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2231U - 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2231U
CN203912231U CN201420204361.3U CN201420204361U CN203912231U CN 203912231 U CN203912231 U CN 203912231U CN 201420204361 U CN201420204361 U CN 201420204361U CN 203912231 U CN203912231 U CN 203912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electric converter
heater element
radiator
components
electronic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43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43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2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2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22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热电转换器相连,所述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并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利于节约能源、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磁炉,虽然其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88%-90%,但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然而通过降低元器件的损耗来进一步提升能效已经很难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寻求其它方法来提高电磁炉的能量转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加热装置,该电子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利于节约能源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设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热电转换器相连,所述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并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热电转换器,且热电转换器与所述电路系统电连接,可以利用热电转换器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并转化为电能,然后将转化成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以作为所述电路系统的电源,形成能量反馈,由此可以对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减少所述电路系统的耗电量。此外,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用来转化成电能,可以利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延长所述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降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内其他元件对温升的设计要求。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利于节约能源、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热电转换器设在所述发热件上,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一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贴合。由此可以便于热电转换器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与所述一表面 相对的另一表面上。这样可以保证热电转换器具有较高的热电转化效率。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和电子元器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发热元件为线圈盘,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线圈盘的下表面上,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下表面上。热电转换器可以吸收线圈盘的热量并转化成电能反馈到所述电路系统中。 
所述发热元件为电子元器件,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下表面贴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散热器的下表面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上表面上。热电转换器可以将电子元器件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为所述电路系统供电。 
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线圈盘,所述散热器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上方和所述线圈盘的下方,所述热电转换器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贴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之间和所述线圈盘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之间。由此,所述热电转换器可以将所述电子元器件和所述线圈盘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形成能量反馈。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整流桥堆中的至少一个。由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整流桥堆的发热量较大,由此可以充分利用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热量。 
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所述整流桥堆上方的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定位槽和支撑脚,所述热电转换器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承载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所述整流桥堆的电路板上。这样可以提高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所述整流桥堆、所述热电转换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所述热电转换器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且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由此可以利用一个所述热电转换器将多个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且不增加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电子元器件10、电路板20、线圈盘30、热电转换器40、散热器50、支撑脚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热电转换器40和电路系统(图中未示出)。 
热电转换器40设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所述电路系统与热电转换器40相连,热电转换器40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并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理解地是,所述发热元件是指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中任何可以发热的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热电转换器40,且热电转换器40与所述电路系统电连接,可以利用热电转换器40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并转化为电能,然后将转化成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以作为所述电路系统的电源,形成能量反馈,由此可以对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减少所述电路系统的耗电量。此外,热电转换器40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用来转化成电能,可以利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延长所述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降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内其他元件对温升的设计要求。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利于节约能源、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具体而言,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元件、热电转换器40、电路系统和散热器50。 
