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7238U - 精麻涤混纺纱 - Google Patents

精麻涤混纺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7238U
CN203947238U CN201420341239.0U CN201420341239U CN203947238U CN 203947238 U CN203947238 U CN 203947238U CN 201420341239 U CN201420341239 U CN 201420341239U CN 203947238 U CN203947238 U CN 203947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line
blended yarn
fiber
fiber crops
tow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12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龙
李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HUANGDUN TEXTIL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UANGDUN TEXTIL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UANGDUN TEXTIL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UANGDUN TEXTIL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412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7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7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72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麻涤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30~150mm的涤纶长纤维、及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亚麻短纤维,还包括有:基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的端部分别粘接于不同的基线上;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位于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芯层;涤纶长纤维所在基线周向缠绕于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的外侧,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外层。本实用新型中,带有涤纶长纤维的基线缠绕带有亚麻短纤维的基线,因此,位于外层的基线可以将位于芯层基线上的亚麻短纤维牢牢地约束住,避免亚麻短纤维的松脱,保证了亚麻短纤维的捆编,从而提高亚麻短纤维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精麻涤混纺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纺纱,尤其是一种精麻涤混纺纱。
背景技术
本领域众所周知,纺织用纤维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在纺纱时,使得纱中纤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缠结,分布和抱合力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力、柔韧性、弹性、伸长等性能的细纱。
在传统亚麻纺织工艺里,一般亚麻原料中,只有三分之一部分的纤维长度位于30mm~150mm之间,属于亚麻长纤维;而其余三分之二的纤维长度位于10~30mm之间,属于亚麻短纤维、二粗或落麻,这部分仅用于地毯底料和麻袋等包装材料。由此,导致亚麻原料的利用率偏低,经济效益差,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拣选亚麻长纤维所耗费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利用亚麻短纤维,保证混纺纱中亚麻短纤维利用率高的精麻涤混纺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麻涤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30~150mm的涤纶长纤维、及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亚麻短纤维,还包括有:
基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的端部分别粘接于不同的基线上;
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位于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芯层;
涤纶长纤维所在基线周向缠绕于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的外侧,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外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亚麻短纤维的含量为5~25%、纤维平均长度为20~30mm;涤纶长纤维的含量为75~95%、纤维平均长度为50~80mm。此为优选方案,该含量下的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结构更加合理,配比更加均衡,穿着后的舒适性也最佳。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线的直径为5~15μm。基线的直径在考虑成本和实施可行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小直径大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线数量为三根,其中用于亚麻短纤维粘接的基线数量为一根,用于涤纶长纤维粘接的基线数量为两根。为了保证涤纶长纤维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住亚麻短纤维,所以采用两个有涤纶长纤维的基线缠绕在亚麻短纤维所在的基线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线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涤纶长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任意两亚麻短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从而保证所制得的混纺纱,整体协调,厚度均匀且合理,不影响正常的美观性和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可以通过极少量的胶水附着于基线上,因为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质量轻,所以胶水的量非常少,不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带有涤纶长纤维的基线缠绕带有亚麻短纤维的基线,因此,位于外层的基线可以将位于芯层基线上的亚麻短纤维牢牢地约束住,避免亚麻短纤维的松脱,保证了亚麻短纤维的捆编,从而提高亚麻短纤维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含量为75%、纤维平均长度为150mm的涤纶长纤维1;含量为25%、纤维平均长度为30mm的亚麻短纤维2;三个直径为15μm的基线3,该基线3可以采用化纤或者涤纶材料制成,涤纶长纤维1和亚麻短纤维2的端部分别粘接于不同的基线3上。亚麻短纤维2所在基线32位于精麻涤混纺纱的中心,构成精麻涤混纺纱的芯层;涤纶长纤维1所在基线31周向缠绕于亚麻短纤维2所在基线32的外侧,构成精麻涤混纺纱的外层。
其中,用于亚麻短纤维2粘接的基线数量32为一根,用于涤纶长纤维1粘接的基线31数量为两根,从而保证外层的涤纶长纤维1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住芯层的亚麻短纤维2。在基线3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涤纶长纤维1间的间距均相等,任意两亚麻短纤维2间的间距均相等,从而保证所制得的混纺纱,整体协调,厚度均匀且合理,不影响正常的美观性和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唯一区别在于,包括含量为95%、纤维平均长度为80mm的涤纶长纤维1;含量为5%、纤维平均长度为10mm的亚麻短纤维2;三个直径为10μm的基线3。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唯一区别在于,包括含量为85%、纤维平均长度为50mm的涤纶长纤维1;含量为15%、纤维平均长度为20mm的亚麻短纤维2;三个直径为5μm的基线3。
本实用新型中,涤纶长纤维1和亚麻短纤维2可以通过极少量的胶水附着于基线3上,因为涤纶长纤维1和亚麻短纤维2质量轻,所以胶水的量非常少。带有涤纶长纤维1的基线31缠绕带有亚麻短纤维2的基线32,因此,位于外层的基线31可以将位于芯层基线32上的亚麻短纤维2牢牢地约束住,避免亚麻短纤维2的松脱,保证了亚麻短纤维2的捆编,从而提高亚麻短纤维2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Claims (5)

