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0869U -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0869U
CN203930869U CN201420364003.9U CN201420364003U CN203930869U CN 203930869 U CN203930869 U CN 203930869U CN 201420364003 U CN201420364003 U CN 201420364003U CN 203930869 U CN203930869 U CN 203930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etection components
sensing element
recognition detectio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40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安鹏
谭强
丁国栋
蒋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640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0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0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08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将指纹识别元件置于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上,并通过穿孔的方式,电连接透明盖板下的电路板,以在终端设备上实现指纹检测功能;并通过形成于指纹识别传感器上的保护层对指纹识别传感器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终端设备的密码保护。
然而,对于口令、图形等加密方式,用户需记住设定的口令和/或图形;此外,在公共场合,还存在密码泄露的危险。而为了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
指纹是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复杂程度可提供用于识别的足够特征。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而无需用户记忆。
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材衬底上形成导电电路,当手指与传感器接触时,通过指纹脊的凸起和指纹谷的凹陷所产生的不同电容值来探测并形成指纹图案。
在通过指纹识别传感器来进行指纹识别时,人的手指指纹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如果距离过远,则很难形成准确的指纹图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以适用于终端设备上,尤其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而无需内嵌实体按键的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于一个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电路板,于其上形成有多个导电接口且与所述多个通孔电连接,使得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的导电接口通过导电胶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的电连接。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和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分设所述基片的两面,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电连接。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保护层,其形成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上。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类金刚石碳、二氧化硅、UV胶。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至少一感应电极和若干驱动电极;其中,所述若干驱动电极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所述若干驱动电极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检测间隙。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等间距设置,且其间距值范围为40μm-60μm;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其宽度值范围为20μm-45μm;所述多个检测间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在20μm-40μm范围内;所述感应电极的宽度在20μm-45μm范围内。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参考电极,所述至少一参考电极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若干虚设驱动电极,所述若干虚设驱动电极并排设置且彼此电连接,所述若干虚设驱动电极与所述若干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参考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为通过溅镀、蒸镀、网印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分一排或多排设置。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为通过镭射蚀刻、化学蚀刻或深反应离子蚀刻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通孔。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通孔的直径在20μm-45μ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
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将指纹识别传感器(即指纹识别元件)置于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上,并通过穿孔的方式,电连接透明盖板下的电路板,以在终端设备上实现指纹检测功能;并通过形成于指纹识别传感器上的保护层对指纹识别传感器进行保护。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可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的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
图2为通孔于基片上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通孔与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含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本透明盖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所描述的特征或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检测组件1包括:基片11,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
于基片11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11,多个通孔111中分别设置有导电材料,如银、铜、金、铝等金属或者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孔111的形状优选圆形,由于在其制程中,如果通孔的直径制作的过大会导致基片面板容易断裂,而如果直径过小又无法实现填充工艺,因此通孔111的直径范围优选在20μm-45μm,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通孔111为多边形时,其直径是指其外接圆的直径。
形成多个通孔111于基片11上的制造工艺包括镭射蚀刻技术、化学蚀刻技术或者深反应离子蚀刻技术。
通孔111在基片11上的排列方式可以排列为一排,也可以排列为多排,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但当通孔111呈一排排列时,通孔的排布会过于密集,容易导致基片面板断裂,增加了制造工艺的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两排的排列方式。
图2为通孔于基片上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以两排的排列方式为例,各排通孔彼此平行且交错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示意图,图1中示意的剖面图是以多个通孔111排成一排的方式为例的。
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形成于基片11之上,用于感测用户手指的脊和谷,以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其与多个通孔111电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片11例如为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通过将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形成于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之上,缩小了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与手指指纹面的距离,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指纹识别结果。
图3中,仍以两排通孔111的排列方式为例,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与多个通孔111一一对应电连接。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与通孔111例如可以直接电连接,还可以通过引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包括至少一条感应电极121和多条驱动电极122。
如图4所示,多条驱动电极122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多条驱动电极122等间隔设置,且其间距d的范围在40μm-60μm;驱动电极122的电极宽度w1彼此相等,w1的范围在20μm-45μm。
感应电极121与多条驱动电极122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出多个检测间隙g,g的范围在20μm-40μm。
感应电极121的电极宽度w2的范围在20μm-45μm。
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的材料包括:金属(纳米级别颗粒制成流体状,如纳米银浆)、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高分子材料。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通过溅镀、蒸镀或网印形成于基片11上。
感应电极121与多条驱动电极122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会根据指纹脊还是指纹谷位于检测间隙g上方而有电容值的不同改变。这是因为指纹脊的介电常数通常是空气(指纹谷)的10至20倍。因此,该耦合电容在指纹脊下比在指纹谷下具有更大的等效电容值。通过检测该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变化(或其上的电压变化),可以判定位于该检测间隙g上方的是指纹脊还是指纹谷,从而得到指纹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中的通孔111、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的个数仅用于示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的通孔111、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的个数与实际制程相关。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还包括至少一参考电极123和多条虚设驱动电极124。参考电极123与感应电极121相对设置,并位于感应电极121的与多条驱动电极122相反的一侧。
多条虚设驱动电极124并排设置且彼此电连接,多条虚设驱动电极124与多条驱动电极122对应地设置在参考电极123的与感应电极121相反的一侧。
参考电极123平行于感应电极121、并与感应电极121分离开设置。参考电极123位于感应电极121的、与驱动电极122相反的一侧,因而其与驱动电极1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
参考电极123通过一段距离与驱动电极122间隔开,此距离应该足以为共模噪声消除提供噪声和寄生耦合参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电极123和感应电极121可以具有相等的长度和宽度,并且可以并排地平行布置。
感应电极121和参考电极123通过差分滤波器161耦合至差分放大器162。尤其,感应电极121可以通过差分滤波器161耦合至差分放大器162的正向输入,而参考电极123可以通过差分滤波器161耦合至差分放大器162的反向输入。
