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1828U - 驱动板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驱动板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1828U
CN203911828U CN201420173770.1U CN201420173770U CN203911828U CN 203911828 U CN203911828 U CN 203911828U CN 201420173770 U CN201420173770 U CN 201420173770U CN 203911828 U CN203911828 U CN 203911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outpu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ance
dr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37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强
陈洪涛
褚川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201737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1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1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18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其中: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其有效解决了内置驱动电机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驱动板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风管机的电机大部分采用内置驱动电机,由于内置驱动电机的驱动板通常都集中到电机的内部,因此,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只能达到250W,当功率继续增大时,内置驱动电机的温度持续上升,不能满足电机温升的标准要求;但是,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远远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第一滤波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
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入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较佳地,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和三极管,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板输入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转速反馈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控制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输出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接地,作为所述控制电源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源的基准电压;
所述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悬空。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限压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为15V。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其通过设置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限压和滤波后,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输入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驱动板控制电路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控制板、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第一滤波电路,其中:
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1与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
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端电连接,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驱动板芯片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通过设置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限压和滤波后,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输入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连接;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1电连接;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作为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由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所以,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上进行AD转换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必须小于3.3V,而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范围为:0V—6.5V,因此,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不能直接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上;由此,通过设置分压电路,由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进行分压,实现了根据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分压比例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使得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符合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从而调节电机转速;同时,还避免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的幅值大于3.3V烧毁驱动板芯片的现象,保证了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能够正常输入到驱动板芯片,以驱动电机运转。
其中,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为200KΩ,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为150KΩ。
较佳地,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限压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D1,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D2;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5与第三电容C3的连接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为1KΩ,第三电容C3的容量可为0.1μf;经过分压电路(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进行分压后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通过两个钳位电路(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即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进行电压限制,并经过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构成的第一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后,加载到驱动板芯片上进行AD转换,最终通过转换后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VSP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限制的枷锁,有效解决了现有内置驱动电机功率过低,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参见图1,更优的,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和三极管Q1,其中:
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2与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控制板输入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
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电连接;
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
其中,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为10K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为1KΩ,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由于控制板接收到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为幅值是15V,占空比是50%的脉冲信号,而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为幅值是3.3V,占空比是50%的脉冲信号,因此,需要设置开关管以改变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幅值,并保持其占空比不变。
其中,通过采用三极管Q1,设置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连接,用于接收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并设置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上拉电阻)连接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赋值为高电平3.3V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时,由于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以三极管Q1导通,因此,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输出到第二端子2的电压为0V;同理,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幅值为低电平0V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时,三极管Q1截止,因此,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被第一电阻R1(上拉电阻)拉高,从而使得输出到第二端子2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幅值为15V,实现电压幅值转换的目的,保证了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正常反馈;其中,控制电源的电压为15V。
值得说明的是,在此基础上设置第二滤波电路,其中,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其中:
第六电阻R6与第四电容C4的连接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2电连接;
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
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其中,第六电阻R6的阻值可为10Ω,第四电容C4的容量可为0.01μf。
通过设置第二滤波电路,对幅值转换后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进行滤波,将干扰信号如噪音等清除,保证了控制板接收到的转速反馈信号Feedback的稳定与准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同时与控制电源、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其中,第一电容C1的容量为470μf,第二电容C2的容量为0.1μf。
通过设置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与控制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给驱动板芯片供弱电;同时,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3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用于滤波。
作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板控制电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4输出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用于给驱动板芯片提供强电电压进行逆变。
值得说明的是,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5接地,作为控制电源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源的基准电压;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6悬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板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分压电路,对控制板输出的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并通过限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分别对转速指令电压信号进行限压和滤波后,将其输入驱动板芯片,用以进行AD转换后驱动电机运转,实现了控制板与驱动板芯片的对接,并可通过调节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控制电机功率,突破了内置驱动电机功率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内置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不能满足商用大功率风管机的需求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分压电路、限压电路和第一滤波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分压电路输入转速指令电压信号; 
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分压; 
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限压;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滤波后,向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入所述转速指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波电路和三极管,其中: 
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板输入所述驱动板芯片输出的转速反馈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转换所述转速反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三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控制电源、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四输出端输出整流后的直流母线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第五输出端接地,作为所述控制电源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源的基准电压; 
所述控制板的第六输出端悬空。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钳位电路为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钳位电路为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的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限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其中,所述驱动板芯片的电源电压为3.3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板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为15V。 
CN201420173770.1U 2014-04-10 2014-04-10 驱动板控制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1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3770.1U CN203911828U (zh) 2014-04-10 2014-04-10 驱动板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3770.1U CN203911828U (zh) 2014-04-10 2014-04-10 驱动板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1828U true CN203911828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377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1828U (zh) 2014-04-10 2014-04-10 驱动板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18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1756A (zh) * 2015-01-30 2015-08-05 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双输入信号车用无刷电机控制器
CN104980082A (zh) * 2014-04-10 2015-10-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板控制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082A (zh) * 2014-04-10 2015-10-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板控制电路
CN104821756A (zh) * 2015-01-30 2015-08-05 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双输入信号车用无刷电机控制器
CN104821756B (zh) * 2015-01-30 2017-11-03 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双输入信号车用无刷电机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4632U (zh) 一种主从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N104698262A (zh)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变频空调
CN104427699B (zh) Led信号灯及其led驱动电路
CN203516159U (zh) 散热风扇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3522529U (zh) 正负电压供电电路及要求正负电压供电的电子设备
CN203858468U (zh) 空调器的待机功耗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203911828U (zh) 驱动板控制电路
CN203445592U (zh) 一种带短路保护的高端输出电路
CN103671183A (zh) 电脑风扇控制系统
CN103425057A (zh) 开关电路及具有该开关电路的电子设备
CN206727911U (zh) 直流有刷电机驱动器
CN105515357B (zh) 一种dcdc限流电路
CN205069083U (zh) 一种防过冲电路
CN204495394U (zh) 一种基于仿生空气质量监测装置的控制电路
CN204045189U (zh) 小尺寸彩屏背光控制电路
CN107086772A (zh) 升压电路
CN103220857B (zh) 一种led恒流控制电路
CN102901183B (zh) 变频空调耗能调节电路
CN104320114A (zh) 一种适用于igbt和mos的高性能抗干扰驱动电路
CN104980082A (zh) 驱动板控制电路
CN206149552U (zh) 用于非隔离led驱动电源的调光电路
CN205721242U (zh) 用于家电设备的驱动电路和家电设备
CN204145444U (zh) 一种适用于igbt和mos的高性能抗干扰驱动电路
CN205336615U (zh) 恒流驱动电路、恒压恒流双驱动电路和电视机
CN104076894A (zh) 电脑及其充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