1.一种精麻涤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30~150mm的涤纶长纤维、及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亚麻短纤维,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基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涤纶长纤维和亚麻短纤维的端部分别粘接于不同的基线上;
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位于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芯层;
涤纶长纤维所在基线周向缠绕于亚麻短纤维所在基线的外侧,构成所述精麻涤混纺纱的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麻涤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亚麻短纤维的含量为5~25%、纤维平均长度为20~30mm;涤纶长纤维的含量为75~95%、纤维平均长度为50~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麻涤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的直径为5~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麻涤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数量为三根,其中用于亚麻短纤维粘接的基线数量为一根,用于涤纶长纤维粘接的基线数量为两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麻涤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涤纶长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任意两亚麻短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
CN201420341239.0U 2014-06-24 2014-06-24 精麻涤混纺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47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1239.0U CN203947238U (zh) 2014-06-24 2014-06-24 精麻涤混纺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1239.0U CN203947238U (zh) 2014-06-24 2014-06-24 精麻涤混纺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7238U true CN203947238U (zh) 2014-11-19

Family

ID=5188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123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47238U (zh) 2014-06-24 2014-06-24 精麻涤混纺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7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52245U (zh) 一种防缩羊毛包芯纱
CN103552303B (zh) 一种贴针织膜的双弹毛梭织复合面料及制造方法
CN103938320B (zh) 一种涤棉自捻纱线的加工方法
CN204342960U (zh) 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复合纱线
CN203475022U (zh) 一种纱线
CN103924350B (zh) 一种捻合纱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装置
CN203947238U (zh) 精麻涤混纺纱
CN202898653U (zh) 一种用于制作袜子的纱线
CN202530223U (zh) 一种竹炭纤维丝包覆纱
CN202284237U (zh) Pa250皮芯复合丝
CN204281967U (zh) 一种护肤生态型纺织面料
CN202011931U (zh) 一种新型空心纱线
CN102704102A (zh) 羊绒—牦牛绒包芯纱
CN203947239U (zh) 防火混纺纱
CN202440598U (zh) 一种锦纶长丝包芯纱
CN203382903U (zh) 氨纶包芯纱
CN202401198U (zh) 一种高收缩涤纶纤维功能性纱
CN202865488U (zh) 吸湿面料
CN202644056U (zh) 高湿强再生纤维素纤维毛巾
CN202116777U (zh) 棉包长丝纺纱
CN201831432U (zh) 一种涤纶毛毯
CN202849646U (zh) 一种混纺纱
CN204311187U (zh) 一种新型机械包覆纱氨纶牵引机构
CN202440608U (zh) 一种ptt长丝包芯纱
CN204509600U (zh) 一种喷毛缠绕纱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