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5905U - 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5905U
CN203935905U CN201420246748.5U CN201420246748U CN203935905U CN 203935905 U CN203935905 U CN 203935905U CN 201420246748 U CN201420246748 U CN 201420246748U CN 203935905 U CN203935905 U CN 203935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late
module
dust
cathode line
dust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67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伟明
江兴流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467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5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5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59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壳体、进风系统、排风系统、阻流系统、由多个阳极板组成的阳极板模块、多条阴极线组成的阴极线模块、阳极振打系统、阴极振打系统、灰斗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沿所述主体壳体的轴线方向以预定距离、预定角度交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以非线性的、使气体贯通的方式设置,使得当含有烟尘的气体通过所述阳极板模块时产生涡旋湍流。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通过电场效应和涡旋湍流的共同吸附作用,大大提高粉尘被捕捉的机会,提高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领域,特别涉及利用电场进行除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自1907年发明使用已有百余年历史,期间它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指标不断提高,部分地区提出了新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为20毫克/标立方米的新文件,使大量在线使用的特别是投产2~3年的电除尘器无法达到新的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为了使电除尘器达标,就需要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目前常规电除尘器的基本构造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进风方向10与阳极板55、阴极线66的方向平行,从而使得烟气中的粉尘100所受的风力Ff的方向与库伦力Fe的方向互相垂直,导致许多粉尘还来不及在库伦力Fe的作用下被阳极板55捕捉吸附就被风力Ff吹走排出除尘器,从而降低除尘效率。对于此种类型的除尘器,为了提高除尘效率,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提高电场强度,即改变电源如超高压电源、变频电源、脉冲电源等。
2)增加集尘面积,如加高加宽加长电场。
3)改变除尘器的结构,如改善振打力、末电场加回转电极等。
上述几种方法,提高除尘效率的幅度有限,且增加了设备的投资,仍难以满足新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这是传统常规电除尘器的不足之处。
所以无论从节能减排还是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传统电除尘器急需一种合理的改造技术来升级。
近年来,人们又提出用横置阳极的方法来达到提高除尘的效率。在申请号为200610047496.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出了用通透型的横置阳极板作为集尘板,即烟气流动方向与通透型的阳极板的方向垂直;该种通透的阳极板为一组平面阳极板或简单的弯板按一定间距平行排列组合而成。此种横置阳极板的特点是:烟气流动的方向与通透型的阳极板垂直,与电场库伦力的方向平行,烟气在通过通透型的阳极板中的通风孔时被阳极板通过强静电场库伦吸引力捕捉。申请号为201220165631.5的中国专利申请也是类似的结构,其通透型的横置阳极板为简单的百叶形。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个专利申请中的结构所组成的阳极板,在同等的阴极与阳极板之间的电压降和距离的条件下,当横置阳极板电除尘器中的每个阳极板中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距离由传统常规静电除尘器中阳极板到相邻的阳极之间的距离400mm缩短为40mm时,横置阳极板电除尘器中的相邻的阳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相比传统常规静电除尘器中的阳极板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不但没有大幅度的增强为其的100倍,反而大幅度的降低。其原因在于,这两个结构中的所依据的库伦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Q1与另一个点电荷Q2之间的静电库仑力F的描述,而不适用于横置阳极板均为一组阳极板按一定距离排列组合而成的结构。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大幅降低粉尘颗粒排放浓度的装置和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大幅降低粉尘颗粒的排放浓度,提高除尘装置对粉尘颗粒的吸附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壳体、进风系统、排风系统、阻流系统、由多个阳极板组成的阳极板模块、多条阴极线组成的阴极线模块、阳极振打系统、阴极振打系统、灰斗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沿所述主体壳体的轴线方向以预定距离、预定角度交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以非线性的、使气体贯通的方式设置,使得当含有烟尘的气体通过所述阳极板模块时产生涡旋湍流。
其中,所述阳极板模块由至少一个阳极板按预定间距和角度排列而成。
其中,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以下形状之一或者其组合:实心形、环形、折线形、弧线形、凸台形。
其中,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阳极板的轴线与阳极板模块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0-90度,当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实心形或环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当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弧线形或凸台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折线宽度、弧线宽度或凸台高度为1mm-100mm。