差分放大器162通过电子方式减去感应电极121和参考电极123上的信号,使得噪声和寄生信号被消除。
在实施时,差分滤波器161及差分放大器162例如可以被置于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参见图7)中。
虚设驱动电极124,其与参考电极123垂直地放置并由间隙126与参考电极123间隔开。
多条虚设驱动电极124由导线129互相电连接,并且通过导线129在指纹图像感测期间连接至参考电位,例如接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相对于参考电极123设置的虚设驱动电极124的排列匹配相对于感应电极121设置的驱动电极122的排列。因此,虚设驱动电极124的宽度、虚设驱动电极124之间的间距和间隙126的大小可以分别与驱动电极122的宽度、驱动电极122之间的间距、和检测间隙125的大小相同。
再次参考图1,指纹识别检测组件1还可包括:电路板13。电路板13例如为柔性电路板,其上包含有多个导电接口131,多个导电接口131与多个通孔111电连接。如图1所示,多个导电接口131与多个通孔111之间通过连接层14,其中连接层14例如为异方性导电胶(ACF)。电路板13还包括多条引线132,将多个导电接口131与指纹识别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相电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电路板13上形成有多个导电接口131,为了与多个通孔111一一对接,例如其排列方式与通孔111的排列方式相同。导线132一一连接导电接口131。
除了图1所示的电连接方式外,多个导电接口131还可以通过引线及连接层与多个通孔111电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如图7所示,指纹识别检测组件1’的通孔111通过引线18与电路板13上的导电接口(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其中导电接口与引线18之间通过连接层14电连接,其中连接层14例如为导电胶,包括:ACF(异方性导电胶或异向性导电胶)。与图1相同,图7也是以单排通孔111为例。
图7中,电路板13还包括连接器排座131,其例如通过电路板13上的引线(图中未示出)与电路板13上的多个导电接口电连接。
此外,图7中还示出了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可置于电路板13、与连接层14相反的一侧,且通过保护底座17进行保护。连接器排座131将电路板13上的引线从电路板的一面延伸到另一面,以连接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从而使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的信号传输到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
参考图1或图7,为了保护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在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上还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15。保护层15通过喷涂技术或印刷技术形成,保护层15的材料包括类金刚石碳(DLC)或光敏胶(UV胶)。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含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2例如为智能手机,其屏幕可分为可视区21和非可视区22。以将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设置在非可视区22为例进行说明。基片11例如为终端设备2的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为玻璃材料,感应电极121和多条驱动电极122形成于终端设备2的透明盖板上,并通过通孔111与该透明盖板下的电路板13电连接。
图9为本透明盖板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以图2中两排通孔的设置方式为例,多个通孔111分别穿过透明盖板,其中填充导电材料,以电连接透明盖板上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12与引线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将指纹识别传感器(即指纹识别元件)置于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上,并通过穿孔的方式,电连接透明盖板下的电路板,以在终端设备上实现指纹检测功能;并通过形成于指纹识别传感器上的保护层对指纹识别传感器进行保护。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可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的终端设备。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置换。

Claims (16)

1.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
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板,于其上形成有多个导电接口且与所述多个通孔电连接,使得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接口通过导电胶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和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分设所述基片的两面,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其形成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类金刚石碳、二氧化硅、UV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至少一感应电极和若干驱动电极;其中,所述若干驱动电极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所述若干驱动电极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检测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等间距设置,且其间距值范围为40μm-60μm;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等,且其宽度值范围为20μm-45μm;所述多个检测间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在20μm-40μm范围内;所述感应电极的宽度在20μm-45μm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参考电极,所述至少一参考电极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若干虚设驱动电极,所述若干虚设驱动电极并排设置且彼此电连接,所述若干虚设驱动电极与所述若干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参考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为通过溅镀、蒸镀、网印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分一排或多排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为通过镭射蚀刻、化学蚀刻或深反应离子蚀刻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通孔的直径在20μm-45μm范围内。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
CN201420364003.9U 2014-07-02 2014-07-02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0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4003.9U CN203930869U (zh) 2014-07-02 2014-07-02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4003.9U CN203930869U (zh) 2014-07-02 2014-07-02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0869U true CN203930869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40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0869U (zh) 2014-07-02 2014-07-02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08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872A (zh) * 2015-07-29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872A (zh) * 2015-07-29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装置
CN105095872B (zh) * 2015-07-29 2018-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装置
US10558839B2 (en) 2015-07-29 2020-02-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Reduced thickness touch sen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array substrate, sensing unit, sensor,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7572B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4063694A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N104077573A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4035626A (zh) 指纹识别方法、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终端设备
US10102409B2 (en) Personal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CN104156709B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终端设备及指纹验证方法
CN105631421B (zh) 一种具有指纹传感器封装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734619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138958B (zh)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屏以及面板
CN105793803B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触摸面板装置
CN104063696A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N203720859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04036264B (zh) 制造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方法、指纹识别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CN104036173B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CN204288198U (zh) 触控面板
CN104239893A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具有指纹识别检测功能的终端设备
CN204009942U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N104050465B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CN204028944U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3930876U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3930869U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KR20160023945A (ko) 지문센서 패키지
CN104063693A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N204009943U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集成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4102156U (zh)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具有指纹识别检测功能的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5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