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41922U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1922U
CN203941922U CN201420360756.2U CN201420360756U CN203941922U CN 203941922 U CN203941922 U CN 203941922U CN 201420360756 U CN201420360756 U CN 201420360756U CN 203941922 U CN203941922 U CN 203941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electrode
electrode line
substrate
positive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07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运宇
王栩生
章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3607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1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1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1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基片,所述基片包括基片背面和基片正面,所述基片正面和基片背面上均分布有掺杂场;所述基片正面设置有正面第一电极栅线,所述基片背面分布有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且两者电性相反;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交错分布,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相对于基体交错分布;所述基片背面还设有第一焊接电极和第二焊接电极,所述第二焊接电极连接第二电极栅线,所述第一焊接电极分别连接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正面第一电极栅线。通过开设通孔,使得第一焊接电极全部位于基体的背面,减少了第一焊接电极对入射光形成遮挡,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
常规太阳能电池是正反面分别制备正负电极栅线和焊接电极。由于焊接电极较宽,因而对入射光有较大的遮挡,影响电池的效率。全背接触电池IBC则需要寿命非常高的N型硅片,以保证载流子在复合前扩散到结区。
对比文件(CN200910080050.4)中同性电极在同一面的面板上依次排列,基于同性排斥的原理,其电荷在收集时容易散失;同时位于太阳能电池光照正面的焊接电极会遮挡部分光照,影响整体太阳能电池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能够提高电荷的收集效率,并改善焊接电极阻挡阳光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基片,所述基片包括基片背面和基片正面,所述基片正面和基片背面上均分布有掺杂场。
所述基片背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电极、第二焊接电极以及分别与第一焊接电极和第二焊接电极相连接的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
所述基片正面设置有与第一焊接电极相连接的正面第一电极栅线。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交错分布,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交错分布。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的电性相反,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与背面第一电极栅线电性相同。
其中,所述基片上还设置有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的通孔,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沿通孔至基片背面,并与基片背面上的背面第一焊接电极相连接。
其中,所述基片背面上的第一焊接电极设置在第二焊接电极的相对侧。
其中,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的通孔分散在正面第一电极栅线的一端。
其中,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的通孔分散在基片的边缘。
其中,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的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基片上。
其中,所述基片正面分布有整面掺杂场,基片背面分布有局部掺杂场。
其中,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在基片背面上的分布呈平行交错。
其中,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和第二电极栅线在基片背面上的分布呈放射状交错。
其中,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位于第二电极栅线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池双面设置掺杂场以及电极栅线的交错分布,最大限度的减小电荷横向扩散,有助于电荷的收集,使得制备的太阳能电池不受硅片导电类型的限制,都能实现良好的电流收集;通过在基体上或者边缘开设通孔,使得和正面第一电极栅线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相连接的第一焊接电极全部位于基体的背面,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因第一焊接电极设置在基片正面而对入射光形成遮挡,有利于组件的串联,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示意图。
图中:
1、基片;2、基片正面;3、基片背面;4、背面第一电极栅线;5、第二电极栅线;6、通孔;7、第二焊接电极;8、第一焊接电极;9、正面第一电极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包括基片背面3和基本正面2,所述基片1不受硅片导电类型的限制,可以是P型硅片,也可以是N型硅片。所述基片正面2和基片背面3上均分布有掺杂场。所述基片正面2分布有整面掺杂场,基片背面3分布有局部掺杂场。
所述基片正面设置有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所述基片背面3分布有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电性相反;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与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电性相同。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交错分布。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交错分布。
具体的,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相互平行且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最大限度的减小电荷横向扩散距离,有助于电荷的收集导出。
所述基片背面3还设有第一焊接电极8和第二焊接电极7,所述第二焊接电极7连接第二电极栅线5,所述第一焊接电极8分别连接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
所述基片1上还设置有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沿通孔6至基片背面3,并与基片背面3上的背面第一焊接电极8相连接。所述基片背面3上的第一焊接电极8设置在第二焊接电极7的相对侧。
也就是说,基片正面2上的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和基片背面3上的背面第一焊接电极8因为通孔6的设置,使得与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相连接的第一焊接电极8全部位于基片背面3上,避免了在基片正面2上设置焊接电极,因焊接电极较宽对入射光有较大遮挡,影响电池效率的问题。
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分散在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一端,即通孔6沿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垂直线或者切线分布;或者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分散在基片1的边缘;或者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所述通孔6均匀分布在基片1上。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相对于基体1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位于第二电极栅线5的正上方,最大限度的减小电荷横向扩散距离,有助于电荷的收集导出。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呈放射状交错分布。
综上所述,通过双面掺杂场的设置,再加上电极栅线的交错分布,最大限度的减小电荷横向扩散,有助于电荷的收集;通过在基体上或者边缘开设通孔,使得与正面第一电极栅线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相连接的第一焊接电极全部位于基体的背面,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因第一焊接电极设置在基片正面而对入射光形成遮挡,有利于组件的串联,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包括基片背面(3)和基片正面(2),所述基片正面(2)和基片背面(3)上均分布有掺杂场;
所述基片背面(3)设置有第一焊接电极(8)、第二焊接电极(7)以及分别与第一焊接电极(8)和第二焊接电极(7)相连接的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
所述基片正面(2)设置有与第一焊接电极(8)相连接的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交错分布,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和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交错分布;
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的电性相反,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与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电性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1)上还设置有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沿通孔(6)至基片背面(3),并与基片背面(3)上的背面第一焊接电极(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背面(3)上的第一焊接电极(8)设置在第二焊接电极(7)的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分散在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通孔(6)分散在基片(1)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对应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的所述通孔(6)均匀分布在基片(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正面(2)分布有整面掺杂场,基片背面(3)分布有局部掺杂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在基片背面(3)上的分布呈平行交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第一电极栅线(4)和第二电极栅线(5)在基片背面(3)上的分布呈放射状交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第一电极栅线(9)位于第二电极栅线(5)的正上方。
CN201420360756.2U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Active CN203941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0756.2U CN203941922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0756.2U CN203941922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1922U true CN203941922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6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0756.2U Active CN203941922U (zh) 2014-07-01 2014-07-01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19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185A (zh) * 2015-12-18 2016-04-20 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倍聚光太阳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185A (zh) * 2015-12-18 2016-04-20 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倍聚光太阳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6219U (zh) 一种n型硅太阳能电池
CN102983179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上下式电极结构
CN11004795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Al栅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9000938U (zh) 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
US20230395734A1 (en) Busbar-free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and 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module
CN201444480U (zh) 太阳能电池
CN102969368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
CN106449845B (zh) 一种基于Si/TiOx异质结的双面晶体硅太阳电池
CN205960004U (zh) 一种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202996861U (zh) 太阳能电池模组
CN203941922U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CN202712196U (zh) 一种n型背接触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
CN103227228A (zh) P型硅衬底异质结电池
CN203377218U (zh) 一种五主栅太阳能晶硅电池
CN102544128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203941923U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CN102263156A (zh) 一种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技术
CN202712204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016536U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204497242U (zh) 一种n型双面太阳电池的电极结构
CN203071092U (zh) 太阳能电池
CN203850312U (zh) 具有选择性发射极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208225885U (zh) 分体式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阵列电池
CN20617988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镀膜铜线栅电流收集极结构
CN202049959U (zh) 太阳能电池的正面栅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