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5949U -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5949U
CN203915949U CN201420290418.6U CN201420290418U CN203915949U CN 203915949 U CN203915949 U CN 203915949U CN 201420290418 U CN201420290418 U CN 201420290418U CN 203915949 U CN203915949 U CN 203915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reathing
expiration
filter element
flo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04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东生
杜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904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5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5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594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训练装置,所述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内部还设有吸气指示浮子和呼气指示浮子,该呼吸训练装置不仅使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在健康的呼吸环境下同步进行,提高了肺活量,还具有指示肺活量恢复情况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训练装置,用于人体肺容积的呼吸训练与测量,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及康复手段的多样化,临床护理医学越来越注重为手术后期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防止患者由于术中麻醉镇痛等因素影响肺功能,促进肺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同时,呼吸训练是锻炼呼吸量常用的运动方式,可用来增强自我呼吸系统功能。呼吸训练器是进行呼吸训练最常用的装置,现有的呼吸训练器大多只能通过观察训练容器内浮块的移动粗略判断呼吸训练的程度,然而由于训练容器一般内径较大,只有当潮气量变化较大时才能明显观察到浮块上升高度的不同,因此,在需要进行多次呼吸训练时传统的呼吸训练器无法观察训练程度的变化并评价训练效果;200920094920.9公开了一种呼吸助力器,包含内装可测量空气体积的容器,容器中的浮力装置,设置在右侧底部的小容器,与小容器连通的呼吸软管等,该装置仅能进行单一的呼气或吸气训练,无法模拟正常人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201020639070.9公开了一种呼吸双效肺功能训练器,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浮子管及气道,气道顶部设有呼气底座,气道底部设有吹孔,顶部设有通孔与浮子管相连通,浮子管内设有活动的浮子,其底部设有通气孔,浮子管上设有正反双面刻度,吸气训练时,将底座朝下,吸气使浮子升起;呼气训练时,将装置倒置,保持呼气底座朝下,呼气使浮子升起。该装置能够进行呼气和吸气训练,但需要将装置倒置,仍旧无法模拟人正常一呼一吸的呼吸模式。另外,由于空气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粉尘、微生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呼吸训练的潮气量与平静呼吸时相差悬殊,污染的空气被大量吸入肺部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大量吸入干燥的空气也会对肺泡及各级气管的纤毛粘液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进一步降低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训练装置,该呼吸训练装置不仅具有加强肺部呼吸训练,提高肺活量的功能,其上还设有指示呼吸量大小的浮子以及可过滤空气中PM2.5微粒的呼吸终端,可以让使用者在健康的呼吸环境下进行肺部呼吸训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气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吸气训练组件,包括吸气容纳部件和吸气浮动部件,所述吸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吸气浮动部件位于吸气容纳部件吸气腔内部,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吸气腔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该气体引流组件包括气体引流管,该气体引流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呼吸终端,该呼吸终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密封口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吸气浮动部件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该吸气通气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上述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隙,如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在0.1mm-0.2mm之间,优选单边间隙0.15mm。
所述气体引流管将吸气训练组件和呼吸终端连通,具体为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气体经吸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吸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吸气浮动部件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吸气浮动部件上的吸气通气管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再由气体引流管进入呼吸终端,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完成一个吸气训练过程。
为指示吸气量的大小,所述吸气浮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透明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吸气浮动部件也需要有透明区域,方便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为精确测量吸气量,还可在吸气浮动部件和/或吸气通气管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的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吸气量,可以在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吸气通气管的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所述呼吸终端包括壳体、过滤组件、口鼻部贴合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组件的气体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开口为密封口,该密封口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口与壳体连通口之间。所述壳体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可容纳过滤组件的内腔,该内腔对外界隔离式密封,上述过滤组件位于该内腔内部。
为使人体呼吸系统的口部和鼻部均获得吸气训练的机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可单独关闭口外腔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吸气通气管的连通。具体地,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内部,在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的鼻唇沟横向一线设置,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为保证口外腔和鼻外腔可单独对外关闭,在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为一旋转阀,口外腔和鼻外腔上均设有连通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开口,所述气流控制阀位于该开口处,通过旋转气流控制阀,可关闭口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关闭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同时打开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一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当然,该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也可与壳体的连通口相连通,气体由气体引流管经连通口进入第一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气体过滤后进入口鼻部外腔,或经气流控制阀控制,分别进入口外腔或鼻外腔,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二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
所述口鼻部外腔上设有两个可与第二过滤部件开口相连通的开口,上述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后,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并行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或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接,使连接件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通过连接件可更方便的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上述支撑件与连接件可一体式注塑制成,既可以起到支撑过滤膜片,防止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又可以方便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的连通,或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包括呼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呼气训练组件,包括呼气容纳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所述呼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呼气腔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呼气浮动部件位于呼气容纳部件呼气腔内部,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呼气腔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该气体引流组件包括气体引流管,该气体引流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呼吸终端,该呼吸终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密封口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呼气浮动部件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的呼气通气管,该呼气通气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上述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也可以具有一定间隙,如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的单边间隙在0.1mm-0.2mm之间,优选单边间隙0.15mm。
