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2326U - 导线收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线收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22326U CN203922326U CN201420308324.7U CN201420308324U CN203922326U CN 203922326 U CN203922326 U CN 203922326U CN 201420308324 U CN201420308324 U CN 201420308324U CN 203922326 U CN203922326 U CN 2039223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lateral bearing
- moving tooth
- inner ring
- groove
- r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收放装置,其结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所述左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左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右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右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自由转动的方向相同;穿过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中空套管,在所述套管内插接有芯轴;在所述芯轴上插接有左拨齿和右拨齿,轴向往复移动所述芯轴可使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或仅使其中一个拨齿插入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将两根导线单独或同时收回至壳体内的绕线轮上,省时省力,容易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容纳导线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测量杆塔接地电阻所用导线的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杆塔是架空输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杆塔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在雷击状态下将冲击电流或雷电流导入大地,保护设备绝缘。为提高耐雷水平,保护设备绝缘和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就一定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杆塔接地电阻一般指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例如钢钎)的电阻。在对杆塔接地电阻进行测量时,需要采用两根导线将埋入地中的金属导体与接地电阻表串联并形成闭合回路。而所用的两根导线一般都比较长(大约20~40米),如此长的导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手工收放,手工收放不仅耗时耗力,不易携带,而且导线容易发生缠绕、打折、干扰等问题,对测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导线收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工收放导线耗时耗力、不易携带及影响测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线收放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所述左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左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右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右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自由转动的方向相同;穿过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中空套管,在所述套管内插接有芯轴;在所述芯轴上插接有左拨齿和右拨齿,所述左拨齿穿过所述套管上的左通孔可插入所述左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所述右拨齿穿过所述套管上的右通孔可插入所述右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轴向往复移动所述芯轴可使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或仅使其中一个拨齿插入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的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可分别用来缠绕两根独立的导线,当需要使用导线时,通过在壳体外用力拽拉导线的端部,可将所需导线从壳体内的绕线轮上逐渐拽出;当使用完毕需要将导线收起时,首先将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缠绕在壳体内的两个绕线轮上,之后使芯轴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由芯轴带动左拨齿和右拨齿移动到相应位置,芯轴具有左、中、右三个档位,对应左拨齿和右拨齿可移位至以下三种情形:一、仅使左拨齿插入左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二、使左拨齿和右拨齿同时插入相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三、仅使右拨齿插入右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在这三种情形下,通过旋转芯轴,使芯轴沿着左单向轴承和右单向轴承锁死的方向转动,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对应芯轴处于左档位),左拨齿带动左单向轴承和左绕线轮转动,实现将左绕线轮上的导线缠绕收起;在上述第二种情形下(对应芯轴处于中档位),左拨齿和右拨齿同时带动相应的单向轴承和绕线轮转动,实现将两根导线同时缠绕收起;在上述第三种情形下(对应芯轴处于右档位),右拨齿带动右单向轴承和右绕线轮转动,实现将右绕线轮上的导线缠绕收起;即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两根导线单独或同时收回至壳体内的绕线轮上。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手工收放导线来说,收放导线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收起来的导线容易携带,避免了导线发生缠绕、打折、干扰等问题,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在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穿出所述壳体的所述芯轴的端部固接。通过在壳体外的芯轴端部固接把手,移动、旋转芯轴时将更加省时省力。
