吹风换热工作和室外风扇电机24不工作。
冷媒依次经过:压缩机22——压缩机22出气端——第一四通阀主接口h4——第一四通阀接口三h3——工质盘管31入口——工质盘管31——冷凝压力水流阀33压力测量端——工质盘管31出口——单向阀g——第二电子膨胀阀f——室内热交换器11——第二四通阀接口三i3——第二四通阀接口二i2——储液器21——压缩机22吸气口——压缩机22。
冷水依次经过:自来水进口——冷凝压力水流阀33——水盘管32进水端——水盘管32——水盘管32出水端——热水供给口。
当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继续运行该热回收模式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一直处于上述控制状态,本实用新型一直循环上述工作过程。
第三种模式:独立制热水模式
如图6所示,当环境温度探头K测得的信息经控制器4判断并得出当前环境处于冬天时,或需要单独制热水时,同时室内机1处于关闭状态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控制冷媒对冷水制热,本实用新型此时处于独立制热水模式。此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实现以下控制:启动压缩机22、储液器21和室外热交换器23;第一四通阀h的主接口h4与其接口三h3连通,其接口一h1与其接口二h2连通;第二四通阀i的主接口i4与其接口三i3连通,其接口一i1与其接口二i2连通;单片机控制芯片41根据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测得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f关闭和第一电子膨胀阀e开启,室内风扇电机12不工作和室外风扇电机24运行吹风换热工作。
冷媒依次经过:压缩机22——压缩机22出气端——第一四通阀主接口h4——第一四通阀接口三h3——工质盘管31入口——工质盘管31——冷凝压力水流阀33压力测量端——工质盘管31出口——单向阀g——第一电子膨胀阀e——室外热交换器23——第二四通阀接口一i1——第二四通阀接口二i2——储液器21——压缩机22吸气口——压缩机22。
冷水依次经过:自来水进口——冷凝压力水流阀33——水盘管32进水端——水盘管32——水盘管32出水端——热水供给口。
当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继续运行该独立制热水模式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一直处于上述控制状态,本实用新型一直循环上述工作过程。
第四种模式:制暖模式
如图7所示,当室内机1开启并需要制暖,且不需要制热水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控制冷媒进行对室内制暖工作,同时不对冷水制热,本实用新型此时处于制暖模式。此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实现以下控制:启动压缩机22、储液器21和室外热交换器23,第一四通阀h的主接口h4与其接口一h1连通,其接口二h2与其接口三h3连通;第二四通阀i的主接口i4与其接口三i3连通,其接口一i1与其接口二i2连通;单片机控制芯片41根据室内机盘管探头F和室外机盘管探头E测得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f和第一电子膨胀阀e开启,室内风扇电机12和室外风扇电机24运行吹风换热工作。
冷媒依次经过:压缩机22——压缩机22出气端——第一四通阀主接口h4——第一四通阀接口一h1——第二四通阀主接口i4——第二四通阀接口三i3——室内热交换器11——第二电子膨胀阀f——第一电子膨胀阀e——室外热交换器23——第二四通阀接口一i1——第二四通阀接口二i2——储液器21——压缩机22吸气口——压缩机22。
当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继续运行该制暖模式时,单片机控制芯片41一直处于上述控制状态,本实用新型一直循环上述工作过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冷水制热效率高、且其节省能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水热交换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串接并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室外机处的控制器、分别设置在室外机内的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以及所述水热交换器内设有串接于冷媒循环回路的工质盘管和围设在工质盘管周围的水盘管;该水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自来水进口和热水供给口连通;
所述传感单元和阀门单元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单元将其检测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阀门单元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设有由室内热交换器而成的冷媒通道;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储液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储液器、阀门单元和室外热交换器依次串接形成的冷媒通道;所述室内机的冷媒通道和室外机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该第一四通阀的主接口与压缩机的出气端连通,其接口一与第二四通阀的主接口连通,其接口二与储液器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工质盘管的入口连通;该第二四通阀的接口一与室外热交换器连接,其接口二与储液器的回气入口连通,其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单元还包括单向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该单向阀与工质盘管的出口连通,且该工质盘管的出口通过该单向阀分别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该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并设置在该单向阀与该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的支路上,该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并设置在该单向阀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支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和室外机盘管探头;该水热交换器盘管探头设置在该单向阀所在的管路上,该室内机盘管探头设置在该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该室外机盘管探头设置在该第一电子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
该水热交换盘管探头、室内机盘管探头和室外机盘管探头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排气温度保护探头、高压压力保护开关、回气管温度探头和低压压力保护开关;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和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依次设置在该压缩机的出气端所在的管路上;该回气温度探头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依次设置在该储液器的回气入口所在的管路上;