所述气体引流管将呼气训练组件和呼吸终端连通,具体为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气体由气体引流管经呼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呼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呼气浮动部件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呼气浮动部件上的呼气通气管从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排出,完成一个呼气训练过程。
为指示呼气量的大小,所述呼气浮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呼气通气管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该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浮动部件透明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气量,还可在呼气浮动部件和/或呼气通气管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呼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该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的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气量,可以在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呼气通气管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所述呼吸终端包括壳体、过滤组件、口鼻部贴合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组件的气体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开口为密封口,该密封口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口与壳体连通口之间。所述壳体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可容纳过滤组件的内腔,该内腔对外界隔离式密封,上述过滤组件位于该内腔内部。
为使人体呼吸系统的口部和鼻部均获得呼气训练的机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可单独关闭口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呼气通气管的连通。具体地,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内部,在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的鼻唇沟横向一线设置,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为保证口外腔和鼻外腔可单独对外关闭,在口鼻部贴合部件上设有气流控制阀,该气流控制阀为一旋转阀,口外腔和鼻外腔上均设有连通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开口,所述气流控制阀位于该开口处,通过旋转气流控制阀,可关闭口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关闭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或同时打开口外腔和鼻外腔与容纳过滤组件内腔的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一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当然,该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也可与壳体的连通口相连通,气体由气体引流管经连通口进入第一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气体过滤后进入口鼻部外腔,或经气流控制阀控制,分别进入口外腔或鼻外腔,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二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
所述口鼻部外腔上设有两个可与第二过滤部件开口相连通的开口,上述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后,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并行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或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接,使连接件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通过连接件可更方便的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或与壳体的连通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气体引流组件以及呼吸终端,其中:吸气训练组件,包括吸气容纳部件和吸气浮动部件,所述吸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吸气腔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吸气浮动部件位于吸气容纳部件吸气腔内部,吸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吸气腔内上下位移;呼气训练组件,包括呼气容纳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所述呼气容纳部件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设有与呼气腔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所述呼气浮动部件位于呼气容纳部件呼气腔内部,呼气浮动部件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的呼气腔内上下位移;气体引流组件,该气体引流组件包括气体引流管,该气体引流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腔与呼气腔通过气体引流管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呼吸终端,该呼吸终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密封口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管相连通;所述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该吸气通气管、呼气通气管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通气管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呼气通气管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呼气通气管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
所述吸气浮动部件、呼气浮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分别设有吸气指示浮子和呼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呼气浮动部件的透明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吸量,还可在吸气浮动部件、呼气浮动部件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所述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呼气通气管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该吸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的部分或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的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呼气指示浮子的位置。当然,为精确测量呼吸量,可以在吸气通气管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或在呼气通气管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外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和/或数字。
所述吸气通气管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呼气通气管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当然,直径的增加可以是阶梯型增加。
所述呼吸终端包括壳体、过滤组件、口鼻部贴合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连通口,该连通口与气体引流组件的气体引流管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的开口为密封口,该密封口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口与壳体连通口之间。所述壳体与口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可容纳过滤组件的内腔,该内腔对外界隔离式密封,上述过滤组件位于该内腔内部。
为使人体呼吸系统的口部和鼻部均获得呼吸训练的机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该中间贴合部分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分隔为口外腔和鼻外腔。
所述气体引流组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气体引流管,为第一气体引流管和第二气体引流管,该第一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的鼻外腔相连通;第二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的口外腔相连通。