在所述左绕线轮和所述右绕线轮上分别设有挂载线,所述挂载线的一端固定在相应的绕线轮上,另一端用于与待收放导线的一端相挂接。通过在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上设置挂载线,可很方便地实现将待收放导线的一端挂接在相应的绕线轮上。
在所述左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有左挡环,在所述右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有右挡环;在所述左单向轴承右端侧的左挡环内圈上开有左空档槽,所述左空档槽与所述左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相连通,所述左空档槽以及所述左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两者与所述套管上的左通孔上下对齐;在所述右单向轴承左端侧的右挡环内圈上开有右空档槽,所述右空档槽与所述右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相连通,所述右空档槽以及所述右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两者与所述套管上的右通孔上下对齐。在左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左挡环,可对左单向轴承起固定、限位作用;在右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右挡环,可对右单向轴承起固定、限位作用。
在所述芯轴上开有径向盲孔,在所述盲孔内设有顶簧,在所述顶簧端部放置有定位钢球;在所述套管的管壁上沿轴向开有三个有一定间距的左槽坑、中槽坑和右槽坑;轴向往复移动所述芯轴,当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中槽坑内;当仅右拨齿插入右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右槽坑内;当仅左拨齿插入左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左槽坑内。在芯轴上开盲孔,在盲孔内设顶簧和定位钢球,可在芯轴分别处于左档位、中档位和右档位时,对芯轴及其上的左拨齿和右拨齿起定位作用。
在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之间的芯轴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向两边顶开的压簧。在左拨齿和右拨齿之间的芯轴上设压簧,可在芯轴沿轴向往复移动时,通过对左拨齿和右拨齿的位移进行略微调整以便使左拨齿和右拨齿较快、较准确地移位至相应的位置。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左绕线轮和所述右绕线轮分隔开的隔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左绕线轮,3、隔板,4、右绕线轮,5、左拨齿,6、套管,7、左挡环,8、左单向轴承,9、右单向轴承,10、右挡环,11、芯轴,12、顶簧,13、定位钢球,14、把手,15、右拨齿,16、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左腔室内设置有左绕线轮2,右腔室内设置有右绕线轮4,左绕线轮2和右绕线轮4并排设置,两者的轮轴处于同一轴线上,即两者的内圈处于同一直线上;两者的外圈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处于不同的直线上(图为后者)。绕线轮的外圈是为缠绕导线所用,对绕线轮外圈的位置、深度的设置,可根据其上具体所缠绕的导线的长度、粗细等情况而定。
左绕线轮2的轮轴处设置有左单向轴承8,左单向轴承8的外圈与左绕线轮2的内圈相接;右绕线轮4的轮轴处设置有右单向轴承9,右单向轴承9的外圈与右绕线轮4的内圈相接。左单向轴承8内圈的直径与右单向轴承9内圈的直径相同;左单向轴承8和右单向轴承9自由转动的方向相同;左单向轴承8和右单向轴承9的宽度相当。通过在壳体1外用力拽拉缠绕在左绕线轮2和/或右绕线轮4上的导线,可将导线从绕线轮上抽拽出,此时左单向轴承8和/或右单向轴承9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沿左单向轴承8和右单向轴承9锁死的方向给左单向轴承8和右单向轴承9的内圈施加一个旋转的力,则左单向轴承8可带动左绕线轮2转动,右单向轴承9可带动右绕线轮4转动,进而可将壳体1外的两根导线分别缠绕在左绕线轮2和右绕线轮4上,实现导线的收回。
在左单向轴承8的两端侧设置有左挡环7,左挡环7的内圈与左单向轴承8的内圈平齐;在右单向轴承9的两端侧设置有右挡环10;右挡环10的内圈与右单向轴承9的内圈平齐。
在壳体1内设置有一个横向的中空套管6,套管6横穿左单向轴承8内圈、左挡环7内圈、右单向轴承9内圈、右挡环10内圈以及隔板3中部。套管6的一端抵在壳体1内壁上,另一端(图为右端)伸出壳体1外部;套管6内插接有芯轴11,芯轴11的一端在壳体1内处于自由状态,另一端随同套管6一起伸出壳体1外部。
在左单向轴承8的内圈开有轴向槽,该轴向槽的长度为左单向轴承8内圈的宽度;在左单向轴承8右端侧的左挡环7内圈上开有左空档槽,左空档槽与左单向轴承8上的轴向槽相连通,左空档槽的长度约为左单向轴承8上轴向槽长度的一半。在右单向轴承9的内圈也开有轴向槽,该轴向槽的长度为右单向轴承9内圈的宽度;在右单向轴承9左端侧的右挡环10内圈上开有右空档槽,右空档槽与右单向轴承9上的轴向槽相连通,右空档槽的长度约为右单向轴承9上轴向槽长度的一半。
在套管6上与左单向轴承8大致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左通孔,左通孔与相连通的左空档槽以及左单向轴承8上的轴向槽上下对齐,即:左通孔的左端与左单向轴承8的左端对齐,左通孔的右端与左空档槽的右端对齐。在套管6上与右单向轴承9大致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右通孔,右通孔与相连通的右空档槽以及右单向轴承9上的轴向槽上下对齐,即:右通孔的右端与右单向轴承9的右端对齐,右通孔的左端与右空档槽的左端对齐。