其中,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相邻的所述阴极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的阳极板朝向之间的角度为0-90度。
其中,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中的阳极板数相同或相差1个;其排列方式为沿主体壳体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其中设置有n个所述阳极板模块和n-1个阴极线模块,且所述的n>1。
其中,每m个阳极板模块和m-1个阴极线模块组成一个模块组,在一个模块组施加一个高压电源提供的电场形成一个单电场模块组;多个该种单电场模块组串联形成多电场电除尘器;其中所述的m>1且m≤n。
其中,每k个阳极板模块组成一个子阳极板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阳极振打清灰系统;每k个阴极线模块组成一个子阴极线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阴极振打清灰系统;每个振打清灰系统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并逐一依次循环振打清灰;并有灰斗系统收集振打下来的灰尘;其中所述的k≥1且k≤m。
其中,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进气口处或壳体中其他任一位置设置烟气调质器
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为脉冲式高压电源。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由于每个阳极板模块中的阳极板的非线性几何结构及其特定的尺寸,以及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空间配合关系及其特定的尺寸,使得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静电电场强度得到最大的优化,同时使得烟气在每通过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间隙时,都会产生有利于吸附烟尘的涡旋湍流,将传统除尘装置中作为不利因素的涡旋湍流转化为除尘的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电除尘装置的基本构造和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的阻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粉尘颗粒在阴阳极板间的受力分析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组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阳极板模块组与阴极线模块组不同空间分布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阳极板模块组与阴极线模块组不同空间分布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流过圆柱形成涡旋、湍流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除尘装置中烟气流过阳极板模块、阴极线模块形成湍流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单阳极板的横截面为凸台形的除尘装置中烟气流过阳极板模块、阴极线模块形成湍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除尘装置具有主体壳体1、进风系统2、排风系统3、阻流系统4。进风系统2优选为为进风箱,阻流系统4优选为一带孔的布气板,其形状可以为鱼鳞状形,如图4所示;阳极板模块5和阴极线模块6,沿着主体壳体1的中轴线非线性地、贯通性地交替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非线性”是指能使气体通过某种空间几何结构时产生涡旋湍流的几何特性。阳极板模块5包括多个阳极板51,其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按照图6所示设置;阴极线模块6包括多个阴极线61,其可以为鱼骨线型阴极,也可以为RS芒刺线型阴极(未图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还包括阳极振打系统和阴极振打系统,单个阳极振打系统71可以为对阳极板模块的切向振打系统,也可以为法向振打系统,图示为切向振打系统示意图,法向振打系统未图示;单个阴极振打系统81可以为对阴极线模块的切向振打系统,也可以为法向振打系统,图示为切向振打系统示意图;91为单个灰斗系统。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中的供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保温系统、阻流系统等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系统。其中高压供电系统可以为直流高压电源;为了进一步提高湍流效应和电场除尘效率,其高压电源也可以为脉冲式高压电源。
含有烟尘的烟气10通过进风系统2以及阻流系统4进入除尘器主体壳体1,阻流系统4对烟气10进行粗除尘以及均风和降低风速,使得烟气10的风速和含尘量迅速降低到适当的范围;然后烟气10依次通过沿着主体壳体1的中轴线交替设置的非线性的贯通性的阳极板模块5和阴极线模块6,阳极板模块5中的单个阳极板51具有特定几何结构,由其一组阳极板51按一定距离、一定角度排列组合而成,从而阳极板模块5的空间几何结构使得烟气10通过其产生涡旋湍流101(如图14-16所示);在阳极板51与阴极线61之间的电场效应与湍流效应101的共同作用下,烟气10中的粉尘被阳极板模块5和阴极线模块6迅速捕捉吸附,然后通过阳极振打系统71和阴极振打系统81在自动控制系统(未图示)的控制下逐一依次振打其对应的阳极板模块5和阴极线模块6,将吸附在阳极板模块5和阴极线模块6上的粉尘振打下来,通过灰斗系统91从主体壳体的下方将粉尘收集并清除出除尘器;最后经过高效率除尘的烟气10变为干净的气体11通过排风箱排风系统3排出。
在进风箱2上或主体壳体1中任一位置可设置一个烟气调质器12,用以改善烟气的湿度等性质,以提高除尘的效率。
另外,为提高湍流效应,所述的直流高压电源可以改为脉冲高压电源,未图示。
对于阳极板模块、阴极线模块的配置,在主体壳体内设置有n个阳极板模块和n-1个阴极线模块,且所述的n>1;每m个阳极板模块和m-1个阴极线模块组成一个阴阳极模块组,在一个阴阳极模块组施加一个高压电源提供的电场形成一个单电场模块组;多个该种单电场模块组串联形成多电场电除尘器;其中所述的m>1且m≤n;此高压电源系统未图示。另外,每k个阳极模块5组成一个子阳极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阳极振打清灰系统71;每k个阴极线模块6组成一个子阴极线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阴极振打清灰系统81;每个振打清灰系统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并逐一依次循环振打清灰;其中所述的k≥1且k≤m。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粉尘颗粒在阴阳极板间的受力分析的示意图。参见图5a,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除尘器中进风方向10与阴阳极板相互垂直,从而使得烟气中的粉尘100所受的风力Ff的方向与库伦力Fe的方向相同,参见图5b,从而使得原本在传统电除尘器中妨害带负电荷的粉尘颗粒100被阳极板51吸引捕捉的风力Ff反而变为直接把粉尘100吹向阳极板51的推力,在库仑力Fe和风力Ff的共同作用下,粉尘颗粒100被快速推向阳极板51并被其捕捉吸附,从而大大的提高除尘效率。