所述两根气体引流管将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和呼吸终端连通时,第一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吸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第二气体引流管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与呼气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呼吸终端的连通口与呼吸终端相连通,并最终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吸系统相连通。首先,气体经吸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吸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吸气浮动部件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吸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吸气浮动部件上的吸气通气管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再由气体引流管进入呼吸终端,最终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完成一个吸气训练过程;然后,气体由另一根气体引流管经呼气容纳部件底端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呼气腔,部分气体推动呼气浮动部件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至呼气容纳部件顶端之间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经呼气浮动部件上的呼气通气管从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排出,完成一个呼气训练过程。
所述气体引流组件还包括吸气单向阀和呼气单向阀,吸气单向阀设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与呼吸终端之间,呼气单向阀设于呼吸终端与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之间,当通过呼吸终端吸气时,呼气单向阀闭合,吸气单向阀打开,气流从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吸气腔,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最后进入呼吸终端;当通过呼吸终端呼气时,吸气单向阀关闭,呼气单向阀打开,气流从呼吸终端经气体引流管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呼气腔,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流到外界。当然,具有吸气单向阀和呼气单向阀时,可使用一根气体引流管连通呼吸终端与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
所述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处设有气流调节阀,该气流调节阀可调节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的横截面积大小。截面积较小时,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的进气速度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的出气速度较慢。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该第一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一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一过滤部件开口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该第二过滤部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第二过滤部件在过滤膜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相连通。
所述口鼻部外腔上设有两个可与第二过滤部件开口相连通的开口,上述第一过滤部件与第二过滤部件串连为一体后,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过滤部件开口与口鼻部外腔并行连通。
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或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部件内腔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之间发生贴合。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第二过滤部件开口密封连接,使连接件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相连通。
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还包括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包括由加湿壳体围成的一个可容纳加湿材料的加湿腔,加湿腔内部留有气体流通间隙,气体经加湿壳体通气口进入加湿腔内,经加湿材料湿化后经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进入吸气腔,再由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最后到达呼吸终端。所述加湿材料为水凝胶或液态水,进入加湿腔内的气体在水凝胶或液态水表面经过完成湿化。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储水部件,该储水部件内部储存有液态水,储水部件底部设有液位开关,液位开关可控制储水部件内部储存的液态水进入加湿腔内部,并保持加湿腔内液体液位恒定。
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还包括负离子释放部件,该负离子释放部件包括释放端和连接端,其中连接端可与过滤组件或鼻部贴合部件密封连接,释放端位于过滤部件内腔或口鼻部外腔内部。该负离子释放部件采用移动电源供电,通过电线与连接端连通,并为释放端提供电能。
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还包括呼吸显示组件,该呼吸显示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信号采集部件、显示屏、供电设备,所述信号采集部件位于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的内部,可采集人体在呼吸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利用上述信号采集部件采集的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呼吸训练的数据指数,并可预置训练模式,实现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呼吸训练过程、训练预定时间后提示使用者休息、显示呼吸频率过程、呼吸训练所消耗人体热量数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训练装置在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和呼气浮动部件的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吸气通气管和呼气通气管内部还设有吸气指示浮子和呼气指示浮子,不仅可使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同步进行,还具有提升肺活量的功能,帮助使用者尽快达到呼吸达标指数。
所述呼吸终端内部设有可过滤空气中细小微粒的过滤组件,具体可以过滤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述过滤组件由过滤膜片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其利用过滤膜片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该结构设计使呼吸终端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的增加了过滤膜片的有效过滤面积,增强了过滤组件的过滤效率,使呼吸训练更为洁净安全。
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还包括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的加湿腔内部储存有加湿材料,气体进入加湿腔内,经加湿材料表面湿化后进入吸气腔,再由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进入气体引流管,最后到达呼吸终端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加湿组件可使人体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湿度保持在60%RH左右,使人体在适宜湿度范围内进行呼吸训练。
所述呼吸训练装置还包括呼吸显示组件,该呼吸显示组件更为直观的指导使用者按照正确的训练方式进行呼吸训练,避免呼吸训练过度造成的呼吸肌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气训练装置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气训练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气浮动部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气浮动部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气浮动部件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终端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终端口鼻部贴合部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终端过滤组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终端过滤组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终端第一过滤部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呼气训练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呼吸训练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呼吸训练装置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呼吸训练装置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引流组件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组件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气流调节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呼吸显示组件;11.挂架;3.气流调节阀;31.气阻刻度;32.旋转封盖;33.旋转手柄;4.吸气训练组件;41.吸气容纳部件;42.吸气浮动部件;421.吸气通气管;422.吸气指示浮子;423.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4.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5.聚乙烯膜;421a.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b.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11.吸气腔;412.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3.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4.