在芯轴11上与左单向轴承8大致相对应的位置处插接有左拨齿5,左拨齿5的宽度略小于左单向轴承8宽度的一半;左拨齿5穿过套管6上的左通孔可插入左单向轴承8上的轴向槽内或左空档槽内。在芯轴11上与右单向轴承9大致相对应的位置处插接有右拨齿15,右拨齿15的宽度略小于右单向轴承9宽度的一半;右拨齿15穿过套管6上的右通孔可插入右单向轴承9上的轴向槽内或右空档槽内。左拨齿5右侧边距右拨齿15左侧边的距离比左单向轴承8右端侧距右单向轴承9左端侧的距离稍大;左拨齿5左侧边距右拨齿15右侧边的距离比两单向轴承轴心的距离稍小。当左拨齿5插入左单向轴承8上的轴向槽的右端时,右拨齿15插入右单向轴承9上的轴向槽的左端,此种情形如图所示,此时可称芯轴11处于中档位;若沿轴向右移芯轴11,则左拨齿5插入左空档槽内,右拨齿15插入右单向轴承9上的轴向槽的右端,此时可称芯轴11处于右档位;若沿轴向左移芯轴11,则右拨齿15插入右空档槽内,左拨齿5插入左单向轴承8上的轴向槽的左端,此时可称芯轴11处于左档位。在左拨齿5和右拨齿15之间的芯轴11上套接有用于将左拨齿5和右拨齿15向两边顶开的压簧16,在芯轴11沿轴向往复移动过程中,压簧16可对左拨齿5和右拨齿15产生一定的弹力,以便使左拨齿5和右拨齿15能较快、较准确地插入相应的槽内,即:使芯轴11能快速地变换档位。
在壳体1外的套管6上也开有通孔,通过该通孔可使套管6内的芯轴11与壳体1外的把手14固接。壳体1外套管6上的通孔孔径与壳体1内套管6上的左通孔或右通孔的孔径相当。把手14可在壳体1外套管6上的通孔内沿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可带动芯轴11在套管6内沿轴向往复移动,芯轴11沿轴向往复移动可带动左拨齿5和右拨齿15在相应的通孔内沿轴向往复移动,使芯轴11在左档位、中档位和右档位之间来回切换,即实现使左拨齿5和右拨齿15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的轴向槽内,或仅使其中一个拨齿插入对应的单向轴承的轴向槽内。待芯轴11不再移动时,此时旋转把手14,使把手14沿着左单向轴承8或右单向轴承9锁死的方向转动,把手14带动芯轴11转动,芯轴11带动其上的左拨齿5和右拨齿15转动;若两个拨齿均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的轴向槽内,则此时两个拨齿通过两个单向轴承带动两个绕线轮转动,从而可将壳体1外的两根导线同时收入壳体1内的绕线轮上;若仅有一个拨齿插入其对应的单向轴承的轴向槽内,例如左拨齿5插入左空档槽内,右拨齿15插入右单向轴承9的轴向槽内,此时仅由右拨齿15通过右单向轴承9带动右绕线轮4转动,从而实现将壳体1外的导线收入到壳体1内的右绕线轮4上;而左拨齿则在左空档槽内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左单向轴承8以及左绕线轮2均不旋转。
在芯轴11上开有径向盲孔,在盲孔内设置有顶簧12,顶簧12端部放置有定位钢球13;在套管6内的管壁上与盲孔大致对应的位置处沿轴向开有三个顺序排列的左槽坑、中槽坑和右槽坑;相邻槽坑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大约是左单向轴承8或右单向轴承9宽度的一半。当轴向往复移动芯轴11时,定位钢球13被挤压至盲孔内;待两个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芯轴11处于中档位时),定位钢球13正好落入中槽坑内;当仅右拨齿15插入右单向轴承9内圈的轴向槽内时(芯轴11处于右档位时),定位钢球13正好落入右槽坑内;当仅左拨齿5插入左单向轴承8内圈的轴向槽内时(芯轴11处于左档位时),定位钢球13正好落入左槽坑内;即定位钢球13用于在芯轴11分别处于左档位、中档位和右档位时,对芯轴11以及其上的两拨齿起定位作用。
在左绕线轮2和右绕线轮4上分别设置有挂载线,挂载线的一端固定在相应的绕线轮上,另一端可设置为挂接卡子,用于与待收放导线的一端相挂接。待收放导线的一端(称为始端)挂接在挂载线上,另一端(称为末端)连接一个直径比壳体1上的导线出入口口径大的小球,这样在将导线收入到壳体1内的绕线轮上时,导线的末端不会被收入到壳体1内。待需要使用导线时,只需用手拽拉导线末端的小球,即可将导线从壳体1内的绕线轮上拽出;两根导线可同时拽出,也可单独拽出;拽拉导线的过程中对应单向轴承的内圈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将导线完全拽出后,将导线的始端从挂载线上摘脱,即可使用。
Claims (7)
1.一种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左绕线轮和右绕线轮;所述左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左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右绕线轮的内圈连接右单向轴承的外圈;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自由转动的方向相同;穿过所述左单向轴承和所述右单向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中空套管,在所述套管内插接有芯轴;在所述芯轴上插接有左拨齿和右拨齿,所述左拨齿穿过所述套管上的左通孔可插入所述左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所述右拨齿穿过所述套管上的右通孔可插入所述右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轴向往复移动所述芯轴可使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或仅使其中一个拨齿插入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穿出所述壳体的所述芯轴的端部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左绕线轮和所述右绕线轮上分别设有挂载线,所述挂载线的一端固定在相应的绕线轮上,另一端用于与待收放导线的一端相挂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左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有左挡环,在所述右单向轴承的两端侧设置有右挡环;在所述左单向轴承右端侧的左挡环内圈上开有左空档槽,所述左空档槽与所述左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相连通,所述左空档槽以及所述左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两者与所述套管上的左通孔上下对齐;在所述右单向轴承左端侧的右挡环内圈上开有右空档槽,所述右空档槽与所述右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相连通,所述右空档槽以及所述右单向轴承上的轴向槽两者与所述套管上的右通孔上下