该排气温度保护探头、该高压压力保护开关、该回气管温度探头和该低压压力保护开关将测得的安全信号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该安全信号控制该压缩机和该储液器的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交换器内还设有一冷凝压力水流阀;该冷凝压力水流阀设置在该水盘管进水端与自来水进口之间的管路上,其压力测量端与所述工质盘管的出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阀接口三与工质盘管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工质盘管出口与所述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四通阀接口三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高效的即热式水热交换器,它结构简单,由内部铜管或其它金属管外套一铝塑管盘绕而成,在使用时,水在复合铝塑管与金属管之间的空隙内流动,热交换工质在金属管内流动,使热交换工质携带的热量传递给水,从而实现把低温水一次性加热为高温水;管径大小根据空调功率所匹配,长度为50米到100米,根据管径及长度设计出出水温50度到6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高效的即热式水热交换器,它结构简单,由内部金属管外套一金属盘绕而成,在使用时,水在金属管与金属管之间的空隙内流动,热交换工质在金属管内流动,使热交换工质携带的热量传递给水,从而实现把低温水一次性加热为高温水;管径大小根据空调功率所匹配,长度为50米到100米,根据管径及长度设计出出水温50度到65度。
CN201420373065.6U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Active CN203949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3065.6U CN203949333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3065.6U CN203949333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9333U true CN203949333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9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3065.6U Active CN203949333U (zh) 2014-07-07 2014-07-07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933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5421A (zh) * 2014-07-07 2014-10-01 余育钿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WO2018013058A1 (en) * 2016-07-11 2018-01-18 Trends Home Electrical Pte. Ltd. Improved air-conditioner unit
CN111649417A (zh) * 2020-05-25 2020-09-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水器功能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US11175074B1 (en) 2020-08-04 2021-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Us, Inc.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5421A (zh) * 2014-07-07 2014-10-01 余育钿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WO2018013058A1 (en) * 2016-07-11 2018-01-18 Trends Home Electrical Pte. Ltd. Improved air-conditioner unit
US11280506B2 (en) 2016-07-11 2022-03-22 Trends Home Electrical Pte. Ltd. Air-conditioner unit
CN111649417A (zh) * 2020-05-25 2020-09-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水器功能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US11175074B1 (en) 2020-08-04 2021-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Us, Inc.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422B (zh)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CN203533802U (zh) 空调系统
CN203949333U (zh)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CN104075421A (zh)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CN203518094U (zh) 多联式热回收空调系统
CN104236155A (zh)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28132U (zh) 一种可分区独立控温的地暖系统
CN104456788A (zh) 新风处理机和新风处理方法
CN204115119U (zh) 空调和冷藏箱一体机
CN205026783U (zh) 一种强热型暖气片供热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4254925U (zh)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761999A (zh) 户用中央空调节能自动防冻控制方法及用该方法的空调机
CN103471192B (zh) 多联式热回收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3837359U (zh) 冷媒加热器和空气源高温热泵
CN207487058U (zh) 空调新风机组的防冻装置
CN204141892U (zh) 一种简化型实用多功能热水空调机
CN203147985U (zh) 地源热泵机组用控制装置
CN202835899U (zh) 空调系统
CN106482337A (zh) 废热回收热水器
CN104697245A (zh) 耦合热泵系统
CN203880864U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和热水器的热交换系统
CN203478601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3323448U (zh)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02204148U (zh) 带双冷凝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CN202835564U (zh) 双冷源风机盘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6

Address after: 510630, room 17, 902 Tianhe East Road, Guangdong, Guangzhou,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30, room 17, 902 Tianhe East Road, Guangdong, Guangzhou,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Yu Yu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