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5.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5.气体引流组件;51.气体引流管;511.第一气体引流管;512.第二气体引流管;52.吸气单向阀;53.呼气单向阀;6.呼吸终端;61.壳体;611.连通口;62.过滤组件;621.第一过滤部件;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2.过滤膜片;623.过滤部件内腔;624.第二过滤部件;624a.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5.支撑件;626.连接件;63.口鼻部贴合部件;631.密封口;632.中间贴合部分;633.气流控制阀;64.口鼻部外腔;641.口外腔;642.鼻外腔;65.过渡部件;7.呼气训练组件;71.呼气容纳部件;72.呼气浮动部件;711.呼气腔;712.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3.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4.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5.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21.呼气通气管;721a.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b.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2.呼气指示浮子;723.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4.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8.加湿组件;81.加湿壳体;82.加湿材料;83.加湿腔;84.储水部件;841.储水部件底端;842.液位开关;85.加湿壳体通气口;86.起始环;87.指示标记;9.负离子释放部件;91.释放端;92.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吸气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吸气训练组件4由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组成,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整体为内部中空的透明筒状,其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上设有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位置安装有盖体,该盖体与吸气容纳部件41密封连接,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注塑制成,盖体上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至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在上述吸气腔411内部靠近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的位置上设有起始环86,该起始环86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吸气腔411内部还设有吸气浮动部件42,该吸气浮动部件42由轻质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其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具体是在吸气浮动部件42外壁上设置聚乙烯膜425,利用聚乙烯膜425充满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使吸气浮动部件42可以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如图1所示,吸气浮动部件42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的吸气通气管421,该吸气通气管4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由透明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由塑料材质波纹管制成,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密封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密封连通,所述呼气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利用密封口631上述呼气终端6与人体呼吸系统相连通,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如图1、2所示,人体进行吸气训练时,空气由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吸气浮动部件4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吸气通气管421上的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进入,经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流出,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到气体引流管51,最后到达呼吸终端6连通的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完成一个吸气训练过程。
如图3所示,上述吸气浮动部件42的一部分为透明状态,具体由透明塑料聚丙烯材质注塑制成,在吸气浮动部件42的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的透明的吸气通气管421,该吸气通气管421从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大,当然,该直径也可以是阶梯型逐渐变大。在吸气通气管421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由质量较轻的塑料材质制成,其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42透明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该吸气指示浮子422指示人体吸气训练过程中吸气量的增减。为保证吸气指示浮子422始终位于吸气通气管421内部,在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
如图4所示,上述吸气通气管421可以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外,该裸露部分为透明状态,裸露部分的外壁上设有指示标记87,在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外界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该吸气指示浮子422处于指示标记87的位置表示人体吸气训练过程中吸气量的增减。为保证吸气指示浮子422始终位于吸气通气管421内部,在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
如图5所示,上述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和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4外,吸气浮动部件42和吸气通气管421均为透明材料制成,在吸气通气管421外壁上也设置指示标记87,此时,更加方便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指导人体进行正确的吸气训练。
如图6所示,为保证吸气训练过程中人体吸入空气的洁净,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其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由硅胶材质硫化制成,整体柔软,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形成对外密封空间,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上述壳体61可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直接密封连接,连接后形成对外密封的空间可容纳过滤组件62,当然,因为硅胶材质的口鼻部贴合部件63较为柔软,所以可以设置塑料材质注塑制成的过渡部件65,该过渡部件65一端与壳体6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连接,连接后形成对外密封的空间也可容纳过滤组件62。
如图8、9、10所示,过滤组件62可由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组成,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连接方式为超声波焊接,过滤膜片622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三层复合而成,具备良好的空气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膜材采用丙纶材质。过滤膜片622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吸气训练的空气由气体引流管51经壳体61连通口611进入壳体61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过渡部件65密封连接形成的空间内部,首先,空气穿过第一过滤部件621的过滤膜片622进行空气净化过滤,空气过滤后进入过滤部件内腔623,然后经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进入口鼻部外腔64,最终进入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当然,也可以倒置安装,所述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与壳体61内壁的连通口611连通,此时吸气训练的空气由气体引流管51经壳体61连通口611、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进入过滤部件内腔623,然后经过滤膜片622过滤后进入口鼻部外腔64,最终进入人体口部和/或鼻部。
如图8所示,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上述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为了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在第一过滤部件621和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设有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可将相邻的两片过滤膜片622撑开,当然,该支撑件625也可以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和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膜片622的外部,并与过滤膜片622部分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超声波焊接或医用胶水粘结,此时支撑件625将两片相邻的过滤膜片622拉起,防止其贴合。
如图9、10所示,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其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的过滤膜片622密封连接,连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或医用胶水粘结,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该连接件626方便第一过滤部件621和第二过滤部件624插接为一体,还方便过滤组件62与口鼻部外腔64的连接。