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芯轴上开有径向盲孔,在所述盲孔内设有顶簧,在所述顶簧端部放置有定位钢球;在所述套管的管壁上沿轴向开有三个有一定间距的左槽坑、中槽坑和右槽坑;轴向往复移动所述芯轴,当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同时插入各自对应的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中槽坑内;当仅右拨齿插入右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右槽坑内;当仅左拨齿插入左单向轴承内圈的轴向槽内时,所述定位钢球落入所述左槽坑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之间的芯轴上套接有用于将所述左拨齿和所述右拨齿向两边顶开的压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左绕线轮和所述右绕线轮分隔开的隔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08324.7U CN203922326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导线收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08324.7U CN203922326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导线收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22326U true CN203922326U (zh) | 2014-11-05 |
Family
ID=5181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083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22326U (zh) | 2014-06-11 | 2014-06-11 | 导线收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2232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84568A (zh) * | 2018-01-28 | 2018-09-28 | 张康 | 一种市政施工用手持式卷线装置及其排线方法 |
CN110615323A (zh) * | 2019-09-17 | 2019-12-27 | 山东申融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手摇式测量仪 |
WO2020220381A1 (zh) * | 2019-04-29 | 2020-11-05 | 郁健 | 卷管器 |
CN117141646A (zh) * | 2023-10-27 | 2023-12-01 | 山东润丰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作业平台 |
-
2014
- 2014-06-11 CN CN201420308324.7U patent/CN2039223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84568A (zh) * | 2018-01-28 | 2018-09-28 | 张康 | 一种市政施工用手持式卷线装置及其排线方法 |
CN108584568B (zh) * | 2018-01-28 | 2019-12-03 | 广东长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施工用手持式卷线装置及其排线方法 |
WO2020220381A1 (zh) * | 2019-04-29 | 2020-11-05 | 郁健 | 卷管器 |
CN110615323A (zh) * | 2019-09-17 | 2019-12-27 | 山东申融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手摇式测量仪 |
CN110615323B (zh) * | 2019-09-17 | 2021-03-26 | 山东申融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手摇式测量仪 |
CN117141646A (zh) * | 2023-10-27 | 2023-12-01 | 山东润丰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作业平台 |
CN117141646B (zh) * | 2023-10-27 | 2024-02-06 | 山东润丰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作业平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22326U (zh) | 导线收放装置 | |
CN107645143A (zh) | 一种用于电缆铺设的牵引装置 | |
CN203112254U (zh) | 缆线卷筒 | |
WO2014137543A3 (en) | Adjustable bend assembly for a downhole motor | |
CN107516848A (zh) | 一种市政线缆架设装置 | |
CN204211251U (zh) | 一种电缆盘专用支架 | |
CN206123624U (zh) | 电动式换灯泡机械手 | |
CN207426563U (zh) | 一种用于电缆铺设的牵引装置 | |
CN204237346U (zh) | 缠线装置 | |
CN105140871A (zh) | 核相仪收线装置 | |
CN207251073U (zh) | 一种市政线缆架设装置 | |
CN203430436U (zh) | 可退卡瓦式连续油管内连接器 | |
US8695944B2 (en) | Powered fish tape | |
CN208142721U (zh) | 电缆牵引机 | |
CN106078583A (zh) | 一种省力型建筑工地用扳手 | |
CN104310130A (zh) | 光缆无应力收放装置 | |
CN205565608U (zh) | 一种能够灵活收线、放线的接线盒 | |
CN104669193B (zh) | 一种推拉工具 | |
CN106001669B (zh) | 一种钻头和带该钻头的钻孔装置 | |
CN203932945U (zh) | 可拆装旋转式电缆整理架 | |
CN206244171U (zh) | 交联聚乙烯绝缘阻水电缆收卷装置 | |
CN206585275U (zh) | 一种线缆引导装置 | |
CN203976098U (zh) | 用于卷绕三角立体式铁芯铜线的设备 | |
CN203559812U (zh) | 钻杆上的弹卡钳 | |
CN203877624U (zh) | 一种电力放线架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