热电转换器40与所述电路系统通过导线相连。热电转换器40设在所述发热元件上且热电转换器40的一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贴合。散热器50贴合在热电转换器40的与所述一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换言之,热电转换器4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贴合在所述发热元件和散热器50上,即热电转换器40被夹持在所述发热元件和散热器50之间。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发热元件、热电转换器40和散热器5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增大热电转换器40与所述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以便于热电转换器40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另一方面,热电转换器40的一表面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形成高温侧,而热电转换器40的另一表面通过散热器50散热形成低温侧,由此可以使热电转换器40的两侧产生较大的温度差,热电转换器40通过两侧的温度差产生电势差,从而形成电流,保证热电转换器40具有较高的热电转化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发热元件可以为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30,热电转换器40的上表面贴合在线圈盘30的下表面上(上下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示),散热器50的上表面贴合在热电转换器40的下表面上。换言之,散热器50位于线圈盘30下方,热电转换器40被夹持在线圈盘30和散热器50之间。热电转换器40可以吸收线圈盘30的热量并转化成电能反馈到所述电路系统中,实现能量转化效率的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发热元件也可以为电子元器件10,例如设在电路板20上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整流桥堆。热电转换器40的下表面贴合在电子元器件10的上表面上,散热器50的下表面贴合在热电转换器40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散热器50位于电子元器件10上方,散热器50被夹持在电子元器件10和散热器50之间。热电转换器40可以将电子元器件10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为所述电路系统供电,提升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10、热电转换器40和散热器50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可以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上设置定位槽,且将散热器50的边沿依次向下竖直折弯向外水平折弯以形成支撑脚51,热电转换器40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支撑脚51支撑在承载电子元器件10的电路板2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在电子元器件10和线圈盘30上设置热电转换器40,每个热电转换器40均连接到所述电路系统上。 
具体而言,散热器50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设在电子元器件10的上方和线圈盘30的下方。热电转换器40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有一个热电转换器40被夹持在电子元器件10和位于电子元器件10上方的散热器50之间,至少有一个热电转换器40被夹持在线圈盘30和位于线圈盘30下方的散热器50之间。被夹持在电子元器件10和位于电子元器件10上方的散热器50之间的热电转换器40可以将电子元器件10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反馈到所述电路系统中,而被夹持在线圈盘30和位于线圈盘30下方的散热器50之间的热电转换器40可以将线圈盘30的热量转化电能反馈到所述电路系统中,到达提升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的目的。 
位于电子元器件10上方的散热器50上设有定位槽和支撑脚51,热电转换器40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支撑脚51支撑在承载电子元器件10的电路板2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热电转换器40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且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风道的出风方向上。这样热电转换器40可以通过风间接吸收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且可以利用一个热电转换器40对多个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进行吸收并转化,并不增加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高度。 
举例而言,图3中的箭头方向为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风的流动方向。热电转换器40、线圈盘30以及电路板20上的电子元器件10均位于风流经的路径上,且热电转换器40位于线圈盘30和电路板20上的电子元器件10的风向下游。风经过线圈盘30和电子元器件10时将线圈盘30和电子元器件10上的热量带走,之后经过热电转换器40,热电转换器40将风中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电能提供到所述电路系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所述电路系统是指电路板上各元器件构成的电路通路,用于向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用电部分(例如加热部分、控制部分、显示部分等)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能够将内部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反馈到电路系统中作为电源使用,大幅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且利于散热,可以提高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元件;
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设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或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热电转换器相连,所述热电转换器将所述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并输入到所述电路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设在所述发热元件上,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一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与所述一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线圈盘和电子元器件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线圈盘,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线圈盘的下表面上,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电子元器件,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下表面贴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散热器的下表面贴合在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线圈盘,所述散热器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上方和所述线圈盘的下方,所述热电转换器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贴合在所述电子元器件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之间和所述线圈盘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整流桥堆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所述整流桥堆上方的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定位槽和支撑脚,所述热电转换器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承载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或所述整流桥堆的电路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器邻近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且位于所述发热元件的散热风道的出风方向上。
CN201420204361.3U 2014-04-24 2014-04-24 电磁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2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4361.3U CN203912231U (zh) 2014-04-24 2014-04-24 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4361.3U CN203912231U (zh) 2014-04-24 2014-04-24 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2231U true CN203912231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436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2231U (zh) 2014-04-24 2014-04-24 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2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604A (zh) * 2014-04-24 2015-1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5604A (zh) * 2014-04-24 2015-1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CN105025604B (zh) * 2014-04-24 2017-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4252U (zh) 新型散热结构
CN203279443U (zh) 电控箱及具有该电控箱的空调器
CN208806255U (zh) 高集成功率模块和电器
CN203912231U (zh) 电磁加热装置
CN203554335U (zh) 双电机驱动器
CN102111081B (zh) 用于安装光伏逆变器的机箱
CN103365385A (zh) 用于整机柜的服务器组件及具有其的整机柜
CN105025604A (zh) 电磁加热装置
CN103619147A (zh) 一种弹性固定的电动车控制器散热装置
CN102427626A (zh) 大功率电磁炉功率控制器
CN102818418B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02856646U (zh) 一种热交换性良好的逆变柜
CN202151755U (zh) 电焊机电路之优化散热结构
CN202546853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磁炉
CN205647282U (zh) 一种紧凑型电源模块
CN102510226B (zh) 兆瓦级风电变流器的整流逆变单元柜
CN204046403U (zh) 基于igbt的风冷功率单元
CN109245555B (zh) 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
CN202142997U (zh) 高频开关电源igbt模块
CN201799745U (zh) 小型逆变焊机
CN204244632U (zh) 一种散热结构和基于该散热结构的电控箱
CN205693572U (zh) 一种一体式变压器并联输出的电源模块
CN205543873U (zh) Cpu独立柜室配电柜
CN201639901U (zh) 叠片式散热器
CN104966706A (zh) 集成功率控制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