如图7所示,人体在吸气训练时可以使用口部训练,也可以使用鼻部训练,或者口鼻部同时训练,为此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内部设有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为硅胶材质硫化制成,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在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633,该气流控制阀633可单独关闭口外腔641与气体引流管51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642与气体引流管51的连通,或者同时保持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与气体引流管51的连通。
实施例2:
如图11、12所示,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包括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呼气训练组件7由呼气容纳部件71和呼气浮动部件72组成,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其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上设有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位置安装有盖体,该盖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注塑制成,盖体上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上设有气流调节阀3,该气流调节阀3可以调节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横截面积的大小,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至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在上述呼气腔711内部靠近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的位置上设有起始环86,该起始环86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呼气腔711内部还设有呼气浮动部件72,该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贴合,具体是在呼气浮动部件72外壁上设置低压高密聚乙烯膜425,利用聚乙烯膜425充满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使呼气浮动部件72可以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如图11所示,呼气浮动部件72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72的呼气通气管721,该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由塑料材质波纹管制成,一端连通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从而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所述呼气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进而与人体呼吸系统相连通,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人体进行呼气训练时,空气由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呼出,首先经呼吸终端6进入气体引流管51,再到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进入呼气腔7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呼气浮动部件7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呼气通气管721上的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进入,经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流出,再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流到外界,完成一个呼气训练过程。
如图12所示,所述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外,该裸露部分为透明状态,裸露部分的外壁上设有指示标记87,在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外界通过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该呼气指示浮子722处于指示标记87的位置表示人体呼气训练过程中呼气量的增减。为保证呼气指示浮子722始终位于呼气通气管721内部,在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
当然,上述呼吸终端6也是由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过渡部件65组成,所述过滤组件62的过滤膜片622可以将人体呼出气体的湿度和温度部分节流,有利于人体吸气时的温湿度调节。
实施例3:
如图13、14、15所示,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吸气训练组件4由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组成,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其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上设有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位置安装有盖体,该盖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注塑制成,盖体上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至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在上述吸气腔411内部靠近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的位置上设有起始环86,该起始环86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吸气腔411内部还设有吸气浮动部件42,该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具体是在吸气浮动部件42外壁上设置低压高密聚乙烯膜425,利用聚乙烯膜425充满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使吸气浮动部件42可以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如图14所示,吸气浮动部件42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的吸气通气管421,该吸气通气管4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由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其靠近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位置上设有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位置安装有盖体,该盖体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注塑制成,盖体上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上设有气流调节阀3,该气流调节阀3可以调节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横截面积的大小,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至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在上述呼气腔711内部靠近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的位置上设有起始环86,该起始环86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呼气腔711内部还设有呼气浮动部件72,该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贴合,具体是在呼气浮动部件72外壁上设置聚乙烯膜425,利用聚乙烯膜425充满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使呼气浮动部件72可以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如图11所示,呼气浮动部件72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72的呼气通气管721,该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
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由塑料材质波纹管制成,一端与吸气腔411、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所述呼气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如图13所示,该呼吸训练装置上设有呼吸显示组件1,该呼吸显示组件1包括中央处理器、信号采集部件、显示屏、供电设备,所述信号采集部件位于吸气训练组件、呼气训练组件的内部,可采集人体在呼吸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利用上述信号采集部件采集的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呼吸训练的数据指数,并可预置训练模式,实现预定时间内完成一呼一吸的训练过程、训练预定时间后提示训练者休息、显示呼吸频率过程、呼吸训练所消耗人体热量数据、显示训练者每次训练的程度及多次呼吸训练效果的差异。上述呼吸显示组件1利用挂架11与呼吸训练装置活动连接,可方便呼吸显示组件1从呼吸训练装置上拆卸,并可旋转呼吸显示组件1,改变其与呼吸训练装置所成的角度。
如图15所示,吸气通气管421由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材质注塑制成,整体质量较轻,其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并由一部分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外;而呼气通气管721也可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外一部分,此时所述裸露部分均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422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722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或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了解人体呼吸量的锻炼程度。在吸气通气管421、呼气通气管721裸露部分的外壁上设有指示标记87,该指示标记87具有指示人体呼吸量的功能。