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各种非线性的阳极板51的部分横截面示意图。该非线性的阳极板5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直线或曲线组成的封闭曲线,其中包括:一:实心形或环形,如图5a所示,包括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五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及其空心型;二:简单折线形或弧线形,如图5b所示,包括半圆形,半方形、半长方形;三:凸台形,如图5c所示,包括三角凸台形、矩形凸台形、梯形凸台形、曲边凸台形、曲边梯形凸台形等。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阳极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所述非线性阳极板的横截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为图5a所示的圆形;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非线性阳极板的横截面可以为图5b所示的简单折线型或图5c所示的凸台形。这些阳极板的横截面的直径或者线度w为1mm-100mm;横截面的折线宽度h或凸台高度h为1mm-100mm;线度指物体从各个方向来测量时的最大的长(宽)度。
当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实心形或环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当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弧线形或凸台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折线宽度、弧线宽度或凸台高度为1mm-100mm。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阳极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组合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阳极板模块5为由一组横截面为圆形的阳极板51按一定中心间距排列并由阳极板连接横条52连接而成;每个阳极板51的直径为1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阴极线模块6由一组阴极线61按一定中心间距排列、由阴极线连接横条62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单阴极线61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与阳极板连接横条52所在直线重合,未图示)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模块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与阴极线连接横条62所在直线重合,未图示)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
实施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阳极板的横截面为一凸台形的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组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图中阳极板模块5由一组横截面为凸台形的阳极板51按一定中心间距平行排列并由阳极板连接横条52连接而成;每个阳极板的线度为1mm-100mm;横截面的凸台高度为1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阳极板51的轴线(即阳极板51的对称轴所在直线)与其阳极板模块5的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与阳极板连接横条52所在直线重合,未图示)之间的角度为0度。阴极线模块6由一组阴极线61按一定中心间距排列、由阴极线连接横条62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模块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与阴极线连接横条62所在直线重合,未图示)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的阳极板朝向之间的角度为0度(即相邻的阳极模块的阳极板平行设置)。
实施例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阳极板的横截面为一凸台形的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组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图中阳极板模块5由一组横截面为凸台形的阳极板51按一定中心间距平行排列并由阳极板连接横条52(未图示)连接而成的,并且该凸台形的阳极板51相对于阳极板模块5的轴线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每个阳极板51的线度为1mm-100mm;横截面的凸台高度为1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阳极板51的轴线53与其阳极板模块5的轴线54之间的角度a为0-90度。图中阴极线模块6由一组单阴极线61按一定中心间距排列、由连接横条62(未图示)连接而成;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61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的阳极板朝向之间的角度为0度。
实施例四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单阳极板的横截面为一凸台形的阳极板模块与阴极线模块组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图中阳极板模块5由一组横截面为凸台形的阳极板51按一定中心间距平行排列并由连接横条52(未图示)连接而成,并且相邻阳极板模块5之间的阳极板朝向之间存在一定角度;每个阳极板51的线度为1mm-100mm;横截面的凸台高度为1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阳极板51的轴线53与其阳极板模块5的中心轴线54之间的角度a为0-90度。图中阴极线模块6由一组单阴极线61按一定中心间距排列、由连接横条62(未图示)连接而;每两个相邻的单阴极线61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1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阴极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的阳极板朝向之间的角度为2a度。
实施例五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阴阳极板模块组不同空间分布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5中的阳极板数相同或相差1个;其排列方式为沿主体壳体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其中阴极线模块6中阴极线61的数量与相邻阳极板模块5中阳极板数量较小值相同。