所述吸气通气管421、呼气通气管721由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当然,该吸气通气管421从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可以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大,直径也可以是阶梯型逐渐变大;同理,呼气通气管721从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的直径可以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大,直径也可以是阶梯型逐渐变大。
如图14所示,一种情况下人体的口部和鼻部呼吸系统需要分开进行呼吸训练,例如,鼻吸口呼。此时为了实现该种呼吸训练,气体引流组件5上设有两个气体引流管51,为第一气体引流管511和第二气体引流管512,该第一气体引流管511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鼻外腔642相连通;第二气体引流管512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口外腔641相连通。鼻部吸气训练时,人体鼻部位于鼻外腔642内部,空气经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吸气浮动部件4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吸气通气管421上的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进入,经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流出,推动吸气指示浮子422向上位移,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第一气体引流管511,最后到达呼吸终端6鼻外腔642连通的人体鼻部;口部呼气训练时,人体口部位于口外腔641,气流从呼吸终端6口外腔641经第二气体引流管512,到达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进入呼气腔7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呼气浮动部件7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呼气通气管721上的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进入,经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流出,推动呼气指示浮子722向上位移,再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流到外界,此时完成鼻吸口呼的训练过程。
如图14所示,装置下部设有加湿组件8,空气从加湿组件8的加湿壳体通气口85进入,由加湿材料82表面湿化后进入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调节吸入人体鼻部的空气为适宜的湿度。当然,还可在装置下部设置加热部件,一方面加速空气经过加湿材料82表面的湿化速度,另一方面可使吸入人体鼻部的空气具有适宜的温度。
如图16所示,另一种情况下人体的口部和鼻部呼吸系统需要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或者口部和鼻部的训练不需要分开进行,为了实现此情况下的呼吸训练,在气体引流组件5上设有吸气单向阀52和呼气单向阀53,吸气单向阀52设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气体引流管51之间,呼气单向阀53设于气体引流管51与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之间。
如图15所示,当通过呼吸终端6吸气时,呼气单向阀53闭合,吸气单向阀52打开,气流从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吸气浮动部件4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吸气通气管421上的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进入,经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流出,推动吸气指示浮子422向上位移,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吸气单向阀52、气体引流管51,最后到达呼吸终端6连通的人体口部和/或鼻部,吸气时呼吸终端6的过滤组件62可将吸入的空气过滤后提供给人体呼吸系统;当通过呼吸终端6呼气时,吸气单向阀52关闭,呼气单向阀53打开,气流从呼吸终端6经过滤组件62进入气体引流管51,人体呼出气体的温度、湿度被部分截留,经呼气单向阀53到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进入呼气腔711,部分气体推动位于起始环86上部的呼气浮动部件72向上位移,另外一部分气体由呼气通气管721上的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进入,经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流出,推动呼气指示浮子722向上位移,再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流到外界,此时完成一吸一呼的训练过程。
如图15所示,为保证吸气训练过程中人体吸入空气的洁净,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其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由硅胶材质硫化制成,整体柔软,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形成对外密封空间,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上述壳体61可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直接密封连接,连接后形成对外密封的空间可容纳过滤组件62,当然,因为硅胶材质的口鼻部贴合部件63较为柔软,所以可以设置塑料材质注塑制成的过渡部件65,该过渡部件65一端与壳体6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连接,连接后形成对外密封的空间也可容纳过滤组件62。
过滤组件62可由第一过滤部件621和第二过滤部件624插接组成,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第二过滤部件624均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所述过滤膜片622为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三层复合而成,具备良好的空气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膜材采用丙纶材质。
如图15所示,为进一步保证人体吸入气体的湿度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呼吸训练装置上设有加湿组件8,该加湿组件8由加湿壳体81围成的一个可容纳加湿材料82的加湿腔83,所述加湿壳体81由塑料材料注塑制成或金属材料冲压制成,加湿材料82选用水凝胶或液态水。所述加湿腔83内部留有气体流通间隙,吸气训练时,气体经加湿壳体通气口85进入加湿腔83内,经加湿材料82表面湿化后,经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再由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进入气体引流管51,最后到达呼吸终端6。
如图17所示,加湿组件8上部还设有储水部件84,该储水部件84由塑料材质注塑制成,具有一个内部可储存有液态水的空腔,在储水部件底部841设有液位开关842,当加湿腔83内部缺少加湿材料82时,设在加湿腔83内的浮球下降,打开上述液位开关842为加湿腔83补水,此时液位开关842主要控制储水部件84内部储存的液态水进入加湿腔83内部,并保持加湿腔83内液体液位恒定。
如图18所示,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处设有气流调节阀3,该气流调节阀3可调节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的横截面积大小。气流调节阀3由旋转封盖32和旋转手柄33组成,安装于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处,首先将旋转封盖32安装于上述气孔处,然后覆盖旋转手柄33于气孔上,即可将气孔封堵住一部分,从而调节气孔的横截面积大小,控制气流通过气孔的阻力,在所述旋转封盖32外表面上还设有气阻刻度31,可以通过该气阻刻度31指示封堵气孔面积的大小,调节气流通过气孔的阻力。当然,在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处也可以设置气流调节阀3。
如图8所示,呼吸终端6的过滤组件62上设有负离子释放部件9,具体是位于过滤膜片622上,该负离子释放部件9包括释放端91和连接端92,其中连接端92与过滤组件62密封连接,释放端91位于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当然,连接端92也可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连接,释放端91位于口鼻部外腔64内部。释放端91释放的负氧离子直接进入过滤部件内腔632,主要为了避免负离子释放部件9释放的负氧离子经过滤膜片622时受到阻碍,影响负氧离子进入过滤部件内腔632的浓度,人体呼吸训练过程吸入一定浓度的负离子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的作用,当然负离子也可以净化人体吸入的空气。

Claims (39)

1.一种吸气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
吸气训练组件(4),包括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4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设有与吸气腔(411)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位于吸气容纳部件(41)吸气腔(411)内部,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42)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
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51)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
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上设有垂直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的吸气通气管(421),该吸气通气管(4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421)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42)透明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4)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并可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气管(421)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633),该气流控制阀(633)可单独关闭口外腔(641)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642)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与吸气通气管(421)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
12.一种呼气训练装置,包括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
呼气训练组件(7),包括呼气容纳部件(71)和呼气浮动部件(72),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7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设有与呼气腔(711)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位于呼气容纳部件(71)呼气腔(711)内部,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72)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
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气体引流管(51)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
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上设有垂直贯穿呼气浮动部件(72)的呼气通气管(721),该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呼气通气管(721)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浮动部件(72)透明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724)外,该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并可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观察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通气管(721)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后,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1)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633),该气流控制阀(633)可单独关闭口外腔(641)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或单独关闭鼻外腔(642)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或同时保持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与呼气通气管(721)的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呼气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
23.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吸气训练组件(4)、呼气训练组件(7)、气体引流组件(5)以及呼吸终端(6),其中:
吸气训练组件(4),包括吸气容纳部件(41)和吸气浮动部件(42),所述吸气容纳部件(4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吸气容纳部件(4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吸气腔(411),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设有与吸气腔(411)相连通的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靠近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的部分设有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位于吸气容纳部件(41)吸气腔(411)内部,吸气浮动部件(42)的外壁与吸气容纳部件(4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吸气浮动部件(42)可在吸气容纳部件底端(412)和吸气容纳部件顶端(413)之间的吸气腔(411)内上下位移;
呼气训练组件(7),包括呼气容纳部件(71)和呼气浮动部件(72),所述呼气容纳部件(71)为内部中空的筒状,呼气容纳部件(71)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透明,其内部中空为呼气腔(711),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设有与呼气腔(711)相连通的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靠近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的部分设有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所述呼气浮动部件(72)位于呼气容纳部件(71)呼气腔(711)内部,呼气浮动部件(72)的外壁与呼气容纳部件(71)的内壁之间贴合,该呼气浮动部件(72)可在呼气容纳部件底端(712)和呼气容纳部件顶端(713)之间的呼气腔(711)内上下位移;
气体引流组件(5),该气体引流组件(5)包括气体引流管(51),该气体引流管(5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腔(411)与呼气腔(711)通过气体引流管(51)与呼吸终端(6)相连通;
呼吸终端(6),该呼吸终端(6)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组件,其一端开口为密封口(631),另一端开口为连通口(611),密封口(631)边缘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适形性密封贴合,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管(51)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和呼气浮动部件(72)上分别设有贯穿吸气浮动部件(42)和呼气浮动部件(72)的吸气通气管(421)和呼气通气管(721),该吸气通气管(421)、呼气通气管(721)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管状,吸气通气管(421)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呼气通气管(721)底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呼气通气管(721)顶端一侧的开口为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浮动部件(42)、呼气浮动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透明,吸气通气管(421)和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分别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和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422)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722)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浮动部件(42)、呼气浮动部件(72)的透明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上端面(423)和/或吸气浮动部件下端面(424)外,至少一部分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上端面(723)和/或呼气浮动部件下端面(724)外,所述裸露部分至少有一透明区域,吸气通气管(421)的内部中空设有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通气管(721)的内部中空设有呼气指示浮子(722),该吸气指示浮子(422)的外径小于吸气通气管(421)的内径,呼气指示浮子(722)的外径小于呼气通气管(721)的内径,吸气指示浮子(422)在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上下位移,吸气通气管(421)两端设有限制吸气指示浮子(422)的限位结构,呼气指示浮子(722)在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上下位移,呼气通气管(721)两端设有限制呼气指示浮子(722)的限位结构,外界可通过吸气通气管(421)裸露于吸气浮动部件(42)的部分或呼气通气管(721)裸露于呼气浮动部件(72)的部分分别观察吸气指示浮子(422)、呼气指示浮子(722)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气管(421)吸气浮动部件进气口(421a)至吸气浮动部件出气口(4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呼气通气管(721)呼气浮动部件进气口(721a)至呼气浮动部件出气口(721b)之间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终端(6)包括壳体(61)、过滤组件(62)、口鼻部贴合部件(63),所述壳体(61)上设有连通口(611),该连通口(611)与气体引流组件(5)的气体引流管(51)密封连通;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与人体口部和/或鼻部皮肤轮廓相适形,口鼻部贴合部件(63)的开口为密封口(631),该密封口(631)与人体口鼻部周边皮肤表面密封贴合,将人体口鼻部容纳其内,此空间为口鼻部外腔(64);所述过滤组件(62)位于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口(631)与壳体(61)连通口(611)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部贴合部件(63)还包括中间贴合部分(632),该中间贴合部分(632)位于人体口部和鼻部之间,将口鼻部外腔(64)分隔为口外腔(641)和鼻外腔(642)。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上设有至少两个气体引流管(51),为第一气体引流管(511)和第二气体引流管(512),该第一气体引流管(511)的一端通过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吸气腔(4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鼻外腔(642)相连通;第二气体引流管(512)的一端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与呼气腔(711)相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终端(6)的口外腔(641)相连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引流组件(5)还包括吸气单向阀(52)和呼气单向阀(53),吸气单向阀(52)设于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与呼吸终端(6)之间,呼气单向阀(53)设于呼吸终端(6)与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之间,当通过呼吸终端(6)吸气时,呼气单向阀(53)闭合,吸气单向阀(52)打开,气流从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再经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进入气体引流管(51),最后进入呼吸终端(6);当通过呼吸终端(6)呼气时,吸气单向阀(52)关闭,呼气单向阀(53)打开,气流从呼吸终端(6)经气体引流管(51)通过呼气容纳部件进气孔(714)进入呼气腔(711),经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流到外界。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处设有气流调节阀(3),该气流调节阀(3)可调节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和/或呼气容纳部件出气孔(715)的横截面积大小。