实施例六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阴阳极板模块组不同空间分布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模块中的单阳极板数相同或相差1个;其排列方式为沿主体壳体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其中阴极线模块6中阴极线61的数量与相邻阳极板模块中阳极板数量较大值相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除尘装置中烟气流过阳极板模块、阴极线模块形成湍流的示意图。图14a为烟气10以一定的速率Uo流经非线性阳极板51产生涡旋、湍流101的三维示意图;图14b为烟气以一定的速率流经非线性阳极板51产生涡旋、湍流101的二维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51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除尘装置中烟气10流过阳极板模块5、阴极线模块6形成湍流101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阳极板51的横截面为凸台形的除尘装置中烟气10流过阳极板模块5、阴极线模块6形成湍流101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中,含有烟尘的气体10通过进风系统2以及阻流系统4进入除尘器主体壳体1中;阻流系统4为一带有许多通孔的面板,如图4所示的鱼鳞式布气板;烟气10中一些大的粉尘颗粒直接撞击在阻流系统4的板壁上然后由于重力效应,直接沉降到灰斗系统91中;从而阻流系统4对烟气10达到粗除尘以及均风和降低风速的作用,使得烟气10的风速和含尘量迅速降低到适当的范围。然后烟气10依次通过沿着主体壳体1的中轴线交替设置的非线性的贯通性的阳极板模块5中每相邻的两个阳极板之间的间隙和贯通性的阴极线模块6中每相邻的两个阴极线之间的间隙中流过。阴极线61与阳极板51之间施加一高电场,使得阴极线61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晕放电现象;烟气10中的粉尘在流经电晕区后带上负电荷(电子),并被阳极板51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吸引;此时,烟气的流动方向为吹向阳极板和阴极线的方向,烟气流动的风力Ff又直接将烟气10中的粉尘吹向阳极板和阴极线,如图15和图16所示;从而使得原本在传统电除尘器中妨害带负电荷的粉尘颗粒被阳极板吸引捕捉的风力Ff反而变为直接把粉尘吹向阳极板的推力,在库仑力Fe和风力Ff的共同作用下,粉尘颗粒100被快速推向阳极板并被其捕捉吸附,从而大大的提高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每个阳极板5模块中的阳极板51的非线性几何结构及其特定的尺寸,以及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的空间配合关系及其特定的尺寸,会带来以下两大好处:首先,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得每两个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空间中的静电电场强度得到最大的优化,不会造成原本传统电除尘器中的阳极板表面附近的静电电场强度大幅度的降低。例如,实验结果显示,用一组横截面为圆形的阳极板51组成的阳极板模块5时,在同等的阴阳极板间距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阳极板模块5中的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的距离在特定的小尺寸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其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的电场强度,相对于传统静电除尘器中阳极板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没有明显变化,不会造成电场强度大幅度降低,一般都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从而保持了阳极板5、阳极板51对烟气中带有负电荷的粉尘颗粒强大的静电场库伦吸引力。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使得烟气10在每通过两个相邻的阳极板51之间间隙时,都会产生涡旋湍流101。涡旋湍流在传统静电除尘器中原本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传统静电除尘其中,阳极板之间的距离都很大,也就是烟气的宽度都很大,在大宽度的烟气中产生湍流,会造成烟气流场不稳定,烟气粉尘密度不均匀等效应,从而造成较低除尘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阳极板和阴极线的形状、尺寸以及相互位置的设置,使得除尘装置中的涡旋湍流不仅没有负面作用,反而发挥如下有益作用:
(1)在阳极板51附近,涡旋湍流101会进一步将烟气涡旋导流回向阳极板51,进而将烟气中的粉尘颗粒涡旋回向吹向阳极板51,提高粉尘被捕捉的机会,进而提高除尘效率,如图15和16所示。
(2)延长烟气在阳极板周围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加被阳极板51对烟气中粉尘的吸引捕捉的机会,进而提高除尘的效率。
(3)烟气中的一些不带负电荷或带有少量负电荷的极细小颗粒在涡旋的作用下,与其他颗粒相互碰撞、粘连,从而变成更大一点的粉尘颗粒以及吸收更多的负电荷,从而提高阳极板对其捕捉吸附的库仑力和机会、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对极细小颗粒的除尘的效率。
(4)微细惯性粒子在湍流的涡旋中,由于离心力作用将被抛出。在某一尺度范围,在重力加速度和静电场的共同作用下,粒子的平均沉降速率将明显增加。
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特殊的电极结构,流场中出现的湍流极大地提高除尘效率,尤其能有效的去除当前特别强调的2.5um以下的微粒,改善了PM2.5指标。
烟气每经过一次阳极板模块,就会经历一次上述的湍流效应和电场效应相结合的除尘过程;主体壳体1中设有n个阳极板模块5和n-1个阴极线模块6,所以烟气通过这些阴阳电极模块组后,便经历了n次除尘,其除尘效率,相对于原本只有2-4个电场,即只有2-4次除尘的传统静电除尘器来说,又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经过n个阳极板模块5,烟气便得到n次均风的效应,所以其产生的上述的湍流效应对整体的烟气流场稳定性来说并无害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壳体、进风系统、排风系统、阻流系统、由多个阳极板组成的阳极板模块、多条阴极线组成的阴极线模块、阳极振打系统、阴极振打系统、灰斗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沿所述主体壳体的轴线方向以预定距离、预定角度交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模块和阴极线模块以非线性的、使气体贯通的方式设置,使得当含有烟尘的气体通过所述阳极板模块时产生涡旋湍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板模块由至少一个阳极板按预定间距和角度排列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以下形状之一或者其组合:实心形、环形、折线形、弧线形、凸台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相邻的阳极板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mm-200mm,阳极板的轴线与阳极板模块