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621),该第一过滤部件(621)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一过滤部件(621)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一端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另一端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624),该第二过滤部件(624)由过滤膜片(622)在连接区域密封连接而成,密封连接后形成的由过滤膜片(622)包裹出的内部空腔为过滤部件内腔(623),第二过滤部件(624)在过滤膜片(6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该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密封连通,第一过滤部件(621)与第二过滤部件(624)串连为一体,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与口鼻部外腔(64)相连通。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支撑件(625),该支撑件(625)位于第一过滤部件(621)或第二过滤部件(624)的过滤部件内腔(623)内部和/或外部,可避免过滤部件相邻过滤膜片(622)之间发生贴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2)还包括连接件(626),该连接件(626)为两端贯通内部中空的管状或片状,位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处,能够与第一过滤部件开口(621a)、第二过滤部件连通口(624b)、第二过滤部件开口(624a)密封连接,使连接件(626)内部中空与过滤部件内腔(623)相连通。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组件(8),该加湿组件(8)包括由加湿壳体(81)围成的一个可容纳加湿材料(82)的加湿腔(83),加湿腔(83)内部留有气体流通间隙,气体经加湿壳体通气口(85)进入加湿腔(83)内,经加湿材料(82)湿化后经吸气容纳部件进气孔(414)进入吸气腔(411),再由吸气容纳部件出气孔(415)进入气体引流管(51),最后到达呼吸终端(6)。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材料(82)为水凝胶或液态水,进入加湿腔(83)内的气体在水凝胶或液态水表面经过完成湿化。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8)还包括储水部件(84),该储水部件(84)内部储存有液态水,储水部件底部(841)设有液位开关(842),液位开关(842)可控制储水部件(84)内部储存的液态水进入加湿腔(83)内部,并保持加湿腔(83)内液体液位恒定。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离子释放部件(9),该负离子释放部件(9)包括释放端(91)和连接端(92),其中连接端(92)可与过滤组件(62)或口鼻部贴合部件(63)密封连接,释放端(91)位于过滤部件内腔(623)或口鼻部外腔(64)内部。
CN201420290418.6U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15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0418.6U CN203915949U (zh)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18230 2013-06-04
CN201320318230.3 2013-06-04
CN201420290418.6U CN203915949U (zh)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5949U true CN203915949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041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15949U (zh)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CN201410231150.3A Active CN104208845B (zh)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1150.3A Active CN104208845B (zh) 2013-06-04 2014-05-29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391594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884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CN110270063A (zh) * 2019-07-12 2019-09-24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N111346349A (zh) * 2020-04-04 2020-06-30 苏丹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US11759677B2 (en) 2018-02-16 2023-09-19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spiratory training and airway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8872B (zh) * 2015-06-19 2017-07-11 王伟 呼吸训练器
CN106237587A (zh) * 2016-09-12 2016-12-21 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
CN108853943B (zh) * 2018-08-30 2020-05-22 武汉携康智能健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呼吸训练设备及呼吸训练反馈方法
CN111760252B (zh) * 2020-06-11 2021-08-24 赵东升 一种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及呼吸训练方法
CN114733157A (zh) * 2022-05-16 2022-07-12 山东健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慢阻肺康复深呼吸训练器
CN115068906A (zh) * 2022-07-04 2022-09-20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一种呼吸康复治疗用训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4607A (en) * 1976-02-11 1978-09-19 Chesebrough-Pond's Inc. Inhalation device
US4182347A (en) * 1978-02-27 1980-01-08 Russo Ronald D Air inhalation flow rate measuring device
CN2633213Y (zh) * 2003-05-06 2004-08-1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肺功能锻练器
CN201631988U (zh) * 2009-12-11 2010-11-17 张丽 呼吸助力器
CN203915949U (zh) * 2013-06-04 2014-11-05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884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US11759677B2 (en) 2018-02-16 2023-09-19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Respiratory training and airway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CN110270063A (zh) * 2019-07-12 2019-09-24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N111346349A (zh) * 2020-04-04 2020-06-30 苏丹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CN111346349B (zh) * 2020-04-04 2021-07-20 欧阳海峰 一种呼吸科肺炎患者用呼吸训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8845A (zh) 2014-12-17
CN104208845B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5949U (zh) 一种呼吸训练装置
CN207980317U (zh) 一种呼吸训练器
CN209221267U (zh) 一种智能呼吸过滤装置
CN108853941B (zh) 一种呼吸内科可供药式呼吸训练装置
CN107998531A (zh) 一种疾病预防便携式消毒装置
EP1235619A1 (en) A breat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6081256U (zh) 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的多功能插接装置
CN205795702U (zh) 呼吸功能记录器
CN209237270U (zh) 一种具有计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
CN204364704U (zh) 一种液体过滤劳动保护口罩
CN204306084U (zh) 一种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
CN206120814U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吸痰模块
CN214861024U (zh) 一种呼吸科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CN206120891U (zh) 一种排痰机及其呼吸机系统
CN204864785U (zh) 呼吸功能锻炼器
CN210302247U (zh)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JP6770223B1 (ja) 鼻孔マスク
CN212560262U (zh) 一种空气病毒或细菌气溶胶收集采样装置
CN203749974U (zh) 简易多功能插管引导及防护器
CN208355883U (zh) 一种新型中药芳香气味疗法装置
CN202982003U (zh) 用于肺活量的测试装置
CN202777369U (zh) 一种吸氧面罩
CN204798745U (zh) 吸气训练装置
CN2062853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8338892U (zh) 呼吸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113 Beijing city Tongzhou District Guangyuan Street No. 8 Building 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629, Daxing Distric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 Tianhe West Road, room 119, room 19,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ANSHENG RENHE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