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0-90度,当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实心形或环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当所述阳极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折线形、弧线形或凸台形时,其线度为1mm-100mm,折线宽度、弧线宽度或凸台高度为1mm-10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相邻的所述阴极线模块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00mm-600mm;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的阳极板朝向之间的角度为0-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相邻的所述阳极板模块中的阳极板数相同或相差1个;其排列方式为沿主体壳体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设置有n个所述阳极板模块 和n-1个阴极线模块,且所述的n>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每m个阳极板模块和m-1个阴极线模块组成一个模块组,在一个模块组施加一个高压电源提供的电场形成一个单电场模块组;多个该种单电场模块组串联形成多电场电除尘器;其中所述的m>1且m≤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每k个阳极板模块组成一个子阳极板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阳极振打清灰系统;每k个阴极线模块组成一个子阴极线模块组并在其上设置一个阴极振打清灰系统;每个振打清灰系统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并逐一依次循环振打清灰;并有灰斗系统收集振打下来的灰尘;其中所述的k≥1且k≤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进气口处或壳体中其他任一位置设置烟气调质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为脉冲式高压电源。 
CN201420246748.5U 2014-05-14 2014-05-14 除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5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6748.5U CN203935905U (zh) 2014-05-14 2014-05-14 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6748.5U CN203935905U (zh) 2014-05-14 2014-05-14 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5905U true CN203935905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674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5905U (zh) 2014-05-14 2014-05-14 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590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8377A (zh) * 2014-05-14 2014-09-10 彭伟明 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06669972A (zh) * 2017-01-05 2017-05-17 夏杰俊 酸雾净化器
CN109909067A (zh) * 2019-02-20 2019-06-21 大连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调式均风装置的湿式静电除尘器
CN113731091A (zh) * 2021-09-13 2021-12-03 清华大学 非对称静电增强电袋耦合除尘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8377A (zh) * 2014-05-14 2014-09-10 彭伟明 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06669972A (zh) * 2017-01-05 2017-05-17 夏杰俊 酸雾净化器
CN109909067A (zh) * 2019-02-20 2019-06-21 大连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调式均风装置的湿式静电除尘器
CN113731091A (zh) * 2021-09-13 2021-12-03 清华大学 非对称静电增强电袋耦合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8377A (zh) 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01804383B (zh) 一种微分电除尘器
CN204220297U (zh) 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
CN203935905U (zh) 除尘装置
CN104148181A (zh)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CN107243410B (zh) 一种新型极板电除尘装置
CN103817007A (zh) 横向极板双极静电凝并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CN202006137U (zh) 一种微细粉尘电凝聚装置
CN106423561A (zh) 离子风空气净化器
CN107213984A (zh) 一种电磁除尘器及烟气净化系统
CN106362880B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和工艺
CN204911799U (zh) 旋电式除烟尘装置
CN202569888U (zh) 木材工业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05689139A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106765416A (zh) 油烟净化器
CN108325314A (zh) 一种用于pm2.5脱除的颗粒浓淡电湍凝聚装置
CN205518222U (zh) 径流式多孔收尘板
CN204051328U (zh) 一种气流均布型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装置
CN204018020U (zh)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CN108405184A (zh) 一种工业废气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CN106733182A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
CN104056720B (zh) 一种复合式除尘器
CN2289977Y (zh) 多针放电极静电除油烟(尘)设备
CN206253234U (zh) 离子风空气净化器
CN205659790U (zh) 用于烟道飞灰的双极荷电‑磁增强湍流凝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